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自称他这个偷“思”的习惯实行了很多年了,这期间也碰到了很多天才或准天才的良师益友。他细心观察他们的思考方法,在其中选取比较容易的进行实践,为自己的思考锦上添花。
创造力是人脑各种功能集中的表现和各种能力有机结合后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既是人的能力“金字塔结构”的至高点,又是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智力主要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想象力等组成。智力偏重于正确的认识方面,而创造力侧重于创新方面,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又相互影响。发展创造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智力。具有较高的创造力,通常必须以具有最低限度的智力为基础。但也不能说比这个最低限度有更高智力的人就具有较强的创造力。换句话说,智力太低会阻碍创造力的发展,而智力高的人创造力也不一定高。美国有位教授和其同事对1528名在校高智力学生作了长达4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从成年后对于社会、国家的贡献来看,这些人没有一个成为牛顿、达尔文、爱迪生那样的科学家、发明家,也没有一个成为马克·吐温那样的作家。
实际上,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在学校智力表现高的学生长大后,未必能取得什么成功,因他的创造力不高,而在学生时代智力表现平平的人,以后在社会上反而能出类拔萃,易于成功,因他具有较高的创造力。
我们明确了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就应注意,既不要用智力的培养去代替对创造力的培养,也不要在加强创造力培养的同时丢掉了对智力的培养,如能使二者同步增长,则相得益彰。
创造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它可以概括为知识结构、创造性思维力、控制能力、想象能力、行动能力、创造技法、创造意识等几方面。因此,要从这些方面着手,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就要有意识地锻炼、培养。
掌握一些创造的具体的方法与技巧才可以进行创造。学习一些创造技法对于提高孩子们的创造力有着重大的作用。创造的技法有许多,下面介绍几种较常用、高效和基本的方法。
(1)勤于观察。观察是发明、发现的基础。达尔文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智能,只有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2)敢于质疑。这是迈向发现的第一步。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地是问号。”
(3)善于联想。联想可以发散思维,产生新思想,可由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延伸。
(4)勇于创立假设。假设,往往是直觉的产物,是重大突破的前奏。正如前苏联科学家福克所说,现代许多“伟大的发现,都不是按逻辑的法则发现的,而是由猜测得来的。换句话说,大都是凭创造性的直觉得来的”。
(5)善于提出预言。科学预言,是人们对客观规律自觉认识和运用的一种结果。任何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能动地认识和运用这种规律,人类就能进行科学的预见。
(6)扩大知识面。不同专业的知识相互融合,能够产生奇异的效果。
创造往往在于把原先没有想到的有关联的观点联系起来,并且多样化,这能让人的观点变得新鲜,过于长时期地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使人愚钝。
在科学发展上,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人忽视的无人区反而是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但如果不具备多种部门的知识,是谈不上开垦这些无人区的。
(7)正确对待失败。在很多情况下成功的几率与失败的次数成正比。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桑格说:“科学家与其说是同成功打交道,不如说是同失败打交道。”常常有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成功的希望极小,如果再坚持,就能展现出新的情景,成功随之到来。
(8)有创新的热情和勇气。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人,应该具有勇于探索、坚持实干、百折不挠,甚至为科学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9)学习一些创造技法。创造技法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较快地获得的。
勤学故事:善于思考才能得到智慧
如果日日忙于机械地死记硬背知识,我们就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才能。在忙忙碌碌中失去思考的能力,我们就会变成书呆子,丢失一颗智慧的大脑。勤奋学习对于掌握知识是重要的,但要想接近真理,还要善于思考。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他曾生活在小亚细亚的爱非斯城邦。
爱非斯这个城邦是由科德里达贵族统治的,按照当时的政治制度,王位的继承人是这个家族的成员赫拉克利特,但他对继承王位没有兴越,把它让给了自己的兄弟,自己到山上隐居起来,潜心钻研学问。
赫拉克利特放弃王位继承权而一心钻研学问的行为,虽然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他做的是傻事,但他的渊博学识和深刻思想却受到一批热心追求智慧的青年的敬仰。这些青年为了求知,都来山中拜他为师,这样,他就有了一批学生,山间的空地和小路都成了他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堂。一转眼,很长时间过去了。有一天,赫拉克利特对学生们说:
“现在,你们应当离开这里,到各个城邦去向人们传播知识……你们还有什么弄不清楚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再给你们解释。”
这时,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您教给我们的都是些关于世界的哲学道理,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摆脱愚昧,成为有智慧的人。
可是,究竟智慧本身是什么呢?人怎样才能得到智慧呢?”
赫拉克利特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弄清这个问题也十分重要。他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也就是说,真理是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正确地认识了自然,并且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他的行动,他就是有智慧的人了。”
学生又问:“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然,得到真理呢?”
他回答说:“是的,这是因为人人都具有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
“既然人人都有思想,都能够认识真理,那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愚昧无知甚至陷入迷信之中呢?”
“我们说人人都有认识真理的能力,但有能力并不等于有真理。只有那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0-470)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
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
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运用认识能力去发现真理,不善于思考的人,不仅自己发现不了真理,就是别人发现了告诉他,他也是不懂的。”
“那些不能认识真理的人,除了不善于思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
“是的。除了不善于思考之外,往往还有许多毛病。比如,有些人过于自负,本来无知,却自以为是,把荒谬的东西视为真理,有些人则是因为缺乏信心,要知道,认识真理是不容易的啊!要下苦功夫去钻研各种问题,要长期不懈地去追求。有的人则是在认识真理时,往往对重要的问题过早下判断。要注意,对重要的事情,在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之前,是不能过早地下判断的。”
最后,学生请求老师再从正面说明一下,人要怎样才能发现和认识真理。赫拉克利特说:“人为了认识真理,获得智慧,首先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去认识自然的事物。你们要记住,爱智慧的人应当熟悉很多事物。但是,是不是说熟悉了许多事物就等于得到了真理呢?那也不是。博学还不等于智慧,因为自然喜欢躲藏起来,人的感官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现象,还不能认识到躲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要认识自然事物的真理,除了运用感官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要在头脑中进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为了成为有智慧的人,你们应当继续努力钻研哲学,因为哲学和智慧实际上是同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