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宜昌
提起本溪孟昭永,不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就是他,连续当选四届市人大代表,历时20余年,创全市之最;就是他,在全市个体业户中社会兼职最多,获荣誉最多。市工商联常委、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纳税模范、省个协副会长、省“光彩之星”和市工商局、市检察院、市公安局义务监督员都和他的名字关联着。20年来他先后提出有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维护个体私营经济合法权益的议案达200余件,扶持安置下岗职工就业40人(次),与15户困难业户结成帮扶对子。近几年他又投资荒山改造项目,承包荒山3000亩,植树26万株。
(一)
孟昭永出生在太子河畔的一个小山村,中学毕业回乡务农时和下乡女知青结了婚。妻子回城后,他考虑到夫妻两地生活的诸多不便,便进城投妻,在岳父家的屋檐下搭了个小偏房,和妻子住了进去。妻子每月30元工资,糊不住一家3口人的嘴。他没有工作,只好走街串巷卖山菜卖野果。那时做小买卖像做贼,他见了熟人的影子就将帽檐拉低,破帽遮颜。他那时心里自卑精神空虚,只有每天晚上清点着一天的收获时,心灵深处才微微有点安慰。
一洞桥农贸市场的出现,像阴天里出现了一片晴空,孟昭永似乎看到了希望,他为自己在社会上有了个“合法席位”而欣喜万分。他每天早早来、晚晚走,为的是多卖点货,多赚几个铜板。一些经常出入市场的顾客看到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摆地摊经营干调,觉得挺惋惜,有人摇头,“挺棒个小伙子,干点什么不好,偏干这个……”也有人劝孟昭永:“政策这玩意没个准,还是找个工作干把握,指不定哪天政策一收口,你后悔药都没地方买去……”
听了这些,孟昭永心里不时也犯疑惑,他注意看报纸、听广播,密切注视着中央精神。渐渐地,他意识到:政策不会变,发展经济的路子不会被堵死。尽管眼下还有许多框框,但只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由。就像开春时的小河,尽管河面上还有些残冰,但是春水在残冰下流动,这是谁也遏制不了的。他认定了一个理儿:“只要守法经营,不坑人,不偷税,到啥时也没个错。”主意已定,什么风言风语,全成了耳旁风。他一心扑在生意上,用秤杆挑着良心,用秤盘卖着信誉。一次,他去吉林某农场进货,货主要把5000多斤劣质木耳卖给他,价格相当便宜,一元一斤。孟昭永抓起一把木耳看了看,直皱眉。货主诱导他:“把这和好木耳掺着卖,看不出来。好木耳14元一斤,你回去卖18元,一斤只挣4元钱,这个你一斤挣17元,哪多哪少……”货主唾沫横飞地说了半天,见孟昭永不言声,以为他动心了,就要给过秤。孟昭永这才说了声“不要”,转身走了。还有一次,黑龙江的一个老客户送来4袋用海带加工的假木耳,告诉他掺在好木耳里面一样卖,谁也看不出来,谁也不知道,可多赚两千多元。孟昭永一见这类人就讨厌,他用教训的口吻说:“赚昧心钱,当心咬手!”
正是因为怕“昧心钱咬手”,孟昭永的信誉一点点树立起来了。人们进市场买干调,首选就是孟昭永的货。孟昭永的生意越做越红火。生意越是红火就越是累人。孟昭永一个人又要看摊又要进货,忙得不可开交,最累的时候,他称着货就要睡着。虽然累,可他高兴,因为大把大把的钞票正随着汗水滚滚而来,而且,还获得了“先进个体劳动者”的称号,名利双收!这时,他心里萌生出一个念头:再奋斗几年,弄个百万富翁当当。
(二)
孟昭永后来并没有当上百万富翁,因为在后来的岁月里,他的主要精力不是用来做生意,而是做“官”——先后被选为市场、区、市、省的个协副会长。这是一个“光有罗圈没有权,光有乌纱不挣钱”的差事。孟昭永干得格外投入,他说他要对得起个体户的信任。他把帮助同行共同致富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尽其所能为会员排忧解难。谁没钱进货,他给垫钱;谁的货丢了,他帮着查找;业户和消费者之间发生争执,他出面去调停;谁做生意赔了本,他去帮着分析原因,扶助其“东山再起”;谁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他以“娘家人”的身份出面。
一次,一个经营水产品的业户去秦皇岛拉鱼,回来的途中,司机因打瞌睡造成翻车事故,一车鱼翻入沟中,业主命丧黄泉。运输单位的态度是:只管丧葬费,不赔偿经济损失。孟昭永得知后,马不停蹄地找有关部门,找律师,最后替业户挽回经济损失1万多元。
十几年来,孟昭永为会员办了多少实事谁也说不清,有人这样说他:“老孟当‘官’十几年,好事做了一大厅”。“大厅”指的是一洞桥市场大厅。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初几个人的露天市场已逐步发展成为有很多摊区的大厅。由于个体经济快速发展,一洞桥农贸市场的业户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许多业户思想越来越解放,敢于做大生意了。然而,想做大生意却没场地,进货一多就没处存放。孟昭永急业户所急,把这一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建议增设库房。经过几次催促,工商所在无力建库的情况下,毅然腾出了几间办公室为业户作仓库,缓解一些业户的存货难题。
