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上。大儿子捏着—张黄色的通知单,充满犹豫的眼神说:“妈妈,羊奶不要再订了,一个月要450元,我不想再订了!”我很费了一番唇舌才让他带了钱到学校订羊奶。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听懂“家里虽然很穷,但订羊奶的钱一定会有”的道理。
但家里既然很穷,做母亲的似乎也不应该驻足任何橱窗或框台之前了。偶尔,我会忘形地想看清楚某一件衣服的式样,或是某一项电器的售价。这时,儿子会很好意地大声提醒我:“妈妈走啦,不要看啦,我们家那么穷,等你看了喜欢,又买不起,会很痛苦的。”
我能说什么?我只能在路人的侧目与售货员的注视下仓慌而逃了。最尴尬的一次,是在一家书店里,小儿子取下了货架上一盒最小的乐高玩具,央求我买。大儿子在我还没来得及反应时,便夺过玩具,放回货架,高声怒斥弟弟:“还敢买玩具,一盒100多块,家里已经没钱买菜了,还要为难妈妈!”我只好牵着正义的哥哥与号啕的弟弟,在众人温暖而同情的注目下离开。
又是一个清晨,但我较平常晚起了半个钟头,狼狈地朝梳洗妥当的大儿子手中塞了50元:“对不起,来不及做早点了,到学校吃好了。”儿子迟迟没有动,我正不耐烦地想催他,却发觉他的泪水在眼中打转:“我拿走50元,你今天有钱用吗?”
到这里,我已经有罪恶感,这一段母子受难记,不能再演下去,留个回忆就够了。这一段贫穷的试练,不能说没有效果。起码,这两兄弟见到钱包中的钱,也懂得是种幸福了。眼看着两个儿子都有点守财奴的倾向了,我最近又在想,我是不是该出个点子,让他们知道:金钱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而且我们也没那么穷。
2.“穷大方”不可取
富贵时不忘节俭,贫困时更不可“穷大方”。切记:俭是使人成功,锻炼自我品格的一种美德。
英国与美国比,不算是富有的国家,但与中国比,算是富有的国家。因此,按理英国人应该比中国人大方,但实际上他们比中国人“小气”多了。
在英国的大学里,教师有自己的办公室和电脑,可以到系办公室随便拿笔、纸、胶水、信笺等文具用品,而且从不用登记。作为访问学者的我,同样享有这些待遇。除了在办公室可以拿到纸外,在电脑中心、在自动复印机里,你随时随处都可拿到质地非常好的A4纸,这意味着,我可以无节制地用纸。但是,我却因为纸难堪过。
在英国期间我参加了一个由六人组成的课题小组。课题由我的导师玛丽主持。她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女士。在我刚到时,她让我为课题的某一项写点儿材料。这是导师第一次布置给我的任务,我下决心要全力以赴弄好。所以我认真查阅资料,冥思苦想,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写完了。我用从系里领来的A4纸抄好,兴冲冲地到她的办公室交差,满以为会得到导师的赞扬,可是没想到,她的第一句话却给我当头一棒:“你怎么能用这么好的纸来写呢?这是浪费。你应该用用过的纸的反面写,这种纸只有在打印、复印时或抄正式的文稿时才用。”当时她神色严肃,弄得我尴尬不已,无地自容。直到现在,每当我想用干净的白纸打稿或随便写几个字时,我似乎都感觉到她那责备的目光在监视着我。由于她一直对我很友好,我当时并不怀疑她歧视中国人,惟一解释得通的是“小气”。
在英国,学生经常与导师面谈,讨论课题、检查布置学习情况。在每次的面谈里,导师边讲边作记录,面谈后再将记录拿去复印,然后导师、学生各存一份,待下次见面时要将上一次见面的记录拿来,以让导师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上次面谈布置的任务,或继续上一次的话题。我发现,我的导师用来记录的的纸全是已经用过一面的。后来我发现在系里她并不是惟一。“小气”的人。在系办公室里,总有一大堆“废纸”,这些所谓的废纸,或是因电脑出差错而使打印出现乱码的纸,或是多印的材料、课题表,或是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本中撕下未用完的部分。这些“废纸”都是供老师平时随便写写划划用的。虽然老师可以随时不受限制地用没用过的好纸,但老师们都自觉地用办公室里用过一面的所谓的“废纸”。在我所在系的每个教师办公室里,都有一个垃圾桶和一个废纸回收箱。教师们从不会将废纸,哪怕是一片小纸屑扔进垃圾箱,而是扔进回收箱。
