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岑彭既平定邺城,仍使太守陈康留守,自引兵回报刘秀。刘秀想乘胜北上略定燕赵。但又想到长安孤危,将来必为赤眉所破,所以又遣兵西击,意欲两边并吞,乃拜邓禹为前将军带精兵两万指日西行,刘秀又考虑河内不可不择人居守,究竟何人合适,征求邓禹的意见,说寇恂可以。秀面授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并督寇恂学肖何坚守转运给员粮饷,冠恂拜谢而去。秀再令冯异为孟津将军,使统魏郡河内各兵马,在守河上拒敌洛阳,异亦受节启行,肖王刘秀仍然放胆往击北寇去了。
汉奸李轶致死地
刘玄封李轶为舞阳王,田立为禀丘王要他们与大司马朱鲔,白虎公陈侨带领部下号称三十万众,保守洛阳。又令武勃为河南太守管理粮食。他们这伙人已知道了刘秀北行的消息,都想乘虚进攻河内消灭刘秀。
刘秀部孟津将军冯异早已料到了这一着,他特写了书遣人投与李轶。书中略云:“往事所以知今,项伯叛楚可以归汉,今长安坏乱赤眉临郊,王侯大臣构难乘离。又纪已绝,四方分崩,但故肖王经营河北,方今英俊云集百姓风靡,公诚能觉悟成败,赶快决定出大计,论功古人转祸为福,就在此时矣!若你不愿意这样做的话,等到猛将长驱严实围城身败名裂,就悔慨无极了。”
李轶得书踌躇了好多时,暗想从前起事,本与刘秀兄弟很相亲爱,只悔不该陷害刘縯,构成嫌隙。现在刘玄庸弱,不是有为,赤眉分遂入关,西兵连败长安危急,眼见他不能久存。若又事刘秀恐惹得刘秀触起前嫌,自己也是不好做人,不得已只好含糊作答交来使带回。
冯异正待使回来,果然得有复书,忙展开一阅。但见书中写着:“轶本与肖王首谋造反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今轶守洛阳,将军镇孟津,请转达肖王,愿进愚策,以佑国安人。”冯异看后已知轶意,当然喜慰,便考虑留数千人屯守,自率锐卒万余北攻灭守关,连接上党两城再回师河南,略定成皋以东十三县削平各堡,收降至十余万众。河南太守武勃,听说成皋一带齐降冯异,不由得愤气交加,忙集兵万人,往征成皋,到了士乡亭边,正值冯异引兵到来,两下相见不及答话,彼此就交起锋来,交战一两时勃众多半败退。只有勃不顾死活,还想上前厮杀。巧巧碰上大树将军冯异横刀拦住不到几个回合,但听得嚓的一声,勃首已经落地,败兵慌忙逃散。冯异乘势攻下河南。果然李轶在洛阳不发一兵。座听武勃授首,袖手旁观。冯异因李轶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尚有不愿完全背离原主刘秀的思想,故敢将原书去报知刘秀。刘秀此时已到河北,通过一番激战后正又要遣将平贼时,亦接到了冯异的捷报,附上李轶的原书。秀看过后,即后书报冯异,略言季文(李轶字)多诈,切勿轻信,一面将来书颁示守尉饬令戒备,部众背后议论刘秀采取不接约的办法不是好计策。哪知肖王刘秀是计中有计,将乘此好借刀杀人,报复兄仇。约越月余李轶竟被人剌死,主使的乃是朱鲔。鲔与李轶同守洛阳,分领部曲本来是没有什么嫌隙,致李轶有谋反,愿降刘秀的亲手书被暴露。朱鲔才知道李轶有异谋,便有意窥察他的举动、言行,派人跟踪监视与他的投靠刘秀手书相符认定后,便指使心腹刺杀了李轶,也是李轶自取祸殃,不怪刘秀忌行兄仇哩!
