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放不下所谓的“感情”,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一位心理辅导教师写的咨询手记:
来找我的男生个子不高,属于发育比较晚的男孩,猛一看起来还像个小孩子。但他一双眼睛里却透着某种特别的东西,让人本能地觉得和他需要保持某种距离,而不是像对一般孩子那样自然地愿意接近。他是一早就和我约过的,说想谈谈他目前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关于他的“女朋友”。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他的脾气巨大,最近因为一点小事把同学的书包从三楼扔了下去。
这个初二的男生一坐下来就告诉我他刚刚摆平了一件事,是和一个初三男生之间的冲突,起因是一个女生,也就是他的“女朋友”。这个“女朋友”和他交往已经半年,最近闹了些矛盾,女孩想分手,所以才弄出了与初三男生的事情。
“这件事完全是我自己找外面的人来‘平’的,”男孩的语气里带着点自豪,“我妈妈还以为是她找对方谈话的结果呢!”这一回我听出来隐藏在自豪后面的一丝不屑。
“你妈妈也插手这件事了?”我有些好奇地问。
“她反正也没事干,公司是自己家的,随时想出来就出来,不管我的事还能干什么!”男孩的不屑更加明显地呈现在脸上。
原来男孩的爸爸自己开了家公司,妈妈因为关系在里面工作。但公司的一切都是爸爸在负责,妈妈起不到什么作用。
男孩说自己特别佩服爸爸,他在生意中曾经有两次非常危险的情况,都凭意志顽强地度过去了。他的一些见解也非常有远见,比如:国内更容易挣钱,又比如做人要心胸开阔等。我注意到男孩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充满自豪和敬意。看来他从内心的深处认同和爱戴自己的父亲。
“那爸爸对你和‘女朋友’的这件事如何评价呢?”我决定把话拉回正题。
“爸爸说要我自己去面对,尽力将事情处理好。”男孩的眼里透出恭敬。
“那你觉得把事情处理得如何呢?”我接着问。
男孩的眼光低垂了下来,父亲所带来的闪光和希望失去了踪迹,“这也是我今天找您的原因,我觉得自己总是放不下。”
男孩讲出了他的故事,他和女孩是同班同学,初一同桌的期间对她产生了好感,变成“男女朋友”的关系。交往的半年中,女孩几经变化,想分手,但他都觉得不能接受。他就拼命地想办法挽回,甚至讨好对方,结果让他身边的男生都觉得看不过去了,骂他没出息。这次的矛盾也是因为那个女孩和一个初三男生关系比较近,他认为那个女孩又“变心”了,所以出面干涉,才造成了他和初三男生的矛盾。
“看来感情这件事对你非常重要。”男孩的描述让我感觉他在情感上的安全感非常不足,其中原因从他对父母的态度上我大概可以猜出一二。但是,从他的年纪,我并不想和他做太深的探讨,于是我将话题转向另一个层面。“爸爸对你的未来是如何设计的呢,包括你自己的事业和你的家庭?”
“爸爸希望我能上完大学,然后到某个大企业去锻炼几年,如果我能被提升为部门主管,就让我来接他的班。不过,我自己希望能够更快一点去接触企业的实践,比如16岁开始在兼顾学业的前提下去参加董事会,或者直接去当董事,要么去炒股票什么的。在家庭方面……”男孩笑了笑,“我爸爸没有太多想法,他说只要我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就可以了。”
“按照你的说法,16岁开始实践,还要兼顾学业,那负担就相当重了。如果那个时候再和‘女朋友’发生矛盾,该怎么办?你哪儿有那么多的精力去顾及所有的事啊?”我把难题摆在他的面前。
男孩皱了眉头,没有立刻回答,似乎在思考。良久,他才开口:“您说得对,我就是放不下,我之所以要早点挣钱,也是希望早点摆脱父母的约束。这件事情之后,我父母对我管得更严了,尤其是我妈整天想办法让我和我‘女朋友’分手,可是我做不到。”
“说起这个,我也挺恨我们班主任的,他原来答应我不说的话,在这次事件中,都告诉我妈了。我现在才发现我们班主任以前也很‘阴险’。他从前的一些做法都是为了拆散我们两个人。比如他把我们的位置越调越远,还让一个爱说话的男生坐在我‘女朋友’前面。每次我看到他们说话,就‘吃醋’发脾气。班主任就利用我的这个弱点来整我!”
