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的生存之道星星点点写满了智慧。一只小小的猱会靠舔野猪的肛门,让其在“舒畅之极”中死于非命;非洲丛林中的蚂蚁、亚马逊河里的蜂鸟靠着“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而所向无敌。蜥蜴太弱小了,几乎比它大的动物都是它的天敌,但它却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万年。蜥蜴生存之道无非两个字:适应。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事业成功的一半。面对灾难,应对危机,更需要保持一颗每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信心不是凭空就能有的,它来自于实力,来自于自身的强大。
强者凭什么通吃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抓住了人类社会的四大根本问题,即血统,家庭家族宗族乃至部族内部的关系,家族外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男人女人的关系。人类社会的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能够梳理出四大关键,四条大纲,非有过人的智慧和洞察力不可的,这就是伟大。至于怎样处理这四大关系,怎样解决这四大根本问题,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孔夫子的设计是“定于一尊”。在东南西北中独尊我“夏”,即汉族;在家庭内部独尊“父”;在社会独尊“君”“长”;在男女独尊男,即“父”“兄”“夫”“子”。这是树立强者,强者通吃,强者为王,强者一统的规矩。然而,这种设计的致命内伤,是不能“换位思考”。
某学生上小学,回家来说,学校要举办运动会,很兴奋。但过了几天,就不说了。家长仔细追问,原来,老师不让他参加。还有不少孩子都无缘运动会,老师挑选了一些学生参加,这些学生的体育能力似乎都好一些。这些孩子参加,大约能给班里增加一些荣誉。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我不能不说,这种教育理念太糟糕了。
中国的学校特别强调班级之间的竞争,学校各色人等都在追求这种集体荣誉。大约因为这种荣誉与相关人士的升迁、收入直接挂钩吧。在这种激励机制下,无数孩子丧失了很多获得欢乐的机会。比如,大约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参加运动会的,但是,老师只会让那些具有体育特长的孩子参加,而没有这种特长的孩子,却不能享受这种欢乐。同样,一个孩子,喜欢游泳,也许他的游泳天赋并不是很好,那他几乎不大可能得到教练的好脸色。在教练那里,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孩子的欢乐与兴趣,而是参加各种比赛的成绩。
显然,能力出众的孩子会占大便宜。这种便宜是以大多数孩子被排斥在外为代价的。可以说,整个中国的教育具有一种强烈的正向反馈性质,即资源向所谓的聪明孩子严重倾斜。首先通过无数考试、比赛,教育体系挑选出所谓的成绩出色者,然后,大幅度地把资源向这些孩子倾斜。
一个具体表现是,政府在拨款、安排师资的时候向名牌学校严重倾斜,这些名牌学校还会再办各种试验班、尖子班,最好的老师都集中在这些班。至于那些普通学校、普通班,则往往连最基本的资源都得不到,进入那些学校、班的学生就自生自灭。中国教育体系体现的是强者通吃的逻辑。
对于这样的安排,有人提出的理由是:资源有限,那就应当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既然学校的操场不够大,那就该挑选出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来参加比赛,让那些没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上场,岂不是浪费了本来就紧张的体育场资源?只让具有体育特长的孩子参加,可以提高体育场的资源利用效率,也可以让那些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其实,各级政府都把资源向名牌学校、向聪明的学生倾斜,都是基于这种效率逻辑,那些聪明的孩子可以迅速地成才。
但是,在教育领域光讲这种效率逻辑是否足够?
