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他的祖籍是武汉,祖上是在武汉码头做生意,但到他这一代,三代都出生在广州。他们家老字号的眼镜店也是从广州起家,1956年,也就是他四岁时,他们全家移民香港,他的孩子都出生在香港,然后在香港把事业越做越大。”总监说。
小迪妈妈听了,暗自庆幸。幸亏自已的习惯是在活动之前,熟知一切情况,否则两眼一抹黑不说,还会跟不上总监的节奏。在新闻的职场上,她与总监还是有不谋而合的打开方式,那就是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那他对广州的感情应该比武汉深。”小迪妈妈说,“为什么这次突然选择在武汉停留一站呢?”
总监笑了,这就是他欣赏小迪妈妈的原因,她的问题大都是深入了解对方的途径,而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回答就可能成为达成他们最终目的的可贵手段。
”这嘛,说来话长,It is a long story.“总监卖起了关子。
小迪妈妈一边笑着起身拿出周黑鸭的包装袋,一边说”I am all the ears.(我洗耳恭听)。“
-----------------------------------------------------------------------------------------------------------------------------
霍小迪看着右边45度角的琴台的空位子,觉得整个下午的都像被什么掏空了。虽然琴台很高兴地告诉她,这也是她一直的希望,但对霍小迪来说,这种突如其来的改变让她觉得不适应。
原来自已那么怕变化,小迪心里默默地想着。是现在太美好了吗?无论是她发现父母的秘密而没有揭穿,是不是怕改变?她看到好朋友的选择让他们暂时分离而情绪低落,是不是也是害怕改变?
她不知道。
就她而言,现在的世界是近乎完美的,学习虽然辛苦,但她并不觉得费力;父母虽然很忙,但都加倍地在意着她。她并不知道改变后,一切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轨迹在哪里,她觉得现在就很好。
但是,那各种好只是以她为标准的和谐,在她认为好的世界里,琴台在挣扎;父母在伪装;甚至她不敢面对的翟浩与亚东的好意,也是她逃避的一种方式,她不知道打破现状会更好还是变遭。所以,大多数时候别人眼里的模凌两可,其实是自身茫然无措。
霍小迪一边埋头刷题,一边无精打彩地晃着腿。抖动通过座椅引起了后排桌子的共振。
“班长,发地震了吗?怎么这么抖?”后排的同学推了椅子一把。
小迪吃了一惊,“什么发地震了?”她回头问。
“您都抖了半节课了。是不是地震预警呀?“
”哎呀,对不起啊,对不起,我都没意识到。“小迪恍然大悟。
”也别说对不起了,物理做完没,做完了,给我抄一下。“
”我刚做完第一张呀。“小迪说。
”那就抄第一张。“
”喔。“小迪答应着,把第一张卷子甩在脑后,后排同学接了过去。
很奇怪,在这个重点中学的火箭班,抄作业也是一种风气。但他们抄与别的班上的”抄“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个班上有一大半都在外培优,他们学习的进度早就赶上了学校的进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大都不怎么在意,能抄则抄。为没有时间抄,就干脆不做。但每次考试他们的成绩都比较稳定。
先开始,霍小迪也感到很奇怪:怎么这些人每次作业要么不交,要么抄,成绩还总是不赖。而那些,真的每天熬到深夜把作业都完成的人,反而排在他们的后面,有的甚至垫底。
后来,她发现,那一帮抄作业专业户,就是通过逃作业和抄作业来保持他们旺盛的精力,并把这种精力留在更有针对性学习上。他们的口头禅是:这些作业我看看题目都会做了,就不用浪费时间了,应付一下就得了。然后他们会认真地刷那些更难的题。
