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825100000004

第4章 政治和仁德(3)

庆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杀死了两个国君,弄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民怨沸腾。当时人们就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看到人心已失,再留在鲁国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就慌忙逃到了莒国。季友联合鲁国的其他大夫立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申为国君,是为鲁僖公。季友为了索回庆父,平息鲁国人的怨愤,给莒国国君送了许多礼物,要莒国交出庆父。庆父还幻想像当年一样得到宽恕,利用宗法的名义向季友求情,要求逃到别的国家去。他实际上是想窥伺时机,卷土重来。季友看破了这一阴谋,坚决拒绝,庆父只好自杀。

季友平定了庆父之乱,鲁僖公对他大加封赏,但季友的宗法观念太重,他对僖公说:“被杀掉的叔牙、庆父跟我一样都是先君桓公的儿子,按照古礼,应该封他们俩的后代。”于是,鲁僖公立公孙敖继承庆父的地位,称孟孙氏;立公孙兹继承叔牙的地位,称叔孙氏;季友称为季孙氏。这是三家大夫立足之始,又因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

这三家大夫与鲁僖公的公室不同,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来之不易,而且很不稳固,要想使自己的子孙长享爵禄,只靠国家是无法保证的,只有壮大自己的势力,方可免于争权夺利带来的灭顶之灾。于是,他们采取了许多在当时看来能够笼络人心的措施。尤其是庆父的后代,更为突出,季文子死时,人们称赞他“妾不衣帛,马不食粟”,“相三君而不私积”。他们这种十分节俭朴素的生活,与当时的鲁国公室和其他大夫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赢得了人心。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十分注意结纳人才,在选贤任能方面,比起鲁国公室来,显得更为自由和充分。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说过,季文子能散财济贫,收揽人心,将来必会大有作为。看来,这三家新兴势力的兴起,既与他们较少公室那样的传统束缚有关,也是他们自己励精图治、奋发努力的结果。

三家发展自己势力的重要措施是增加人口和田地。他们收留了从各方逃奔他们的饥民、难民及慕名而来的人,把国君的公田一步步地化为私田。到了春秋末期,他们三家的势力都得到了壮大,仅季氏就有私家武装七千人,其军事力量已超过了国君。

针对这种情况,鲁国的公室不能忍受公田大量变成私田,国家的收入急剧减少,就索性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但有一点,就是公田和私田一样交税。这实际上是增加了公室的财政收入,剥夺了私田的特殊权益,把公田和私田等同起来。这样,三家和公室的斗争也就更为尖锐激烈了。

三家仍然自强不息,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和努力,他们不仅有了足以和国君匹敌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还在公室里把持了一定的权力。公元前562年,季武子将鲁国的上、下二军改为上、中、下三军,三家各得一军,各征其土地赋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公室”。从此以后,三家的势力格外强盛。

为了适应当时的形势,季孙氏采用了新的剥削方式,即把土地租给别人耕种,规定税收的数额;孟孙氏采用旧的奴隶制;叔孙氏则新旧各半。实行的结果,新的征税制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使季孙氏不仅在经济实力上,而且在军事力量上都比其他两家更加强大。公元前537年,季孙氏废掉了原来的三军,仍恢复原来的二军,再把二军平分为四份,进行“四分公室”,季孙氏一家就占了其中的两份,并完全占有了公室的军赋。就这样,三家把鲁国分了个干净,百姓向三家交纳赋税,再由三家转交国君。这时,鲁国国君只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君主。

三家在代替国君而行政权的过程中,曾和公室发生过多次军事冲突,每次均以三家胜利告终。最后,鲁昭公逃出鲁国,本想到晋国避难,但晋国不准其入国都,只准他住在乾侯。鲁昭公最后死在那里。鲁国史官评论说:“鲁国君主世世代代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季氏世世代代能够勤政爱民,老百姓早把鲁君忘掉了,他死在国外,又有谁会可怜他呢?”