3.谨防变态的节俭:吝啬
吝啬之人非常看重自己的财富与利益,为了既得利益,可以六亲不认,对别人的苦楚显得冷漠无情,毫无怜悯之心,甚至落井下石!做人做事要谨防这种变态的节俭心理,以免给自己徒增障碍。
朱某独自前来心理门诊,向医生陈述:“我公公是一位八旬老人,养育有五个儿女,可是儿女在父亲丧失劳动能力后,一个也不愿赡养。我是三儿媳,看着大家都不管,也不想搅这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女们个个怕吃亏,都不想负自己应负的责任。我信奉的是勤俭持家,盼着能攒个万儿八千的,把房子修修,添些家什,可我丈夫老说我抠,还叫我‘铁公鸡’什么的,我知道他是嫌我不争气,给他养了个女儿,使他在兄弟中抬不起头,其实我也不喜欢女娃儿,可那事儿能全怪我吗?”
患者朱某的情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异常心理中的吝啬心理的具体表现。其吝啬心理主要表现是:
其一,不愿意赡养老人,认为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其二,对钱财过分吝啬,以至于其丈夫说她“抠”还称她为“铁公鸡”;其三,想生儿子而歧视女孩,这实质上是一种感情上的吝啬心理。
吝啬作为一种自私、冷漠的病态行为有极大的危害性。
首先,它违背了人类社会应有的仁爱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其次,物质与精神上的吝啬将会对一些社会成员造成精神及肉体上的伤害。试想,被子女抛弃的老人,被父母遗弃的女娃,他们将会面对怎样的惨境?一个被父母重养轻教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灵魂又有多么空虚?一个面临困境向他人伸出求援之手的人,得到的只是白眼,他的心里有多痛苦?作为人,实在不该有吝啬之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具有社会性,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互助关系,相互关心、帮助是人类美好的属性。吝啬之人极度自私,不给别人任何帮助,将人的本性降格为动物般的本性。吝啬破坏了人类美好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与道德关系。吝啬之人也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与遗弃。人活在世上,需要钱,但更需要亲情与友谊。小气冷漠,只会割断亲情,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赡养老人养育独生女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否则,天理难容。过去曾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不必萦怀心头,而要理智地看待。关心与帮助历来是相通的,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今天帮人一把,日后自己有难处,也定会得到他人的关心。
你虽有勤俭持家之心,却错把吝啬当成勤俭中的吝惜。吝啬与吝惜不同,吝惜指对所有财物(包括个人与公家的)十分珍惜,不浪费,不大手大脚,是一种勤俭节约的好行为,好品德。教育家徐特立早年在长沙办学,非常勤俭,常将别人丢弃的半截粉笔拿来写字,还赋诗道:‘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你吝惜太过分,就成为吝啬了,吝啬是为人所厌恶的。”
朱某:“哦,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我是勤俭,还很委屈呢!”
