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的行为特征
(一)人的真善美
1、概述
人们对于真善美的定义,往往也是根据自身的价值确定的。人类进展的有序化,也是分成了思维有序化、行为有序化和生理有序化三种类型。能够改变人类进展有序化的过程,也就随之分成了三种基本类型。哪三种基本类型?就是“真善美”。
“真”,指的就是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思维性价值事物;“善”,指的就是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行为性价值事物;“美”,指的就是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生理性价值事物。也就是说,这样一种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思维性价值事物、行为性价值事物、生理性价值事物的,就是“真善美”。
那么,“真善美”的反面就是“假恶丑”了。“假恶丑”分别指的就是价值率高差小于零的思维性价值事物、行为性价值事物、生理性价值事物。
就是这么简单,这么一个价值率高差大于零和小于零的区别,也就有了“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根本性的区别。
也有人是这样认为的,“真是智力的理想,善的意志的理想,美是感情的理想”。也就是说,人的认识活动,追求的就是一种真,人的意志活动,追求的就是一种善,人的情感活动,追求的就是一种美。这样一来,就把“真、善、美”分属了人的认识、意志和情感三个不同性质的范畴。
对于真善美的判断标准,一般人就是这样进行判断的:如果某一个思维性的事物,有利于发展主体的本质力量,就是“真”,反之就是“假”;如果某一个行为性的事物,有利于发展主体的本质力量,就是“善”,反之就是“恶”;如果某一个生理性的事物,有利于发展主体的本质力量,就是“美”,反之就是“丑”。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应该还是上面那种思维模式派生出来的吧?
不过,对于社会、集体来说,检验和判断“真善美”的客观标准,主要就是社会生产力、集体生产力和个人劳动能力。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就是检验“真善美”或是“假恶丑”的一个最终的判断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也是在这样不断地反问自己,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呢?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也就有着不同的答案。也有一些人的脑子里明明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可是在实际的行动力,往往还会在自己的意识里迷失方向,做了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说了一些自己不想去说的话。为什么会是这样?还是因为一些无奈吧。他们明白这样去做,带给自己的就是一份来自内心的负担,但是为了这种无奈,还是不得不去这样。
2、关于“真诚”
真的意思也是非常的好理解,差不多的人,都是能够无师自通理解吧?真和假的区别泾渭分明,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就是这样地简简单单、明明白白。
对于“真”,也是有不少名词加以注解。比如真理、真诚、真情、真爱、真挚、真心真意等等,也是很多很多。
这里主要说一说真诚吧。
(1)
真诚就是真实、诚恳的意思。不管做什么事情,对于什么人,都是没有虚伪,开诚布公,能够以实对人,以诚待人,这些都是真诚的具体表现。一个人如果能够对人真心实意地坦诚相待,这个人差不多就是一个真诚的人。
真诚能够让人笑口常开,倍感温暖。真诚能够扫去人间阴霾忧愁,让人绽放出和煦灿烂的笑容。这样的“真诚”,才能够感动大多数人的心灵,甚至震撼大多数人的灵魂。因此也就有人说了,真诚和诚实、诚信是兄弟,和真挚、真切、诚恳是伴侣,和虚假、虚伪是不共戴天的敌人。这个说法,也算是很有道理吧?
一个人真心实意地去坦诚待人,这个人最终也会获得他人的信任,这个人就算是一个真诚的人。这种人为什么会是一个真诚的人呢?就是在于内心的纯净无染,率真自然。这样的“真诚”,也是人门立身处事成败的关键,做人的根本。
这种真诚的人,一般也是能够广结善缘,开开心心地生活,源源不断地缔造幸福美满的人生。这种真诚的人,往往也会笑口常开,好运连绵,温暖人间。一个人真诚的人生,就是富有的、满足的、充实的人生。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觉得,真诚的关怀是那么温馨芳香、真诚的赞扬是那么催人向上、真诚的交流是那么让人信任,真诚的合作是那么让人容易成功呢?不还是因为这个因素吗?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真诚的心,人心真的就可以宁静如水,圣洁如雪,干净如云。
真诚也是能够能够很好地化解对立和冲突,怨恨和不满,任何的苦恼情绪,都是会在真诚的互爱中一点一点的消逝;任何的猜忌和误会,都是会在真诚的交流中一点一点的化解。一些时候,真诚真的好像X光镜一样,能够透视出一个人的五脏六腑,也是能够让人拂去心灵的灰尘,变得水晶以般地剔透无暇。
对于任何人来说,真诚的眼睛都是清澈的,真诚的声音都是甜美的,真诚的态度都是温馨的,真诚的行为都是从容的,真诚的举止都是优雅的。拥有这样的真诚,真的就像阳光雨露一样的温暖人心,净化心灵。任何的对立和冲突都能在这种真诚中的感动中化解;任何的怨恨和不满都能在这种真诚的关怀中消融;任何的困顿和厌倦都能在这种真诚的互爱中消逝;任何的猜忌和误会都能在这种真诚的交流中圆解。
真诚也是一个人的人格力量的体现。古人就有“至念道臻,寂感真诚”的说法。诸葛亮的“开诚心,布公道”,以后也就演绎成了“开诚布公”这样的一个成语。