不管怎样,这个世界上至少还有另外一种教育理念,那就是一种民主的教育理念,即教育,至少是国家利用公共资源所维持的教育,应当承担一种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大体平等之人生起点的功能。不同家庭的处境当然各不相同,每个孩子的天赋也各有不同,因而,其未来必然是不同的。但国家在提供教育的时候,应当不管这些。国家应当闭上眼睛,就像西方的正义女神那样,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向每个孩子提供大体相同的资源。
在这种体制下,老师会让每个有兴趣的孩子去参加运动会,不管他的成绩有多好或多坏。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具有特长的孩子依然会表现出色,但运动场的竞争却会少一些残酷性。让孩子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竞争中,在任何领域中都给强者过多的荣耀,成人世界对孩子未免过于残酷了。
另外,一般土地拍卖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笑到最后的都是大发展商。一个“阴影”正逐渐笼罩楼市的上空,那就是“垄断”。强者愈强,强者通吃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实力在中型发展商中的佼佼者,在大发展商面前尚且败下阵来,其他中小发展商更是没有“玩”的空间。现在,土地出让越来越规范,拿地门槛越来越高,这是好事,但能否在准入机制上给予中小发展商一些保护措施,避免强者通吃的现象发生,是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毕竟,一个垄断的市场对消费者、对政府而言,都绝非什么好事。
强者的规则中,弱者也有生存空间
弱者的生存之道星星点点写满了智慧。一只小小的猱会靠舔野猪的肛门,让其在“舒畅之极”中死于非命;非洲丛林中的蚂蚁、亚马逊河里的蜂鸟靠着“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而所向无敌。蜥蜴太弱小了,几乎比它大的动物都是它的天敌,但它却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万年。蜥蜴生存之道无非两个字:适应。蜥蜴可以随环境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肤色。在黄土地上,它的颜色是黄褐色的;在草丛中,它的颜色则是绿色的。能够变色的蜥蜴让它逃过一次又一次劫难。
在经济学上,有一种“蜥蜴”哲学。这是一位经济学教授给我们上课时说的。他说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为什么小企业的营利点要比大企业高?原因就在于小企业更具有适应性,它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教授称之为小企业的蜥蜴化生存之道。
如果把经济学上的道理推及生活,我们仍然能够从中体会出人生有时候也需要掌握一点蜥蜴的生存哲学。
往往是这样,一个强者总是千方百计维护自己强者的面目,而不甘以弱者的姿态出现。有位企业主,他的企业一直是市里的明星企业,工厂的效益也处在全市的前列。五年前年末的时候,企业主却自杀了。
这是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消息,而调查结果更出乎意料之外。企业每到年末都要给职工发放奖金,在全市的工厂中,他的工厂发给职工的奖金每年都是最高的。但那一年,因为财务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工厂拿不出一分钱的奖金。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他愚蠢地选择了自杀。
强者的悲哀也许就在这里,他不愿在世人面前示弱,把虚荣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其实,这有什么呢,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弱与强是相对的。弱者生存的依据在于示弱,在于以柔克刚;而强者却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最终不免被更强的撞碎。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人类发明的轮胎,据说一开始人们总想造个无坚不克的轮胎,但始终不成功,最后人们从反面思考,可不可以造一个可以吸收任何阻力的轮胎呢,于是用橡胶做的轮胎就产生了。
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恐龙高大么,但它却在地球上奇迹般地绝迹了。相对于强者来说,弱者有更多的选择和妥协,因为懂得适应,他们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这个世界是属于弱者的,因为弱者最懂得适应。”也许真是如此。
智猪博弈:弱者不一定输全盘
在一定程度上讲,任何决策都是博弈。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在研究决策科学时,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待决策,更能接近和理解决策科学的本质,也有助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进行决策。下面,我们通过智猪博弈的例子,来看一看在自身实力相对弱小时应如何进行决策。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在小企业经营中,学会如何“搭便车”是一个精明的职业经理人最为基本的素质。在某些时候,如果能够注意等待,让其他大的企业首先开发市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时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高明的管理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来为自己服务。“搭便车”实际上是提供给职业经理人面对每一项花费的另一种选择,对它的留意和研究可以给企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很少为小企业的经理人所熟识。
