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以廉政思想教育人,以廉政制度约束人,增强廉洁征迁守则的针对性、操作性,督促干部做到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全体征迁干部不负众望,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完成了项目征地签约,发放征迁补偿款,大家以务实、高效、廉洁的作风,树立自身公正为民的良好形象,增强群众的信任感,为完成高速沿线房屋拆迁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从仙游县廉洁征迁的实践来看,干部干事的前提是干净,没有私心,不为自己打算,心中装着事业,装着责任,装着群众的利益,严格要求自己,心无旁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做到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道德之外还需法律
爱心传递的魅力
一位躺在病榻上的老人,呆滞的目光流露出对亲情的渴望。人老多病之时,身边的亲人无一愿意照看,这样的晚年是多么的凄惨呀!看了报纸上这幅照片后,我的心情极为沉重。
由此我想起了一位农村的朋友曾经给我说的那些话语,农民的一生就似三头动物,年幼时如猪由父母供养,年长时如牛般养家糊口,年老时如狗伏在家守门。现在农村,不少普通老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谁来保护他们?道德谴责,还是法律保护?我以为道德之外还需法律,道德只有和法律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强大的束缚力和约束力,才能真正让人在思想上有所重视,形成一道防线。
拿着这张报纸,我走访了一些人。现在就听一听他们的看法,青年人认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父母养育之恩,善待亲情,孝敬父母,这是为人之本。中年人认为,孝敬父母,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底线。守不住该底线,便失去为人的资格。律师认为,无论是否继承父母遗产,皆应履行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和法定意义,孝敬父母于情、于理、于法都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的。为官者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就难以奢求他常怀一颗爱民爱国之心,这样也便丧失了为官的资格。
不知这位老人的亲人们听完这些话语后有何感想?难道你们没有感觉到道德的枷锁正套着你们的脖子上?如果你们不及时醒悟,那么斩向你们的是那把用公理磨成的法律之剑。醒醒吧!赶紧回到生你养你的老父病榻前,不要让他带着对亲情的绝望离开了人世。
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尚的情感,一个有爱心的人,才会被别人所爱所尊敬。当他将爱心播撒给社会的时候,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变得高尚和幸福。
在仙游县有一个“爱心老人”,名叫曾德梅,他十三年如一日,为贫困学生与资助人“牵线搭桥”,募集助学款逾2000万元,资助学生达11123人。曾德梅老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用爱心为万名贫困学子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在他的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又闪烁着乐善好施的福建精神,更蕴含着巨大的道德力量。
曾德梅老人,成为仙游爱心传递的形象大使。曾德梅给贫困学子点燃了希望的火炬,每天都奉献出让人感动的爱心,呈现在仙游人面前。曾经得到过帮助的很多学子,他们怀抱对他人、对社会的一份感恩之心,也将爱心一棒接一棒地传递下去,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爱心效应。每个人都有爱心,爱心本身是无价的,它不需要任何回报,它需要的是心心相传,用爱心引发爱心、传递爱心,我们就会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在这爱心“大合唱”中,有一种力量总让人泪流满面,这是一群由“80后”、“90后”年轻人组成的团队,这个团队自称海绵团,希望如海绵一样凝聚爱心,在社会需要时释放爱意,用爱心回报社会。这群年轻人多是事业有成之人,或是“富二代”,他们参与曾德梅的助学活动,相聚一起捐款捐物,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且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他们也领悟和感受了爱心的力量。请听他们的宣言:“哪怕为助学奉献过瞬间的关爱,也足以让自己骄傲一生。”是啊,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爱,就不可能有健全的精神。
爱是世界上最纯洁的,也是最温暖的。爱是无限的,爱是不朽的。每个人都拥有爱,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慈善事业的本质,就是爱心的接力活动。曾德梅将助学进行到底,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大家用行动串起一个爱心链,把爱源源传递,让身处困境的人得到帮助,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
这样一来,一个地方必将变得更加和谐、安定和幸福。由此,我相信,坚持传递一份爱心,就是传递一份力量,无数人的传递,就能够托起一座城市的希望和未来!
优势·机遇·发展
机遇总是与优势和发展相关联。只有发挥优势,才能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只有把握机遇,才能加快崛起、跨越发展。
曾被称为沿海的“断裂带”的仙游,几年来全县上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声声号角中,始终不等不靠,深入分析自身优劣势,因地制宜、后发赶超,走出一条独特的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之路。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在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仙游上下敏锐地意识到,大发展的机遇来了。正如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指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把优势产业做出特色,把特色产业做出规模。仙游要后发赶超,走差异化道路,关键还在因地制宜,挖掘发展新优势。
那么,仙游发展新优势在哪里呢?当地干群开拓视野、创新思路,提出“跳出仙游看仙游”,从海西建设、福建发展大局,重新审视自身的追赶之路。这一“跳”就谋划出三大主体功能区,仙游就能利用这一机遇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创造了临港腹地、传统工艺、生态资源三个优势,做到了有条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没条件创造机遇迎难而上,把三个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形成了精细化工、工艺美术、生态能源三个支柱产业。
应该说,仙游在建设临港工贸旅游城市的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把握和发挥优势。在南部沿海,借港兴县,融入全省建设海洋强省、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战略;在中部,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在中北部山区,青山绿水成资源,全面加快生态旅游经济区开发。在实际运作中,仙游善于把小的优势转化为大优势,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原有优势转化为更强的优势,为社会主体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遇。
当前仙游正处于临港工贸旅游城市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县上下继续实施“依港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有条件时,他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没条件时,他们创造机遇,迎难而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仙游抓住海西路网大建设的契机,打通山区交通瓶颈,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形成四通八达的半小时经济圈。仙游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契机,大手笔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建设10个城市综合体和10个城市公园,在城市建设上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仙游抓住我省央企对接会、港澳推介会、民企对接会的契机,引进上百亿元投资,借势登高,实现“引凤筑巢”或“筑巢引凤”,真正培育出符合仙游实际的主导项目和支撑产业。
仙游自身发展的历程,充分表明,凡是抓住机遇的,就可以后发争先谋崛起,就可以赶超进位求跨越;反之,凡是丧失发展机遇的,就会处处被动,先进的也会转为落后。仙游人深知在历史机遇期,在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必须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创造机遇,拓展提升县城中心区,构建兰溪两岸宜居城镇发展带;做大做强经济开发区,构建临港工业发展带;加快开发生态旅游经济区,构建北部生态经济发展带;以此来构筑仙游县域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的产业脊梁。否则,仙游的加快崛起、跨越发展,不就成了一句空话?