刘秀遇险巧得救 将士齐心势复振
刘秀到得河北来,连破龙来、大抢五幡等贼,追至顺水北面,突被贼众袭击,仓猝抵御竟为所败。刘秀只率数骑急起,后面有群贼追来。敌人的刺刀又刺中刘秀的马腹。马负痛倒下。亏得刘秀纵身一跳投落峰下。说时迟那时快,将军耿弇带同突骑王丰等前来寻找刘秀,只见刘秀危急万分,当即奋力杀贼,砍倒贼目数人,方将余贼击退。王丰发现刘秀在峰下,忙下马见秀把他扶起峰来。刘秀的脚已受伤,只好两手抚住丰肩,方得上马。耿弇也已赶到,上前请安。刘秀对着耿弇微笑说:“几为贼笑了!”言未毕,又有贼众鼓噪而来,耿弇忙弯弓力射,箭无虚发,射倒前驱贼数名,贼始骇退,耿弇一路上保护着刘秀入洛阳。余众为贼所迫前已四散,乃贼也退归了。刘秀的兵马才敢聚集,诸将大部已到一齐来了,都在问主子何在?都说不见,众皆错愕,不知所为,大将吴汉说:“大家只要努力,就是我主失踪,尚有王兄子等在南阳,何患无主呢?”诸将听了稍稍安心,过了数日才知刘秀已去范阳,乃都往同会。
刘秀得收集将士,不到数日军势复振。乃复进兵安次再击贼众,贼众飘忽无常,一党败一党复来。刘秀军虽连日得胜,究竟相持不下,五交贼尤为猖獗,屡斗不退,然而一位强驽将军姓陈名俊字子昭籍隶南阳,目无北虏。待刘兵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与贼众短兵相搏,拖贼下马,格去贼手利刃,挥拳击贼中脑毙命,再持短刀杀入贼队所向披靡,贼方才胆怯,纷纷窜去。俊又当先追击,直赶至二十余里,所死贼目数人,然后驰还。刘秀望见叹息道:“我将若尽能如此,还有何忧?”正赞叹间,陈俊已到面前报称贼众退入渔阳。刘秀且喜且忧地说:“渔阳险固,贼若负隅自守倒也未易荡平!”俊答:“贼众无粮在手,全靠剽掠为生计,最好是我们轻骑饶过贼前。令百姓坚壁清野,阻绝贼锋,让贼进无得食,退无所据。自然解散不可平了么。”刘秀依计施行,即遣陈俊带轻骑驰出贼前巡视民间,劝令缮守,且代为瞭望敌人动向,所有田野积聚一并收藏。贼众无以掠取,果然饥乏逐渐散去。刘秀亦称陈俊有神算。
这时又有刘玄的大司马朱鲔遣部将苏茂、贾强领兵三万余人渡过巩河直攻温邑,再由鲔自率数万兵马进捣平阴牵制冯异,警报似雪片迭达河内,太守寇恂当即勒兵出城并且通知全郡所属各县命令发兵拒敌同会温下。军吏都向寇恂谏阻说:“最好待众军都集中到了一个地方才可前往。”寇恂说:“温邑为郡城的屏障,失去了温邑郡城将何保守呢?”故不从众议,驱兵急进到得温下,诸县兵亦陆续到来,就是冯异也遣兵来援。寇恂令士卒到城楼上去大呼刘公兵到,接连暄噪了好一阵后,望见敌军阵动,便麾兵出击踊跃直前,敌军里面的苏茂最是胆子小,不战先溃。要勉力支持,禁不住寇恂军的来势,只好退去,一经退去队伍便乱,那寇恂哪里督舍?自然招呼各军并力追来,渐渐逼至河滨,苏茂渡河先退。茂部大多数被水溺死。贾强刚退走一步就被寇恂军围住,一时冲突不出,竟至战死,残众不及渡河都被寇恂军所获。寇军又驱渡河拟定逼迫洛阳。可巧冯异亦引兵过河击朱鲔后与寇恂会师,同到洛阳城下强攻了一昼夜。城上守兵尚盛,料非旦夕可下。只好收兵退归。向刘秀报上一路行军的捷报,并劝刘秀上尊号。刘秀接过军捷报高兴,但听到上尊号,刘摇首不答。复令马武为先驱,耿弇、景丹等为后,应吴汉为统帅,出兵四万,穷追尤来等贼,斩首至三千余级。余贼窜入至东西两侧,为乌醒人所抄击杀掠殆尽。唯都护将军贾复追五校贼至真定十荡十决,大破贼党。身上也有几处受伤。刘秀等往慰问。只因此去,也得知了马武妻有孕,故承诺,“生女为我子妇,生男为我女婿。”马武听了格外高兴。不久又驰赴蓟城去了。
