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终于亲征南中了。
打了几架,无一败绩。
各路军马分头南下,与诸葛亮汇合。
只有孟获负隅顽抗,拒不投降。
诸葛亮轻而易举就把他抓了。
来,带你看看我军,威武不?
切!
孟获说,老子不知道你军队实力,是多是少,所以败了,现在我知道了,再打架,我一定赢。
要我说这孟获果然是无赖,自古上阵干架,难道还要先告诉对方我军有多少兵力,多少粮草,准备怎么干你吗?
输了就是输了,孟获这货当是孩子过家家哪?
诸葛亮说,好,现在你知道我军实力了,就放你回去,我们再打,我定要你输得心服口服。
孟获走了。
小样,你还想上天?跟太阳比肩哪?
于是,两军又干上了。
抓住孟获,放了。
抓住孟获,放了。
抓住孟获,放了。
……不是偷懒复制黏贴啊,确实是孟获被抓了七次,放了七次啊。
小说里不是夸张,因为正史里记载的,就是七次。
不是孟获太衰,就是诸葛亮实在太神了,跟耍杂技似的。
最后一次,诸葛亮松开了绳子,说,你去吧,我再抓你!
孟获内牛满面:老大,我不走了,我服了,从此以后我乖乖的,不再捣乱了!
总算没白打啊。
接下来面临的,是要不要驻军设官员。
诸葛亮主张让当地人继续治理,汉军不驻军不设官员。
大伙不明白:这架不是白打了吗?搞毛啊?
诸葛亮自有道理:如果留下我们的人,必须留下军队,留下军队就要供养粮草,这会带来负担。第二,这场架打下来,这些部落的人总是有死伤,留下我们的官员,他们会趁机报仇,反倒容易再生事端。所以我不留兵,不运粮,但我们的那套管理制度要在这里实施,实施的人,就是孟获以及他的手下,我们给他们些物资,给他们培训,希望他们好好治理。
孟获感激涕零,从此,诸葛亮死前不再捣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