鲁国是由王室的本族“三桓”取代的,可以说是分封造成的后果。但晋国呢?它的情况恰好相反,却也被分裂成韩、赵、魏三国,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晋献公曾经历了公族嫡庶之间的长期征杀,深感公族分封及争权夺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在他平定晋国以后,就首先做了两件事:一是杀戮许多近亲,使公族嫡系没有竞争对手;二是不给国君家族的子弟以一定的权位,以免培植私人势力。其实,这第两条规定直到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重耳执政时才实行,因为献公一生虽雄才大略,晚年还是没有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又使晋国陷入了近二十年的混乱。晋文公鉴于这一惨痛教训,才坚决实行了这条规定。

显然,当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尚未提供成熟的统治经验,还未出现一种较为理想的统治方式。晋国的做法虽然避免了王室之争,但却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大权旁落到异族卿大夫贵族手里。晋国后期的政权一直由十多个卿大夫把握。后来经过长期的兼并,只剩下了韩氏、魏氏、赵氏、智氏、中行氏、范氏六家,称为“六卿”。这“六卿”根本不把晋国国君放在眼里,肆无忌惮地瓜分晋国的土地和人民。

为了进一步消除异己势力,以范氏为首的新贵族向先前遗留下来的旧贵族栾氏等挑战,经过艰苦的战争,终于完全消灭了旧的贵族。在消灭了栾氏的力量以后,范氏自以为功劳很大,十分骄傲。有一次,他对鲁国的使者公孙豹说:“古人有句话,叫‘死而不朽’,这话该怎么讲呢?我的祖宗从周代以后就很旺盛,到现在还是如此,应当说不朽了吧?”公孙豹巧妙地回答:“这只是世世代代享受爵禄,还谈不上不朽,像我们鲁国的先大夫臧文仲,生前说的话,死后还被人们长记不忘,那才算是真正的不朽呢!”范氏想自夸身世,结果讨场无趣。但也表明范氏目无国君的骄横自大,同时也埋下了败亡的种子。

范氏、中行氏力量较为强大,但在施行新的制度、争取民心方面却远不如韩、赵、魏、智氏等四家。尤其是赵氏,非常注意为百姓着想,所以很得民心。这样,范氏、中行氏就联合郑国,想一举消灭韩、赵、魏三家。在战斗中,赵襄子采取了解放奴隶等赏罚措施,大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消灭了范氏、中行氏。后来,智氏又以势力强大而欺凌三家,分别向三家索地。韩氏、魏氏因惧怕智氏,又不愿单独结仇,就分别割地相让;唯独赵氏,断然拒绝。于是,智氏就率韩、魏两家围攻赵氏的晋阳城。围困两年不下,智伯决晋水灌城,晋阳城中连锅灶都生长了蛤蟆,老百姓还是坚决拥护赵襄子,不肯背叛。最后赵襄子派人同韩、魏两家接洽,说明利害,指出赵氏灭亡,韩、魏不能独存的道理,策动两家背叛了智伯(智氏的首领),里应外合,一举彻底消灭了智氏的军队,杀死了智伯及智氏全族。

智氏灭亡后,三家平分了智氏的土地。后来干脆分裂成韩国、赵国、魏国三个国家,周天子被迫承认后,这三国也就正式成立。从此,晋国不复存在,最多称这三个国家为“三晋”,但已不是指原来的晋国了。

鲁国的以臣代君使鲁君名存实亡;晋国则更为彻底,干脆来个实亡名也亡;至于齐国的田氏代齐,就更有特点:由姜氏齐国变成了田氏齐国,鸠巢鹊占,不动声色地窃有了齐国。

齐国曾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甚至和秦国对峙到最后,可谓经久不衰。田氏在齐国的得宠,也有其深长的历史渊源。早在春秋初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国的公子完逃奔到齐国,此为陈氏(陈即田,古音陈、田不分)在齐国的最早出现的记载。齐桓公很赏识他,要他做卿官,他只接受了做管理工匠的职务。后来在反对权臣庆封的斗争中,田桓子积极地站在国君这边;在反对齐惠公的后代——栾氏、高氏的斗争中,田氏也站在国君这一边。这些斗争逐渐使田氏在齐国站稳了脚跟,而且政治、经济势力也越来越强大。