有时,小迪也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只讲量,不讲质。比如一天三张化学卷子,但填空题与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大同小意,实在没有做来做去的必要,但她是班长,而且她的风格也是认真完成每件事,于是在做这些大同小异的题目时,她也有意调整心态,练习速度,她最快的一次,一堂课刷完完了三张物理卷子。这恐怕是她对付每天密密码码的作业时自我找寻的唯一乐趣。
下课的音乐声响起来了,负责自习的老师提醒同学们,“今天是不上晚自习的第一天,请大家路上注意安全,抓紧时间回家。”
”回那么早,家里又没人,老师,您说我们回去干嘛?“坐在前排的小个子哲夫问。
”也不早了,冬天天黑得早,你们回去,爸爸妈妈也差不多回来了。“
”我妈妈说她要晚点回来,她们要到教育局示威,要学校恢复晚自习。“哲夫说。
”我妈也去了。“
”我妈也是的。“
自习值班老师不是班主任,不想作任何评论,于是避开话题说,”那你们回去就做作业嘛。“
全班哄堂大笑。
值班老师也笑了,“收拾书包,回家回家。”
今天是不上晚自习的第一天,而且又是周末。大家都有点兴奋,相约着怎么庆祝一下。
”明撑裙主,琴台今天一天都没来呀?“翟浩边收拾书包边问。
小迪听到了,没有理他。
亚东走过来说,压低声音说,”小迪,琴台给我发信息,她在校门口等着我们放学。“
”喔,好!“小迪说着,加快了清书包的节奏。
而校门外,穿着粉红色的薄空心棉夹克、外套一件小蓝背心,下穿深蓝加厚绒裤的琴台,在向外涌动的清一色扎堆校服里显得格外鲜亮。
琴台正在朝里面张望,远远看见小迪、翟浩、亚东走出教学楼,就使劲地挥起手来。
”跑哪儿去了,这一天。“翟浩拍了一下琴台的肩膀,而一见面的琴台就迅速地和小迪搂在了一起。
”怎么样,想我了?“琴台笑着扭头问翟浩,眼睛却看着亚东。
亚东笑笑没做声。
”哎呀,你这一说,还真有点。“翟浩夸张地说。
”这了弥补你们的相思之苦,我们一起去喝点果汁。“琴台说。这个提议迅速得到一致通过。
学校对面就是”一品果汁行“,是一家自助水果汁店。柜台前排了一溜已清洁过切成块的新鲜水果,苹果、橙子、芒果、梨子等等,每人按自已的喜好搭配,然后按斤称重,免费打成果汁。每杯算下来,十八块钱左右。
小迪非常喜欢这家水果店,不仅是有现榨的水果,而且因为切开水果所散发的清香弥漫着整个屋子,让人如置身水塘边的果林,芬芳扑鼻。
大家各自付了果汁的钱,捧杯果汁在店堂外的座椅上吸吮着。
”告诉大家,我不准备参加高考了,我们家商量着送我到加拿大留学。今天,我妈帮我把培训学校找好了。离我们学校两站路。“
”那你可以转到我们学校的国际部,干嘛要自已在外面找学校呢?“亚东问。
”我妈打听过了,我们学校的国际部师资力量不行,我上的是外语学校办的专门针对出国读大学的培训课。“琴台说着,掏出一个精美的小本本,”来,我说一下我的学习日程,三个月的时间集训,然后考托福,一年后考赛特。今年暑假到加拿大游学。“
”是不是就是SAT。“亚东问。
”是的,就是SAT,我们中国叫赛特。“郭琴台挺内行的,”通俗点讲,就是国外大学认可的一种英语语言和综合能力的测试。“
“外国人是听不懂赛特这两个字的,外国人就叫SAT.。就是国外大学的入学考试,不过,它不像高考那样只能考一次,它可以考三次,然后你可以取最高分。但是你不是要去香港考吗?国内没有考试点。”小迪说。
“是的,我要到香港去考,其实相比高考来说,一点也不轻松,但是呢,那个培训学校的老师对我的综合能力进行了测试,觉得我的理科知识已远远超过赛特要求的水平,现在只需要我把英文学好,英文口语和作文加强,就有希望申请到好的学校。”琴台一半自信一半担忧地说。
“你的英语那么好,肯定没问题!”小迪举起杯子,说“来,我们庆祝一下我们琴台要征服枫叶之国了。”
大家纷纷祝贺着,约好一、二年以后,琴台在加拿大请大家喝杯果汁。
小迪觉得一下午的阴沉在大家对美好未来的畅谈中一扫而光:生活美好,未来可期!
越谈越嗨的小迪被自已手机的铃声打断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