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男性化在今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小曼便是其中一个。新学期开学,小曼是最后一个到班上报到的,除了名字外,她几乎和男孩子无异。本以为这个略带羞涩的女孩子应该也会像其他同学那般有一大群“跟班”,但没有,她是一个人带着一个大大的行李来到学校的,而且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与班上其他同学一样,慢慢地融入了班集体中,波澜不惊地学习、生活着。谁也不会把这样一个对人和善的女孩与自残行为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一切却意外地出现在她的身上。
一次放学后,班上一位女同学悄悄告诉我:小曼身上随时都带着一把刀,有时还用这把刀将自己的手指割得鲜血淋淋的,还经常向她们炫耀……好恐怖。职业敏感告诉我,小曼有着明显的自残行为,这种行为在处于青春期的个体身上已不是新闻,我忽然记得她曾十分着迷明星的文身。看来得找她好好地聊聊了。因为我知道,但凡行为出现怪异的个体,其行为的发生都会有一些不为外人所知晓的诱因,有的甚至是令个体一生为之心痛的憾事,而且这类个体常常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便是希望通过对身体的自残达到预期目的。而一旦这种行为奏效后,又会强化后续的行为和表现,如果不能及时制止,难免还会出现更加离谱的行为来。
首次与小曼面对面谈及这个问题,切入的角度与力度着实让我为难。怎样做到不着痕迹,几天来,一直是我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机会终于还是来了,那天,我在办公室忙着整理资料,小曼风风火火的身影突然闪了进来,她想找L老师,但L老师不在。我便让她帮我把收好的作业抱过来。她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就在她把作业放在我面前之际,我“突然”发现她手上有一道道伤痕!忙问她是不是抱作业时不小心弄伤了手,并四处翻找创可贴给她包扎。她却把手缩了回去,忙说不用,并拔腿就跑。我叫住了她,让她坐下,叫她再次把手伸出来,她极不情愿地伸出双手。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我还是有些触目惊心,她的一双手上横七竖八地布满伤口。
“怎么回事?”我盯着她问道。
小曼把头垂得低低的,许久不作声。但见我没有放弃的意思,她只好用只有自己听得见的声音小声承认是自己做的。随即她笑了笑说,没事的,老师,我不过觉得好玩而已。
“多久了?”我问。
“小学就这样了。”她轻声回答。
小曼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博士。但由于工作都比较忙,平时少有时间对小曼进行关心和沟通。他们对小曼的期望值却很高,加上他们一直致力于培养小曼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得小曼从小就学会了独处和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据小曼自己介绍,她在小学五年级时就这样了,开始只是心里闷得慌才这样,后来,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也会用这种方式来使自己“清醒”。那么刀片划破皮肤时是什么感觉呢?小曼说:“我先是感到巨大的疼痛,然后就逐渐麻木没有感觉,像死了一样。过一会儿又更加疼痛,我开始为自己担心,但过不了多久我的全身就感到非常放松。”她甚至还说,“尤其是看着殷红的鲜血从手腕上缓缓流出来,会让我感到很满足也很过瘾。有时甚至想到就这样把自己毁灭了。”
“你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
“开始只是为了向我爸我妈示威,因为有时候,他们老干涉我、限制我。为了达到目的,我就用这种方式来向他们施压,每次他们只要一看到我拿刀往手上一划,他们就妥协了,这招真管用!”她就像述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一样平静。“后来在电视上看到那些歌星影星在自己身上文身,觉得更好玩,也学着做,只是技术不好,文得不好看,所以没再进行,直到现在。”
我请她作了下面的测试:
(1)听说要派人到艰苦的地方工作,担心自己被派去,想受点伤逃避,是吗?(是)(否)(2)知道要到某地抢险,准备自己受点伤,达到不去的目的,是吗?(是)(否)(3)听说对伤残人员有什么特殊的好政策,自己想沾点好处,想让身体得病,是吗?(是)(否)(4)为了得到同情,自己想伤害身体,是吗?(是)(否)(5)目的没有达到,以让自己的身体受到损伤来发泄心中的怨气,是吗?(是)(否)(6)没有按照你的意志办事,就经常以自残的口气威胁人,逼人就范,是吗?(是)(否)(7)发生了重点事件以后,为了逃避责任,想伤害身体,以此求得大家原谅,是吗?(是)(否)(8)遇到与人争执的时候,没有办法解决,想以伤害身体为代价,求得问题的解决,是吗?(是)(否)测试结果表明,小曼身上的确存在着明显的自残倾向,而且程度还比较深。鉴于她的自残行为已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作为班主任,我只能从浅层上进行初步解决。我告诉她,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种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它不仅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如果是为了减轻压力和发泄不良情绪,可以选择别的办法。