“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在博弈中,每一方都要想方设法攻击对方、保护自己,最终取得胜利;但同时,对方也是一个与你一样理性的人,他会这么做吗?这时就需要更高明的智慧。博弈其实是一种斗智的竞争。作为一门科学,博弈论就是研究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影响行为的一种学问。或者准确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学问,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为“对策论”。
最弱者如何生存下来
在生存面前,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是弱者,即使眼下你处于生存强势,你也要将自己置于生存弱势的位置,惟弱者生存、惟惧者生存,是永远颠扑不破的铁则。
弱者的生存法则不是一定要变成强者,而是要学会如何适应环境变化,首先要有较强的生存能力,确保不被淘汰,然后再向更强的方向发展。对于小企业来讲,弱者生存法则也可以用来指导企业发展战略。在营销管理方面,小企业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不能做大手笔的促销活动,不能高薪请来专家和智囊团,那么怎么办?按照弱者生存法则,就要做到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战术调整迅速灵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创新思维,绝对不能固守僵化。大企业往往制度成熟,发展模式固定,即使有任何调整,也会因部门环节众多,协调困难而导致步伐缓慢。而小企业则船小好掉头,及时调整,适应市场,求得生存。
综观全球,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今天很多都已经陨落了。它们不是被兼并,就是已经破产。在1990年至2000年期间,近一半的世界最大企业从原来的500强排名中退出。在日本和欧洲,所有公司的平均寿命是12.5年。40%的公司不到10年便夭折了,即便是大型公司,也很难维持40年。在美国,平均有62%的公司存活不到5年,寿命超过20年的公司只占公司总数的10%,只有2%的公司能存活50年以上。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世界500强企业并非个个是强势生存,今天弱小的企业不等于今后不能成为500强。作为一个取得一定成就的企业经营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一个身处困境的企业经营者,也不必气馁。
任何事物一般都有一个出现、成长、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企业也不例外,也有其出现、成长、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因为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同样有生命周期现象。例如机器设备,每年都有折旧,使用一定期限后就可能报废。其实,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企业的经营者,甚至包括企业的经营思想都有生命周期。由于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有生命周期现象,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也有一个生命周期。在适者生存的法则面前,企业的强弱是随生命周期转化的。
一般来说,强势生存企业是指那些可持续发展企业。企业的可持续性,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究竟能否持续发展。百年企业的出现证明了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即企业具有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企业,是指在追求核心生存即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学习创新,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生存能力,保证企业在相当长时间内长盛不衰的企业。
如果一个企业的实力过强,过于突出自己,则会给对手以很大的压力。相反,一个常犯小错误但实力出众的企业则降低了这种对对手的压力,缩小了双方的心理距离,保护了对手的自尊,因而也容易赢得更多人的喜爱。“犯错误效应”告诉我们:“白璧微瑕”比“白璧无瑕”更能赢得人的喜欢。如果企业是一个强者,就不要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隐藏得太深,恰当地“示弱”,会使企业赢得更多的同盟者。
示弱是维持生命生存的需要。在自然界进化的过程中,越是善于示弱的动物,越能有效地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乌龟在遇到强敌时不会与之争斗,而是将自己柔弱的头和四肢缩到硬硬的龟壳内,龟才能活得相当长久。自然界尚且如此,人类更是不例外,适时、适度地示弱,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示弱是一种“障眼术”,是在自己弱小、无力还击时保护自己免受“硬伤”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保护手段。
相对于日立、夏普、松下等日本品牌,索尼更为中国民众所喜爱与熟悉,音乐随身听、电视、笔记本、游戏机等许许多多的索尼电子产品伴随着整整一代中国年轻人的成长。在许多人心目中,索尼就是时尚、技术、创新等代名词。而正是凭借着永不停歇的技术创新,使索尼在全球电子行业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财富500强的排名中,索尼也总牢牢占据着前30名的位置。
