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学做人,使语言和思想感情统一起来,一方面以情感人,一方面还要以理育人。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该文要阐明的正确观念、道理,引导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使学生明辨是非。教师教学生从文章中明理,特别要注意:①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词句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和概括中心思想。切忌简单、抽象地提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生硬地在结尾讲些道理。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不仅使学生明理,还会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训练方法有多种。如,综合各段段意概括中心:提炼文中蕴含的中心;从文章结构人手概括中心;重点段表达中心;从审题人手,理解中心等等。
二、读写结合导练的教学原则
读写结合导练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个为主”的教学原则。“主导”、“主体”、“主线”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集中体现在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了,也会促进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具体体现在语言训练这条“主线”上;离开了语言训练这条主线主导、主体作用的发挥就会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导上(善于设计、组织、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善练上(自我表现、完善、创新)。
那么,读写结合导练课如何落实“三个为主”的教学原则呢?
1,要树立学生主体观念
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
(1)从历史上看,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维持我国教育秩序正常运转的主要内驱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求同思维的教学体系和照本宣科、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师生让“考分第一”、“升学第一”牵着鼻子走,被物化为应试的工具,哪还有什么“主导”与“主体”可言?由此,造成学生厌读怕写,高耗低效,差生面积越来越大的恶果。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
(2)从现实上看,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未动真格。而素质教育体制尚未建立,学生的主体位置未能真正摆正。当前语文课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①“一言堂”式:教师讲得多,演得多,学生练得少。②“马戏团”式:教师既当指挥者,又当主角,几名优生当配角。跟教师一唱一和,中、差生跑龙套或当听众和看客。③“单打一”式:单向式问答,教师问,学生答,很少鼓励学生问教师,未能让全体学生参与。④“牵鼻子”式,学生的学习活动随着教师团团转,不能越雷池一步。⑤“打棍子”式:对问题答错的学生不是热情帮助,而是严厉指责。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的现象更是普遍。凡此种种都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树立学生主体观念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3)从时代性看,当前世界是一个高经济、高技术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一个培养人才的竞争时代,才优则胜,才劣则败。发展健全的个性,强调对主体价值的终极关怀,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形成的教育观念和国民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国家教委三番五次强调基础教育必须迅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意旨是为跨世纪培养人才,使我中华屹立于世界之林,素质教育其本质就是主体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体观念,乃是当务之急的问题。
从上述三个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读写结合导练课中,树立学生主体观念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艰巨性,也会感到今天的教师,既光荣又任重。在教育管理体制尚未完全转上素质教育轨道的情况下,要敢为人先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缚,站在素质教育的育人高度,一切为了学生的现在和未来,面向实际,勇于实践和研究,切切实实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八个转变:一是从学服务于教向教服务于学转变;二是从逼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三是从教师讲堂向学生学堂转变;四是从僵化程式向现代的自发式转变;五是从单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变;六是从只重学会向注重会学转变;六是从只重优生,弃差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八是从只重课内向课内外结合两轨运转转变。
2.要做到五个坚持
在落实“三个为主”导练教学原则的操作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做到“整体设计,动静结合”。这是导练课的准备阶段,要充分准备,不要仓促上阵。所谓“整体设计,动静结合”,就是要求教师在“读写结合单元分组导练”的教学设计中,备教材要做到胸有全册,单元着眼,从课入手。首先,要弄通弄懂本单元在全套书、全册书中的位置、作用和单元前后的联系。继之,从组文、各类课文、综合练习题的钻研,把握单元训练的重点,组文训练的要点,课文训练的特点和习题训练的练点。在备学生上,要做到“心中有生”,不仅要深入了解各类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个别差异等情况,还要摸准学生的心理动态与思维障碍。在明确教学目标,把握主攻方向的基础上,要认真思考和选择能够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参与学习的导练方法,设计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导练教案。要求教师把教材死的知识化为教师活的知识,把教材的内容化为教师的思想感情,把教学的思路化为学生学习的思路。这样做到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才能达到掌握好“整体设计,动静结合”要领的要求。
(2)坚持做到“抓住主轴,敢放会收”。这就是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训练的目标和重点,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己作文、自己改文,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争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主体精神。这是导练课在施教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抓住主轴”?教材从全册书到单元,到组文,到课文,到习题都对训练的目标和重点有所提示,教师比较容易掌握,难就难在“敢放会收”问题上。有些教师“放了”,但学生不应,认为学生太笨了,有些教师怕放得开收不拢;怕学生答不上来浪费时间,完成不了既定教学任务;怕学生提出“怪题”自己无把握解答,脸上无光等等。因此,遇难而退,走回头路。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有没有爱心、知心、耐心、恒心和善导之功。其实,在我们的实验点中有不少教师在解决“敢放会收”这个问题上已下了功夫,放得开,收得来,效果好。
(3)坚持做到“多向反馈,善于调控”。读写结合导练教学的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实行“多向反馈,善于调控”的教学形式。它是针对“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单一的教学模式化而改革的。它有利于教师及时得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取优补缺和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动合作,在心灵和智慧的碰撞中实现优、中、差生的共同发展,实现民主化教学和教学社会化的高效教学形式。
