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泉翔
初出茅庐
两间土屋,低矮的屋檐,老式的小块玻璃的窗户。瘫痪的母亲蜷曲在炕上,父亲拄着拐杖出来进去忙活着一家人的生计。
铁岭市民营企业家温启明这样向笔者描述他童年时的家境。
幼年时的温启明不懂得什么叫自卑,但对同龄的孩子却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羡慕。比如过年,别的孩子怎么也会穿上一件新衣服,而他和妹妹却不敢有这样的奢求。
温启明小名叫“老肥子”。老肥子特别敬畏自己的父亲。父亲的腿有残疾,脑袋却很灵,骨头也出奇地硬。说话做事吐唾沫是钉。父亲对老肥子的管束相当严格,老肥子也相当地淘气。可他实在是畏惧父亲那根硬邦邦的拐杖,它能让老肥子的屁股疼到后半夜。
回想起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温启明说,是父亲教会了他做人最根本的东西:要有根基,不能花里胡哨的。他最佩服的人就是他的父亲。
温启明15岁初中毕业。听着父亲维持家庭生计艰难的脚步声,望着雀儿般蹦跳着上学的妹妹,他知道自己该干啥去了。他进了副食商店去卖菜。他要把父亲肩上的担子接下来,挑着全家人往好日子奔!
1983年,他所在的副食品公司试行承包,17岁的他凭着一股虎劲儿,怀着一股渴劲儿,和另外几个人出来承包商店,自负盈亏。兜里揣着从亲戚家借来的500块钱,蹬着“倒骑驴”,天不亮就去上货,骑得嗓子冒烟,回来卸货卖货。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三九天卖肉,一站一天,两腿木得跟桩子似的。脚冻得一着热就痒,吃半道儿饭就得站起来出去再冻一会儿。晚上睡觉,被头子一搭脸上,火烧火燎的,不到半夜过不来那个劲儿。可是到月底一拢账,剩一千多!爹妈只是傻乐,小妹的眼睛都看直了。妹妹眼里的哥哥,简直就是个英雄。
说起那段日子,温启明说他那时候就跟机器人似的,就知道挣钱。因为家里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残疾的父母治病用钱,年迈的奶奶用钱,念书的妹妹用钱,破旧的房子用钱。他要拉巴着一家人往好日子奔,哪儿不用钱?他曾经连着半个月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有时候骑着“倒骑驴”,看前面的电线杆子都是双影的。几年承包干下来,他挣了几万元。
亮在铁岭
尽管温启明再三嘱咐笔者不要用“启明星”这个词儿,说自己的光度没那么亮。但笔者在听了他的创业故事之后,还是执意地用上了这个词儿。
如果说当年承包商店凭的是一股虎劲儿或者说渴劲儿,可正经脱贫的温启明在1990年的又一个决定就不能不让人佩服他的商业头脑了。那年,他把几年挣的钱都投进了贸易城。在铁岭第一个干起了干鲜果品的批发。当时家里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如果干赔了,就意味着他们又得回到过去的贫穷中去。那是一种让人闻之而栗的贫穷啊。就好比一个在凄风苦雨中行走的人好不容易走进一户人家,在热炕头上刚坐了一会儿就又掉进了凄风苦雨中一样,倒不如没有过热炕头呢。当时的中国,有多少人困在“小富既安”的岛上,心满意足地观赏着小岛上的景致。温启明却从岛上冲下来,又一次扑进海水里,他要尝一尝“螃蟹”的滋味。继干鲜果品之后,又上了饮料和酒类批发,也是首家。
1996年,铁岭首家经营快餐的“东方快车”开张营业,弄得一对老夫妇进来买火车票。“东方快车”正在飞驰,又一个首家“新世纪”饺子王香飘铁岭。2000年,又是首家专营意大利品牌的时装店挂牌铁岭。紧接着又是首家的三家连锁,代理意大利7个品牌的皮鞋,3个品牌的时装。于是,铁岭这座“大”城市的街头上才出现了“烈马”、“铁斯冬妮”等名牌皮鞋。身着国外名牌时装的俊男靓女成了铁岭街面上一道风景线。赵本山的老家才开始抖落身上的尘土,开始展露现代化都市的面容。当然,温启明说他只是抹了一点“化妆品”,真正的“美容”是政府做的。接下来“首家”的手笔越来越大:鹭岛食府,手机市场……一个个的“首家”,填补了铁岭商业的空白,拉动了消费,激活了市场,增强了辐射力。而眼下,温启明又瞄上了一只大个儿的“螃蟹”——投资3000万元建一座3万平方以上的电子商务城。其商业立项、经营规模在铁岭又是首家!市场建成之后,将大大增强铁岭电子市场的辐射力。既能夯实地区的电子配套市场的基础,同时又能解决500个下岗职工的就业,增加税收几百万元。这将成为铁岭市场经济的又一个亮点。
听着温启明的一个又一个的“首家”,笔者注视着眼前这个憨实、豪爽的辽北汉子,努力想看出这个爱吃“螃蟹”的大老板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
当地工商部门的同志告诉我,温启明是铁岭的商业奇才。能谋善断,胆识过人。对市场预测的准确性非一般人能比。温启明自己说,每上一项,都要出去考察市场,斟酌每一个细节。更让人犯迷糊的是,这边生意炭火正红时,他已经悄悄地开始撤火了。这边还没完全落炉呢,那边又一个炉子里的火已腾腾地上来了。
温启明说,我是个苦孩子出身,绕一个圈儿回来,我觉得我还是个苦孩子的命。有了钱,领老婆孩子消消停停过日子,养个猫遛个狗的,多舒坦,可我整不来。从苦里逃出来,还得奔那个苦。我父亲说得对,吃苦养身啊。你没见现今的人都跟苦味的叫劲吗?