“你是说,为了这件事,你还经常发脾气?”我的脑海里翻起了他扔书包的事情。
“我是挺爱吃醋的,”男孩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看到她和别的男生说话,我就难受。”
“看来这个‘女朋友’的确对你有很大的牵动作用。”
“对,我别的都还不在乎,就是这件事,怎么都不行。”男孩很坦率。
通过这番对话,我心里渐渐明白男孩身上那种让人不愿亲近的东西是什么。我觉得我需要告诉他我的观察:“我也想很坦率地告诉你,从你的谈话里我感觉到你没有你父亲的大气,而是充满了小心眼和猜疑。如果这样,即使你现在和‘女友’和好,但是很快你们也会出现新的问题。”
男孩点头表示同意,“我就是有点多疑,可能是不自信的表现吧!我妈也是这样……”男孩笑了,他说妈妈总是暗自骂那些和父亲接触的女性。在父亲的公司里,除了妈妈就有一个女的,还是一个50多岁的人。
“你觉得这样小心眼可笑,但你自己的行为呢?我看现在这个女孩让你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问题:爱嫉妒,多疑。带着这样的问题,你觉得自己能接父亲的班吗?”我把思考再次推到他对未来的期望上。
男孩垂下了头,“我现在发现自己身上其实都是缺点,父亲的东西我几乎一点也没学到。”他的语气显得有些低沉,男孩不自信的一面展露出来了。
“你身上也有许多优点。比如:你重感情,心思细腻。但优点如果发挥得过分就会成为缺点,比如:重感情不能变成束缚别人,那样时间长了,谁都会烦;又如心细不能变成到处猜疑,对谁都不信任,那会让你自己永远不踏实,也会错失一些良机。”
男孩说他父亲的一个朋友就是因为对父亲不够信任才赔了几百万。他觉得自己可能是从小将父亲所说的东西做过头了,看来现在需要调整。
“对于‘女朋友’的问题,你打算如何调整呢?”我追问。
男孩的表情有些复杂,“现在的感情是不是一定会变?”
“可能性很大。因为现在的年龄就是一个变化期。从同年级同学的关系上就可以看到,能维持比较长时间的密切关系非常少。”我很坦白。
男孩点头,“您说得对,我们相处了6个月,已经被别人称作奇迹了。我打电话给从前的同学,大家都会很惊讶!但是,有没有例外?”男孩似乎不甘心。我知道放下对于他来讲非常艰难。
“当然有,两个人的变化要比较同步,但非常难。比如你们两个就是因为在一个班,坐得近才开始交往的。等高中的时候,如果你们不在一起,又遇到不同的人,很有可能就会发生变化。那不是谁不好的问题,而是现实决定的。你目前的例外就像你的同学说的,等于是用自己的尊严在换取,能维持多久很难说。”我有些残酷地向他呈现着现实。
男孩的眼神里充满失落,“分手是不是早晚的事?”他的声音里已经透出绝望。
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情的失落恐怕是你必然要经历的,那样你才会真正长大!不过也没那么可怕,天不会塌的!”
我请男孩把我咨询室的沙发举起来,那看起来有些沉重。他有些犹豫,怀疑自己不行,我鼓励他说:“你可以的!”在我的鼓励下,男孩终于决定尝试,虽然有些吃力,但他真的把沙发举了起来。
我让他暂时不要放下,就这样举着沙发和我一起说:“我可以的!声音由小而大,最后在他喊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声音哽咽了。
待我们再次坐下来的时候,男孩说:“谢谢你,老师!我要做的调整还很多,我已经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了,我必须自己去面对现实。难怪爸爸说要我自己解决这件事,原来他早就想到了!”
送走男孩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眼神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是宽阔,是信心,是坚定,还是其他的什么,我一时也说不清楚,只是内心里我觉得我更愿意和他接近了。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年龄的少男少女的确会情窦初开、彼此关注,希望有比较亲密的异性伙伴,但是每个人在处理这种渴望的表现上却会呈现出相当大的不同。比如,有的人会很含蓄,有的人会很直接,也有的人会自我控制,当然也有像这个男孩这样动不动就醋意大发的人,我们可以说这是性格使然,但是作为心理教师,我们却不能不考虑其背后的发展原因和形成脉络。
男孩家境的优越只是他性格形成的一个部分,这个部分是相对抗拒力脆弱,经不起挫折,情绪易于冲动,不顾行为后果。但是,从他父母的关系上,我们也能看到他家庭里隐藏的其他问题对于他性格的影响。从男孩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男孩的家中基本是父亲支撑经济上的一切,母亲主要来照管孩子。这种分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母亲在经济上的不独立。而父亲的成功,以及自身的性格特点又造成了母亲强烈的自卑感,对男孩的父亲极度缺乏信任。从公司的员工组成,我们可以知道母亲实际上成了父亲的监督者。在这样一种关系中的丈夫,可想而知其感受。从男孩对于父母不同的态度,我们也可以感觉到男孩的父亲对于母亲的做法也是有看法的,这个家庭在表面殷实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家庭矛盾。男孩从这个家庭矛盾中获得的是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他会猜疑,会禁不起分离。
但是,这一点,对于一个13岁的男孩来讲是比较沉重的,他虽然可以感觉到这些矛盾,但从心智上他未必能够完全理解父母的问题,而他自己也未必能够从这个问题里将自己解脱出来。因此,心理辅导教师没有选择从这个比较深入的层面入手,而是选择了他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父亲的积极层面来处理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男孩对父亲的崇拜是一个他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因为同性的长辈为他树立了一个性别的优秀榜样,可以促进他向这个方向来积极努力,塑造自己。男孩的父亲在事业上的确非常优秀,他为男孩建立了自己未来的憧憬。辅导教师利用这个憧憬和男孩探讨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促使男孩思考自己的行为方式。男孩渐渐发现自己身上和自己不喜欢的母亲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和自己的父亲其实还有许多差距。
