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的伤恢复得很快。
莫小强去医院探望他的那天晚上,从医院输完液后,黑皮就带着一帮兄弟去喝酒庆祝了。
过了两天,那场斗殴中因为出手最重,所以被拘留时间最长的疯子也被放出来。疯子放出来后,没有回家,而是直接住进了黑皮的小院。
作为参加过这场著名斗殴事件最后一名被关押者,疯子的回来成了一个节日。听到消息的西城的少年都跑到黑皮家的小院,他们聚在一起说了半天话,然后年龄大一点的就去喝酒,年纪小的就回学校上课。
尽管在聚会上黑皮发誓说马上就要狠狠教训东城人,可实际上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实施。参与斗殴的双方又是受伤又是坐看守所,都累了,需要休息一下。而且公安对他进行了严厉警告,这个时候没人会往枪口上撞。
县城里一时安静下来,和谐社会得像个小村庄。
在这样祥和的气氛中,莫小强可以专心志致地将他那部所谓的小说修改完成。改定后的小说稿有十五万字左右,都用稿纸抄写好,整整四大本。
他将小说从前到后又仔细看了一遍,发现总体质量还不错,用官方语言来说,就是题材新颖,故事精彩,情节有趣,文字通顺,主题也是妥妥的正能量,在这个年代,算是中上质量的通俗小说。如果再加上“神童作家”的身份助阵,小说出版的可能还是很大的。
莫小强拍拍厚厚的手稿,对小说的钱景很是期待。
现在问题是,如何投稿。
要是邮寄,按中国邮政的效率,又慢又不靠谱,还有可能中途丢失。如果原稿在路上搞丢的话,十五万字重写一遍可是个重体力活,就算莫小强拥有“人形打印机”的天赋技能,也没兴趣再来一次。况且就算手稿寄到出版社,也不一定就能马上送到编辑手中,稿件会在收稿部门沉睡很长时间,最后辗转送到编辑手中时,估计也是很久以后了。
莫小强不想等太长的时间。他迫切需要这笔稿费,更需要借着出书的名气,改变一下生活状态,为自己争取一点自由空间。初中生的时间表实在太满了,每天坐在教室里,和一群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听早已听过的内容,时间长了会让人精神失常。
他仔细在脑海里搜了一下,忽然想起上一世认识的一位给他很多帮助的出版界前辈。前辈叫刘庆昆,莫小强认识他的时候,他已五十多岁,担任省文艺出版社的副总编。他是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分到省出版社工作后很受重视,领导着力培养,三十岁不到就当了一个编辑室的主任。算算时间,现在应该正好刚当上编辑室主任不久。
莫小强做文学编辑时,经常搞一些作品研讨会之类的活动,需要请一些资深的作家、编辑当评委嘉宾。刘庆昆身份资历都够,所以是坐上常客。他人品极好,虽然在省城文艺圈里地位很高,但为人随和、做事认真,合作很愉快。他对莫小强印象也很好,经常就行业内的一些关节点拨指导,帮了不少忙。
刘庆昆说他当编辑室主任时,手里有了申请书号和开列出版计划的权力,主要做文学类作品。可是本省经济落后文风不盛,只能到外省去抢一些人家不要的二流作家,一直做不出成就,1990年后改做地域文化类图书,才走出一条路子。
现在应该是他闹稿荒的时候,把手稿直接给他,出版的概率会大得多。
要去省城找刘庆昆,得先解决时间和钱的问题。莫小强在心里算了一下,从县城到省城,坐火车四个小时,加上找出版社送稿谈合作,来回一趟至少得两天时间,还需要一笔钱用作吃住路费。可是这两样东西莫小强都没有。而且母亲肯定不会让他独自去省城送稿,所以莫小强只能想办法偷偷去,家里的资助是靠不上的。
莫小强把自己手头的钱仔细数了一遍,只有十一块四毛。这“一大笔钱”里除了过年压岁钱的节余,都是他和小雨平时卖废品换的,算是兄妹两个的公共账户。这点钱还不够往返车票,更不要说吃住的费用了。
穷家富路,想要去省城,莫小强必须找人借钱。他在脑子里搜索了一圈,自己认识的人里,只有黑皮和芬子能算得上是有钱人。黑皮虽然每个月都有生活费在手,但他花钱大手大脚,每个月有一半时间口袋比脸还干净。芬子的父母都是铁路员工,一出车就是三四天,所以会留给她一些钱零用,应该手里有点钱。
现在快月底了,黑皮正是穷得发疯的时候。莫小强决定去找芬子借钱。
中午放学时,他让石头和小米先走,独自向芬子家走去。
芬子住在铁路家属区,莫小强以前曾来过一次,但记得不清。到了地方,面对家属区一排排一模一样的小平房,他不禁有些傻眼。
正要找人问,他就看见芬子从其中一个小院里走了出来。
芬子看见莫小强,很是惊奇:“秀才,你怎么在这儿?”