随着市场环境的复杂化、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迅速下降、竞争对手不断崛起,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正在来临,索尼却没有意识到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质变,依然沉湎于自己在行业中的领导者的地位,错过了数字化的大好机遇,任凭产品利润下滑而无动于衷,对市场反应速度缓慢,决策机制迟钝,尤其是索尼下属各部门之间各自为阵,互不相让,使索尼成了一支没有清晰战略的“游击队”。结果是,索尼除了在游戏市场仍然保持领导地位之外,其它领域都大大落后于竞争对手。2003年上半年度,索尼结算联合营业利润率仅有1.5%,与全球其他一流水平的企业相比,索尼的营利水平已经沦落到二三流了。
痛定思痛之后,出井伸之及索尼董事会其他高层都意识到,索尼正走到了一个危险的十字关口。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的话,索尼将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为了应对这个不确定性时代所带来的威胁,索尼管理层推出了一个庞大的再造索尼计划,以更灵活的战略管理去面对新的竞争。
成本紧缩计划:索尼宣布将在整个集团范围内裁员2万人,特别是裁减日本国内制造业务人员,停止在日本制造显像管等业务,改革零部件原材料的采购业务,削减成本。
战略业务调整:将企业资源集中于电子和娱乐这两个核心业务,主攻家电(电视、游戏机等)和移动终端(随身听、PC、数码相机、手机等),并下大力气合并集团内的半导体业务,实现一体化经营。
灵活战略计划:以更加灵活的市场计划代替以往的长期战略规划,成立跨部门的机动部队,负责对外部市场变化作出迅捷的反应。
对于近年来部分日本企业所陷入的经营困境,迈克尔·波特认为,很大程度上原因在于战略层面上的欠缺———就如索尼,由于对以往成功的沉醉与技术的过份执着,使企业往往对外部变化与消费者忠诚度的变化变得视而不见,而一早制定的僵死长期战略规划又使企业对市场变化无法作出迅捷反应。再造索尼,其核心就在于用灵活的战略管理去应对外部不确性的时代,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迅捷的市场反应去迎接一切可能的挑战与机会。
弱者要扭转局面,须先认清局面
企业必须认清时局,反观自己,时机到来,就重拳出击,这样才可能以小变大,化弱为强。要认清时局,需要对自己和对方都要能够看得清,认得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才能胜出全局。下面是一正一反例子,能给我们以启迪。
香港电灯是香港第二大电力集团,1890年12月1日开始向港岛供电,一直是香港的主要电力供应商。随着二战后九龙新界人口激增,工厂林立,它后来居上,赚得盘盈钵满,还筹划向广东供电。
经济的发展使电力的需求旺盛,所以香港电灯公司的收入非常稳定,加上香港政府准备实行“鼓励用电”的制度,用电量越多就会越便宜。所以香港电灯公司的供电量将会有大幅的增长,盈利自是水涨船高。
香港电灯是拥有专利权的企业,不可能会有第二家电力企业在香港与其竞争。可以说,在香港电力市场上,香港电灯处于垄断的地位,能够确保盈利的稳定。这正是李嘉诚青睐香港电灯的主要原因。香港电灯的诸多优势,使众多商家垂涎欲滴,跃跃欲试。除了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外,英资的怡和实业以及佳宁等资力雄厚的大集团,对这块肥肉都有觊觎之意,且已经开始采取行动。虽然李嘉诚对于香港电灯渴望已久,但是面对强敌,他丝毫不为所动,坚持以退为进,避免正面交锋的策略。他是在静观其势,寻找机会。
1982年4月,市面有了置地公司即将着手收购香港电灯的风声。人们都以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佳宁集团也会参与竞购,所以香港电灯、置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佳宁集团的股票都被炒得很高。1982年4月,置地公司准备收购香港电灯的消息,在市面上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4月26日,正值周一,香港股市一开市,置地公司便以锐不可当之势,一举收购了香港电灯2.22亿股股份。按照收购及合并委员会规定,超过35%的临界点就必须全面收购,持股量要过50%才算收购成功。所以为避免触发全面收购,置地将增购的股份控制在35%以下。置地重拳出击,最后以高出市价31%的条件,顺利完成了对香港电灯的收购。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佳宁欲竞购香港电灯的传闻立即化为乌有。佳宁集团此时也面临着危机,而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不急于出手,故意让置地的收购如愿以偿。置地在香港的急速扩张,使它的现金资源很快消耗殆尽,无奈之下,它开始向银行大举贷款,负债额高达160亿港元。
李嘉诚之所以暂时不采取行动,正是经过仔细分析和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他认为此时自己出击的时刻可没有到来,置地支撑不了多长时间。精明的李嘉诚要等到置地筋疲力尽的那一刻。李嘉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他认为置地此时的收购行动,志在必得,士气正旺,如果与之碰硬,置地必会竭尽全力而战。以自己目前的实力,取胜的可能性尚小,只能等待时机。所以最终,在置地筋疲力尽无计可施之时,李嘉诚终于认清了时局,一下扭转局面,变小为大。
另一个反面例子是国产夏新手机。夏新如果继续走“高端智能手机与TD手机”的路线的话,就有点危险了。
1.国人的技术实力确实不如洋人(拿夏新来讲,从最早的A8,到后来的E860、N6、N800等,产品在国产机中确实领先,但跟洋品牌相比,有一定距离,这些产品都爱死机)。
2.很多国人都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很多高端用户觉得洋品牌好(其实这些洋品牌都是国内的工厂生产),用国产手机没面子。
3.手机产品现在已脱离了以前那种大哥大的身份象征的时代,成了一种低值易耗品,中低层次的消费者侧重于价格的比侧重于品牌的多。
4.现在几百家被业内人士称为黑手机的小厂,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他们赚钱的秘诀在哪里?
