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禅让的故事本是千古佳话,却不断有证据表明,舜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被迫害者。
尧舜禅让的传说,是千古以来流传广泛的美谈。儒家的祖宗孔孟对此推崇备至津津乐道,一再奉其为理想境界的准则。相传,在尧禅让帝位的前后,出身低贱的舜对双亲极尽孝道。对弟弟也非常友爱。他的这种孝梯行为得到社会的赞扬,以至被选拔来继承帝位。
舜厉行孝瑰书,践登帝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据古代一些文献记载,他经受多次,其中至少有三次以家庭纠纷生活出现的危及性命的迫害。《孟子·万章上》云:“父母使舜完察,捐阶,瞥叟焚康,使浚井出,从而擒之”。《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又增加了些异闻细节:‘使舜上涂康,普熨从下纵火焚凛舜乃以两笠自扦而去,得不死后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瞥矍与象共下土穿井,舜以匿空出去。馨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尚书·尧典》讲,舜父亲双目失明,顽固不化,又有气管炎”,继母阴险狠毒,弟弟为继母所生,有恃无恐,三人都虐待舜,千方百计谋害他,主谋者是象。上述就是两次生命低关的谋害。当舜在修理粮仓时,父亲和弟弟把梯子撤走并趁机放火欲烧死他;当他挖井时,其父亲和弟弟又突然投土下井,想活埋他。第一次遇险时舜以笠代翼安全地飞“平地;在第二次遇险时,他看见事机不妙,便在井壁上挖洞,打了一条岔道,巧妙地逃出死地。然而,他们还是不放弃杀害舜的野心,对舜进行了第三次迫害。嚷列女传》云”苔雯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稀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注泵舜往,终日饮酒不醉。又一次挫败了他们的阴谋。事后舜不但未加报复,相反,以德报怨,对他们的孝梯之心丝毫没有改变。这些情况,儿经载人名著及史册,似乎是盖棺定论的。
但是,还说不上千篇一律,异口同声。很早就有人提出异议,第一个提出质疑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天问》中迷惑地问道: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家,而厥身不危败酬古代学者王逸对(天问》这几句话的释义为:“言舜弟象施行无道舜犹服而事之,然象终欲害舜也”。“言象无道,肆其犬泵之心烧糜填井。欲以杀舜,终不能危败舜身也。”可见,王逸也同(孟子》和(史记》一样,认为舜的弟弟象怀着犬东之心,两次迫害自己的哥哥,而舜仍宽大为怀既往不咎。擅长用文化人类学分支民俗学观点剖析古诗的闻一多先生,在(楚辞校补》一文中,以《韩非子·内储说》中燕国人用狗尿解除诬惑的民俗巫术为例,对屈原的提问不因循守旧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前二句有言外之意,指受二次迫害后,“舜对其弟依然如故,以德对待其弟。”然其弟还是不放弃杀兄之野心,对其兄进行了第三次迫害。后二句是指舜事先已想出对策,用混进狗尿的水浴身,以免遭迫害。屈原对此举的法力感到不可思议。两种解说,谁是谁非,暂且不论。但却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屈原对舜受象迫害,而终不受害是有怀疑的。堂堂君主,为何几次三番受迫害?又如何每次总能化险为夷?为解开这个疑团,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学子作了大量的修补和说明。古代学者一般侧重于舜避难的问题上。洪兴祖补注引古本《列女传》说:‘警史与象谋杀舜使涂凛。舜告二女,二女曰:’时唯其栽汝!时唯其焚汝!鹊如汝裳,衣鸟工往‘舜既治凛,壮汝,时旋阶。替矍焚凛,舜往飞。复使浚井,舜告二女,二女曰’时亦唯其栽其掩汝,汝去裳,衣龙工往。舜往浚井,格其人出,从掩,舜潜出今本《竹书纪年》引此故事时又具体补充道:舜服鸟工衣服飞去,舜服龙工衣自旁而出?就是说,舜靠了二女的帮助,穿了鸟兀琳;月及龙形彩服,变形为能够适应环境新情况的动物,终于逃脱了生命的危险。但是,作为主人的舜这些举动仍令人费解,明知有死亡的危险却不去回避,且请妻子帮他出主意,与他身份不符,此外,舜老受迫害之谜也没解答故清朝梁玉绳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迫害事件可能是战国时代的人伪造出来的,而且认为:如果这真是事实,那么迫害事件应发生在娶尧帝的女儿以前。企图对事件本身作出新的判断。
日本学者伊腾清司比较注意舜为何受难并以此为突破口,试图解开疑团。他在(中国古代典籍与民间故事》一文中,采纳清人梁玉绳大胆推测的部分意见,抓住(史记》中当舜被尧举为帝位继承人时,尧宣布:“吾其试哉,的事和《列女传》中二女协助舜解脱迫害的记载,认为焚凛、填井等迫害恐怕也是舜登帝位之前所施行Ordeal的考验。正因如此,舜不但不回避这种种危险的考验,而且能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尧不可能与此事无关。每当舜受Ordeal考试时,尧帝的女儿们总是给舜以帮助,这就是一个证据。”这个传说的本质是与难题求婚“故事一致的,并且和领袖就任以前所必经的一系列Ordeal的考验故事有关。Ordeal这个词含考验之意。这是部族中长老为判断即将成年是否真有资格成为成人,而在精神、肉休上对他们进行的考验。Ordeal还有别一种意思,即”神裁,或者神裁法,在实际生活中执行、监督Ordeal的部族的人是具有替神进行神裁的代理执行人的品格。故伊膝清司认为:“舜经常考验的传说中,完全表现出在出考题的尧身土尧既是人帝又是天神,同样具有着双重品格”这是难题求娇型故事,后来改造变化实际上根本不能存在的所谓,王位继承的禅让的政治故事。
舜即位受迫害的情况,典籍记载情理颇有矛盾之处,学者文人的理解也相抵悟,实际情况如何,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