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虚,比痛苦挫折更可怕
空虚是一种内心的心理体验,常常感到空虚的人,大多都活得不塌实,对人生和生活都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幻想,一直都在寻找追求目标却没有将行动落实到生活本身。他们有的时候感觉非常不好,非常无聊,但是却无法将这种感觉传达给别人,别人也无法深层次地体会他们的感受和感觉,以至于没有办法正确地和他人实现交流和沟通。如果空虚的人自身不付出努力去改变这样的状况,将会引起恶性循环,空虚的人将越来越被空虚情绪所包围无法逃脱,找不到合适的情感疏导的出口。
空虚是一个比任何痛苦和挫折都要可怕的怪物。它破坏我们的习惯和意志,让我们在海上肆意漂流,等到燃料耗尽,我们就再也找不到岸。
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诸如早晨醒来,像打仗一样刷牙洗脸,然后迅速吃完早饭,在预备铃声响起之前踏进教室……你知道吗?这样紧张的节奏在让你身体感觉疲惫的同时,也可以使你获得精神上的充实。因为你的每一分钟都忙忙碌碌,都有方向。如果有一天,当你拥有大段的时间,却不知该如何去打发时,要小心啊,空虚的泥沼很容易就会将你吞噬掉。
比如,从周一开始你就在盼望周末的到来,你想着周六周日两天什么都不要做,好好在家里休息,睡着、躺着、看电视、听CD……可往往,太阳还没有落山,你就无聊得要发疯了。近乎奢侈地看了一天的电视,脑袋里嗡嗡地响个不停,像是要爆炸,想好好补一觉,却怎么也睡不着……我们该拿这长长的时间怎么办好呢?休息还是忙碌?到底该怎么做呢?
看看退休的爷爷奶奶在做什么吧。他们是时常睡懒觉,还是每天早起;他们是整日坐在摇椅上晒太阳,还是养鸟栽花忙个不停;他们是时常戴着花镜读书看报,还是忘记了自己也识字这回事……他们忙碌着,容光焕发。时间把皱纹刻在他们脸上,适当的操劳又神奇地把它轻轻抚平。
我们发现,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人,他们都很有劲头;相反,那些总是抱怨辛苦,希望花大量时间来做调整的人,他们常常陷进空虚的泥沼而进退两难。
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能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是,在平时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往往无暇顾及。而当一个悠长的寒假到来的时候,该怎样让自己过得充实呢?写下你的愿望,然后努力实现。你可以把寒假的时间分为三段,一部分用来完成自己的课内学习任务;一部分时间用来阅读一些名着,看完后还可以写几篇读书笔记;还有一部分可以用来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参加摄影、书法、跆拳道等有益的活动,这些都可以给你带来快乐。
面对空虚的围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1.将受阻的目标转移
如果我们定了一个目标,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还是难以实现,那么我们不妨将目标进行转移,比如在学习之余培养一些高雅的业余爱好,使心情和情绪能够平稳平静。当一个人的乐趣被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新的追求目标;有了新的追求和目标就会尽心对生活内容进行自我调整,从空虚情绪中解脱出来,去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的新生活。
2.提升自身修养
其实读书是最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方式,书本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众多途径,书读的越多知识就越丰富,人的精神就会更加充实,从而可以从寂寞空虚中解脱出来。
3.调整需求目标
空虚情绪往往伴随着两种情况出现:一是胸无大志,二是追求的目标不切实际,因为目标定的太虚幻难以实现,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要摆脱空虚情绪,此时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活目标,调动自己的潜能,充实生活内容。
4.努力为自己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圈子
当一个人徘徊的时候,特别需要身边的人给予支持和信心,予以同情和理解,只有身边拥有一个支持自己的良好的生活圈子,才能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援助,而不会感觉到空虚和寂寞。
5.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劳动也是摆脱空虚的良好方式,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时,将会忘记空虚所带来的烦恼和痛苦,而且还可以从学习当中看到自身的价值,使人生充满希望和力量。
因此,对于青少年朋友而言,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只要稍加用心,有很多心理问题是可以自己解决的。注意适时调节好生活状态,以良好的心情度过自信生活的每一天,这样我们将会为自己的青春留下很多精彩的篇章!
减轻学习压力,学会给自己减压
每天在校园里台阶上拾级的你想过没有,压力从哪里来,怎样才能有效减轻繁重的学习压力呢?
