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注意与科任教师沟通与协调
班主任细心观察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后加强同各科任老师的联系,及时沟通,协调好学生与各科任老师的关系。班主任应常常和学生谈心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和老师的误会,了解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提议,并由此和相关老师进行沟通,把学生的情况和反应的问题汇报给各科任老师,协助各科任老师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使老师和学生一同进步。
6.要有耐心和恒心
作为老师,耐心和恒心是教好学生的基本条件。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应该保持耐心和恒心,他们的基础要比成绩好的学生差,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一般没能很好地被开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有更多的耐心对待他们,孜孜不倦,给他们提升的机会。
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一天上午,我在上英语练习课,刚说完练习要求,我发现坐在最前排的一位男生的练习册中夹有一些《基础训练》答案纸。本来,在每学期初,为防止学生抄袭答案,都要求他们把答案撕下来上交,没想到他竟然自己留了一些。顿时我感到非常生气,三步两步走过去,一下子拿过答案,边撕边说:“你真让我失望!”
让我更没有想到的是,他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抄,我是做完后对照的!”“谁能证明你是这样做的?你还有理了?”说着,我把碎纸片扔进了废纸篓,并对其他学生说:“如果谁自己抄答案能抄会了,就不必来上学了!”班里静得出奇,学生从未见过我发这么大的火。
我镇定下来,继续上课。他坐在那里,满脸不服气的样子,无心听讲。我有些茫然,难道自己真的错怪他了?不!我的判断没错,他的自制力没那么强!我故意不看他,让他好好反省一下再说吧。
在我的眼里,他虽算不上一个好学生,但较聪明,如果努力的话,成为一个优等生是没问题的,对此我一直是满怀希望。可是,他竟然会做这样的事!我实在是太生气了。
下课后,我没叫他到办公室谈话,我决定对他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同时自己也该好好琢磨琢磨:该怎样对待这位聪明、倔强,但学习过于依赖,离不开“拐杖”的学生。
课余时间,我认真学习了《心理教育原理及方法》等心理教育专业书,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
他的认知风格为“冲动型”,特点是反应快,但往往出现许多错误,在解答问题时没有审查全部问题就匆匆解答。学习风格为“依存型”,在学习活动中比较依赖外界的刺激或暗示。他为保证答案的准确性,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许,采取了这种抄袭答案的做法。我想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和主动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进行独立思考。
首先,我与家长取得联系,力争家长的配合。我多次与家长交谈,请他们从教育方式上做一些改变,选择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消除孩子的抵触情绪,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加强沟通,及时表扬点点滴滴的进步,对其不足提一些建议,使孩子逐渐改变不良习惯。
其次,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要是写单词、词组这样的作业允许他不做,但必须背过,并针对他争强好胜的特点,给他布置有趣的写作作业,让他第二天在班上为同学们朗读自己的作文或讲述读过的英语故事。经过一段时间,他意识到如果不认真做作业,就无法把自己最有实力的一面展示给同学和老师。所以,作业做得越来越认真。
第三,鼓励学生多进行独立思考。课堂上,经常让他回答一些有难度的题,促使其独立思考。答对则给予“GOOD”之类的评语,答错时也总是耐心听他讲明原因,消除其害怕答错的心理。在做书面练习时碰到一些有难度的题,总是鼓励他分析题目,试着想出一种答案,然后再问老师。
渐渐地,他习惯了独立思考,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高。英语课上,他的出色表现常常赢得同学们的掌声。他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自信心和上进心逐渐增强,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期中考试英语成绩由原来的班级18跃居第3名。
一天,我回到办公室,刚坐下,他就来到我面前。“什么事?”我问道。“老师,我错了。那次,我不该顶撞您。其实,我平时常偷懒,的确抄袭过……”“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说明你还会进步!”我笑着说,“凭你的能力,再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将来肯定是一个出色的学生。老师帮你扔掉的不是答案,而是你学习中的‘拐杖’。不过我那天也有错。”“老师,我知道你为我好,我会努力的。”
这个案例启发我们,要杜绝学生作弊的行为,最好能根据孩子的具体心理来引导,而不要把作弊简单归结为不诚实,道德败坏。动机是产生行为的根源,要根治问题行为就得从改变动机开始。首先要摸清问题行为的源头,找准问题行为的实质所在,要区别偶发性和一贯性,要通过引导、激励、调整、改变的办法调整行为动机。
还要注意的是,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冲突发生后,关键是如何化解冲突。本案例的可贵之处在于师生之间发生冲突后,教师能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认真分析、研究。教师善于结合学生的一些个性特点来设计辅导方案,对学生施以系列的帮助,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本案例使我们认识到,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基础。老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解决,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不完成作业,怎么办?