“此外,你的吝啬心理还与焦虑有关。你存在着由急于发家的心理及自己不喜欢女孩,又怕丈夫不喜欢女孩的矛盾心理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朱某:“是的,看见别人发家,过好日子,心里时常焦急,加上丈夫时常埋怨我,使我就更烦躁了。”
心理医生:“精神分析学家们认为,焦虑是人的行为的基本能力。弗洛依德将焦虑分为三类:即由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引起的现实焦虑;由害怕控制不住本能冲动而引起的神经质焦虑;由害怕自己违背社会规范而引起的道德焦虑。焦虑令人不快和紧张,要设法降低或克服它,个人所作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避免或降低各种焦虑。有些人将现实生活风险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与实力估价过低,为了应付焦虑,就建立起自我防御机制。你的吝啬就可能属于自我防御型,怕失去自己手中的财产以及富裕的生活。”
朱某:“是的,确实是这样!”
在医生的启发下,经过几个月的心理调适,患者朱某开朗明白多了,她参加了许多社会公益活动,同老人、的关系大为改观,邻居们也说她乐于助人,与以前相比简直是变了一个人。
4.欲路勿染,俭以养德
游戏于大千世界,漫步于人生禅机,追物而不为物所困,寻爱而不为爱所累,欲路勿染,俭以养德,这实在是“城市人”的一大梦境啊!
一位富翁待人非常大方,乐善好施,人们都以为他的生活很奢华。有一天他带着佣人出去散步,看到地上有一根线,他弯腰拾起,告诉佣人说:“这根线好好的,还可以用。”然后放进口袋中。世人常以为待人刻薄才是节俭之道,其实不然,待人刻薄,只是吝啬,事实上这位富翁拾起一根线的行为才为“节俭”作了最好的诠释。
没有欲望意味着没有目标,没有欲望的入永远不能发展。
看惯了声色犬马的人有一天终于悔悟,达到了人生的又一境界,从无止境刺激的循环中退了出来,转而寻求内心的静。其实,这又是一种欲望。所以,欲望无时无刻不困扰着我们。但是,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要在这无限度的欲望中保持一份清醒,养成一种节俭的品德,在茫茫人海找到自己的位置。
决不能没有欲望,这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要求。你可以去追求欢乐,你可以去在适当的时候做些、说些昧着良心的事、话,但你的人要有一个根,这个根就是原则。所谓有原则就是在你做了违背某些道义的事后,灵魂要有一个着眼点。否则,得到之后是空虚,你将永远背上包袱前进。
我们就生活在城市中,生活在烟囱、街道和商店彼此挤撞的庞大物群里。是的,我们拥有一份职业、一张身份卡、一条牛仔裤,我们读报、掂菜篮子,还出没于歌厅、饭店,当然也必须遵守“不准随地吐痰”或“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之类的规定。更加确凿的是,在这个嘈杂而有序的网络结构里,我们总能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栖息点,一个由钢筋、水泥和玻璃组成的永不风化的方形空间。于是,我们被称为“城里人”。
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城市并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极限。在成亿的“乡下人”日夜做着“城市梦”的同时,许许多多个不愁饭吃的“城里人”却患上了“城市病”——一种欲望综合症。城市文明的二重性,导致了人性在城市阶次上双向发展的可能性。人性优化的欢乐与人性异化的痛苦,特别折磨着一些生活相对优越或不那么优越的年轻人。据统计,在为数不多的比较发达和成熟的城市里,流行的“城市病”已达几十种之多。名目虽繁,但究其病理却不外是“精神分裂”,其症状表现为无聊、厌倦、抑郁、狂躁、空虚、忧烦、怠情、恐惧、……无止境的消费刺激,无限度的欲望生产,无节制的广告翻新,无遮掩的色情诱惑,把生命变成了一个迅速耗竭的过程。挣了就花,花了再挣;没有了拼命要拥有,有了就毫不珍惜地丢掉。一方面是得不到满足的焦虑;另一方面是满足了以后的怅惘;生活陷入了木马式的原地旋转,疯狂过后,总是一片瘫软和空虚。
所以说,人最重要的是一个根,在长辈那儿是关怀的根,在朋友那儿是友谊的根,在妻子、女友(或丈夫、男友)那儿是信任的根。有了这些根,无论你在外面怎么折腾,多么风光,都能找到人与你真心分享;反之,即使你跌个头破血流,一无所有,世界上还有个肯为你分担苦难的人。
四、“自”字诀
做一个有个性的人,给自己一点自信!成功的道路靠自己闯,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不屈服于任何权威,用自我的努力找到属于你的自尊。
男儿立世,自己拍板!