鉴于此,仙游全县上下以强烈的紧迫感,树立协调发展意识,树立后发争先意识,树立勇于实践的观念,激发全体干部办事创业的热情,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紧紧抓住重大的历史机遇,争取赶超进位,构建加快崛起、跨越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欠发达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相对边缘县向交通较发达县转变,小县城向临港宜居城市转变,全面加快推进临港工贸旅游城市建设,形成湄洲湾港口城市西南翼的新兴增长极。
把好“工作守则”这杆秤
最近,沈海高速复线仙游段工程建设指挥部举办征迁安置工作业务培训会,公布了“征迁人员工作守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公道。二、严格把握政策,做到依法依规有理有据。三、遵守规章制度,做到职责明确有序推进。四、讲究工作方法,做到和蔼细致优质高效。五、勤奋严谨务实,做到不重不漏不偏不假。六、保持廉洁自律,做到不贪不占不卡不拿。我想,这就是沈海高速复线仙游段征迁工作人员心中的一杆秤。
它可以秤出所有参与者内心的重量与人格的高度,让我们的行为无愧于国家,无愧于群众,无愧于自己。
这六项工作守则,便是征迁间的杆秤。我们不断赋予这杆秤的文化内涵,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一桩桩拆迁、补偿、安置就在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构成这杆秤的元素是“实事求是”,有科学、真理与理想的三重内涵,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征迁中,成为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绽放生命的光彩。构成这杆秤的元素是“把握政策”,无论是在政策的理解,还是政策的执行上,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严格执行政策,结合任务和实际细化政策,决不能突破政策底线,此乃是人生最大的智慧。构成这杆秤的元素是“规章制度”,坚持“严”字当头,以规章制度为准绳,指引走完征迁之路。构成这杆秤的元素是“工作方法”,细摸情况清底数,瞄准重点搞突破,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设身处地为民想,春风化雨解民忧,顺利完成征迁任务。构成这杆秤的元素是“严谨务实”,细节决定成败,征迁的每个步骤和细节都容不得丝毫马虎,以寝食不安的劲头,千方百计地把事情想得细上加细,把工作干得好上加好。构成这杆秤的元素是“廉洁自律”,必须破除私心杂念、摆脱名缰利锁,经得起各种诱惑与考验,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防微杜渐,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有了这杆秤,我们就能权衡轻重,秤出自己,活得精彩。有了这杆秤,我们就能踏着荆棘,突破难关,完成征迁。有了这杆秤,我们就能把自己最本质、最精彩、最深刻的精神内涵得以显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们相信,仙游干部会时刻牢记这六项工作守则,在沈海高速复线仙游段征迁安置工作中,用好这杆处处衡量自己的秤,使自己不断完善,不断超越,去锤炼自己的党性修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新的起点上奔跑
2009年2月,象溪乡更名为菜溪乡,这是地方政府为建设生态旅游名乡考虑的一个举措,其推动发展山区生态经济的积极性值得肯定。
究其原因,我想有三个方面理由。一是源于发展战略改变。菜溪乡充分发挥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坚持走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想要突出旅游品牌。菜溪岩以山清水秀,石奇岩峻,峪深洞幽而著称,居仙游四大景区之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而声名远播,于是通过改名叫响菜溪生态旅游品牌也就顺理成章了。三是为了远景树信心。通过编好菜溪岩风景区的总规、控规和详规,高标准、高起点搞好远景规划,起到鼓干劲、树信心、指路子的作用,激发创业的热情,抓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乡名新气象,菜溪乡干部信心百倍,正带领广大群众在新的起点上奔跑。正如菜溪乡党委书记温宗珊说,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就在于狠抓落实,促使干部带着感情、责任和追求去扎扎实实地推进生态旅游名乡建设的各项工作。立此乡名,需立“一个目标”--开发菜溪文化资源,建设生态旅游名乡;立此乡名,需做“两张名片”--一创菜溪岩国家A级旅游区,二建老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立此乡名,需建“三大基地”--一建百亩菜溪兰花卉基地,二建千亩天然红豆杉基地,三建万亩油茶林示范基地;立此乡名,需兴“四业”--一兴特色种植业,二兴特种养殖业,三兴生态旅游业,四兴优质服务业。那就要靠实干苦干,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可使百姓增收致富,摆脱贫困,全乡的各项事业亦会兴旺发达。
菜溪乡以更名为契机,求民富、求民乐、求民安。从此作为乡官的最大政绩和最好形象,不值得叫好吗?祝愿菜溪乡生态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热情与激情同在
光,一切都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并且正产生着漪涟效应。创业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已成为时下最时髦的字眼。
鲤南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应当满腔热情地鼓励创业者,保护创业者,服务创业者,让更多的人激情创业。”
热情与激情同在。我们看到,希望之舟在鲤南已经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