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中秋
碧夜蝉浅唱,
玉盘入云帕。
劈线绣嫁裳,
十五迎娇郎。
中秋时分,一家人和斯密斯开席团坐。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基督教徒第一次到中国就赶上了好时节。
他前几个月在伦敦还在继续做医生和侍奉上帝中一筹莫展。最后决定到中国先看看情况再做打算。他一个人在甲板上经常仰望天空,乞求上帝给他一些些示意。然后他碰到了一见如故的敬国,敬国不仅给了他职业规划很好的建议,更成为他即将踏入的土地的向导。遇见这样的朋友他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敬国邀请他去自己的故乡湖州一起过中秋。斯密斯欣然答应。以至于在码头,敬国的母亲被蓝眼睛高鼻子黄头发的他吓的魂飞魄散。也许在八国联军侵犯之后,人们太过妖魔化的描述。老太太的下意识里,外国人等同于妖怪。一些接触后,老太太才逐渐接受和他共处一车。
在去往湖州的路上,斯密斯发现敬国与老太太之间有些不快。这些不快很快在敬国这里得到了答案。他在自己的家乡有一位从没有见过面的妻子。在举办了所谓的仪式后,他便踏入英国的领土学习深造。敬国试图说服母亲与她解除婚约。母亲断然拒绝。他听说过中国有包办婚姻的传统,但想来这位在英国受过高等教育洗礼的中国绅士不会轻易接受祖辈给予他安排。敬国一直企图说服这位固执的老太太,但显然没有得到显著的效果。虽然结果是不和谐的,但是碍于他这个洋朋友,老太太和敬国表面还是祥和安静的。他拙劣的肢体语言和生硬的笑容也起了一定的效果。老太太的怒气终于消去了一半。
斯密斯终于看见安好。她并不算难看。黑色的发髻下,明亮而安静的眸子。只是衣服和裙子过于肥大,使得人们根本无法看到她的身材。她不爱说话,安静的好像一块浮雕,让人容易遗忘。敬国显然很抵触,只要她在,就会下意识地低下头去或转开视线。
白天,敬国带着他走访了小镇,织坊,桑林的各处,他们海阔天空地聊天和畅想。他在这个中国朋友的脸上看到了理想和抱负。晚上他则睡在自己的书房,拒绝与妻子共处一室。作为他的朋友他明白他的痛苦,不过他也同情她的妻子,她并没有罪过。愿上帝赐与他们力量,来结束这段无爱情的婚姻吧。在一天结束后,上床之前他都会这样祷告。
中秋节来了。这个是他到达中国的第一个中国节日。他能感觉到这个府第里洋溢出的喜悦。老太太一直愠怒的脸上也渐渐有了光彩。大家暂时都撇开那些纷扰,投入在过节的气氛中。
他记得那天的晚上,月亮特别的美丽。中国人真的很聪明,他们算准了那天是满月,而且在满月的晚上,在充满桂花香的庭院里举家团圆,品尝佳肴美酒。他第一次看到那么丰盛的家宴,还有一只只湛黄湛黄的河蟹。在伦敦他很少吃蟹,因为那些海蟹价值不菲。河蟹更是闻所未闻。在敬国的细致讲解下,他对他们仍旧束手无策。他惊奇地看着他们用一套美丽精致的工具,把蟹肉完整地挖出,而蟹壳仍旧能拼出一只蟹的模样来。
他坐在老太太的右手。估计那个是上座,用来招呼客人表示尊敬的。其次是敬国和敬国的弟弟。左手边是安好,然后是他们的管家和帐房先生。安好那天穿了红色的对襟袄子,藕色的裙子,显得很喜庆。席间,她离开了一会。接着她和厨娘们端出了几道大菜,待她一坐下,老太太便怜爱地捏了一下她红扑扑的健康的脸蛋,还使劲往她的碗里夹菜。他很多年后才知道这是一种疼爱的表现。老太太的行为很明显在强调这个女人的在家里的地位。这肯定会让敬国感到一些不自在。但是他那天保持着缄默。
宴席过后,大家在院中赏月。最后安好扶着微醉的老太太进屋。敬国才恢复了一些往日的活力。
他仰望着月亮似乎在自言自语:“那天我对母亲说,如果我一辈子无法爱她,难道还要让我们这样勉强下去吗?你猜她怎么说?”斯密斯静静的等待着他的回答。
“她说:你可以娶其他你喜欢的妻子,但是必须一辈子带着她生活。因为她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和她离婚就等于杀了她和她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