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指导学习重点观察方法。学生学习对突出中心部分的重点观察方法,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又可以使学生作文中心突出,具体生动。如教完《避雨》一课,一位热爱自己的事业,别有心计的气象员的形象活现在我们眼前。学生都很受感动。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为什么我们读了很受感动?课文哪部分围绕文章中心写得具体又生动?启发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人物表情、语言的细节,仔细观察,具体描写。并要求学生再观察,再修改作文。一个原来作文较差的学生,经过回忆、修改《送暖》中心部分写道:“由于不小心,我的左手骨跌折了。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学校的老师、同学和同学的家长,纷纷到我家看望我,房子里坐得满满的。‘痛减轻了吗?’‘今晚饭有没有吃?’‘会吃就要吃下!’‘明天我扶你再到医院里去。’‘今后买药的事由我包。’‘要好好医治,不要惦挂着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会送给你。’‘小李的爸妈没在家,弟弟还小,我负责看护他。’坐在床头,很久扶着我受伤的手的班主任老师这时才开口:‘同学们说得好,又表现得好,雷锋友爱的精神在我们中队里开花。’他转过头又对我说:‘坐得太久了,休息吧!’倒杯开水,要我喝,又讲焦裕禄伯伯同病痛作斗争的故事给我昕。多少话儿暖了我的心,我激动得不知怎么说才好,我只用热泪送别了敬爱的老师、同学的家长和亲爱的同学……”跟原来写的“我躺在床上,老师、同学和同学的家长都来看我”比较,有了很大的进步。
④指导学习比较观察方法。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目的在于区别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的特征。如教了《亮亮》的开头段,教师指导学生跟学过课文《我的弟弟》中“小萝卜头”的儿童外貌描写作比较:两个片断,都是用极少笔墨描写儿童的外貌,着重描写人物的长相,但是由于作者抓到了人物的不同特征来写,一个写得活泼令人可爱,一个写得悲惨令人可怜。由此启发学生懂得:只有学习运用比较观察方法观察事物,才能抓到事物的特点,不然,描写的人物就会出现“人人一个样子”的毛病。教师还介绍一组描写少年儿童外貌较好的习作,指导学生读一读,比一比,说出人物外貌描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时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有特点的同学写一段话,在班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再作比较,再点评。
⑤指导学习观察结合合理想像的方法。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小学阶段(六至十二三岁)是培养能力,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最佳年龄期。因此,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开展想像,既能使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又能使作文更加生动感人。比如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几乎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作者情不自禁地展开想像:“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舞蹈,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这样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教学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和想像,入景入情,体会作者如何认真细致观察事物和展开合理的想像,并启发学生展开想像:当你看到雁儿往北飞去或春燕飞来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当你看到早晨或晚上云霞变化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当你春节看到“舞龙”或“玩狮”的时候,你想了什么?当你看到或听到新奇的一件物或一件事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样?……并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在观察日记本上。同时,结合开一个“小朋友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吧!”为题的主题会,听听孩子们天真无忌的叙述,我不由地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孩子们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在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对中小学生十分强调观察和实验。日本一至六年级规定要进行180次观察、200多个实验。”(周立《有计划地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光明日报》)安排这么多的观察和实验,目的在于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客观刺激,使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得到更健康的发展。在写作训练中,学生对所要描写的对象观察越清晰,文章就越有可能写得具体生动,越有真情实感。因此,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读写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解题和自拟标题的能力