为了帮助她对此类行为的危害有一个明确而清楚的认识,我把收集到的关于自残行为的相关资料及分析给她阅读,希望帮助她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告诉她,即使文身也要因人而异,别人身上的东西看上去很美,在自己身上未必。然后,我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结合她的具体和她一道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初步方案对期进行引导和教育。考虑到她的问题有太多的家庭因素掺杂,我及时与她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和联系,并把小曼在学校的表现和行为告知了他们,请她们配合我一道做好小曼的教育工作,在多方面努力下,小曼的自残行为有所收敛,教育初步取得成效。
但是,由于自残行为已不属于一般性的心理问题,一般教育是不行的,需要借助心理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而进行心理治疗的条件学校不具备,同时,心理治疗在技术和要求上自己都未能很好地掌握,不能贸然行事,以免误事。在征得她父母和本人同意后,我把她转到心理治疗中心进行治疗,同时,也建议她的父母一道接受相关的咨询和治疗,以促进小曼的转化工作。
心理治疗的过程相当漫长,但小曼却十分配合。经过近四个周的治疗,随着治疗过程的不断深入,我发现,小曼身上再也没有增添新的伤痕。第五个周,小曼向治疗师送去一份治疗结果的总结反馈,称自己已完全好了。再后来,治疗师与小曼的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后,确认小曼行为已恢复,但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跟踪。我请了一名细心的学生关注小曼,并让她把小曼每天出现的与其他同学不一致的怪异行为准确地记录下来,以便我对其及时掌控。大约又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和观察,随着身上的伤痕慢慢地褪去,小曼的生活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我甚是欣慰。
小曼的这种行为,是典型的自我伤残行为。自残对自己身体的损害,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与自杀一道构成对学校和家庭应激程度偏高的两种事件。但凡有这种倾向的个体,行事都比较偏激和容易走极端。而且通常只要有一种诱因出现,他都会用刀或其他利器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伤害,幼儿则会选择用手指把自己的手背或脸抓得鲜血淋淋。一方面这种行为会对个体自身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伤害,进而还会导致当事人心理出现更为扭曲的思想和行为。这种行为所带来的痛苦并不一定能让个体自身心理的压力或负面情绪有所减缓,相反,伴随着这种痛楚,当事人总会唤起太多的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的出现则会使个体心理的压力更为沉重,有的甚至还会作出其他过激行为来。
因此,对这类学生必须施以正确的心理辅导。
1.引导个体尝试用别的办法来化解心理压力
像故事中小曼那样,个体所以会出现自残的行为,与其面对问题时解决方法的单一甚至走极端是分不开的。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告诉学生转移压力的方法很多,在无人的地方大声呐喊、散步都比自残要合理得多;自残行为不一定会让父母妥协让步,很多时候,父母也是理性应对一切的。
2.多方协作,形成合力
故事中的班主任在采用一般策略收效甚微时,选择求助心理治疗师对个体进行专业治疗。应该说这一种明智的选择,毕竟班主任也好,老师也罢,由于所学受限,面对发生在个体身上的重度心理问题,尤其是需要治疗时,必须毫不犹豫地转介,以免因强行处理而影响到对个体的教育或治疗。
3.引导个体认识其危害
做这类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时,先要让他们认识到自残行为的危害,避免伤害的继续,尽可能地减少伤害,防止问题的进一步变化和扩散。可向学生提供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事件报道及分析,让其阅读,从中认识这种行为会带来的影响及其危害。为矫治这种行为做好必要的准备。故事中班主任通过让当事人翻阅有关报道,在引导个体对此认识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帮助她尝试着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
4.家校联手,共同应对
任何一种自残行为,都有其家庭教育原因在其中。解铃还须系铃人,要彻底根治学生个体的自残行为,还需家长密切配合,必须请家长改变已有的教育方式,从源头上切断强化因子。在学校着力弱化个体自残行为的同时,班主任通过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请家长在平时教育中结合子女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不能一味地迁就和让步。故事中,班主任及时地与小曼的父母进行沟通,请他们从源头上做好教育工作,以免其自残行为进一步得到强化。
当然,自残行为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结果导致了行为后果与社会期待存在着分歧,而且在其内心深处,总是伴随着深深的自卑,使他们无法坦然面对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一切,渴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关注。这时,教育者如果能像故事中班主任那样及时介入,对其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支持他,让他感到虽然自己有这种行为,但并没有看不起他、责怪他,及时降低他内心的矛盾冲突,缓解内心的压力。再教给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帮助他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最好是让他自己进行比较后再选择出最佳的方案。
学生有自杀行为,怎么办?