要实现“多向反馈,善于调控”的导练高层次教学模式,必须注意:①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教学不仅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应当是各动态因素之间多边互动,协调合作的统一体。②对课堂信息交流活动形式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我们是反对单一(僵化)“两人转”的教学模式,而不否认单向式的信息反馈。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不同阶段上的不同要求选择与之相应的不同对策。③要达到“多向反馈”,务必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充分的时间让给每一个学生认真地识字,读书、交流、作文。把教学中花在多余的分析、谈话、提问、表演的时间省下来,还给学生支配: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懂的坚决不讲,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的节奏和容量,根据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发展状态善于调控。
(4)坚持做到“面向全体,培优扶差”。读写结合导练课是面向全体还是面向少数学生,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界线之一。衡量导练课是否面向全体,培优扶差的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一看:一是看难度。教学要求、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是否以教材和学生为依据,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实践经验说明:一般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依据,这样可以兼顾优生和差生。如果仅仅以优生的水平为依据,那就会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了。二是看广度。课堂重点训练项目是否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全体学生都能实际进入学习过程并得到训练和提高,还是把完成教学的希望寄托在优生身上,视他们为教学活动顺利的得力助手,视差生为消极因素,拖教学进度的后腿。三是看抓两头。对优生是否提供他们有发展的机会、对差生是否加以“偏爱”,给予激励和引导,让他们共享教师的爱,共享学习成功的快乐。是否做到了面向全体,培优扶差,以优带差,以差促优,拉动中间,共同进步。
(5)坚持做到“九要”的导练要求。即训练目标要明,要求要实、重点要准、内容要精、时间要省、方法要活、容量要大、节奏要快、效率要高。这是单元分组(各类课型)导练课的共性要求。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1至第8个要求是因,第9个要求是果;第3至第8个要求都要为第1、2个要求服务。教材从学段、学年、学期、单元、组文、课文至习题都明示了导练的目标、要求、重点、内容。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可以领会和操作,关于训练时间要省、训练方法要活、容量要大和节奏要快。教材中不明示,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智能、思维状态和心态特点而决定。
三、读写结合导练教学的基本模式
读写结合导练教学的模式在“单元分组导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阅读、观察、思考、表达一体化”、“读写同步、读、仿、写三步转换”、“读写结合五(六)步系列训练”等变式,但“单元分组导练教学”是“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教学过程共分为六步:
1.指导读写提示,了解读写方法
“读写提示”是单元的导练篇。它交代了单元的重点,分析了课文的特点,提出了训练的要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学读写提示,明确单元的读写重点,了解单元的读写方法,建立学习、理解单元内容的整体概念。(低年级没有读写提示)2.指导精读课文,掌握读写方法“精读课文”是单元的讲练篇。它是单元重点的集中体现。是作为学法的典型引路和具体示范。课文重点部分要求达到五会(会理解、会品评、会复述、会背诵、会仿作或积累),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提示读写知识的规律,进一步掌握读写方法。
3.指导略读课文,试用读写方法
“略读课问”是单元的学步篇。教学时,要根据学习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试用从“精读课文”中学过的读写方法,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4.指导自学课文,运用读写方法
“自学课文”是单元的放手篇。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自学课文,并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使学生从“学会”进入“会学”的境界。
5.指导综合练习,强化读写万法
“综合练习”是单元的综合篇,也是应用篇。教学时,要让学生独立审题,尝试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局部的、零碎的知识纳入完整的知识系统中去,进一步强化学过的读写知识和方法。
6.指导课外活动,实践学习方法
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活动是单元的开放篇。要根据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身需求,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定日标、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形式)。活动始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和“四性”(主动性、积极性、协作性、创造性),活动形式要服务于目标,时变时新,有利于身心健康。
四、读写结合导练教学的基本经验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问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既不主张读写结合的自然性(文章读多了,就自然会写),又不主张读写结合的机械性(读什么写什么),也不赞同读写结合的随意性(随意学一点就结合一点)。我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取消每周专设的两节作文课,把读写训练有机地拧在一起,指导学生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我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杂、乱、华、死”的通病,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有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总结了“杂中求精,打好基础”;“乱中求序,分步训练”;“华中求实,突出重点”;“死中求活,交给规律”等四条基本经验。
1.有的——杂中求精,打好基础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韩愈之述颇有启示。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虽然包罗万象,但必有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和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学语文不陷入知识的“迷宫”,我重温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学生能读会写,小学生读写应以记叙文为主(教材中的记叙文约占80%),于是,我把语文教学重点放在教好记叙文上。
一般地说,事物都是复杂的整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逐步形成的。事物既然逐步形成,也就可以逐步分解。例如篮球训练,先练传球、投篮,后练进攻、防守的战略战术。同样,读写教学也可以进行分解,先进行单项训练,后进行综合训练。因此,我从小学语文课本的所有记叙文中,从语言结构方法、文章结构方法与思维逻辑等方面进行研究,侧重文章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描述)两个方面,归纳出记叙文读写的规律性知识,称之为“五十法”或“五十个基本功”。
我把来自课文的“五十法”作为帮助学生研究范文,了解作者如何叙事、状物,写人,怎样表达思想感情和安排篇章结构的一把钥匙,又作为学生学习作文的借鉴。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反对“放羊式教学”和“题海战术”,注意把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基础技能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双基”落在实处,练在需要处。坚持从“循法”到“无法”,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读写能力。这是我读写结合基本经验之一。
2,有序——乱中求序,分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