我在进行读写结合实验中,把培养学生解题、自拟标题的能力,作为研究的课题之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①结合阅读教学解题,教给自拟标题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题目,从题学文,探索作者如何从选材、立意、到拟定标题的构思过程,与在写作中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要表达的内容、主题、到拟定文章的标题这一过程是相对应的。于是,我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有关小学生学写简短记叙文的要求,研究了教材中所有记叙文,从标题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分析和归类,联系学生作文实际,结合解题教学,教给学生自拟标题的方法。
首先,教学生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学生在作文自拟标题时,往往发生偏题或离题的事,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因此,我选择跟文章内容、主题有着密切联系,对全文内容最鲜明、最精炼的概括的标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定要争气》、《视死如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伟大的友谊》、《小英雄雨来》等课,课文主要内容写什么或者中心思想是什么,看看标题就会清楚。通过解题、学文、回应标题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题文的统一性。如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先让学生看课题,说说文章是写什么的?目的是表现什么?从课题中哪些词语看得出来?接着抓住“炸暗堡”这个词语,突出“炸”字;然后提出问题:a,董存瑞为什么要去炸暗堡?他是怎样炸暗堡的?b,他是怎样到桥下的?c.他在炸暗堡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d.炸暗堡对我军前进起了什么作用?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深入理解课文之后,再回过头来理解课题。在这基础上,教师另设计两个题目指导学生跟原课题作比较:《董存瑞炸暗堡》,说明少了“舍身”一词,未能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炸暗堡》,写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写,也可用第一人称来写,让学生认识题目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跟文章的内容保持统一。
课文中另一类标题是含义较深,耐人寻味的。如《高大的背影》、《半夜鸡叫》、《跳水》、《金色的鱼钩》等课,从课题中很难看出文章的内容。我采用的解题方法,常是先引起学生的悬念,让学生学文后才理解课题。如教《半夜鸡叫》,我提出问题:公鸡一般是在黎明前叫的,为什么这只鸡在半夜里就叫呢?这里有什么秘密?先给学生一个悬念,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然后回应课题。
其次,教给学生自拟记叙文标题几种主要的方法。小学生作文一般是记事、写人、状物。我从记叙文的内容和特点这些角度归纳,有点明和内容有关的时间为标题的,如《课间十分钟》、《十六年前的回忆》;有点明和内容有关的地点为标题,如《大雪山》、《在炮兵阵地上》;有以事件为标题的,如《踢“鬼”的故事》、《抢险》,有以人物为标题的,如《李时珍》、《狼牙山五壮士》;有以事物为标题的,如《壁虎》、《长城》;有借物写人为标题的,如《小木船》、《一个苹果》;有以人物语言表现文章中心思想为标题的,如《你们想错了!》、《兄弟便是朱德》。按照标题的语言形式加以归纳,指出有以一个主谓词组或一个简单句作标题的,这种标题重点是谓语,如《我爱故乡的杨梅》;有用偏正词组作标题而修饰语有重要作用的;重点词是“偏”,如《伟大的友谊》;如果“偏”的词只起限制作用,重点词就在“正”,如《周总理的睡衣》;有用动宾词组作标题的,重点词往往是动词,如《飞夺泸定桥》等。
②指导实践,逐步提高。培养学生自拟标题能力大致分两步走:
第一步,扶着学拟。循序渐进。首先,榜样引路,鼓舞信心。四年级一开始就上“自己拟定标题作文”的作文导言课,课前展示两名学生的作文《我的作文》。课堂上,介绍这两位学生从学着仿拟到大胆自拟的过程和勤学的事迹,鼓舞学生自拟标题作文的信心。其次,扶着仿拟、引导上路。结合班、队开展的“寻美”活动,帮助学生找到好人好事的题材,结合课文的解题教学,以命意题作过渡,引导学生从仿拟课文标题作起步。如进行《赶羊》的解题教学,使学生拟出了《求教》、《攻难题》、《护校》、《引路》、《迎客人》、《抓坏蛋》等标题。接着进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的解题教学,使学生拟出了《小林冒雨求教》、《小林智抓坏蛋》等标题。当教《小木船》、《一个苹果》等课时,学生拟出了《一个钱包》、《一支教棒》、《一个灯罩》、《一把雨伞》等标题。
我还设计了一些学文拟标题、看图拟标题和现场观察拟标题等综合训练,如设计下面短文,要求学生当堂独立阅读后拟标题。并说明理由。
标题:
我的家乡有一条河。从前河上没有桥,只有一块木板。
一天,央金和桑布在木板上走着。央金脚一滑,掉到河里了。桑布吓得大叫:“救命啊!救命啊!”对岸住的是解放军叔叔。他们一听到喊声,就飞快地跑过来,“扑通扑通”跳下河去。十二月的河水冰冷刺骨,解放军叔叔什么都不顾,一心只想把央金救上来。后来有个解放军叔叔抓住央金的手,把她救上了岸。
解放军叔叔想,河上只有一块木板,太危险了。他们就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木桥。从那以后,我们就管这座桥叫“救生桥”。
