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文公要史官占卜把国都从郑(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限村)迁到绎(今山东邹县东南纪王城)吉凶如何?史官回答说:“有利于老百姓,可是对国君却不利。”邾文公听后说:“国君的使命就在于让老百姓得到好处,我个人寿命的长短,就听天由命吧!只要对老百姓有利,迁都就是最大的吉祥。”于是迁都于绎。不久,邾文公就死了。作者认为邾文公“知天命”。楚昭王末年,有块云彩像一群红色的鸟一样,围绕太阳接连飞了三天。于是周朝的太史说:“红云挡住了太阳就挡住了国王的身体,对国君不利。应当举行祭典,祷告上天,就可以把灾难转移到令尹和司马身上。”楚昭王说:“把心腹之疾转移到四肢上能有什么益处呢?假如我没有大的过错,上天难道能让我早死吗?如果我有了罪孽应当受到惩罚,又何必转移给别人?”所以不去举行祭典。孔子评论说:“楚昭王是知道大道理的,他是不应该失去国家的。”考究一下此中的道理,当年宋景公发表过几次英明国君应当发表的言论,结果被视为“妖星”的大火星(恒星)为之退避三舍。可是邾文公、楚昭王说的话是同样性质的,竟没有得到一点好处。天意高深而不可猜测竟然到这种地步。
杜悰
【原文】
唐懿宗咸通二年二月,以杜悰为相。一日,两枢密使诣中书,宣徽使杨公庆继至,独揖悰受宣,三相起避。公庆出书授悰,发之,乃宣宗大渐时,宦官请郓王监国奏也,且曰:“当时宰相无名者,当以反法处之。”悰反复读,复封以授公庆,曰:“主上欲罪宰相,当于延英面示圣旨。”公庆去,悰谓两枢密曰:“内外之臣,事犹一体,今主上新践阼,固当以仁爱为先,岂得遽赞成杀宰相事!若习以性成,则中尉、枢密岂得不自忧乎?”两枢密相顾默然,徐曰:“当具以公言白至尊,非公重德,无人及此。”三相复来见悰,微请宣意,悰无言。三相惶怖,乞存家族。悰曰:“勿为它虑。”既而寂然。及延英开,上色甚悦。此《资治通鉴》所载也。《新唐史》云:宣宗世,夔王处大明宫,而郓王居十六宅。帝大渐,遗诏立夔王,而中尉王宗贯迎郓王立之,是为懿宗。久之,遣枢密使杨庆诣中书,独揖悰,它宰相毕飐、杜审权、蒋伸不敢进。乃授悰中人请帝监国奏,因谕悰劾大臣名不在者。悰语之如前所云,庆色沮去,帝怒亦释。
予以史考之,懿宗即位之日,宰相四人,曰令狐璟、曰萧邺、曰夏侯孜、曰蒋伸,至是时唯有伸在,三人者罢去矣。讠咸及审权乃懿宗自用者,无由有斯事。盖野史之妄,而二书误采之。温公以唐事属之范祖禹,其审取可谓详尽,尚如此。信乎,修史之难哉!
【译文】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二月,任命杜悰为宰相。有一天,两位枢密使来到中书省,接着宣徽使杨公庆也来了。杨公庆单独向杜悰传达皇帝的旨意,另外三位宰相都回避了。当时,杨公庆拿出一封信交给杜悰。杜打开一看,里面是宣宗病重之时,宦官们请耶王监国的奏章。杨公庆还对杜悰说“当时宰相没有在奏章上签名的,应当按反对皇上论罪。”杜悰反复阅读奏章以后,又封起来交还给杨公庆,并且说:“皇上要是想治那些宰相的罪,应当在延英殿当面发布圣旨。”杨公庆走后,杜悰对两位枢密使说“内外大臣,各负其责,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现在皇上刚登基,应该把仁爱放在首位,怎么能赞成杀宰相这类事呢!如果这类事习以为常,那么中尉、枢密难道能不忧虑自己的命运吗?”两位枢密使相互看看,默默无言,停了一会就慢慢地说:“我们应当把你的话告诉皇上。你的大恩大德是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的。”枢密使走后,另外三位宰相来到杜悰的面前,想知道皇上有什么想法,杜悰不言语。三位宰相惶恐不安,恳求杜悰替他们求情以保全家族,杜悰说:“不必忧虑太多。”之后又沉默了。等到延英殿召见群臣时,皇上满面喜悦。这是《资治通鉴》的记载。《新唐书》记载:唐宣宗时,夔王住在大明宫,军环王住在十六宅。宣宗病重时,立下遗诏要夔王继承皇位。可是总领御林军的中尉王宗贯却把郓王迎回来立为皇帝,这就是唐懿宗。