学校进入快速成长期,财务管理规模不断增长,财务管理内容越来越多,财务管理任务越来越重,行政控制、集中管理的局限性逐渐显现。为了充分调动校内各个单位和广大师生员工关心、参与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必须把校内单位自主理财意识的培育和能力的培养纳入议事日程,“分级管理”成为学校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体制下,财务管理重心下移,校级财务功能随之发生变化。校级财务工作逐渐转向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等领域,校内单位自主理财的权力和责任逐渐增加,校内单位内部授权现象也逐渐出现。
2.财务管理的重心逐渐从“资金筹集”向“成本控制和提高办学资源使用效益”转移。
学校进入持续发展期,多元化筹资渠道已经形成,学校收入稳步增长,基本建设规模增长有限、资金压力已经缓解,财务工作重心必然从“聚财”转向“理财”和“用财”。
首先,在财务管理范围上,主动调整财务管理职责,延伸财务工作内容,有计划、分步骤地将学校的经济活动全面纳入学校财务管理范畴,把学校财务、校内单位理财、产业财务与后勤财务、科研和基建财务统一管理。经过十年努力,已基本建立了一个能统筹学校财政经济活动,统一指挥学校财务会计行为,完整反映学校财务会计信息的管理平台。
其次,在财务管理战略上,践行“大管理”理念,把战略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会计管理、资金管理融合起来,把学校职能部门的宏观领域的管理与调控和院(部)微观领域的自主理财结合起来。
第三,积极倡导“绩效优先”的用财理念
不断改进传统预算,积极推行“零基预算”,大胆探索以结果和责任导向的“绩效预算”,逐步改变养人、养机构的传统做法,形成了“以事为主、财随事走”的新理念。不断培养校内单位自主理财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改变校内单位“等、靠、要”的思维,尝试推行校院两级理财新模式。不断引入项目评审和竞争机制,逐步改变资源配置的决策机制,充分利用绩效因素和绩效信息,积极倡导“绩效优先”的用财理念。
2009年底启动的校、院(部)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以预算改革为切入口,向上推动计划管理和战略管理,并积极融入学校综合配套改革体系中;向下引导和规范会计管理、收费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监控与绩效评价工作。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要求院(部)根据社会和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自主制定院(部)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根据工作重点自主拟订活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并拥有具体项目和资金建议权。学校把管理权下放后,侧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宏观管理和绩效评价。
三、依法理财,规范学校财务活动和财经行为
并校前各类财经制度难以适应新的需要,计划财务处狠抓制度建设,坚持依法理财理念。十年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在不同领域制订了各级各类财务规范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引导和规范各类财经活动和财经行为。
1.对财经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形成了学校财务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处内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报账指南的完整体系。组织编撰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著,编写了《西南科技大学财经管理文件汇编》,编制了《计划财务处服务手册》,修订了《西南科技大学校内单位项目经费使用办法》。
2.与纪检、审计紧密配合,强化校内单位财务管理。在收费检查、小金库清理、招标制度检查、上级部门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贯彻厉行节约政策、灾后重建资金管理等方面,和学校纪监、审计部门一起,建章立制、严格要求。
3.强化项目经费管理,积极修订和完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学校从2007年开始要求每个项目制订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经学校审计和财务部门审定,报学校审批后执行。经过3年多的实践,项目经费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4.加强内部控制和规范化管理
实施岗位牵制和轮岗制度,特殊岗位必须分设和适时轮岗;实行内部稽查制度,制订了《计划财务处内部稽查暂行办法》;制订各类服务规范,细化岗位职责。
四、改善财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努力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构建“大服务”平台,提高财务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教职员工是计划财务处十年来一直不变的追求。尤其是学校进入持续发展期,财务服务水平的高低将极大地影响学校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财务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与上级部门和相关合作单位紧密配合,不断优化财务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逐步从“单一、单薄、单向”的静态服务模式向“信息化、立体化、交互式”的动态服务模式转变。
1.与省本级财政、教育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并对高校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针对西南科技大学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时请示、适时处理。
2.密切与各大银行的工作关系,做好助学贷款工作,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贫困生欠费问题;做好学费代扣代缴工作,大大降低了集中收费的工作量和难度;做好住房贷款和公积金管理工作;做好新老校区银行服务工作。
3.强化服务意识,制订《计划财务处服务规范》,成立民主评议处风领导小组,负责处风建设和评议工作。
4.依托“财务处网站”、“校园信息门户网”和“西科大财务信息平台QQ群”,实现了个人收入、部门经费、学生缴费、政策制度、业务流程、预算编审、重大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适时传递与交流。
5.建立校内单位“财务经办人”制度,重大事项岗位专设制度,提高财务事项办理效率;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软硬件投入,开发个人收入统计系统、牵头建设校园门户网站、与学工、教务一起建设收费催缴系统,确保快速、优质服务。
6.推进参与式财务管理和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每年到二级单位调研十余次,数次召开全校范围研讨会,增强了与校内单位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财经环境。与校工会、纪检、审计部门配合,积极推进学校财务公开,实施“阳光财务”工程,健全财务管理评价机制。
五、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财务监管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的财务工作队伍,是做好计划财务工作的重要保障。计划财务处大力支持职工培训、学习和科研工作,制订了处内奖励机制。目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7.42%,中高级职称占61.29%。科研立项30余项,发表论文130多篇。
合理设置科室,优化业务流程,细化岗位职责。逐步设立了计划科、会计科、资金科(含结算中心)、收费科、财务管理科(和计划科合署办公),向后勤和产业委派了财务科长,形成了预算、核算、收付、监督的完整体系。
学校建立了重大财务事项由校财经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审议和决策的制度,3个校区的财务和基建财务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和核算,实现全校资金统一调度,并对独立核算单位实行委派会计制,完善了审计、纪检监察、教代会、工会以及各专门委员会对学校财经工作的参与、监督机制,优化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水平。