1.自强自立,与成功有约
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大大小小的梦想,别人——任何人都可能会对你失约!
魏特利有幸在年少时,便学会了自立自强。他父亲在二次大战时身在国外,当他九岁时,在圣地亚哥附近,有一个陆军制炮兵团,驻扎的士兵和他成了好友,以消磨无聊的闲暇时间。他们会送魏特利一些军中纪念品,像陆军伪装钢盔、背带及军用水壶,魏特利则以糖果、杂志,或邀请他们来家中吃便饭,作为回赠。
魏特利永难忘怀那一天,他回忆道:
“那天我的一位士兵朋友说:‘星期天上午五点,我带你到船上钓鱼。’我雀跃不已,高兴地回答:‘哇哈!我好想去。我甚至从未靠近过一艘船,我总是在桥上。防波堤上,或岩石上垂钓。眼看着一艘艘船开往海中,真令人羡慕!我总是梦想,有一天我能在船上钓鱼。噢,太感谢你了!我要告诉我妈妈,下星期六请你过来吃晚饭。’”
“周六晚上我兴奋地和衣上床,为了确保不会迟到,还穿着网球鞋。我在床上无法入眠,幻想着海中的石斑鱼和梭鱼,在天花板上游来游去。清晨三点,我爬出卧房窗口,备好鱼具箱,另外还带备用的鱼钩及鱼线,将钓竿上的轴上好油。带了两份花生酱和果酱三明治。四点整,我就准备出发了。钓竿、鱼具箱、午餐及满腔热情,一切就绪——坐在我家门外的路边,摸黑等待着我的士兵朋友出现。”
“但他失约了。”
“那可能就是我一生中,学会要自立自强的关键时刻。”
“我没有因此对人的真诚产生怀疑或自怜自艾,也没有爬回床上生闷气或懊恼不已,向母亲、兄弟姊妹及朋友诉苦,说那家伙没来,失约了。相反的,我跑到附近汽车戏院空地上的售货摊,花光我帮人除草所赚的钱,买了那艘上星期在那儿看过、补缀过的单人橡胶救生艇。近午时分,我才将橡皮艇吹满气,我把它顶在头上,里头放着钓鱼的用具,活像个原始狩猎队。我摇着浆,滑入水中,假装我将启动一艘豪华大油轮,航向海洋。我钓到一些鱼,享受了我的三明治,用军用水壶喝了些果汁,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日子之一。那真是生命中的一大高潮。”
魏特利经常回忆那天的光景,沉思所学到经验,即使是在9岁那样稚嫩的年纪,他也学到了宝贵的一课:“首先学到的是,只要鱼儿上钓,世上便没有任何值得烦心的事了。而那天下午,鱼儿的确上钓了!其次,士兵朋友教给我了,光有好的意图并不够。士兵朋友要带我去,也想着要带我去,但他并未赴约。”
然而对魏特利而言,那天去钓鱼,却是他最大的希望,他立即着手设定计划,使愿望成真。魏特利极有可能被失望的情绪所击溃,也极可能只是回家自我安慰:“你想去钓鱼,但那阿兵哥没来,这就算了吧!”相反的,他心中有个声音告诉他:仅有欲望不足以得胜,我要立刻行动,要自立自强,自己开发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沃土——潜能。
2.独品人生百态
所谓的圣人,就是那些能够使你远离错误的普通人。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不需他人来援助的,就像痛苦和快乐。
没有人可能替代你去承受去体味生活,你只有去独品人生百态,然而也正是在这独品的过程中,你也被生活升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