很久以后,懿宗派枢密使杨公庆到中书省单独见杜悰传达旨意。另外三位宰相毕讠咸、杜审权、蒋伸不敢走近。于是杨公庆把宦官请皇上监国的奏章交给杜悰,并吩咐他弹劾没有在奏章上签名的大臣,于是杜悰就说了前面所记的那一段话。杨公庆泄气地走了,皇上的愤怒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我查阅史书,得知懿宗即位的时候,朝廷有令狐璟、萧邺、夏侯孜、蒋伸四位宰相,到这件事发生时只有蒋伸一人还在职,其余三人都已免职。毕讠咸和杜审权是唐懿宗自己选用的宰相,不可能有前面所说的那件事。这大约是野史胡乱记载,《资治通鉴》和《新唐书》又错误地采用了它们。司马光把唐朝史的编写任务交给范祖禹来承担,范祖禹对材料的鉴别、选择可谓严谨详尽了,而结果尚且如此,可见,编写史书实在是太难了。
唐书世系表
【原文】
《新唐·宰相世系表》皆承用逐家谱谍,故多有谬误,内沈氏者最可笑,其略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鲁成公八年,为晋所灭。沈子生逞,字修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字惟良,嘉生尹戍,戍生诸梁,诸梁子尹射,字修文。其后入汉,有为齐王太傅敷德侯者,有为骠骑将军者,有为彭城侯者。《宋书》沈约自叙云:“金天氏之后,沈国在汝南平舆,定公四年,为蔡所灭。秦末有逞者,征丞相不就。”其后颇与《唐表》同。
案聃季所封自是一国,与沈了不相涉。《春秋》成公八年,晋侵沈,获沈子揖。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之师于鸡父,沈子逞灭。定四年,蔡灭沈,杀沈子嘉。今《表》云聃季字子揖,成八年为晋所灭,是文王之子寿五百余岁矣。逞为吴所杀,而《表》云奔楚,《宋书》云秦召为丞相。沈尹戊为楚将,战死于柏举,正与嘉之死同时,而以为嘉之子。尹射书于《左传》,三十四年始书诸梁,乃以为其子。又春秋时人立字皆从子及伯仲,岂有修之、惟良、修文之比。《汉列侯表》岂有所谓敷德、彭城侯?《百官表》岂有所谓骠骑将军沈达者?沈约称一时文宗,妄谱其上世名氏官爵,固可嗤诮,又不分别两沈国。其金天氏之裔,沈、姒、蓐、黄之沈,封于汾川,晋灭之,春秋之沈,封于汝南,蔡灭之,顾合而为一,岂不读《左氏》乎?欧阳公略不笔削,为可恨也!
【译文】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都是取材于各家的家谱,因而错误很多,其中关于沈氏的记载最可笑。书中说:“沈氏出自于姬姓。周文王的儿子聘叔季,字子揖,封地在沈,也就是现在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沈亭。鲁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被晋国灭掉。子揖的儿子叫逞,字修之,逃亡楚国,就以沈为氏。沈逞的儿子沈嘉,字惟良,沈嘉的儿子尹戊,尹戊生子诸梁,诸梁生子尹射,字修文。后来,到了汉代,有的当了齐王太傅敷德侯,有的当了膘骑将军,有的当了彭城侯。”沈约所修《宋书》的《自叙》说:“沈国是金天氏的后代,在汝南平舆一带,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被蔡国灭掉。秦朝末年,有个叫逞的人,皇帝请去做丞相,被他拒绝了。”后面的叙述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相同。