齐景公在位多年,早年曾想重操霸业,在受挫后就消沉起来,生活比较淫靡,内政也很腐败。有一次,他问晏子说:“你经常到市面上走,你知道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吗?”晏子回答说:“踊贵而履贱。”踊是被砍掉脚的人用的假脚和假鞋。当时,齐景公滥用刑罚,经常施以刖刑(砍去脚的刑罚)。晏子借此来劝说齐景公,由此可见景公之残暴。这种情形正为田氏收取人心、发展势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田桓子用大斗出、小斗进的手段广为笼络人心。齐国原有的量具分两种进制,田桓子自己改用了统一的进制量具,比公家的量制显然增大。在往外借粮时,田桓子使用自己的家量,往里收回粮食时使用公量,虽然自己吃了亏,但却赢得了广大百姓的好评。据说当时的民众大量逃往田氏门下,“归之如流水”,而田氏则把这些人藏起来,并不上报户数,称之为“隐民”。

在田氏取得绝对的政治、军事优势之前,经历了两次大的斗争。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532年夏天。齐景公临死前托付高张、国夏两人照看太子荼,两人因而成为权力很大的托孤大臣。田氏要想取得齐国政权,就要除掉他们。田氏首领田乞假装对二人十分恭顺,实际上处处留意他们的过错及动向,并不时地向卿大夫们传播,争取了朝中的人心。后来,高张、国夏两人密谋除掉田乞,田乞得信,即鼓动大夫,联络甲士一起攻进了皇宫,准备挟持国君。高张、国夏听到消息,立刻带兵来救,在街上与田乞的人相遇。由于田乞深得民心,很快就把对方打败。这样,国君也就成了他手里的傀儡。

第二次斗争发生在公元前481年。齐简公在位时,十分宠信监止。让田乞的儿子田常和监止分别做左、右相,实际上监止处处得到简公的支持。田常看到二人不能并存,就密谋除掉监止,田氏家族先派族人田豹打入监止的内部,做了他的家臣,取得了他的宠信,窃取了监止想除掉田氏的消息。然后,族人田逆等逼迫田常劫持了齐简公。监止失去了国君的支持,又因人心归田,他也就无计可施,只得逃走。逃跑时竟迷了路,逃入了田氏的封地,被当地人捉住杀死。

后来,齐简公逃到了舒州,不久也被田常抓住杀死。田常立简公的弟弟骜为国君,是为齐平公,自己做了国相,掌握了实权。到公元前476年,齐国的政权已完全掌握在田氏的手里了。

田常死后,其子襄子盘仍做国相。襄子颇富才略,又将田氏的势力进一步扩大,田氏代姜氏,已势在必然。

公元前392年,田襄子的孙子田和干脆把名义上的齐康公迁到海边,自立为齐国的国君。8年后,齐康公死于海岛,从此姜齐绝脉。

在田氏掌握了朝政之后,曾对齐国历来权臣大族鲍氏、晏氏、监氏及公族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杀掉了将来有可能争权的人物,消除了潜在的危险,并大封田氏,把齐国要职大多交给田氏把持。田氏齐国也就稳如泰山了。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仿照当初“三晋”的例子,正式封田和为齐侯,即田太公。田氏在齐国的发迹,据《左传》记载,曾有“五世其昌”,“八世之后莫之与京”的卦辞。从公子完逃到齐国,到田桓子娶齐侯之女为妻,奠定田氏在齐的地位,恰好五代;至田襄子成为实际上的国君,恰好是八代。其实,这卦辞的“应验”,很可能是后人根据历史事实造出来的。

