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刺史王芬,因见乱端四起,日夜戒备,累得寝食不安。这个时候正好来了个朋友叫做陈逸的,他是从边疆刚回来。是故太尉陈蕃的儿子。陈蕃被中常侍曹节王甫等陷害后,陈逸也受了处分,被充军到了边疆。这会儿他得了大赦。回到内地后,他首先找的一个就是王芬。因为王芬过去是他的好朋友,王芬也特意为他接风,还请来了一个华士平原人叫襄楷的作陪。在相聚的过程中三个人,一起谈起了国家大事,他们都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是宦官专权。王芬和陈逸只是叹着气,又恨自己无能为力。术士襄楷却挺兴奋地说:“我夜观天象发现天文不利于宦官,看来他们都快要灭门了!”陈逸听后也很高兴地说:“若能天从人意,灭了宦官,不但国家可以太平,就是先父的仇也可以报了。”王芬更冲动,他便起誓发咒地说:“我愿意为国家消灭宦官?并马上又跟南阳人许攸,沛口人周旌秘密地有了联络,大家却同意一起消灭宦官。
以此同时,王芬还上书朝廷,说黑山贼进攻郡县十分猖獗,为防备盗贼的进攻,冀州应操练兵马加强防备。但灵帝接书不以为然,把奏章搁过一边。自己还打算去河间老家,巡游一场。王芬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想指使自己的兵马,出去劫住灵帝,诛死黄门常侍即宦官,乘时废掉灵帝重立新皇帝。不过这种行动经几个人再三考虑后,有人提出除宦官谁都痛快,就是废皇上那就非同小可了。因而最后决定派人去与足智多谋的朋友曹操联系听他的意见,正好这时曹操也从济南进京入拜议郎了。因此便找到了他一齐商量秘计,并乞求他加以内援,只见曹操摇头说:“废主二字乃天下最不祥的事,搞得不好是求安反危。图福得祸呢!”并嘱使要他告诉王芬:“务求慎重,一切勿鲁莽。”王芬听后尚未乞信曹操,亦又召平原人毕歆陶、邱洪共同谋。邱洪应召前往,毕歆陶急为劝阻道:“废立大事,很是冒险,不如勿行。邱洪听后也就中止。这么一来,那王夯不见歆和洪到来。已知他们是不同意这样做了。也只好罢休。
也正在这些天里,只见北方有赤气亘天,夜半愈盛,横贯东西,太史便对灵帝说:“北方有阴谋,不宜出巡。”灵帝乃取消了北巡的安排。无聊间再拾起王芬的前奏来过目,才知道王芬正在操练兵马,准备出击。灵帝想了想说:“黑山贼暂时来说,不怎么严重吧,所以决定叫王芬罢了练兵,并召王芬亲自来京汇报情况究竟如何。”于是颁下了诏书,王芬收到召书一阅,说是要亲自去京向灵帝面奏情况。便吓得不知所措。他怀疑秘密被泄露出来了,说他有心要废立皇帝,这个事情还当得起吗?于是就不敢应命。只好当即解去印缓,私走平原。又尚恐朝廷捉拿。无奈到了此等天地,只有仓惶自尽亡身。陈逸、襄楷等幸得免累,就是议郎曹操亦蒙无牵连。
迭闻寇警阅兵誓威
太常刘焉有一个友善叫做董侠,一天对他说京师将会大乱,闻益州有天子气。但不知是谁有福气才属于谁!其实刘焉很是想去益州,这时益州确实很乱,刺史郁俭害民不浅,为黄巾军余党马相所杀。那马相僭称皇帝,抄掠巴蜀,警耗连迏京都。刘焉便趁机向灵帝反映了这些情况。灵帝即命刘焉为益州牧,封他为成阳侯出平蜀郡。刘焉喜如所望。受命即行。到了荆州东界,前途多盗,不便西进,逗留了好多日,也是他势来福奏,官运享通,那益州伪皇帝马相,被益州从事,贾龙起兵连战皆捷,诛戮远遗。至此他又派遣史卒前来迎接刘焉入蜀奉为州主。原来益州治所是在各隹县,刘焉以郁俭被杀恐多不利,乃将治所移至绵竹。放下行李便开始了工作。首先制定的工作计划就是招降盗贼,及有反叛思坏的人,总之到处笼络人心。
侍中董侠因是刘焉的朋友。原先报谏刘焉往益州。今天已经实现了,他便也向朝廷请求愿到蜀郡去任都尉。得到了灵帝的允许,董侠便来蜀为刘焉的参谋了。