从古到今,人们一般都会把真诚的人,称为君子。这些人为什么就成了君子呢?因为这些人有了真诚,也就是有了豁达的性格、宽广的心胸,就能海纳百川,超凡脱俗,体现的是这个人的宽阔胸怀,彰显的是这个人的高大无比的人格魅力。
缺乏真诚的人,精神就会空虚,人生就会苍白,这些人说不定就是迷失的人生、畸形的人生了。一个人的精神空虚了,心灵的魔咒永远都是挥之不去,只能躲在一个阴暗的角络里苟延残喘,只能是自己去把自己,推入无法回头的深渊。
(2)
一般来说,真诚体现家庭的时候,就是对于父母的尊敬、感恩与回报,对于儿女的挚爱和关心,对于爱人的忠贞和关怀。比如父母对于儿女的爱护,就是一种“至诚”的表现。这种亲子之爱,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条件的,就是一种真诚无私的毫无所求和无私奉献。“儿走千里母担忧”,“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做父母的,一个心思都是这样地在为儿女着想,真的就是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儿女不管在什么地方,一举一动都会是父母一生一世的牵挂,父母对于儿女的这种亲情,就是一直真诚无私的挚爱之情。
真诚体现在老师的时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了。差不多的老师,都会把自己掌握的那些知识,真心实意、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不会有什么保留和戒心。自古以来,差不多是师生之道,都是建立在这种真诚的基础上。老师教育学生要“真诚恭敬”,学生也有一颗真诚的好学之心和恭敬的求学态度,不去辜负老师的这种关爱之情。
真诚体现在朋友的时候,就是开心见诚、以诚相交、互相包容、互相体贴了。朋友和朋友之间的相处,真的也是需要这样真诚的。能够在朋友的人生旅途中真诚地指点迷津,规谏劝勉;能够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患难与共、鼎力相助,这样的朋友应该就是真诚的朋友吧?君子之交淡如水,患难之间见真情。特别是朋友之间的患难以交,更是需要以真诚去作为载体。
真诚体现在人和人交往的时候,就是诚心诚意地善待他人,以心换心,不去损人利己,不去伤人害己。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靠的就是这种真诚。如果没有这样的真诚,人与人之间也就不能很好地相处,更是不能正常地交往。
所以,佛祖才会这样说: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一次擦肩而过。既然是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了一次的擦肩而过,人更是需要用真诚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多一些坦诚,多一些关爱,多一些问候,多一些祝福,多一些关怀,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温暖去滋养别人的心田,能够这样真诚待人的人,真的就是非常非常的真诚了。
(3)
差不多的人,都是在说自己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说是这样说了,可是想做一个真诚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也是需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和奉献。一个人只有一点一点地去真诚待人,才会受到人的真诚尊重;只有处处去为他人着想、才会受到别人的真诚接纳。一个人只有这样做了,才算是一个真诚的人,
北宋的巢谷在和苏轼、苏辙两兄弟的真诚交往,就是堪称了这种典范。他们这几个人,小时候就是好朋友。长大以后,巢谷虽然学得一身武艺,还是功名不就,名声也是大大低不如苏轼、苏辙。那时,苏轼、苏辙两兄弟已在朝中做了官,真的就是非常闻名。他如果去找两人帮一下忙,想去谋个一官半职,应该不成什么问题吧?可是巢谷从来没有找过他们。后来,苏轼被贬到荒无人烟的海南了,苏辙被贬到广东的循州了。这时候巢谷也是六七十岁的高龄了,倒是说要去历经千辛万难地步行万里,到广东和海南去探望两兄弟。
不少人都是觉得,巢谷只是这样说说而已。可是巢谷还是独自一人,从四川的峨眉山出发,历时一年多,真的就是经历了千难万险,到了广东循州见到了苏辙。随后还是不顾苏辙的反对,执意要到海南去看望苏轼。他到了广东新会的时候,钱袋被人偷了,还是没有放弃。又是一路步行走到了新州,却是非常不幸地感染风寒死去了。
巢谷虽然没有跑到海南,可是苏轼得知了这个消息,还是为他的这种精神感动得失声痛哭。当苏轼、苏辙身份显赫的时候,一时落难的巢谷不愿去麻烦朋友;当苏轼兄弟落难的时候,巢谷不顾自己的高龄,不远万里、义无反顾地看望他们,最后也是为此客死他乡。巢谷如果不是出于一种真诚的情感,说什么都是难以做到这样的吧?
还有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经济萧条时期,一个男孩在一家小店里打工,收入非常微薄。一次工作时,他发现桌下有50美分,钱是不少,他看了看,还是没有据为己有,而是诚实地交给了老板。老板也是非常高兴,答应让他长期工作下去。其实呢,这也是老板对这个男孩的一次有意考验。男孩之后一直倒是诚信处事,最终也是获得了成功。他就是因为这种真诚,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才会获得机遇,创造了一生财富。
我们因此可见,真诚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真的就是在引导人们,一步一步地步入一条正确的人生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