“我找你啊。”
“找我?什么事啊。”不知为什么,芬子一下子开心起来。
“借钱。”
“借钱?”她一愣,“你一小屁孩借什么钱?”
“我想去趟省城,回来就还你。”
“你去省城干嘛?”
“找个朋友,暂时保密,别和人说。”
“切,别和人说?还挺神秘啊。你不说,我也不稀罕知道。你是没钱买车票吧?”
“去了要呆一天,还有住宿和吃饭的费用。”莫小强老老实实地回答。
“就这事啊,我带你去,一分钱都不用花。”
“不用花钱?”
“我爸妈都是铁路上的,我有证的,去省城这段路坐火车不用花钱。到省城住我小姨家,吃住全免。正好我也要去看小姨了,星期天中午走,星期一下午就回来了,这条路我很熟的。”
莫小强还真忘了这事了。
这下解决了大问题,剩下就是在省城坐公交车的钱,莫小强手头的钱绰绰有余。
事情搞定。今天就是星期六,也就是说明天中午走,莫小强得赶紧回家做各种准备:整理好东西,当然还得编好借口。
他告别芬子赶紧回家。
路过邮局时,莫小强忽然想到件事,走了进去。
中午的邮局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值班的中年妇女和一个正在填包裹单寄东西的老头。莫小强对值班的中年妇女说要打个长途,那女人愣了一下:“你要打长途吗?”
“是啊,打到省城。”
她递过一本印刷粗糙,翻得破破烂烂的电话号码簿:“到三号机。”
莫小强查到省出版社的号码,走到邮电厅靠墙的一排拨盘电话旁边。
前几年邮局的电话还是摇把式的,打电话就要抓住黑色的摇把摇半天,然后再喂喂半天,才能通过人工转接,将电话打出去。为了打一个长途,有时要花半天时间。去年邮电局更新了拨盘式电话,长途电话也由人工转接变成了自动转接。幸好如此,否则莫小强这个长途电话打起来会很麻烦。
在莫小强的印象里,出版社大部分编辑都在出版社的小食堂吃午饭,然后在办公室的沙发躺椅上睡午觉,这个习惯于二十年后都没有变化。这个时间应当有人接电话。
他拨了号码,通了,是个老男人的声音:“喂,这里是省出版社,你找哪位?”
莫小强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成熟一点:“同志您好,我想问一下,刘庆昆刘编辑在吗。”
那个年老的声音停了一下说:“我看看……刘庆昆主任啊,他出差了。”
出差了?不会这么巧吧?莫小强赶紧问:“那他什么时候回来啊?”
“听说今天晚上回来。你要找他,星期一上午来吧,那时候他一定在的。”
“好的,谢谢您啊。”莫小强放下心来。
放下电话,莫小强交了电话费,发现这个电话竟然花了三块四毛钱,一下子用掉了自己三分之一的积蓄,很是肉痛。
出了邮局,莫小强一路狂奔回家,匆匆吃了午饭。
时间很紧,还有很多事要做,他没有午睡,拿出抄好的书稿,简单翻了一遍,随手在一张纸上记下小说中的一些有意思的情节所在的页数。
刚翻完一遍,石头就来叫他去上学。
下午的两节课,莫小强开始为小说编写目录、内容梗概、前言、后记。这些都是要先拿给刘庆昆看的,莫小强在省城呆的时间有限,所以必须让他迅速对小说有个了解。星期一上午时间很紧,莫小强不可能等他看完小说再来谈其他的事。十几万字的小说,细细看完要一个上午,莫小强就赶不上回县城的火车了。
编写目录、内容简介,撰写前言、后记,都是编辑基本功,莫小强上一世为别人做了无数回嫁衣,这是第一次为自己做,当然加倍精心。因为太用心,结果放学铃声响起还没做完。
放学铃一响,莫小强就把东西收起来。放学回家的路上,他有重要的事和石头小米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