与此同时宗正刘虞,也是汉家的支派,为东海王刘强的后人。并以孝廉被举。官提任到幽州刺史与百姓的关系很好。后来因事去官。至黄巾作乱复起为甘陵相。因善于抚尉工作故进为宗正官。自张纯、张举作乱,渔阳幽州大扰。灵帝已遣骑都尉公孙瓒伐讨。又考虑到刘虞在幽州的群众基础很好,乃特命刘虞为幽州牧持节赴镇。自经刘焉、刘虞两人任命,便出现了由州牧侍操重权的局面。那么从此分裂也就开端了。
除以上两地寇贼屡屡出现外,尚凉州,陈仓等地相继又乱,简直是目无国君,无法无天了。灵帝在京城迭闻寇警。也就不免忧从中来。他默思小黄门蹇硕,身材健壮,又具有武略,相比车骑将军赵忠来,强弱不同。不如令他专事戌中,保护宫廷。乃将赵忠撤销兵权。授蹇硕为上军校尉,屯住西园。蹇硕以下另设校尉七人: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梭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由军校尉;议郎赵融为助军左梭尉;议郎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军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左校尉也是谏议大夫。俱归蹇硕调度,共称西园八校尉。
这时由术士望气告变,说是京师将有大兵,恐致两宫喋血。灵帝听说后,他很讨厌惯用的那种消灾方法。故另择一种即征四方兵,会集京师,就平乐观高约九丈,四面张赤旗,分列出骑数万人,结成方阵,借此外观。灵帝亲穿甲背,参马监军,使大将军何进为前驱,全副武装直抵坛前。灵帝就大坛驻足,自立大华盖下,复用手指挥何进迅速到达小坛,在小华盖下立着,然后传令各军,统一步伐一齐应令,万马齐奔,车驰马驱,前后继赶,形色上望去整齐,赏心夺目。
当下想入非非,竟自称一个微号,叫做无上将军,就令左右书写在旗上,作为象征,向前导引随即离坛,往返来回阵中锐行一圈,只听得军吏喧声齐呼万岁!灵帝不由的兴致勃勃,精神越振,再兜了两个圈子,复将兵符交给何进返驾入宫。
灵帝是想通过阅兵壮大国威,使寇贼远离京师,闻得此种形势,会吓破胆肝?
皇甫嵩可讨董卓而不讨
凉州贼警日甚一日,陈仓为渠贼王国所围,危急异常。灵帝复拜皇甫嵩为左将军。并使董卓为前将军受嵩节制。同救陈仓,嵩与卓合兵二万人行至途中,屯兵不进。卓请速赴陈仓,嵩独未许。董卓便很不满意,他对皇甫嵩说:“卓闻智士不后时勇士不留决,将军受命前来,无非为陈仓起见,速救方可得城?否则必为贼有之!”嵩驳斥道:“君主错了,从来百战百胜不如不战屈人。陈仓虽小,城守完固,王国虽强,未必能攻下坚城。我待贼疲惫,然后出兵阻击,贼乃骇溃,这乃所谓不战屈心哩!”卓拗嵩不过,只得尽待,约莫过了八十多日。王国却解围退去,嵩闻王国退去,便下令军中从速追击。卓又入请嵩道;“兵法有方穷寇不追,今我军追国,便是与兵法相背了,试想困兽犹斗,况国尚势盛,怎可穷追哩?”皇甫嵩又驳道:“我前不速击是避贼锐气,今欲往追,乘贼势哀。国众已走,莫有斗志,不得以穷寇相比。君且为后拒,试着我前驱追贼,必能成功,不怕王国不死呢?”说罢即麾兵前进,使军为后应,果然连得胜仗,斩首万余级,王国也已经窜死军中。董卓即自愧无功。但与皇甫嵩有嫌了,越年征卓为少府,仍归嵩管辖。董卓设词乞留,寻找各种借口,迟迟不去赴任。时嵩兄子皇甫鹂在军中,向嵩进言说:“董卓高傲、骄恣,上次出战独傲一边,以事实告败。今天又不服从,诏讼,赖着不上任,叔公是他的上级,身为元帅,何不声罪加讨,不除凶害,恐遗后患哩!”皇甫嵩听后叹息道:“董卓有罪,我可以诛灭他,但今天尚在朝廷京都,不如据实陈报,请皇上自行裁决便了!”因此不从鹂言,只是上了一遍弹文,灵帝颁诏责卓。卓恨嵩越深,嵩原不能讨卓,灵帝也不能制卓,卓坐是专恣,要从此丧汉室了。
两将志异又结怨
幽州有张纯、张举作乱,朝廷遣骑都尉公孙瓒伐讨。贼众虽败散,但尚未平定。自称弥天将军的张纯曾做过中山异相,失官以后,因凉州叛乱,致书前车骑将军张温,愿督同乌桓兵骑往讨凉州,张温没有搭理他。那张纯遂与同郡从张举攻杀校尉,太守霸占一方。就是张举也曾任泰山太守,因失职受处分,所以和张纯共谋作乱,居然还想登九五南面称尊!