学生不完成作业,教师很头痛。很多班主任在这件事上花费大量时间:嘱咐,督促,检查,评比,奖励,批评,忙得不亦乐乎,可总还是有那么几个或一些同学,经常不能按时把作业本交上来。
那么,怎样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辅导呢?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我教一个三年级班时,一个小女孩总是完不成作业,好好说不见效,批评也不起作用。于是,我把自己也变为小孩子,用小孩子“拉钩守信”的常用方法竟然帮助她克服了这一缺点。事后,她把这件事写成了一篇作文,这篇作文还获得了北京市作文比赛三等奖。下面是她写的这篇作文:
过去,我学习成绩比较差,一到写作业时,我就想找1号楼的婷婷玩,有时就看小人书。最吸引我的要数我抽屉里的小鸭子、小熊猫和小公鸡了,所以作业总完不成。可是到了三年级,孙老师当了我们的班主任,她帮助同学的办法可多了。
有一次,我做完值日刚要走,被孙老师叫住了。我走到孙老师面前,她亲切地对我说:“今天留的作业比较多,你能完成吗?”我说;“能。”老师伸出手指说:“那我们拉钩!”我很奇怪,心想:“拉钩是我们小孩子表示守信用的方法,怎么四十多岁的孙老师也用这种方式呢?”真要拉钩,我倒有些犹豫了,因为当时天已经不早了,万一我完不成作业呢?孙老师说:“怎么?没有决心?”我慌忙伸出手指和老师拉了勾。这时,我一下子觉得孙老师好像离我近了许多,就像我的一位大朋友。
回到家里,我赶忙写起作业来。写着写着,又有些不耐烦了,手里的笔停了下来,不由自主地打开抽屉,看见了我那可爱的小鸭子、淘气的小熊猫和小公鸡……它们都好像在向我招手。我刚要拿起它们,忽然想到和孙老师拉钩的情景,我的眼前又仿佛出现了老师那亲切的笑容和期待的目光。老师温暖的手紧紧地拉着我,这不是老师对我的无声命令吗?我怎么能辜负老师对我的信任和希望呢?于是我就拿起笔,自言自语地说:“要守信用,不能骗人,坚持写完!”终于把作业写完了。
第二天,我一进教室,老师就问:“你的作业写完了吗?”我连忙把作业本从书包里拿出来,交给老师。老师看了后很高兴,亲切地对我说:“昨天我们没白拉勾,你很守信用!”听了老师的表扬,我高兴地笑了。
这天放学的时候,我主动找到孙老师,坚定地伸出我的小手指头,充满信心地说:“孙老师,咱们拉钩,今后,我保证天天完成作业!”孙老师激动地又和我拉了一次钩,目光里充满了信任和喜悦。
就这样,我渐渐地养成了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同学们都知道我进步了,他们却不知道我和孙老师拉钩的秘密。
我没想到和这个孩子拉钩的做法能产生这样好的效果,这里有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假如我们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虚下心来,蹲下身来,进入他们的世界,就会出现奇迹,就会创造出惊人的师生心灵碰撞的火花。当然,同样一种方法,不见得适合每个学生,有心的教师可以创造很多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
这个案例富有启示意义。
学生为什么不完成作业呢?一般老师对这个问题都不去细致研究,他们只简单的断定,这是因为学生“不重视学习”、“厌学”、“贪玩”、“怕苦”等等。归因简单,对策当然也就简单,无非是一方面大谈学习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采用各种管、卡、压的办法迫使学生不敢不完成作业。
事实上,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情况相当复杂,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就应该有多种心理辅导方法。
我们分析这个问题,首先看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学习成绩如何。
如果学生经常不交作业,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还可以,能跟得上,甚至考得还不错,那是怎么回事呢?