研究表明,青春期前儿童的自杀并不多见。14岁以下儿童自杀多发生于12~14岁,年龄越小越少见。自杀方法大多采取服毒的方式,此外还有跳楼、自缢、撞车等。
小小年纪为什么要自杀?下面,我们不妨看几个案例。
一:2002年7月22日夜,遵义市同一所小学不同年级的女生共4人,因集体服安眠药自杀被送进了医院。其中一位女生王兰(化名)的父母称,“除了6岁时打过她一个耳光,这么多年就再没碰过她了”。该家庭月收入不过1000多元,而要养3个娃娃。其父母称,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宽松,但是王兰提出要啥,基本上都会得到满足。3姊妹平时就数她最省心,学习一般能排班上前几名。为什么她会轻生,守在病床旁的王父感觉有些迷茫。不过,王兰所称引发自杀的直接原因以及“爸妈对我不好”的佐证,却令其父母“万万没有料到”。她说,6月5日是她13岁生日,爸爸没给自己买生日礼物,反而给姐姐买了新衣,“我心理不平衡,想不通”。于是,7月22日,王兰用积攒的压岁钱从某个体小药店里买了120颗安眠药。恰好,下午,4个小伙伴来家里玩,众人纷纷谈起自己挨父母打骂的经历,顿时“群情激愤”,竟一致决定一死了之。由此,发生了这件令家长们惊愕不已、悲痛万分的事情。
二:广龙小学一名五年级男生侯某在上课时玩玩具被老师摔坏玩具并被批评后,一气之下与其他同学逃学、离家出走。几天后,家长将他找回家中,这名自尊心很强的小学生竟喝农药自杀身亡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03年3月29日中午,恰逢班主任杨老师给学生上课,侯某两次在课堂上玩玩具,第二次是在桌柜里玩汽车玩具。杨老师看到后,就让他把小汽车交出来,随手将它摔到了教室的墙上。小汽车被摔坏后,杨老师一面批评侯某,一面让他把摔坏的玩具捡起来,然后继续上课到放学。当天下午还有4节课,但中午被批评后,侯某就与其他两位小同学逃学了;离家出走前,他回家拿了200元钱,随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见侯某等3名学生没来上课,杨老师很着急,先后到他们的家里询问情况。得知儿子逃学后,侯某的父母也很着急,分头四处寻找,但连续两天都没有找到。侯某的父亲侯志刚事后回忆,3月31日,他们终于找到了儿子,并把儿子叫回家中,考虑到儿子的自尊心很强,他们没有骂儿子,更没有打他;可就在当天下午,趁父亲不注意,侯某从家里找出一小瓶农药喝了下去,随后口吐白沫。侯志刚见状立即把他送往医院抢救,但到医院不久,侯某就停止了呼吸。
三、2004年6月14日,汉阴县蒲溪小学四年级(1)班4名女生在城关镇草桥村内一山沟里集体服毒自杀,一名女孩已死亡;附近另两名小学生因误食了服毒者用过的食物也中毒。经全力抢救,5名小学生已脱离生命危险。汉阴县公安局调查认定,“此事件系一起小学生不服家长管教集体服毒自杀事件”。事发后汉阴县公安局出动40多名警员进行走访调查,已查明“4名小学生服毒的动机是近日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父母或姐姐的责备和打骂”。同时查明,“学校老师班主任反映,这几名学生平时学习成绩都还比较好,就是近几日老在一起嘀嘀咕咕,有些反常。”警方认定,这是一起小学生不服家长管教集体服毒自杀的事件。
像这样的个案还能举出许多,还不能不让人伤心而震惊。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对有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的学生施以必要的心理辅导呢?请看下面的案例。
小李,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父母双全,家庭和睦。小李性格偏内向,一向不爱与人多说话,自尊心强,在家里也极少与父母主动交流。在小学里,成绩一直较好,是班里的语文科代表。在家长眼中,是个听话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是个好学生。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却做出了令家长和老师都很震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