骑都尉公孙瓒奉使出征。瓒本前中郎将卢植的门徒,由小吏起家,随军有年。现在奉令讨两张引兵到蓟,正好张纯攻入蓟中,由瓒一马当先,直奔贼阵,贼皆逃散,瓒追杀至数十里,方才安营。那张失败后,便又去诱乌桓部酋,邱居军,再来侵犯渔阳、河间、渤海,进入平原。瓒又引兵击,纯又远走塞外,连妻子都弃去。举同纯同奔,瓒却不回马,直追至辽西,管子城,反为邱力居所围。相持至二百余日,粮尽食马,马尽食弩。险些儿饿死全军,犹幸天降大雪,虏亦饥寒交迫,才撒围远去,直奔柳城,公孙瓒才驰归。有诏进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可巧幽州牧刘虞亦持节到任,与瓒相见。瓒再打算去扫平贼虏。刘虞以公孙瓒意见又不相同,他主张要招降,他探得张纯、张举二人遁入鲜卑,便使人至鲜卑军中说明利害。劝令送两张首级,鲜卑酋,步度根,犹豫不决。纯客王政,却将纯刺死,聚首送虞,邱力屈素羡刘虞英名,亦遣使请降,这样主战的公孙瓒,便对刘虞心怀怯忌了,暗地里叫人,截击胡使。胡使探得了消息,绕道去见刘虞,虞又请罢屯兵,但留瓒率万人,驻守右北平,瓒始经不服与虞仇连年不解事。
灵帝因刘虞有功,拟加重赏。这时正好太尉马日磾免官。乃超拜刘虞为太尉,自从张温降职司隶后任太尉两年中改换四五人,如司徒崔烈大司农曹嵩,永乐少府樊陵以及射声校尉马日磾。迭升迭降,好象作棋一般,就是光禄大夫许相,继杨赐司空再代花烈为司徒,也不过任职年余,终至罢免。惟光禄勋丁富,提任司空司徒还算任职较长。司空刘弘也是由光禄勋超迁的,才略都不过平庸,且当群阉擅权时候,三公俱由他们来定,其他的人亦不敢作声,作声便要受害,也只有随他们任意摆布罢了。
已是中平六年(189)四月了,灵帝有疾因病数日,不能视朝,公卿以下各请册立太子杳无复音。待至旬未,还不闻召入大臣宣布当位者的意见和商议后事,又过了好几天正想依旨宣布,不料灵帝病变仓猝归阴。
五、国体构建及主要对民政策
大同小异与先帝不变。
六、重要文化科技成果
《太平经》一书曾三次出现洛阳,闻名于世。前两次即顺帝和桓帝都视为“诬上阂事”而下狱治罪。第三次又由隰阴人襄楷推荐灵帝认为有道理便受并予推广,此后流天下,巨鹿人张角就是利用了此书作崇,发动起义。
《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对道教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是部有重要意义的著作。
七、略评本帝:
灵帝时代纯属宦官掌权的顶峰时代。前有曹节王甫,后有张让、赵忠。灵帝恬不知耻地说“张常侍是我爸,赵常侍是我妈。”可见灵帝信任和崇拜这些宦官到何等的地步!导致忠臣被诛如窦武、陈蕃等朝廷三公的任职全由宦官把握,弄得迭进迭出,更换频繁,无心主政。那灵帝整日里,昏昏沉沉,稀里糊涂,酒色歌游度日子,朝政日趋松弛,邪气迅猛上升,至董卓肆无忌惮,恶作任意而不诛。最后吹响了大汉朝加速灭亡的进军号。
献帝
一、本帝的根基
献帝——姓刘名协。公元181~234年,享年五十四岁。在位三十一年(190~220年)。国号汉。国都洛阳迁长安,逃安邑回洛阳,逼许昌。年号改元者四,即初平四年,兴平二年,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被窃。