按:聘叔季所封的是另外一个国家,与沈氏毫无关系。根据《春秋》的记载,鲁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晋国侵犯沈国,俘虏了沈子揖。鲁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19年),吴国又在鸡父(今河南固始县南)打败了顿、胡、沈、蔡几国的军队,沈子揖的儿子逞被攻灭。鲁定公四年,蔡国又灭了沈国,杀了逞的儿子沈嘉。可是现在的《世系表》上却说:聘季字子揖,鲁成公八年,被晋国所灭。如果是这样,作为文王儿子的聘季就活到五百多岁了,这怎么可能呢?沈逞是被吴国杀掉的,可是《世系表》却说他逃奔到了楚国,沈约的《宋书·自叙》又说秦国召逞为丞相。沈尹戊是楚国的大将,战死在柏举(今湖北麻城县境),与沈嘉死的时间大致相同,可是《世系表》却说尹戊是沈嘉的儿子。尹戊在《左传》中先写作尹射,三十四年才开始写成诸梁,可是《世系表》把诸梁当作尹戊的儿子。还有,春秋时代的人立字时,都从子和伯仲,哪里会有修之、惟良、修文之类的叫法呢?《汉书·列侯表》难道有敷德侯、彭城侯吗?《汉书·百官表》难道有膘骑将军沈达吗?沈约被称为一代文章的宗师,胡乱地谱写自己上世先人的姓名、官职、爵位,固然令人嗤笑,没想到还分不清两个沈国的界限。实际上,作为金天氏后代的沈姓,是现在沈、姒、蓐、黄中的沈氏,封地在汾川(今汾河流域),后被晋国所灭亡。春秋时代的沈氏,封于汝南,被蔡国灭亡。沈约把两个沈国混为一谈,难道就没有读过《左传》吗?欧阳修编撰《新唐书》的时候,丝毫不加以考证删削,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鲁昭公
【原文】
春秋之世,列国之君失守社稷,其国皆即日改立君,无虚位以俟者。惟鲁昭公为季孙意如所逐而孙于齐,又适晋,凡八年乃没。意如在国摄事主祭,岁具从者之衣屦而归之于乾侯,公薨之明年,丧还故国,然后其弟公子宋始即位,它国无此比也。岂非鲁秉周礼,虽不幸逐君,犹存厥位,而不敢绝之乎?其后哀公孙于越,《左传》终于是年,不知悼公以何时立也。
【译文】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的国君一旦失去了王位,这个国家马上就另立新君,没有虚位以待的。惟独鲁昭公被擅权的季孙意如驱逐后,先逃亡齐国,后来又到晋国,流亡了八年才死去。这八年间季孙意如在国内总揽大权,主持祭祀,并且每年都把参加祭祀的人的衣物交给乾侯。鲁昭公死后第二年,灵枢送回鲁国,然后他的弟弟公子宋才登基,其他国家没有这种事。这大概是因为鲁国坚持了周朝的礼仪,即使国君不幸被驱逐了,也要继续保留他的君位,而不敢擅立新君。后来鲁哀公逃亡到了越国,但是《左传》记事到这时为止,此后鲁悼公究竟何时继承了王位,也就不知道了。
州县失故名
【原文】
今之州县,以累代移徙改割之故,往往或失其故名,或州异而县不同者。如建昌军在江西,而建昌县乃隶南康。南康军在江东,而南康县乃隶南安。南安军在江西,而南安县乃隶泉州。韶州为始兴郡,而始兴县外属赣州为南康郡,而南康县外属郁林为州,而郁林县隶贵州。桂阳为军,而桂阳县隶郴州。此类不可悉数。
【译文】
当今的州县,因为历代治所的迁移和隶属关系的改变,所以有些州县原来的名字消失了,有些出现州县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建昌军(治今江西南城)在江西,可是建昌县却隶属于南康军(治今江西星子);南康军在江东,可是南康县却隶属于南安军(治今江西大余县);南安军在江西,可是南安县却隶属于泉州(今属福建);韶州(治今广东韶关)为始兴郡郡治所在地,可是始兴县却远离始兴郡而隶属于赣州(今属江西),为南康郡郡治所在地,而南康县又远离南康郡而隶属于郁林州(治今广西玉林市),郁林县又远离郁林州而隶属于贵州(治今广西贵县);桂阳(今属湖南)是个军,可是桂阳县却不隶属桂阳军而隶属于郴州(今属湖南)。这类例子是数不胜数的。
严州当为庄
【原文】
严州本名睦州,宣和中以方寇之故改焉。虽以威严为义,然实取严陵滩之意也。殊不考子陵乃庄氏,东汉避显宗讳以“庄”为“严”,故史家追书以为严光,后世当从实可也。
【译文】
严州(今浙江建德县东北梅城镇)本名睦州。徽宗宣和年间因为方腊起义而改为严州。之所以改为严州,虽然也有表示威严的意思,而实际上则是因为东汉严光避居之地严陵滩在此地。殊不知,严光(字子陵)本姓庄,东汉时为了避显宗孝明帝刘庄的名讳才改为姓“严”。于是史学家们就写成了严光。后代的人应该实事求是地将“严光”改为“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