其实,人的一生中总要经历像升学、就业等关键时期,你现在正处在这样的关口。如果能够考上重点高中,对你今后的发展无疑是有好处的,因此家人和学校对你施加一定的压力,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任何事情都要有度,过犹不及;一旦压力过大,则可能适得其反。
压力好像一架引擎,推动学习的机器向前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不论其年龄、性别、职业怎样,也不管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如何,都会不同程度地体验到各种压力,精神、心理压力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分。
人们对“压力”应该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儿压力,那么他的生活就可能会变得空空荡荡,人也变得懒散且缺乏上进心;但如果压力太大,则会使人精神过于紧张、心理负担过重,并由此产生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弱、判断力下降、紧张性头痛、失眠、恶心等症状,时间长了,还会造成神经衰弱、抑郁症和恐怖症等精神疾患。
在学习上,我们往往背负了过多的压力,要知道,有些压力只会空耗能量,若是你有吃不好、睡不着、神经高度紧张的状况,那就说明你承受的压力已经偏重。这时如果你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就可能会被压力搞垮。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压力水平与人们的活动效果之间呈倒“U”字型曲线关系,即压力过低或压力过高都不利于学习,只有适当的压力才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压力适当既能充分调动个人潜能,又不会导致身心过度疲劳。所以,工作和学习中应该有点儿“精神压力”和“紧迫感”。有句俗话:油无压力不出,人无压力不进。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只有那些有益的压力,才能促使我们奋力前进。
其实,很多压力是自己不知不觉中制造的,父母和老师给我们压力的本意是好的,而我们却不能好好疏通。于是,压力造成你心理的纠结,让你有一种一团乱麻的烦躁感。解铃还须系铃人,别人无法帮助你。
先看看人家是怎么化解压力的吧!在这里我先说几个我以前用过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1.边听音乐边学习
这可不是什么音乐都可以的。首先要是自己比较喜欢的,听的比较多的。其次要轻柔的,如果能听得惯轻音乐最好,要是能听古典轻音乐,或者newage音乐就再好不过了。同时声音不要太大,能够听得清,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忽略音乐的存在。而在学习的同时,由于音乐的刺激,改变你自己的节奏,可以使精神比较放松,同时又不影响大脑思维的效率和速度,甚至可以使其增加。只要适应并能熟用这种方法,你的学习效率肯定会加倍,同时也不会感觉那么累。
2.学习安排逻辑化
这里指的是在不上课的时候,就是自习、写作业,或自主学习的时候,把学习安排得逻辑化、在一定程度上程序化。可以按照类型,如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这样依次分配开。或者按照学习量,先做数量最少的,或者数量最大的,然后递增或递减着做。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程度,英语最好可以先学英语,这样给自己信心和热情。或者物理最不好就先学物理,最先学习的时候一般状态都比较好,可以用最佳状态攻克难关。当然,这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况可以用不同的逻辑方法。甚至还可以用两个层次的逻辑排序,比如先学量最大的科目,每个科目先学掌握最差的,等等。掌握好这种方法,可以使学习感觉到比较系统,比较有条理,这样就不容易混乱,也不容易累。
学习压力大往往伴随着学习量大,有句老话讲“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样把学习内容量化,就能最大限度地完成任务。
3.自我激励
这种自我激励法说起来颇有点自欺欺人的意味,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有效的。你可以在学习的地方的醒目处贴一些标语,这些标语最好是你能熟知,并能够激励你的。当然不一定是名言警句。我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桌面上贴过这么一句话:捡钱也得弯腰!这句话一直激励我。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语言,只要能够激励你,刺激你努力学习就好。当动力充足的时候压力自然就被忽略了。
当然,标语并不是全部,你还可以经常对自己说一些能激励自己的话,可以把自己偶像的画报贴在房间醒目的地方,告诉自己一定要赶超他!或者用某个人给自己定个目标,比如你在班级第二,那就告诉自己一定能超过第个!这种目标要设计得比较切实可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的话,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
当然,上面列举的方法仅供借鉴,你是独特的生命个体,肯定有属于自己的特殊减压方法。
其实,我觉得要是找到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压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减少很多。如果总是感觉压力大的话,还可以适当地放松放松,我个人比较提倡体育运动型的放松方式,比如打打球,跑跑步什么的。这样能促进大脑的供血和循环,有利于大脑保持比较好的状态。我不太提倡玩电脑、看电视这些,因为这些方式并不能让大脑得到充分缓解。同时腰椎、脊椎的一些大的血管、神经如果不适当地通过活动使其通畅,是不能够使大脑的供氧保持在较高水平的,而人本身的生理结构就造成了人最最适合的是站立和走动。久坐对身体并不好,中医还有个说法叫“久坐伤气,久卧伤力”。
无可否认,人是注定要承受各种压力的。压力,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流行话题,但繁重的学习压力并不应使你的生活黯然失色,相反,你应积极乐观地应对,面对学习上的压力不畏惧、不埋怨,用正确实用的方法来为自己减压,让压力推动你学习的发动机高速运转。
勤学故事:责难和皮鞭造就的大师
没有家庭的温暖和长辈的鼓励,在家庭和学校都放弃了巴尔扎克的时候,他却抓住了一道学习的曙光,灵活学习,贪婪地吸收知识,并最终在文坛上留下了不朽的贡献。而我们有父母的殷切期望,有老师的耐心教导,有优越的学习环境,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学习的时光呢?
巴尔扎克是法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于1799年5月20日出生在法国西部的图东城。他的父亲是个金融家,在政府做官,母亲比父亲小32岁,对子女漠不关心。所以,巴尔扎克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经常受到母亲的呵斥。
8岁那年,巴尔扎克被送到一所教会办的学校读书。这所学校对学生非常严厉,经常进行体罚。巴尔扎克那时候正是调皮的年龄,经常不守规矩,比如排队行走时,他有时走得慢,有时又走很快,上课听讲也常常走神发愣,所以他挨打的次数特别多。老师看他长得比较胖,学习成绩又不大好,就骂他:“这个孩子整天呆呆的,又懒又笨,简直不可造就。”
巴尔扎克在家里受到冷淡,在学校里又受责难和鞭打,无处诉说,渐渐地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幸好他认识学校里的一个图书管理员,管理员对他非常好,经常把他叫去,问他有什么困难,还为他补习功课。有一次,管理员对巴尔扎克说:“你要是喜欢看书,就来找我,我借给你。”
“太好了。我以后会常来借书的。”
从此,巴尔扎克就经常到图书馆借书。虽然年纪小,可他读书的兴趣很浓,哲学、历史、神学、科学……什么书都要读一读。对文学名着,他更是爱不释手。教师都没有看出来,这个看上去很笨的学生,实际上有着极强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巴尔扎克读书的速度很快,他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死读,而是注意抓住书里的中心内容,着重理解,对于书里的人名、地名、对话、故事经过,他都记得非常牢固。
就这样,少年时代的巴尔扎克虽然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常被学校责罚,可内心世界却十分丰富。他掌握了许多知识,为日后从事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Balzac·Honorede/HonoredeBalzac1799-1850),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