太皇太后:无。
太上皇:无。
皇太后:尊何皇后。
皇后:先立伏氏,继立曹氏。
皇妃:董氏。
皇太子:己立,早卒,史未记名。
皇子:共8人,除皇太子外尚有次子,冯封南阳王,早殁;三子熙封济阳王;四子懿封山阳王;五子邈封济北王;六子敦封东海王。以上各予生毋不祥。还有伏皇后生二子未载名,于建安二十年被曹操杀害。
皇女:二人为魏帝妃。
谥号:孝献帝。
庙号:无。
墓寝:禅陵。
二、任前简历
刘协母王美人怀刘协在身,常恐皇后何氏嫉妒、陷害,便吞服坠胎药。可是药饮下肚,胎并不动。据说夜里曾得梦行走在晴天的大好日光下,而心中暗想莫非应生贵子。所以以后就未再服药,无论如何,终得存活下来。十月已满,脱离母胎,刘协深得其父灵帝喜爱,但何皇后有亲生嫡子,而灵帝不敢开口立协为太子,至灵帝驾崩,何皇后速立亲子刘辨为帝,封刘协为渤海王,不久又被封为陈留王,接着宫廷变乱。时年刘协九岁,由董卓废少帝刘辨拥立刘协为帝。
三、嗣位背景
何皇后有亲生嫡子刘辨,但表现不好,灵帝不喜欢他,因此想立次子刘协为太子,又不敢开口。一是汉祖有规不能舍嫡立庶;二是先与何后并后兄许过愿是生子必立储,灵帝只好将此事交付亲信上军校尉蹇硕。蹇硕为其出主意把何后兄何进调出讨贼。何进却窥透其意,迟迟不出。待至灵帝病危蹇硕想诱进入宫杀死他再好立刘协,可是为何进亲信司马潘所败露故不能逞谋,灵帝崩只好听命何皇后立皇长子辨为帝。
校尉袁绍正巧进京得知立辨为帝,却认定是宦官蹇硕所为,心想今后宦官越来越猖狂。因此与何进商量要立即诛杀蹇硕,并提出要借此机会把所有在朝宦官一网打尽。何进表示同意,但请示太后,她不同意。而何进又没有胆量自决,反把消息泄露给张让等。于是张让窜通朝廷宦官先把何进杀死,从而震撼了朝廷,由众朝臣发兵捉拿宦官。宦官张让便同段珪挟少帝兄弟逃出宫廷。朝臣卢植等追至迫宦官张让、段珪自尽,领少帝兄弟回宫,路上碰董卓带兵来迎驾。因此,又被董卓夺持少帝兄弟,就在面对少帝兄弟问明先前情理时,少帝对答支唔,而陈留王刘协年龄少了五岁,却对答如流。董卓看出少比大强,而立下了要废辩立协的意志。回到宫中后立即提出,但遭到袁绍、卢植等的反对,却无效。董卓以骄横专扈的态度,压迫朝臣不得不同意,因此废刘辨为弘农王,立刘协为皇太子,即日嗣皇帝位,是为献帝。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外戚、宦官彻底倒台
灵帝仓猝归阴,只好听命何太后立皇长子辨为嗣主,何进问明原委方放胆入宫奉皇子辨即位。尊何后为皇太后,刘辨才14岁,当由何太后临朝主政。大赦天下,改元光熹。封皇弟刘协为渤海王,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何进同录尚书事。何进既秉朝政,遂思除去蹇硕为报怨计。可巧袁绍还京为进参谋,袁绍说不但要除掉蹇硕,且拟诛尽宦官扫清宫禁。何进想:袁氏累世受到朝廷贵宠,则绍为助是好计。且征何禺为北军中侯,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与他们作为心腹人用事,期在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