十年来,财务部门抓管理、重服务,有力地保障和支撑了学校发展的资金、资源需求,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综合改革,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1)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固定资产增加122164.23万元;房屋建筑物增加5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家具增加7.2万台套件,图书资料增加397万册)。(2)2007年顺利通过对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有较高要求的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3)有力地支持了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顺利推进与取得显著成效。(4)有力地支持了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学校在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9年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5)有力地支持了学校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工作:学校已经获得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厅级重点实验室、省级社科基地、科工局创新团队、省重点学科。(6)有力地支持了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7)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学校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后勤保障更加有力。
面对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给财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完全有信心使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经费保障更加有力,服务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执笔人:王俊佳,魏顺泽,敬采云,张泽明)
改善教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服务学校发展
——学校组建十周年教学条件建设取得的成就及经验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西南科技大学组建的十年,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十年。学校历年来都十分重视教学条件建设,始终把改善教学条件摆在全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十年来,通过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规范资产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遵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规章制度,以学校2020年远景规划为依据,紧紧围绕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潜能和协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合理规划、理顺关系、突出创新、注重效益、规范管理、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为把学校建设成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不断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努力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一)明确宗旨,增强服务意识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以教学为中心,以条件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以制度为保障”的原则,树立学习、服务、质量、集体、责任五种意识,严格履行《西南科技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服务公约》,牢记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提倡换位思考,定期深入各教学单位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主动为教学一线服务。
(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了《西南科技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西南科技大学物资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西南科技大学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西南科技大学实验室开放原则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实验室建设管理流程、仪器设备购置流程、仪器设备招标流程、资产入库办理流程、办公家具采购流程、打印复印耗材采购流程,实行专管共用,统筹调配各项资源,有力推进了国有资产和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国有资产和实验室的利用率。
(三)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开发和引进,建立了国资管理平台,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房屋管理系统、网上采购管理系统等网络管理体系,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全面信息化。使用先进条码技术管理国有资产;引入“网上竞价系统”,实现零星仪器设备采购的阳光工程,增大采购过程的透明度,提高仪器设备采购工作效率,有效节省资金,利于质量和售后服务监控。
二、加强基础建设,满足教学需求
围绕学校建设生态型、园林式、人文化、数字化校园规划,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了对学校教学基本设施的投入。目前,学校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各类功能的教室齐备;实验室、实践基地、图书馆、体育馆、师生活动中心等相关校舍数量充足,功能完备。
学校现有校本部(分东、西区)、西山校区和城南校区,占地总面积272.67万平方米,生均占地111.43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由十年前的不足2亿,发展到现在的15.05亿元,房屋建筑总值达到9.39亿元。学校仪器设备总值由不足1亿增长到3.25亿元,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台数由54台增加到441台(其中4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有55台)。
(一)学校基础教学设施完善,功能齐备
学校坚持教学优先投入的原则,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大力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教学条件极大改善。目前,学校教学行政用房40.02万平方米,生均16.36平方米;学生宿舍24万平方米,生均9.82平方米;各类教室552间,其中普通教室389间、多媒体教室168间、语音教室12间、人体素描教室5间、琴房48间,共有教室座位数52914个,其中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每百名学生达到了99个。目前,学校多媒体、语音教室、普通教室等各类功能的教室齐备,校舍等基本设施完善。
(二)学校体育设施完备,运动条件充足
学校现有4个田径场(含足球场),43个篮球场,17个排球场,2个游泳池,6个网球场,11个羽毛球场,145张乒乓球台,6个单双杠器械场地,1个健美中心,5个健身房等运动场所。室外体育场地面积共计144672平方米,生均面积5.92平方米,室内运动场馆共计17480平方米(含在建综合体育馆15940平方米),生均面积0.71平方米,室内外运动场馆生均面积为6.63平方米。教学用体育器材种类多,运动训练设施齐全,能够满足体育教学和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的需要。
(三)学校图书馆功能齐全,环境优良
学校图书馆目前在用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分为东、西区两个部分(西区以工学收藏为主),另有14个学院资料室(资料室总使用面积为4788平方米)。2003年,东区逸夫图书信息中心正式启用。学校图书馆设有各类阅览室、自习室30余个、阅览座位4729席,另有电子及多媒体阅览630席,功能齐全,环境优良。
三、加强实验平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一)实验室平台建设基本情况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依据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加强基础,注重实效、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建设原则,对实验室设置进行了调整,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校院(部)两级管理。建成了功能齐全、满足教学要求的各类实验室(中心)35个。
各类实验室满足了各专业学生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各类创新竞赛的需要,承担本科教学实验课程达420多门,实验项目2500多个,实验开出率达到了98.52%。部分实验中心实行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网络化管理,实现了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网上共享、实验报告网上提交和批阅、实验项目网上查询和预约等功能。
(二)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1.建立激励机制,推行非标设备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