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可以坐下来接着吃,哪知,朱德之此语一出,大家纷纷离席来给他敬酒话别。这下,小迪妈妈心里有点慌了,一来她不知道朱德之的酒量大小;二来,她不知朱德之与席间这帮人的情意深浅。
这让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接上)
第三十一节
看着朱德之喝了三杯以后,小迪妈妈果断拦住了第四位上来碰杯的人。然而拿下了朱德之的酒杯,挥手让服务员近身,添加了苏打水。
这一切都是在一分钟之内完成的,没有任何拖泥带水,这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在座的每一位都没有反映过来,包括朱德之。
“酒过三巡,有始终,中国有句古训,午时饮酒不过三杯,所以朱Sir就以水带酒回敬大家。”嘉宾们都摸不清小迪妈妈的来历:觉得像是秘书,但又不像;觉得像是合伙人,但又觉得这个女人有些游离。
于是大家都在心里猜测而表面上保持了足够的礼节,他们站在那儿等朱德之发话。
“谢谢大家啦,如果喝得过多,飞机是不让上的啦。”朱德之回应着,“我这里一并谢过大家啦。”
主办方负责人马上站了起来说到,“大家别客气了,都坐都坐,马上有一道重要的菜上来,请大家尝尝河豚。”
大家纷纷回到座席中去。
服务生开始给每一位嘉宾上河豚。
小迪妈妈来不及想刚才的举动是对是错,全心投入地期待这种叫河豚的菜,因为这是小迪妈妈第一次吃,而关于它的传说,却早有耳闻。
中国古代流传着一句话,叫“拼死吃河豚”。这句流传甚广的民谚,早在宋朝就有了,还和当时最有名的苏东坡苏大才子有关。
孙奕所撰的《示儿编》内,就说了一则苏东坡吃河豚的轶事:苏东坡谪居常州时,爱吃河豚。士大夫荚冬烹制河豚有独到之处,想请大名鼎鼎的苏学士吃一顿。待苏东坡吃河豚时,士大夫的家人都躲在屏风后面,想听苏学士如何品价,而苏东坡只顾埋头吃,一句话都没说。
正在这家人相顾失望之际,苏东坡已打饱嗝、放下筷子,口中说道:“也值得一死!”
因为河豚有剧毒,而且是一种能致人死命的神经性毒素。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相当于剧毒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
但河豚味道极鲜美,相传两千多年前,南通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吴王夫差大胜越国之后,越王勾践奉上美女西施,一日,夫差拥西施于怀,正逢品尝一条河鲀,其味道丰腴鲜美、入口即化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形容,随口说道:“爱姬**可比之!”从此,河豚肉味比“西施乳”就在民间传开了。
也因此有了“拼死吃河豚”的说法。
嘉宾的桌前每人摆了中号青花瓷汤碗,碗中一块鱼肉,搁浅在乳白的汤里,上面撒了点青葱花。主办方负责人第一个拿起勺子说,“来来来,我们请了最好的师傅做河豚,他已经尝过了,大家可以放心地吃了。”说完,就率先开始食用。
由于河豚的剧毒,必须请有经验的师傅做,做好了之后,师傅要先尝,没事了,才能端上桌。
小迪妈妈看了看朱德之,笑着说,“我先吃!”然后拿起小勺喝了一口汤,味道鲜美无比,浓稠的鲜香,一下子夺走了味蕾的灵魂。
“好吃!”小迪妈妈赞美道,然后看看朱德之说,“我再尝尝肉。”她用小勺舀了一小块鱼肉,放进嘴里,入口即化,回味甘甜。“太好吃了”小迪妈妈赞道。
席上的人也纷纷开始品尝。看得出,这里的人除了小迪妈妈是头一次吃,其他人估计吃过不下一次。
“不错”有人评价道。
小迪妈妈又喝了几口汤,然后开始吃鱼,完全没有时间说话,等她几乎吃完时,她才满足地停了下来。
她看到朱德之吃了一半,笑了笑说,“难怪苏东坡那么喜欢吃河豚,还写了一首诗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好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