纵观春秋战国时期三次以臣代君的重大历史事件,颇有意味深长之感。三次卿大夫夺权虽各有不同,但共同之处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句老话。鲁国的季孙氏致力于笼络人心,晋国的赵氏倡行“仁政”,齐国的田氏煞费苦心地在百姓中树立威望,就更不待言了。尤其是田氏,其八代奋斗历史真值得好好地研究。对于一个会读史的人来说,一定能从中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田氏以逃亡贵族而终取人国,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跟他们实行的策略是紧密相关的。在对待姜氏贵族上,他们起初因为力量薄弱,就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方法,分化瓦解他们;在力量强大之后,对异己就毫不手软地加以消灭。在表现方式上是恭顺柔和,亲服其劳,借此取得信任。实际上又巧妙地寻找间隙,制造不和,挑起火拼,坐收渔人之利。在对待士阶层及百姓的策略上,其特点尤显突出:他们数代人一以贯之,苦心经营,收服人心,这是其立足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田氏之所以能够稳扎稳打,一步步地上升,就在于取得了民众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表现在舆论和其他软性斗争上,就是在兵戎相见时,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以臣代君,说是阴谋也好,说是篡权也罢,只是阴谋成功了也就成了阳谋,篡权符合民意也就成了改革。何况庄子早就说过“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当然,这里决不否定正义的价值标准。必须像司马迁提倡的那样,“不以成败论英雄”,在看待历史时,应该采取客观的态度,不能把中国的历史看成一部权谋史,也不能把权谋者看成是决定成败的根本因素。如果行不义之举,“窃钩”者是小偷,“窃国”者乃大盗,近代史上的袁世凯曾做“皇帝”,但并没有人认为他是庄子所说的“侯”,道理也就在这里。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还是那句古话:“得人心者得天下。”

谋略家与骗术

说谎是十分讲究艺术的。如果句句说谎,肯定极易被人识破;如果在绝大部分地方说的是真话,只在关键的地方说上一句假话,不仅不易被识破,还会起到取得别人信任的效果,甚至能让那些真话为谎话服务。苏秦以真实而卓有成效的努力为齐国服务,博得了齐王的信任;但正是这种信任才使得苏秦最终能够替燕国给齐国以致命的一击。

同类推荐
  • 人格的序位:九型人格心术

    人格的序位:九型人格心术

    不管是与对手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朋友的志同道合,还是对待伴侣相濡以沫,都需站在人与人真正了解的基础上。与海伦·帕尔默先生的《九型人格》不同,《人格的序位》这本书中对心、脑、丹田三个族群划分有别样的见解。本书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真实的案例,准确到位的人格描述,“曝光”了当下炙手可热的九型人格分析技术。总结了九种人格行为特征的相同与行为背后动机的不同之处,从人格的角度分析了人的深层渴望与深层恐惧,更给出了行为建议与自我提升的方向。读者可以在书中轻而易举地对号入座,重新认识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同事、爱人,开启认知自我的新大门,谙熟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 学会选择读懂放弃

    学会选择读懂放弃

    有三个年轻人一起来到一块麦田边上,他们打赌:看谁能拣到麦田中最大、最饱满的麦穗,条件是每个人只能走一遍,只能作惟一的一次选择,不能有回头的机会。第一个下田不久就选中了一穗,它花费的时间是最短的;第二个走了一半左右时也选择了一穗;第三个在快到麦田的尽头时才挑到了自己最中意的一穗,而他花费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其实,人生的道路就如同这块麦田,人生的选择就像在麦田里拣麦穗一样。从一开始就面临着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只有一次机会,没有任何回头反悔的余地。人生的选择就这样,不管做出的是怎样的选择,终归都不会是尽善尽美,如愿以偿的。总有缺憾,也许缺憾……
  • 好习惯成就生意人

    好习惯成就生意人

    随时随地积累人脉在人际关系中寻找机遇适时扩大交际范围与各种人都要保持联络一边做生意,一边交朋友人不求我我求人用心寻找优秀的合作者与陌生人一见如故注意听别人的名字与消息灵通的人交朋友礼轻情意重经常向别人送出顺水人情为顾客多做一点把吃亏当成投资。
  • 当场打动面试官

    当场打动面试官

    每个人都要经历面试,有人总是失败,有人却能一次就成功。失败的经历大多相似,成功的方法却各不相同。世界是平的,职场是通的,即使经济不景气,也能找到好工作。坚持下去,成功就在下一站等着你!把握瞬间机会……
  •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第二次来到阆中。第一次是今年春上,参加重庆书展签名售书活动后,我慕名来此专访。第二次则是因为大型历史纪录片《风云三国志》……
热门推荐
  • 改变你一生的20位西方哲人