有这样几种可能:
1.书写障碍
这种学生听讲比较专心,发言也积极,有表达能力,总体上学习状态还是不错的,但是只要一涉及笔头作业,他就一百个不乐意。数学作业需要写的东西稍少一点,他还能做,像语文这种需要大量书写的作业,他死活不想做。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贸然批评他“不想学习”,因为他可能是书写障碍。
书写是比看和听复杂得多的学习活动,需要眼、手、脑的多方协调配合。单从手来说,要把一个字写规整,需要手部十几块小肌肉同时动作,而且互相协作。小学生把字写得七扭八歪,或者笔画跑到框外去了,这常常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他的手部小肌肉群没有别人发育得快,控制不好那支笔,自然没法写好。这时候家长、老师若对他们发脾气,说他们不用心,那就可能冤枉孩子。他做不到的事情,他是没有过错的。中学生情况有所不同,但是若感觉统合失调,写字也会遇到困难。迫于家长、老师的压力,只好在那里勉为其难地写呀写呀,很痛苦,管理一放松,就不写了。后来他发现真的不写作业,家长、老师其实也没有多少办法。尝到甜头,以后索性就不写了。
如果经过诊断,发现某个学生不写作业确实主要是因为书写障碍,而不是学习态度问题,那我们就千万不要再乱批评他们了,也不要让家长每天逼迫他们写作业了。正确的办法是告诉他们:写字其实是一件并不难受,而且很有意思的事情。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手指游戏,以帮助孩子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家长还可以故作热爱书法状,帮助孩子产生写字的兴趣;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可以送到训练班做一些训练;握笔姿势不对(这会造成手部疲劳)的孩子,可以进行矫正;教师则要减少这种学生的作业,先不求多,不求美观,写了就好,逐渐增加,不急于让他和一般同学拉平。
2.懒惰,靠小聪明学习
这种学生,看他写的字形和书写速度会发现,他们并没有书写障碍,他们能写得很好、很快,他们也曾经有过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历史,而且给他们一些压力,他们也能把作业写好。这种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懒惰,而且他们胆子比较大。其实不愿意写作业的学生是很多的,但是不敢不写,这种学生就敢于不写,他们不太害怕惩罚。他们成绩并不差,靠的是小聪明。
这种懒惰任性的学生,几乎可以肯定是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有的家长从来不问孩子的作业写没写,孩子每天就知道疯玩,在家差不多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小学低年级还写点作业。到高年级和中学,就放肆不写了。老师请家长,家长不去,或者去了,回家把孩子打一顿,继续放任不管。这种孩子完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起来很困难。有的这类孩子长大一点就会好一些,所以对他们还要耐心等待。如果他家的经济情况还好,可以建议家长请一位家庭教师暂时陪伴他写作业,逐渐形成按时写作业的习惯后,家庭教师再撤出。如果学生家里经济困难,但孩子人品并不差,则可以考虑把他安排到一个同学家去每天一同写作业,以期逐渐使他形成写作业的习惯。学校若有放学后的辅导班,可以建议他们参加。总之,这是一类脑子聪明、思想懒惰、习惯不好的学生,转变这种学生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能使他们有进步就好。
3.嫌作业太“小儿科”
这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但成绩不差,或者忽高忽低,有时还能考出令人吃惊的好成绩,别人都不会的题,他反而能做出来。平日成绩不见佳,也不见他用功,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却能闹个上游。这种学生也给老师一种懒惰、靠小聪明学习的印象,但是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可能很爱学习。每当老师讲到他确实不会的地方,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还会问老师一些怪问题。如果某天作业难度很大,具有挑战性,他就爱做。这种学生的家长往往文化水平高,家庭有读书氛围,受到过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明显地识字多,爱看课外书,知识面宽,平日说话词汇丰富。
这就是那种“吃不饱”的学生,老师留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太“小儿科”了,做起来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致,于是他们就“罢工”了。这种学生不是不爱学习,是我们的教学不能适应他们的知识结构。当老师的,不能片面要求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在保证教学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对于这种尖子生,要适当照顾。
尖子生有两种,一种是“显性尖子生”,主要特点是成绩拔尖,另一种是“隐性尖子生”,特点是目前成绩并不拔尖,或者很不稳定,但是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条件。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能看出“显性尖子生”的真正实力和隐患,帮助他们扩大知识背景,避免平均用力,以进攻的姿态而不是单纯防守的姿态争取保持自己的优势。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也应该能识别“隐性尖子生”,给他吃点“偏饭”,给他留点难题,减去一些他做了也没用的容易题,甚至可以让他跳班。这样,他学习就起劲了,就有希望成为后起的尖子。
千万不要讽刺这种学生。“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怎么那么特殊?”“你门门都考100分,我上课也让你看课外书!”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做法,会把一个未来的尖子生变成教师的敌人。
前面说的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学习成绩还好。下面我们要说的不交作业的学生,是属于成绩不好的,排在班级末尾的。在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中,这种学生占的比例比较大。这合乎一般规律:不写作业,成绩就上不去;成绩上不去,就更不爱写作业。
这一类学生不交作业,也应该细致分析,情况并不一样,对策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