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一部名为《消失的地平线》的小说,书中创作出一个名叫“蓝月”的狭长山谷。这个山谷是位于山谷高崖处的名叫“香格里拉”的汉藏合璧且兼有天主教印记的喇嘛寺,以及山谷尽头一座叫做“卡拉卡尔”的标准金字塔形状的雪山。书中这个隐秘的小世界后来被人们统称为“香格里拉”。
1995年,云南迪庆地方政府在接待新加坡科学探险考察团时,他们一致认为这里是遗落在人世间的“香格里拉”。这一说法,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云南省先后组织了多次科学调查和论证,得出结论认为:詹姆斯·希尔顿先生是根据美籍学者兼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的照片和文章描绘出香格里拉的,小说中的卡拉卡尔山就是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小说中的喇嘛寺就是中甸的松赞林寺,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西北部(藏区)的一个偏僻的雪域县城——中甸。
1997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西北部的藏区——迪庆藏族自治州。2001年国务院批准迪庆州州府所在地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而迪庆被认为是香格里拉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迪庆有着《消失的地平线》中描写的一切人文自然景观:雄伟奇崛的壮丽峡谷,金字塔般熠熠生辉的雪峰,明亮如镜、气象万千的高原湖泊,碧如绒毯、辽阔无垠的高山草甸,金碧辉煌、种类繁多的喇嘛寺庙,安静质朴、历史悠久的古道老城,还有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和平共处,无不显示出远在东方雪峰下的一个永恒、和平、宁静的香格里拉理想王国的神圣魅力。
然而,当世人纷纷涌入迪庆的香格里拉时,有人表示,云南怒江州经过考证,认为香格里拉是怒江州贡山县的丙中洛。它地处滇藏交界的怒江大峡谷深处,境内层峰叠嶂,江河纵横,大小雪峰绵延盘亘,四周是一片冰清玉洁的冰雪世界。境内的卡哇卡拉峰海拔5128米,直插云霄,呈圆锥形金字塔状,银光闪闪,神圣平和,被列为藏区十大神山之一。其最著名的景观为怒江第一弯——千里怒江从雪域高原拾阶跌宕而下,流经丙中洛的王箐大绝壁,由于大绝壁的阻挡,猛然西拐,又被丹拉大山的陡坡挡回,在崇山峻岭间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圆形大转弯。江弯的两岸树木葱茏,桃花竞开,风光绮丽,景色诱人。丙中洛境内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白族等民族,所以现在仍然有典型的喇嘛寺庙、别具一格的基督教堂、道观等人文景点,这些景观也与希尔顿小说中所描绘的香格里拉一致。
而现在,专家们在丽江也找到了证据。被西方学者誉为“纳西学之父”的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人类学家、探险家的约瑟夫·洛克博士,旅居丽江长达27年之久,以毕生精力研究纳西族的文化和丽江的文化地理和动植物,写成了《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在该书中,他认为丽江比起其他地方更像“蓝月山谷”——这里有着蓝蓝的湖泊、宽阔的草甸和喇嘛庙。这里的雄古村被人认为是香格里拉的原型:林中农舍参差有致,有葱茏的翠竹、成片的桃李,一派田园景色。在该村还发现清光绪年间刻的石碑,上面“香各格里拉”的字迹仍十分清晰。境内的玉龙雪山,巍峨蜿蜒的雪峰如玉龙游动,绵亘35千米,积雪终年不化,雪山中的峡谷、湖泊、草甸,无不流露着小说中香格里拉的神韵。
但是,香格里拉是否到底在云南,至今仍没有统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