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芝
吴淑娟原是本溪市房产局住宅建筑公司一名普通工人,她从小就有一股倔劲,干什么都要非干出个样不可,她认为,人活着就要挺直腰杆,靠劳动创造财富。
20世纪80年代,吴淑娟在单位上班时,夫妻俩一个月收入就百十来元,要负担家中四位老人的生活和医药费用,经济负担很重。1987年她下岗了。为了谋生,她和爱人一起在自家院内做起豆腐。尽管起早贪黑地干,对于家里的开销还是捉襟见肘。后来听说一洞桥水果和蔬菜生意好做,于是开始筹集资金,做起蔬菜和水果批发生意。
第一次到广西玉林进香蕉,当时正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发货,吴淑娟怕运输过程中货物有闪失,就一个人坐在发货的车里跟货走。这次货正好在途中行进9天,这9天里她什么滋味都尝到了,渴、饿、冻甚至大小便都非常困难。货到后立即批发出去。这一下她可大开眼界,一车香蕉净挣了12000多元,把发货时的担心全给打掉了,当时吴淑娟高兴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紧接着又上了第二次货,水果季节已过,发了一车蔬菜,从广西发到本溪,由于她经验少,一车菜全部烂掉。望着烂掉的蔬菜,她只有心酸和眼泪,一下子就病倒了。但是吴淑娟没有倒下,她在拼搏中求生存,咬紧牙硬挺过去。
1989年,正兴起沙发和家具热,吴淑娟和爱人一商量干脆改行,制作沙发。因为以前做过沙发套,是给别人加工的,现在就改行给自己做吧。她筹集了1500元钱,每个星期做2~3套,到星期天时就推到市场上去卖,这也是比较辛苦的。当时的家具市场在紫金坡上,要想把沙发卖出去,就必须在星期六晚上推到市场占个好位置,不然的话占不着好地方,沙发也就没地方摆。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怎么冷也要想办法去占位置,挨冻不说,有时忙得连早饭都吃不上。干了一段时间后,生产和经营的路子也熟了,一年下来纯利润也有万八千的,又开始尝到了甜头。几年之后,吴淑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政策扶持下,于1997年建成了永发奥林家私城,形成了前店后厂模式,生产销售“一条龙”。靠诚实守信,她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逐渐成为人们熟知的知名品牌——奥林沙发。
吴淑娟从一无所有的下岗女工到拥有固定资产400万元的私营女企业家,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自己认为自己的成功与政府和人民对她的支持和关心分不开的,于是她更加精心地实实在在地办她的实业,并以一颗炽热的心回报社会。安排下岗职工82人就业,支持宝藏社区建设,资助电脑、办公桌椅、沙发等设施,价值5000余元。通过与社区的联系,吴淑娟渐渐感到现在的老人急需社会化的服务来帮助他们,同时,她又受到一位领导的启发,便萌发了“投资夕阳产业,回报社会”的念头。
2002年9月份,吴淑娟投资130万元,筹建了一个占地1410平方米、环境优美的“星光老年公寓”,专门收留孤寡老人。由于服务质量好,很快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报名的人越来越多。在妇联组织的帮助下,争取到巾帼循环金10万元,又全部投入到公寓的完善中,购入冰箱、冰柜、彩电、健身器等,目前老年公寓已接收养员73人,安排下岗职工30人。为保证老人健康,吴淑娟又专门聘请了医护人员。李玉强老人,病残不能自理,吴淑娟亲自帮助他健身,照料起居,甚至倒尿壶、洗尿布,老人逢人就说吴淑娟比自己的亲女儿都好。在吴淑娟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身体状况大有改善。2003年中秋佳节,市政协、区民政局、区妇联和办事处领导聚集在宝藏星光老年公寓,同老人们一起联欢座谈,大家对吴淑娟敬老爱老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赞扬。
为了把公寓办好,吴淑娟一边抓奥林家私城的销售,来填补公寓经费的不足,一边加强学习。她积极参加各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并到上海等地考察一流养老院的管理经验。同时加强对服务人员、医护人员的培训,以达到更好地为老人服务。她计划用3年的时间,使公寓成为本溪市第一流的养老院。预计到时可招收下岗职工50多人,接收老人150人。
吴淑娟从一个下岗职工成为一名私营企业家,赢得了很多人的羡慕和钦佩。人们都说她有副菩萨相,找她帮忙的人也很多。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总是有求必应。她的邻居韩玉梅夫妻俩都下岗,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眼看就过端午节,韩玉梅又患胆囊炎病,家里的积蓄也用光了。吴淑娟知道后,马上给他们送去4000元钱,让他赶紧到医院看病,并帮助解决家里的生活问题。韩玉梅一家感动得热泪直流。下岗女工赵淑兰有病生活困难,找到吴淑娟帮忙,吴淑娟给了她3000元解决燃眉之急。2004年春节刚过,办事处党支部赵书记找到吴淑娟说黑金社区有一个特困家庭的学生杨柳需要帮助,她二话没说,资助1000元。过后才知道,吴淑娟当时也很难,春节刚被盗走9000元钱。几年来,吴淑娟共捐款20万元资助需要帮助的人。
吴淑娟作为私营企业家,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下岗的兄弟姐妹:只要不断奋斗,吸取教训,不怕失败,就会有所为,有所收获。吴淑娟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下岗职工开辟了一条再就业之路。
历经十几年,吴淑娟的奥林家私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她的星光老年公寓由初具规模到日臻完善,她付出了很多。这当中,她通过无数艰苦的磨炼,使自己从一名下岗女工成为小有名气的私营企业家,被市政府评为“巾帼自强创业标兵”,2003年被本溪市评为“创业带头人”、本溪市“十大孝星”之一。面对这些荣誉,她没有居功自傲,年过不惑之年的她想的还是如何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如何带动更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个信念一直在激励着她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