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钦民
曹玉香,新宾满族自治县一个中年农村妇女,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从事个体经营,在光彩道路上,靠艰苦创业,走过了18个春秋。由一个普通妇女成长为省个协常务理事、市个协副会长、县个协会长、国家级“光彩之星”、全国妇联“双学双比”先进个人,并于200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致富不忘众乡亲
曹玉香出生在新宾县榆树乡的一个小山村。贫困伴随她走过了童年和少年。1985年后,她打过工,承包过基建,拼搏了几年,生活依然没有改变。1997年4月,她和丈夫在新宾镇内租了一间半草房,开始做起了水果生意。在经营过程中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和打击,同时也学会了许多经营之道。她的经营规模也越来越大,拥有了文化体育用品、影视图书、水果三个商店和一个有200亩地的中草药材基地,拥有资产200余万元。
回忆自己在创业进程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她感慨万千。是党的富民政策让她从贫困中走出来,怎样才能回报党的关怀、回报社会呢?她想除了守法诚信经营外,还要按章纳税,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从1991年至今,她共向国家交纳税费达30余万元。同时,她没有忘记那些还在贫困中生活的乡亲和社会上那些弱势群体。1995年7月29日,新宾县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桥梁冲垮、公路冲毁、交通中断。当时她正进货回来,看到灾民缺粮断水,尤其是吉林通化等地外出人员更是有家难归,曹玉香当时就将价值2000元的水果无偿地分给了灾民,又给家乡榆树乡送去大米、衣物,价值近千元,并捐款300元。
同年,榆树乡中学学生刘宇家的房子被洪水冲走了,爷爷奶奶吃药没有钱,姐妹三个轮换着穿衣服,上学更没钱了,只好失学回家。同时她还了解到还有几名儿童也面临失学。曹玉香想资助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这5名学生一年的学习费用近3000元,曹玉香全部承担了下来。
1996年7月,榆树乡敬老院的14位老人还都穿着厚衣服。曹玉香知道后,她花了900多元钱给14位老人每人换上一套新衣服和一件新背心。乡政府在感谢信中写道:每位老人都穿上了新衣服,个个心里热乎乎的,享受到了儿女孝敬的天伦之乐。几年来,她资助和帮助贫困户、下岗职工和弱势群体自谋职业经营水果的有30余户,义务为他们进水果40多万斤,赊给他们水果50多万斤。
红庙子乡有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功臣黄殿忠,曾在朝鲜战场上多次立功,而现在家境十分贫寒。曹玉香听说后就带上300元现金和各种水果和鱼、肉去看望老人。看望中,曹玉香发现他住的地方没有井,老人吃水非常困难,又拿出500元钱,为老人打了一口压水井。
县聋哑学校每年开学或换季,曹玉香都慷慨地拿出2000余元,为40名残疾儿童购买衣物,3年共捐款6000元。同时,她还把榆树乡、红升乡、新宾镇3个乡镇的敬老院当成个人长期扶贫的对象,每到节假日都带上鱼、肉等食品去看望他们,每年捐物价值1500余元。2003年她向民政部门捐款200元,新衣服30件,价值3000元。
1998年,下岗职工王月秋的丈夫车祸身亡。肇事车司机逃逸,王月秋办丧事无钱,曹玉香当即拿出2000元钱,协助处理了丧事。当她看到王月秋生活非常困难时,又帮其办起了一个化妆品商店,使王月秋的生活有了保障。
把心操在下岗职工身上
几年来,曹玉香为150名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岗位。下岗职工都说:没活干找曹玉香。在帮助下岗职工脱贫致富过程中,她不仅给他们“输血”,更给他们“造血”。新宾县下岗职工辛凯,下岗后因家里没有生活来源,非常贫困,是曹玉香帮他办起獭兔养殖场,从此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现在这名下岗职工由原来住的一间草房,变成了二室一厅的楼房,还开起了一个服装商店。类似的事例数不胜数。
“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最根本的还要帮助他们恢复“造血”的功能。榆树乡蔡家村的蔡守全,一家老小5口人,日子过得很艰难。一次,曹玉香上网了解到内蒙古发展绒山羊的项目很好,她便亲自带着这户农民到内蒙古去考察。圈养绒山羊项目风险小,见利快,很适合北方农民,发展前景很乐观。通过考察,这户农民决定上这个项目。曹玉香帮助他购买了60只绒山羊。目前,蔡守全养的绒山羊已发展到了300只。
做强做大求发展
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曹玉香深知,仅仅满足于现状是不行的。于是,她决定利用天时地利创建一个中草药材基地,既可以打牢创业基础,又可以安置一批下岗职工。可是,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亲属、朋友的一致反对。曹玉香下定决心,她不断地做着家人的工作。她说:“我确实富了,但我并不满足现在的水平,党的富民政策让我有了今天,我决不能小富即安,要尽我所能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作贡献。”
2002年6月,她请来了专家,骑着摩托车对各处的土质和水样进行了化验,经过认真的考察,最后选中了新宾县红升乡张家村的一块荒地,以30万元租了下来,建立“百亩绿色中草药园”。
种植中草药对曹玉香来说是个新领域。不懂就学,于是,她买了大量有关中草药的书籍。白天干活没时间,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每天学到下半夜两三点钟,基本掌握了中草药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经过艰苦的创业,曹玉香终于建成了一个拥有200亩地的中草药材基地。去年,她种植龙丹草30亩,防风10亩,贝母5亩,细辛播籽220帘,栽细辛300帘,栽西洋参300帘。
党中央重振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号召及政策支持,极大鼓舞了曹玉香。她决心抓住新机遇乘东风大干一场。不但要开辟新的市场,经营好商业、中草药材种植业,还要拓宽经营范围,向工业领域发展。
现在,曹玉香正在努力把个体业做强做大,打造新世纪个体业者新形象,为加快实现抚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