存货难问题虽然暂时缓解了,但是市场现状还是不能适应个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工商所虽然着急,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扩建一洞桥市场,解决经营面积小和露天经营问题,孟昭永发动百余名会员自己动手解决。大家筹资40多万元,重建了30多间门市房,扩建了80多个摊床,改建了水产品组摊位,还重新制作了门窗,改变了大厅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业户经营难的问题。
由于一洞桥市场地域狭小,不但影响贸易,还要影响交通,外地车运菜来不能及时进市场交易,只好转向别处去。其后果是既影响了市民的菜篮子,又不利于平抑菜价,不是小事。孟昭永多次向政府部门反映,还以人大代表名义建议人大视察小组来此视察(此时他已是市人大代表了)。他还在市人大评议政策工作会议上就这个问题发言。在他多方面做工作的情况下,一洞桥农贸市场拥挤状况初步得到了解决。
(三)
10年前的一洞桥农贸市场,经营管理不够完善,缺斤短两、掺杂使假、哄抬物价、打架斗殴短现象屡屡发生。身为个协副会长的孟昭永,为了提高会员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积极组织会员学习有关政策和法律,教育、引导会员文明服务、守法经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偌大的市场,恁多的业户,不是通过几次学习就能“人换思想场换装”的。不法业户往白条鸡里注水就是一个例子。
消费者对这里经常出现的注水白条鸡非常痛恨。工商所和个体协会对此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孟昭永更是天天在场内巡视,意在顺藤摸瓜、彻底根治。可是那些非法业户“贼”得很,和孟昭永“打游击”,远远见他来了,立刻像泥鳅一样溜掉。孟昭永铁心要擒注水鸡,每天早早来、悄悄访,最后终于抓住了几个非法业户,把他们扭送到工商所,让他们受到了严厉的处罚。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堵抓,注水的白条鸡在一洞桥农贸市场消失了。为此,孟昭永也得罪了一些人,甚至遭到了报复,被人打得遍体鳞伤,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事后,有好心人劝他:“少管闲事吧,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家宜解不宜结呀……”孟昭永却说:“我是共产党员,又是个协副会长,遇事我要当缩头乌龟,这个市场会成什么样子?只要有口气,该管的我就得管……”
1988年,一股强劲的抢购风在社会上卷起了大涨价的巨浪,游弋在商海的舟舰舴艋几乎都失去了平衡。而一洞桥农贸市场这艘大船不管风吹浪打,依然平稳地在商海里航行。孟昭永和600多名个体户向全市发出了《致国营、集体商业企业的一封公开信》,提出“不涨价,不囤积居奇,不掺杂使假……”他们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挡住了这股来势凶猛的涨价风。他们这一行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本溪市的物价,稳定了民心。一洞桥农贸市场也因此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文明市场”。
1991年4月15日,是孟昭永终生难忘的一天,他作为本溪市惟一一名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李鹏、田纪云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一天,孟昭永周身热血沸腾,他激动得夜不能寐。他翻来覆去地想: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该怎样报答他们呢……
从北京回来,孟昭永立刻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市场建设上。他带领全体会员,掀起了“文明经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响亮地提出了“创建无假冒伪劣、无腐烂变质、无缺斤少两”的“三无市场”。在工商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场近千名业户的共同努力下,一洞桥农贸市场,成为本溪市最大的、最吸引消费者掏腰包的地方,并跻身于“全国文明市场”的行列。
如果说一洞桥农贸市场是以千里马的速度在发展的话,那么孟昭永的个人摊床只不过是“蜗牛行动”。如果当初他一直全心全意经营干调,凭他的信誉,凭他的吃苦耐劳精神,凭他的头脑,早就能成为百万富翁了,哪像现在这样——比“小康”强不了多少。但是他不后悔。他觉得将自己的汗水和精力投入到为会员服务、为繁荣一洞桥农贸市场上比为自己发财更有价值。金钱在某一点上是可以衡量出一个人的价值的,但是人的价值绝不是看他拥有多少金钱。他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