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故乡的路,深藏在山间,起起伏伏,农人们把黄色的土地压得整平,将沿途的石块搬走,从清晨扛起锄头,上山入田的劳作脚步,到落日背负着竹筐柴薪一步一步的印记。乡间的人们用无比踏实的步伐,一代又一代地踏出了这条崎岖但流淌了无数人汗水的小路。
故乡的路,一眼望去,总望不到尽头。月光每每都会被一个个拐弯截断。小时候的我太阳西沉的时候便守在家门,努力一动不动地盯着远处的拐角,焦急地等待拐角处爷爷奶奶劳作归来的身影,实在等急了,便走到那个不远的拐角处,去盯着更前方的弯路。七拐八弯的路再曲折,也永远使人迷失不了回家的路。
大山间的子孙,就这样踏着这条亲切的小路,一直平淡而又朴素的生活着。
小路一直向山内延伸,就像家乡人永远不变的生活,嵌入厚厚的土地和青山。离我家不远通向山内的小路只有一条分岔口,那是通向村子下的,那路的尽头是一个水库湖泊,遥遥望去水一直弥延到阻断视线的层层山峦。捞河虾、捕鱼是村子里农人的第二种向这片土地索取生活的方式。但人们也深切地爱着那片水域,他们唯一表达的方式,就是在村子里人长时间外出归来之后,拍着归来人的肩膀聊农家人的问题时不忘说上一句:“那水,可有涨喽!”
水又涨了,这句话永远配着欣喜的表情,仿佛那其实一直不变的水真的涨了几分。
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将自己一生的脚印化作了这一条小小的山路,这条路在印象中通向蔚蓝的水,通向青色的田间,通向更深处的大山,却没有通向外面的世界。
也许,有可能是这里人们的脚没有向外面走去,所有向外的路也不似这条小路亲切温和,小时候因此常被老人一脸严肃的教导:“别乱跑,小心外面的人贩子把你拐走!”
我还是比较让家里老人省心的,出去一般在村边的水库边玩,他们对那里倒是不担心,我也不去别的地方,何况外面还有“人贩子”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清晨扛起锄头从各家门口踏上这条小路出发,当看到太阳西沉的时候,就沿着这条小路回来,当村子上空升起缕缕炊烟,太阳白天最后一片光辉映照在这条乡间小路上,那是一天中最美的一个瞬间。
那弯弯曲曲的小路,有时又承受着人们有些无奈的目光——它还是太窄太颠簸了,并行两人已是它最宽地方的极限了,更不用说外面地方的事物了。
村子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努力拓宽着这条狭窄弯曲的小路,某一天,外面的城市似乎终于想起了这个地方,也派人来修路,那段时间爷爷奶奶老脸上每日洋溢着笑容,抱着我去那些比从前宽敞了许多的路边,兴奋的指点我看,但我却对此没提起几份兴趣,爷爷见状拍拍我头说:“修路了,路宽啦,以后这日子好过了”
在后来,这条最宽并向两人的小路变得勉强可以并行两辆小汽车了。由原来颠簸的路面,变成了沙土路,还升级成了水泥路面。即使再多弯曲的拐弯也多了几分笔直的感觉,再也不是以前那条回首眺望留恋的小路了。
我不太喜欢这条路,这样的路与乡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偶而来往的车辆,突兀的地盘旋在青山之间,惊起树林枝上歇息的飞鸟,吓得吃草的羊们四散奔逃。车笛鸣响的时候,与原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静美好的氛围,唱着不相和谐的反调。
这大山和之间的一切,都向外完完全全地暴露出来。
但这里,除了偶尔驶过几辆车,也没有什么变得变化与外面更多的光顾了,对那些城市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吸引或有用的东西,新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里的人们也习惯了这条宽了许多的新路,日子还是和以前没什么区别,在这条路上大多数时走的还是扛锄挎篓面朝黄土背靠天的农人。
直到有一天,外面的人好像在这里发现了珍宝,车渐渐多了起来,当车变得成统一的卡车,当不远的地方建起了水厂,那片我曾经玩耍的水域变成了城市人们的供水地。一桶桶的水被装上了卡车,耀武扬威的似的飞速从路上驶过,这条曾经的小路似乎在无声的哭泣,这层层的大山,也似乎再也无力隐藏。
故乡的人们,对这条越来越宽小路变得越来越陌生,在小路变化的那段时间,我从这条新路离开了我的故乡,被父母接到了一个对那时的我来说一个冷冰冰的城市,开始了我小心翼翼第二段成长的时光。不再像从前在故乡,如那家乡小路边的野草般毫无忧虑,肆无忌惮的生长。
宽阔的公路,引不到回家的方向,夜晚不灭的霓虹街道笼罩着城市的夜,却也遮住了如水轻柔的月光。褪下了夜晚原本应有的纯洁颜色。我平静的在这里生活,也在平静的生活中不时思念着故乡的青瓦白墙,也牵挂着那条最终不知变成何等模样的小路。
在一个天空落着蒙蒙细雨的清晨,我沿着这条新修的小路回故乡去,细雨如丝,缠绵不断地没入在路面上,但雨下的小路不再泥泞,路面变得平稳了许多,危险路段的两侧还立上了防护栏杆。路上偶尔也行过会行过几辆送水的车辆。
我回到故乡,变化的除了这条路,最大的还是那片蓝色的水域,肉眼可见的下降了许多,岸边露出了一大片干裂的大地,满是深深的裂痕。水中央原本只露出隐约一点的小陆地,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岛屿,从前栓在岸边石头放在水中的船只,现在横七竖八地躺在干涸的土地上。
爷爷点上一根烟,脸色有些阴郁地感慨道:“唉!又少了,水又少啦!你看,那儿,那儿,本来都有水来着,唉!”