三、嗣位背景
刘秀是后汉的开国皇帝。导致他的事业能够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当他踏上从军的征途以后,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的几招。
第一,助兄刘縯起兵。军事指挥能力初露头角。昆阳大捷威震四海。兄弟俩军功累累。当时有人产生了嫉妒思想而阴谋诛杀了其兄刘縯。但刘秀能保持冷静,并违心地主动承认其兄有过错该诛无疑,一直不动声色从而获得了当时的更始皇帝刘玄的怀惭面对,以及当时各部落头目的不介意。且把生命得以保存了下来;
第二,刘玄的从兄,当然也是刘秀的裔兄刘赐在更始帝刘玄面前一力保举,驳回众议。使刘秀能行大司马事,持节渡河镇抚州郡。使之如蛰龙出水,得以摆脱了刘玄的控制;
第三,出征镇抚不久,就遇上王郎称帝,完全捣乱了他的阵地。但他能及时戳穿和粉碎了假子舆王郎的冒充阴谋。挽回了在河北一带的活动成果。人心所向作为刘氏朝廷全权代表的威望与资格;
第四,刘秀有卓越的驭将挥兵才干,他善于培养和造就大批智勇双全的各级将士。赢得了军队上下和地方百姓的拥护与爱戴。一路上将领们纷纷要给刘秀上尊号达十数次之多。每次都遭到了拒绝。
随着战争的胜利,刘秀领兵来到了蓟城,诸将又共思劝进,不等联名敬上书交去,偏刘秀又下令启行,从蓟城转到中山,大众只好整装随行。已到中山城下,刘秀尚无意逗留,不过入城休息,仅宿一宵,诸将趁此上表,请秀速上尊号,秀仍不许。行至南平棘城,又经诸将面中前议。刘秀回答说:“寇贼未平,四面皆敌,奈何遽欲称尊呢?”诸将见刘秀还是无允意。正想退出,独将军耿纯又说:“我们这些丢掉家里的一切来归附大王的人,不顾生死,拒敌抚民,无非就是想攀龙附凤,借博功名。今天大王违反众意,不肯正位,士大夫望绝计穷,恐怕会打消志向,大众一散再要复合就更难了,大王却何苦失众意呢?”刘秀听了这段话之后才沉吟半晌,回答说:“待我三思而后行。”一边说一边还是令军前行到鄗。在沿途接得两处军报:一是平陵人方望等从长安劫取孺子婴,到少临泽立婴为帝,自称为丞相。当被刘玄闻知后,遣部将李松纯往攻一场交战,方望给击毙,连孺子婴也死在了乱军中。孺子婴自被王莽废黜,居在定安公第中,及年迈弱冠,尚不能识猪狗。莽曾以小女妻婴。及莽受诛,婴才得自由,不料方望把他劫出,硬加推戴,做了一个月傀儡皇帝,竟至毙命。还真叫做是祸不单行哩!还有一个军报是公孙述击走刘玄部将李室已自立为蜀王,此时复听了功曹李熊的谀言又偕帝号并纪元“龙兴”。述字子阳茂陵人氏。他令李熊为大司徒,使弟公孙光为大司马,公孙恢为大司空,招集群盗奄有益州。
刘秀闻得孺子婴惨死,尚为叹惜。唯公孙述胆敢称帝,未免不平,因此将这些情况在自己脑海里思索一番后,便作出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不如依了众将的计议,乘势正位免渗人后。”主见已定,再招冯异至鄗与决可否,异奉命进商。他说:“更始帝必败,天下无主想保宗庙唯请大王正位。”忽又有一少年,长安同学叫做强华的到来,他从袖中取出一函双手奉呈。刘秀接过一阅,上面写着“赤伏符”三字,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意思是什么?”刘秀质问强华。那强华说:“大汉本尚火德,赤为火色,伏有藏意故名赤伏符。所哀四七之际是四七为二十八,自从高祖至今,整整二百八十年,正与四七相合,火为主乃是火德复兴,应褒属大王,愿大王勿疑。”刘秀听了大笑,并说:“这果可深信么?”那强华又说,“强华何敢臆造呢?”刘秀乃留强华食宿与谈古今兴废事。翌晨即由诸将呈入表文。大略说是:“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今上见天子,海内淆无符端之应,以塞群望。”