温启明的幽默没有让我笑出来。我绝对没想到一个腰缠万贯的老板最真实的追求竟是一个“苦”。我不敢说这是个多么崇高的追求。然古今多少成大事者,担大义者,哪个没有领略过这个苦呢?由此笔者想到那颗离地球最近的星体,傍晚之时缀于西天,长庚待夜。拂晓之辰悬于东方,挑战晓寒。寂寞孤冷,其苦谁知。此星名金,又名启明。启明者,亮先也。
心中装着情和爱
铁岭市第五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罗丹,父母下岗,又都有病,罗丹面临着失学的困境。温启明听说这件事,二话没说,承担起罗丹上学的全部费用。而且承诺,一直把罗丹供到大学毕业。在温启明的店铺里,没有一个亲戚。可他却先后为420多个下岗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他说,我是从企业出来的,对下岗职工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他们的老人得看病,他们的孩子得念书。在他开“新世纪”饺子王的时候,有一个女工下班的时候偷着装了一饭盒饺子。别的员工向温老板告发了她。当那个女工听到老板找她时,吓得步都迈不上来了。当温启明了解到这天是她婆婆的生日时,心里微微一颤,多么孝顺的媳妇啊。他不但没有批评那个女工,还特地吩咐后厨做了几个菜,又买了一个生日蛋糕,给那个女工带回家去。
温启明的妻子是他中学时的同学,温柔贤惠。在创业的路上和他一同洒下过汗水。但帮助男人创业的女人有许许多多在男人功成名就之后便成了飘扬在家中的“大旗”。无奈地望着男人的“彩旗”在外面招展。但温启明的妻子却是他惟一的一面旗帜。温启明说有这一面大旗在他的阵地上飘扬就够了。他特喜欢喝老婆做的白菜汤,喝了不忘本。喜欢穿老婆织的棉袜子,三九天从脚底下往上返热,全身都暖和。
笔者见过的企业界人士不算少,但像温启明这样有真血性,大情爱的也不算多。一个精灵八怪、忙忙叨叨的企业家,胸中竟揣着一团炙人的火炭。只要你在他身边,就能感觉到那股热腾劲儿。
从0做起是上上签
除了党的政策,温启明别的啥都不信。在决定一项新的投资的时候,有很多老板都要请“明白人”看一看。温启明也看,是自己看,看市场。他也请明白人,却不是风水先生,而是专家。有一次他请客户到沈阳怪坡游玩。客户在一个算卦摊前抽了一签。算卦的人问求什么,那客户说求财。算卦的在解签之后,请温启明也抽一签。他冲算卦的一笑说,我就算抽了你也解不出来。算卦的一脸迷惑问道,难道你无所求?温启明说,对喽,我什么都不求。
温启明的手机尾号、车牌尾号都是“0000”。这就是温启明心里的上上签。从0做起,一身轻松。
就是这位时刻不忘从0做起的实业家,一步步登上了铁岭市经济建设的大舞台,展示了一个现代企业家的人格魅力和弄潮儿的风采,连年被评为铁岭市的先进个体户;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光彩之星”;2003年,获铁岭市“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被选为铁岭市人大代表。
想到即将崛起的商务大厦。想到几百个摊位前新的纳税人,我仿佛看见一个疲惫的身影,在蹬“倒骑驴”,在操刀卖肉,在雪地上蹲着吃盒饭,在给妹妹抹眼角的泪水,在给妻子捶累酸的肩头,在给下岗职工发工资,在给抗“非典”装运物质,在举手表决,在运筹决策,在……
始从苦中来,又入苦中去,人生入此境,无求是真求。
长庚移转,划出一路灿烂的星迹。启明悬空,闪耀着奉献者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