我突然想起,我在城市中喝的,也是故乡这里的水,因此也没有资格去埋怨什么,只是看着这里的人们眼巴巴的守着急速下降的水源,心中五味杂陈。
我跑到高处,俯视着这个小山村,它依旧与以前相比没什么变化,人们依旧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这里人们希望中变化成的样子丝毫没有看到,只有一条比以前看上去平整了的小路在山间蜿蜒盘旋。
着努力宽阔了几分的路,还是太窄了,窄到通过几辆小小的送水车便是极限。
我说不清我那一刻的情绪,从那个亲切的小土路变成眼前的样子之后,我对它的感情也变得百般复杂,无法言明。
故乡,有一条深深的悠长的路。
《二》
我渐渐长大了,离开故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家乡在脑海中的样子随着时间慢慢沉淀,挥之不去,成为一幅幅安静优美的画卷。但也随着光阴流逝少了几分生气。
我想回去,想回去看看故乡的模样。
这心情犹如我自己在心中播下一颗乡愁的种子,渐渐生长,变得愈发强烈。每当我迫切行在回家路上的时候,我总带着几份对条新修小路又爱又恨的情绪,爱的是她可以让我比从前更方便地回到家乡,恨的是他依旧那么多弯幽长,时时刻刻煎熬着一颗从远方归来的心。
我还是回来了,印象中的故乡离我相隔是那么遥远。我回望那条把我引向回家方向的小路,心头又涌上了童年是那个跌跌撞撞的小孩子顺着小路回家的身影。多年后,我又从远处回来,这条小路还是充满情意地将我迎入故乡的怀抱。此刻的我丝毫不怀疑,即便当我白发苍苍,只要我还要回来,只要我还记着最初的方向,它都会如此,耐心地诠释着回家的含意。
炊烟照常在日落之时袅袅升起,这里的人们维持着他们贫穷而又富足的生活。落日的颜色好像将这条小路映照成昔日的样子,他的确无论怎样也改变不了这个小山村,它只能勉强通过几辆送水的车辆,无法带来有利于村子发展的变化,但我却存折对这一点的庆幸。因为这也始终让这份安宁和朴素的美好在这个小山村得以延续,在当下物欲横流的时代,更显得弥足珍贵。
这里,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地方,还是我最初的家乡。
我在之后的日子里又多次在心中泛起思念时回到故乡,那条修过的路也变得不在崭新,我在某一刻忽然觉得他就是以前那条小土路的
延伸,无论如何,无论我身在何方,我都会回到这条小路上,踏上回家的路。
在弯弯曲曲的路程中,我同样该受到了它的热切。我看到其他回乡的人们同样在这条路上,同样在向相同的方向行驶。
我渐渐理解了这条路对于我来说存在的意义,心也宽慰下来,往日积在心头对这条小路些许的怨恨也慢慢消失,我可望见的我平凡的一生,就不断地来回于这条同样平凡的路上。
即使在城市的日子,即使面对窗前的灯火通明,我的心却始终安定,不仅是因为早已适应了他处的生活,同样也是一种心安。我不在生活中来回在两处急切着。因为我知道,在目光的远处,家乡,始终就在那里,那条迎我回家的小路,也始终就在那里。
故乡,有一条深深的幽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