从这点,我们也感觉到男孩对于自己的自卑感,他对自己能否实现父亲的期待其实一样存在着怀疑。因此,辅导教师给了男孩鼓励,帮助他看到自己存在的优点,虽然与父亲不同,但是仍然有意义。同时,也强调他是把父亲的优点学过头了,而不是没有学到,这种接纳和认可让他的内心感到安全。
我们最后才对他的感情问题进行了挑战,因为在这个年龄感情的变化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男孩身上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放不下情感的问题,而是惧怕分离的不安全和不自信在起作用。感觉他需要一种勇气,因此,辅导教师选择了一种负重的方式,让他挑战一下看起来不太容易的工作——举起重沙发。他果然有犹豫,这正坚定了辅导教师鼓舞他的决心。师生一起说“我可以”的过程,其实是他挑战和承认自己的过程。他需要面对自己的胆怯,需要看到自己的能力,也需要去承担自己的未来。从他的表现,可以看出这个过程给了他思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
(一)自信心的训练
案例中男孩的多疑和惧怕分离是与他的不安全感,以及自信心的不足有关系的。因此,对这样的孩子进行一些自信的训练非常必要。
1.首先帮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
这样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优秀人物的身边,容易忽略掉自己的特点,而以对方作为生活的参照物。就像案例中的男孩,对自己其实充满失望。因此,帮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和他们接触中的观察来提示他们,但注意要非常具体。比如:从你的……行为上,我感觉到你……像案例中,从男孩对感情的难以割舍,看到他重感情的一面。看到自己的独特性,是自信建立的基础。
2.其次帮助他们感受自己的能力
只看到还不够,重要的是要感受,才能达到最后的确信。这里,我们需要创设一点挑战性的活动,比如我们在案例中的举沙发。教师也可以根据条件来设计其他的活动,你甚至可以用户外的拓展来帮助他们感受自己的能力,挑战自己原来不可能的境界。有时候,我们也会以团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在一种支持性的环境下更多地挑战自己。
3.最后帮他们确认自己的能力
语言是具有力量的,在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后,我们还需要用语言来对他进行促进。教师可以选择适合于学生的语言。比如“我能行”、“我相信自己”等。这些语言可以从内在里唤起学生的感受,帮他们确认自己的能力,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
(二)认知协调
这些孩子多疑的个性,和他们狭隘的认知也是有关系的。对于他们进行认知上的调整非常必要。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利用换位思考来挑战他们的不合理信念。
比如案例中的男孩认为班主任是在处处为难他,是很“阴险”的人。我们可以帮他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他是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想,怎样做。在这个个案中,我和男孩分析过老师的初衷,他说自己从来没想过老师是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他原来的理解就认为老师是在和他作对。通过换位,他才了解班主任可能有其他的想法,不见得一定是针对他。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认知方面的训练,比如让他们发现一件事情的发生,背后存在多少的可能性(一个同学碰了你一下,有可能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不小心,还有可能是表示亲近,或者提醒注意等等)。鼓励他们说出更多的可能性,这样在许多的选择中,他们就会感受到不同选择带来的不同情绪。而当他们可以看到不同选择时,也就不会再局限于原来仅有的狭隘思维中,进而可以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行为选择。
(三)行为训练
由于做事冲动,这些孩子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也有许多困难,他们在班级中常是不受欢迎的人物。所以,教师也可以借助咨询的机会,对他们进行一些行为上的训练。
1.首先要训练的是如何控制情绪
在情绪冲动的时候,不是首先爆发出来,而是给自己一个停顿的时间。等到自己比较冷静的时候,再来处理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情绪都有其高峰和低谷的转化,让自己渡过情绪的激动期,很快就能恢复到理智状态。而人在冲动时是思维狭窄的,那个时候的决定常常带有非理性,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
2.其次要训练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彼此理解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来训练学生学习这些技巧。
比如尊重,教师可以从最基本的打招呼、问候开始,然后过渡到具体的问题,比如如何尊重好朋友的空间,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等。
(四)和父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