    改变你一生的20位西方哲人

    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当你在不经意间翻开他的扉页时,它就会将你的手牢牢地抓住,致使你一直往下翻。作者以深厚的写作功底为读者提供最愉悦的阅读乐趣,一同与笔者在书中畅游吧,看看能从书中收获什么吧!
  • 择偶大师

    择偶大师

    对于你们的情感问题,我的建议是坚决分手。━━━来自某个没脸没皮的大师
  • 铮铮铁骨之蜕变

    铮铮铁骨之蜕变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当顶天立地。可豪情万丈,可柔情似水。为国家甘洒热血,为爱人冲冠一怒。一身傲骨,一世情缘,写一章华彩!
  • 我曾听闻低语

    我曾听闻低语

    百年瞬息即逝,无尽轮回中体味孤独才是生命的永恒,但人类,却只是一群在喧闹中,才能生龙活虎的生物(前几卷都是我偶尔看到的真实事件,有感而发,属于小故事合集,从第六卷开始,步入正章)
  • 初逢与君识

    初逢与君识

    与你分开好久,终于遇见你。我愿意舍去生命来爱你,你为什么不能够看我一眼。过了好久,冷血的她明白了他,想要留住他,而他已经伤透了心。但她知道自己的爱情已经错过一次,所以说自己必须追到那错过的情。于是倒追别人的那个高冷傻瓜让他苦笑不得。
  • 壹一与凛

    壹一与凛

    王壹一21世纪大好青女(当然也是她自己这么认为)从小到现在都是平淡的生活但自从那个拿着大刀的男人——林凛出现在她的视野中似乎有什么变了....
  • 穿越之心理神妃

    穿越之心理神妃

    李艳儿一个好好的心理医生,竟然穿越到带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古代国家。让自己觉得奇妙的是人人的心思都能看穿,可是看不穿皇帝的心思。这莫不是上天的意思?不过让她更加想不到的是,皇帝对自己视而不见,就好像仇人一样,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让自己来这里的原因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柴县太爷

    废柴县太爷

    新世纪美女侦探“对阵”老古董无能县令,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精彩。唐颜怎么也没想到,好好的玩个cosplay也能碰上穿越这档子事。还好死不死地掉在了命案现场的附近,被一群衙役捕快逮个现行。不仅被当成嫌疑犯,还被误认成男人。更可恶的是,好不容易遇到个合胃口的男人,却徒有一副仙人之姿,竟是个毫无能力又花心的废柴。没事还喜欢假正经,笑地那个风轻云淡、人畜无害。唯一的可取之处,就是有钱!为了以后的生计,唐颜只得委曲求全巧施计谋,女扮男装做了无能县令的幕僚。然而,纸包不住火,棉里终究藏不住针。当有一天她的真实身份被揭穿,迎接她的将会是狂风暴雨还是深情不悔?一个个诡谲多变的奇案背后,又藏着何等的辛酸悲苦?她最终的归宿又在何处?
  • 电竞男神是女生

    电竞男神是女生

    她是星际虚拟网络之皇,网络里称王称霸的3s脑域拥有者。“他”是京城纨绔少爷之首,吃喝玩乐斗鸡遛狗不务正业堪称反面教材。当她变成了“他”,众人才知道,吃喝玩乐斗鸡遛狗不务正业算什么,“他”还会花式逃课打架斗殴沉迷网游。楚容:“听说你又逃课了?”宋辞:“怎么可能,是我都会了,所以老师说我不用学了。”“那打架斗殴呢?!”“哦,他们欺负小姑娘,没忍住。”“那沉迷网游怎么解释?!”“我不沉迷网游,他们就会失去他们的男神。”宋辞一本正经。“你是女的。”楚容强调。还是我媳妇,楚容心里补充。“嘿,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 非常皇帝非常人生

    非常皇帝非常人生

    本书选取了七个伟大朝代最后一个亡国君王的故事,品读这些君王在面临着国家衰败的局面时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让当今的人们从中得到历史的教训。胡亥、王莽、刘禅、杨广、李煜、妥欢贴睦尔、朱由检,他们都曾经亲手将一个伟大的帝国葬送,品读这些灭国之君的传奇,聆听那些帝国崩溃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