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一句流传久远的古话,就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第一需要,饮食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中,也有迥然相异的风俗习惯。如果从大的范围粗略划分,可以把饮食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饮食文化和流派。
东方的饮食文化,素以中国为“大哥大”,各色中华名菜量逾万种,蜚声海外,闻名遐迩。就中餐具而言,筷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灵活的操作技巧常令外国朋友叹为观止。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曾经在人民大会堂留下了使用筷子的生动镜头。中餐对我们来说非常熟悉,对中餐具的使用也是驾轻就熟,但对于西餐和西餐具的了解相对地就比较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民族饮食业对外逐渐敞开了大门,西餐也陆续被普通百姓所认识和喜爱。
现在不仅家庭西餐已不稀奇,而且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各地城乡的西餐服务场所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西餐,已经名副其实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中开始占有一席之地。就象用中餐必须会用筷子一样,吃西餐也应该掌握相应的西餐具的规范用法。使用西餐具要注意的主要礼仪有:
1.餐桌上餐具的摆放。吃西餐时,在就餐者面前放置盛放食物的衬盘。盘的左边,按从右向左的顺序摆大菜叉、副菜叉和鱼叉,接着再放面包盘,盘中放黄油刀,面包盘的前方放黄油碟;衬盘的右边,按从左向右的顺序,摆大菜刀、副菜刀、鱼刀和汤匙,各种刀的刀口都向内。在刀具的前方按一定的顺序摆好各种盛放不同酒水的酒杯;衬盘的前方,按从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横放点心匙、水果刀和咖啡匙。通常刀叉都成双对称摆放,只是匙子可以单个使用。桌上的刀叉以三副为限,上完三道菜后一道撤去,再摆上新的刀叉。
2.餐巾、餐巾纸的用法。西餐对餐巾和餐巾纸的使用较为讲究,餐巾常用白色亚麻布制成,餐巾纸的质地也很好。在使用时,一般要事先叠成各种精致的形状,如果叠成平面形状可以平放在衬盘或桌面上,若是叠成花朵则往往要插在酒水杯里。在就餐时,主人要先拿起餐巾,这实际上是宴席开始的具体信号,客人这时可以跟着把餐巾展开,放在自己的双腿上。不要把餐巾掖在皮带下、塞进衬衣里边或别在衬衣和背心的钮扣上,也不要系在脖子上。在使用时,要注意用途“定位”,不要随意派上其他的用场,如擦汗、抹鼻涕和当抹布等,以免有失风度。在擦手和擦嘴时幅度要轻、动作要雅,不要无所顾忌,大大咧咧。如果是在别人家里吃西餐,注意不要用餐巾或餐巾纸擦拭面前的餐具,这样做对于主人来说是失礼的。餐巾纸用完后,不要随便一揉,随手一扔,应该是大致有形地放在合适的部位。如同开餐时一样,餐巾一般要等主人收起放置后,其他人再照此办理,这时也意味着宴席画上了休止符。
3.刀、叉、匙的用法。吃中餐时,席上的食物一般在烹蒸时已经切好,并调好了味。但吃西餐则不然,西菜和食物往往要由就餐者自己动手来切,并根据各自的口味添加调味品。显然要完成这些程序,凭中餐的筷子难度不小,这时刀、叉和匙就有了用武之地。在正式、隆重的社交场合,吃西餐每吃一道菜,换用一副刀叉。不太讲究的场合,只用一副也能够从头至尾地应酬下来。按照正规的要求,取用刀叉的顺序是由外向里,因为刀叉的摆放和每道菜上桌的顺序是匹配的。使用刀叉,一般是左手拿叉,右手持刀,用刀切割,用叉进食。在切割时,可以刀叉配合使用,但注意不要用刀插食物进食。切食物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撞出声响,也不要一次切很多,显得有些贪嘴。对一些松散的食物,可以用刀将其拨到叉上,再持叉取食。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觉得不十分得心应手,但要有耐心,不要情急之下动作走形,表情失常。使用刀叉还要注意的是,席间切忌随意舞动,或将刀叉指向其他宾客。用匙舀汤时,一般汤匙应从碗的近身一侧伸入,从远身一侧取出。喝汤时,应从匙的内侧喝起,不要反喝,或从匙头喝。喝汤的一些常规注意事项,我们在前面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情形和中餐喝汤大体相同,在这里不再过多地重复。至于席间自己添加调味品这个环节,如加食盐、味精等时,可以用刀尖轻挑一点,不要下匙,更不能动手去抓。
吃西餐非常有趣的一个讲究是,在吃完一道菜后,把刀叉并排置于盘的前方,叉头朝外,表明已经吃完;如果刀叉呈“八”字状分列于盘前,叉头朝内,刀口向里,这就是向主人提示你的这道菜还没有吃完。不要吃完胡乱一放,一方面缺乏礼节,一方面也可能会使主人对你的用餐产生意犹未了的疑惑和错觉。
4.盘、碗、碟的用法。西餐中的盘、碗、碟等器皿和中餐没有质地和用途上的本质区别,没有更多可以介绍的内容。只是有一点要在这里特别说明,以免不知规矩,席间有误,闹出笑话。在吃西餐时,每上一道菜,常常要同时端上一只洗指碗。洗指碗质地和形状等不尽相同,没有固定的款式要求。碗中盛有消毒清水,水面上有时还撒少许玫瑰花瓣等点缀品。使用时把手指伸进碗中,轻洗一下,然后拿出用餐巾或餐巾纸揩干。有少数的就餐者由于不了解西餐的这个讲究,误以为碗中盛的是汤、矿泉水或其他饮料,端起就喝,很失面子。故此,这是一个需要提示大家格外注意的西餐礼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