刘秀即批准众议。乃命有司就鄗南设坛,择日受封,有司至鄗城南郊,看定千秋亭畔,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筑起坛场。拣选大月己未日为黄道吉辰,请肖王即皇帝位。
届时这一日,巧值天高气爽,旭日东升。肖王刘秀戴帝冕服龙袍,坐乘法驾由诸将拥至南郊,焰烛告天礼元宗祀群神,祝汉室,读祝文。祝文读毕,祭礼告束,肖王刘秀缓步登坛,南面就座,受文武百官敬贺,改元建武,接着颁诏大赦,改名鄗邑为高邑。汉室中兴以刘玄失败不同,史家所以将正言归于刘秀。且因后来谥号为光武帝故称光武皇帝。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战息心开话政务,朝廷帝乡乐太平
刘秀称帝是在战火纷飞、举国骚乱的复杂形势下进行的。称帝后虽然不久就定都洛阳,但是由于战争频繁,天天与战斗相处。尤其是皇帝的亲征时间多,只好是使朝廷随身运动化。而朝廷的日常事务,当然也限于停留在战争事务上。其他的诸如宫廷,家务也就几乎不存在了。而一直等到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讨平各地贼寇,平息四方叛乱,总算全国统一,才使朝廷安顿下来,所以任期要闻在此之前都写在“讨伐内外”之中。下面方才开始有了朝廷上下的要闻轶事。
建武十二年(公元35年)汉军迅速远征成都,一举歼灭了公孙述的帝政权,蜀地告平。全军凯旋。只还有卢芳伪称刘文伯勾结匈奴乌桓常为边患。骠骑大将军杜茂等奉招征讨,历久未平。卢芳部将随昱留守九原,秘密与汉军联系想协迫卢芳向汉军投降。卢芳不从,便与十余骑心腹逃入匈奴。随昱便主动向汉请降认罪。光武帝依议得拜五原太守,封镌胡侯。后至建武十六年(公元39年)间,卢芳复入居高柳(地名)遣使向汉廷奉上降书。光武帝及立卢芳为代王,令他和辑匈奴。不久卢芳申请入朝,奉诏批准。在行至昌平又遇朝使传告他返回去。卢芳不免怀疑朝廷对他有什么看法,不让他去见光武帝,并自己也害怕说不定去了会出什么事,因此又背汉投胡,既而病死于胡地。
杜茂一直留守北方,备御匈奴。光武帝感到在那里的将士够辛苦的了,因此特令吴汉军北往,督促边民徙迁内地。尽是距离胡人远一些,以便防止胡人随意掠夺。但仍令杜茂缮冶城障阻往胡烽。杜茂命令士卒屯田筑堡。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有军吏冤杀无辜百姓的事,遂至朝廷追究杜茂的责任,减削了杜茂的食邑并由修侯降为参蘧乡侯。另命简郡太守张堪为骑都尉,使他代领杜茂管营。匈奴人闻杜茂去职,乘隙进攻,兵至高柳,被张堪督兵还击,大破胡兵,飞章告捷。
不久光武帝又令杜茂为渔阳太守,兼辖军民。杜茂赏善镇恶,公正无私。匈奴人以高柳被挫再图报复,意发万骑入渔阳,刚入境内杜茂就以兵截住,仿佛与长城一般丝毫不能动摇。再加上张堪领着后队,鸣鼓继进,锐利无前,把胡骑冲得七零八落,杀死无数,余众惶恐奔还。从此畏堪如神不敢还塞。张堪乃助民耕稼,边疆地区也物阜民康。不久张堪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