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纪祖 黄丹
诗人黄亚洲身居浙江,他的诗歌的心和诗歌的眼睛却总是向着四川,他的这种热切使我们感动。
“扶着四川歌唱”,不仅是一种歌吟姿态,更是对一块土地的感情和理念。
四川的山川太美,四川的历史人文积淀太深厚,四川三年前所受的震灾又太惨烈。
自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反映这次灾难的诗歌作品不断涌现。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反映了灾难带来的巨大伤痛,反映了中华民族面临苦难考验的坚强,特别是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心路历程。黄亚洲的抗震救灾诗作,是这一大批诗作中的佼佼者。在那个遍地瓦砾的五月的日子,黄亚洲飞赴灾区,身佩“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的标志,走绵阳,下北川,宿营都江堰,以“责任和良知催生出热血之作”,并且在作家出版社的全力支持下,距“5·12”汶川大地震仅二十余天,就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抗震救灾题材的个人诗集《中国如此震动》,这一诗歌壮举,也使我们震动。
值此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之际,黄亚洲又推出新诗集《我扶着四川歌唱》,再次用他诗意的触角,表现出他对蜀地歌唱不绝的赞美以及对于四川大地震的强烈关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的真诚的心,就如诗人一直主张的那样:“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名片,一个民族,不能缺少代表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
实际上,如何重建诗歌与历史、时代与现实的精神关系,是困扰当代诗歌甚至是整个新诗史的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对于当下的诗歌创作而言,当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绝望地回到文学自身”之后,我们又如何让诗歌“重返”时代和社会,这就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体现出诗人的写作态度和价值诉求。
诗人黄亚洲有着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性格随和却又倔犟固执地坚守着诗歌这块富饶的土地,认为“诗歌始终是我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好方式”。他的诗歌题材大多取材于重大事件,似乎他更愿意将他对祖国命运、对人生的思考用诗歌这样的文学样式表现出来。《我扶着四川歌唱》也是这样。
在这册诗集中,黄亚洲以“蜀地遐思”始,回溯畅想了悠悠蜀地几千年历史留下的痕迹,比如金沙遗址,比如都江堰,比如剑门关,等等,这些以诗性观照的历史片段,将蜀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掘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想去追寻苍茫历史留给人们的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