结果,学生当堂拟出如下的标题:《解放军下河救孩子》(以事件拟定标题)、《热爱人民的解放军》(以文章的中心思想拟定标题)、《救生桥》、《救生桥的由来》(借物写人拟定标题)……通过师生评议,让学生懂得拟定史章标题可以有多种方法,但始终要坚持题文的统一性。这样,即使学生拟标题的思路更灵活,又能培养学生“推敲”拟标题的习惯。
第二步,放手自拟,不断提高。鼓励学生大胆实践,随时将所见所闻所想拟个题目作文,编入名为《我的作文》的本子中。还要求每个学生凡写每个片断、每则日记都要拟上一个标题。鼓励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图片、观察景物时,都要学拟标题的习惯。同时在班里黑板报上设“标题集锦”栏,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注意收集标题,归类刊登。
(2)培养学生捕捉文章主题和表现主题的能力我的实验措施是:
①抓解题,教给捕捉和表现主题的方法。
有好多课文,作者用的题目就已经把主题显示出来。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爷爷的俭朴生活》、《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爱故乡的杨梅》、《小英雄雨来》等课。教学这类课文,我就抓解题,指导学生捕捉文章主题和表现主题的方法。对三年级学生,大纲虽然没规定教给归纳文章主题的要求,但我提早试一试。比如教第五册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指导学生理解题目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a.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是写什么?(西沙群岛);b,写西沙群岛怎么样?(富饶)。让学生初步捕捉到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写西沙群岛富饶。接着教师围绕“富饶”这个中心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的富饶的,使学生初步懂得从课题捕捉文章主题这种方法,悟出写作文也可以从题目来表现主题。后来学到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伟大的友谊》等课文时,学生就能比较自觉地从文章的题目捕捉文章的主题,把题目和中心联系起来理解。在习作中,学生也能自拟出《珍贵的字典》、《精彩的节目》、《聪明的小弟弟》、《心灵美的少年》等表现出文章主题的题目。
②抓点题,教给捕捉和表现主题的方法。
开篇点题。如《詹天佑》一课首段课文首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肯定地赞颂詹天佑是个“杰出”、“爱国”的工程师,是课文的主题。跟着第二、三句话是交代詹天佑“杰出”、“爱国”的事迹,是课文的中心内容。教学时,我从课题直入课文,引导学生带着“这课的课题是《詹天佑》,课文一开篇就概括地写了什么?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讲他的哪些主要事迹?”等问题阅读这篇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开篇点题的知识。再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启发学生思考,开篇点明文章主题和全文有什么关系?起了什么作用?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开篇点题的表达作用。
结篇点题。如《再见了,亲人》的第一、二、三段,是以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代表的告别时的情景分别叙述的。课文最后用三段话来叙述志愿军对亲人惜别的感受。篇末“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是和亲人告别的千言万语中分量最重的一句话。这句话正是文章主题思想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从篇末点题入手然后再读前文的逆序阅读法。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直接引导学生学习篇末这句话,提出思考题:这句话是讲谁在什么情况下抒发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才转入学习课文前三段。通过反复读读、讲讲、评评,在学生理解这三段课文内容和包含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篇末这句话所表达的深刻意义,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是万古长存的,从而理解篇末点题的表达作用与表达方法。
篇中点题。如《草地夜行》一课,课文中间在叙述老红军的牺牲使“我”感到万分悲痛时有这么一段话:“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这段话也直接表现了课文的主题。教学时,我随课文的阅读,在指导学生领会文章情景的基础上,理解“我”对老红军的激情的赞颂,也是课文主题思想之所在。
在三种抓点题捕捉和表现主题中,开篇点题和结篇点题。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较多,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较易理解和掌握的。于是,我经常在教完这些课文之后,设计各种练习,当堂指导学生做练习。如要求学生仿写开篇点题或结篇点题的一个片断;要求学生对照范文修改有关的习作:教师拟“×××是个心灵美的红花少年”、“×××真是个名副其实的三好生”等句子作开篇点题或结篇点题,要求学生讲述事迹(主体)部分的内容;或者选择一段叙事的话语,要求学生在段前或段后写一句话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