其实他们的秘诀就是营销学上讲了千遍万遍的: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我就生产什么;而不是像夏新自己研发高端的难卖的手机。既然那么多人愿意用低端便宜手机,小厂就生产那种MTK方案的手机。这种手机不需要研发,只需购买方案,成本极低,质量也趋于稳定,同时善于“COPY”。这也就是波导、夏新、联想一个比一个亏得多时,小品牌手机百花其放的原因。
在这里不是说夏新坚持研发有错,问题在于要认清时局,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市场的需求。生存是第一位的,先生存再谋求发展。因此夏新下一步的出路是在做中高端产品的同时,必须,多做MTK手机。以夏新的品牌再加上MTK的低成本,夏新才能在手机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MTK并不是不对消费者负责,MTK现在技术成熟了,质量也并不差)夏新要认清时局,量体裁衣!
韬光养晦,等待反击的那一刻
常听人劝人:你改变不了这世界,所以你只能适应它。又闻知足者常乐云云。与其说这是弱者生存智慧的真实流露,不如说这是发自内心的极端无奈,但你真的以为简单的韬光养晦就可以逃避这世界的游戏规则吗?
综观一下人类历史的兴亡更替,你就会发现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从来就是由强者主导的,虽然哲学家们告诉你要对人类有信心,要相信明天是美好的,但这只是哲学家说的,哲学家们量度人类美好品质进步作用的思维尺度,最小单位是以百年计,在这百年内足够几代人经历生死劫难的。对于普通人是不能跟着哲学家起哄的,否则你会对强势者失去警惕,以为只要懂得内敛、知足常乐就可避祸,从而失去弱者的生存智慧,且让我来举个例子。
市图书馆附近有一个书集,都是些摆地摊卖盗版书的。由于正版书比较贵,我只好常常到这些地摊上淘书,久而久之跟其中一位摆地摊的老者熟悉了,前两天我和老者攀谈了一次,他告诉我一生勤于积蓄,省吃俭用,自以为存了不少钱,二十年前就有几万块,这在“万元户”概念红遍华夏的年代,几万元可是好大一笔财产,可二十年间物价结构改变飞快,中途又遭遇了下岗,其间有近十年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才开始摆起了这地摊,20年前的几万块加上二十年间赚的想给儿子买个城里的商品房,结果只够买个卧室和卫生间。
这位可怜的老者的经历是十分典型的,他经历了不同的强者主导的不同游戏规则的转换,在这种转换里他遭到通货膨胀的洗劫,这可以说是对他省吃俭用、知足常乐处世经典的打击,这是很悲惨的。老年人收入潜力江河日下,只能指望积蓄了,货币膨胀,积蓄迅速缩水,他又没有什么新的收入来源,于是只好依靠摆地摊谋生活。有人认为年轻人虽然积蓄不多,收入潜力倒是日益增长,所以通胀之下损失不大,收入跟着通货膨胀节节高,于是反而能富裕起来,但我们看到的实际是,这一代年轻人大都在挣钱作房奴,根本谈不上任何积蓄。如果再像那位老人家一路走过来,恐怕摆地摊过活的人不在少数。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意在劝说人们不要过分执着于当下,一切的困难、灾难都会过去,然而这只是哲学家思维的大尺度,作为普通人来说,在这大尺度量度出的空间里却可能遭遇生死轮回般的折磨,在看到企业倒闭潮、民工返乡潮,你悟出了什么?这一次与十年前的工人下岗很不同,人们应懂得“弱者的生存智慧”。面对你无法克服的困难,光有信心是没有用的,比如那位摆地摊的老者。每一次大通货膨胀都是这个世界真正的强者掠夺弱者的开始,在大通货膨胀中,一是要能够有挺住的手段,就是不至于饿肚子。二是要有真正保值的积蓄,估计就是金银和房产地产,你手里的实物除了战争谁也掠夺不走。这是“弱者的生存智慧”里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