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22400000002

第2章 活动课教学的意义

开设活动课教学的必要性

进入“空间时代”的当今世界,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有识之士都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现代教育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与现代经济相伴随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需求而发展。现代教育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造就现代化新型人才,提高人民的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观认为:“学校是青少年一代进行培养教育的主要阵地,但获取知识已不是学校教育主要和唯一的目的,整个教育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青少年获得最优发展,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教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承担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各类人才的重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总结了建国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提出了90年代乃至下个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方针、政策和措施。这一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方针。”我们每个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纲要,领会和掌握纲要的精神。纲要中指出:“建国40多年来,我国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这对教师是极大的鼓舞,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当前世界正处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新技术革命正在向我们挑战,对国内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教育改革必须加快步伐,也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90年代基本普及城乡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用)》(以下简称《课程计划》)。这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一个保证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促进学生全面最优发展的计划。由《课程计划》和各学科教学大纲组合成的“课程方案”,各地全日制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从1993年秋季均开始实施,按《课程计划》开设课程。为了提高执行计划的自觉性,每个教育工作者应了解这一计划的编排特点,加深对《课程计划》的方向性、基础性、科学性的认识。

《课程计划》的核心是“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两个方面,而课程设置问题是牵动全校工作的重点,教师应对其有所了解。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马立同志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实施《课程计划》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通过《课程计划》的实施所培养的是下一世纪能在国际上参与竞争的公民。”《课程计划》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模式,中、小学的课程均由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两部分组成。这是一项较大的改革,为什么要作如此改革?必须从课程的含义及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等方面来进行认识。

课程的含义及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

“课程”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的理解是把课程看作学生在学校指导下获得的全部经验。即把受教育者在学校环境内经过训练和教育所引起的思想品德的提高、知识技能的增长、身体素质的改善、文明行为的养成都包括在课程的概念之内,而且不限于课内活动。狭义的理解是把规定在课程表内的各项教学活动才包含在课程的范围内。多数人认为课程的含义还是广一点好。可以这样认识:“课程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在一定时期内使学生达到规定的培养目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所设计的全部教育内容。”简单地说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课程是随着国家教育方针而设置的,它受社会的制约。各个国家规定学校开设的课程也不是永久不变的,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因素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等所决定的,因而教育课程的设置必然受社会因素制约,而且所受影响是最大的。

二、学科因素

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系统性,学科的发展也一定会影响该科课程的设置。如集合论、函数论、统计学都先后进入数学学科课程。按小学数学课程计划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也逐步渗透了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等。

三、教育理论因素

课程的设置是受相应的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决定的,新的教育理论往往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力。如原西德教育家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促使德国教育部门重新考虑课程的设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课程结构理论就为美国的“新数学”运动产生了准备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了“发展”的课程理论,对前苏联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学生因素

学生是课程、教材的直接服务对象,因此学生是影响课程设置的重要因素。例如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如何?思维发展水平和认识兴趣怎样?认知特点是什么?这些都必须认真研究,课程要力求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效果。

五、教师因素

课程内容是由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将其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经验,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指导者。教师的学历层次、科学知识水平、文化素养、教学能力对课程设置也有很大影响,所以课程的设置也必须考虑教师的情况。

课程改革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新课程结构总是在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革,使之适应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建设的需要,因此课程还要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受国内外新教育思想、新教育理论变革的影响等。总之课程设置必须考虑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必须将三个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和谐统一地发展。因此设置课程时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指导,尽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课程与社会的关系。开设的课程是否能反映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进程。

2.课程与知识的关系。开设的课程是否能反映一些学科中最基本的、规律性的认识,各学科之间是否能够协调发展,是否能够达到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

3.课程与学生、教师的关系。开设的课程是否按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水平而安排,是否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建立知识结构体系,是否符合现有教师的实际水平,有利于教师施教,方便学生乐学。

新《课程计划》的主要特点

新《课程计划》是以义务教育法为依据,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而研究制定的,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明确了小学、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是我国每个公民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这个阶段的教育目的应该通过培养目标具体化。在新《课程计划》中就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和小学与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突出了基础性,加强了针对性,使学校工作有了准绳,也便于检查和考核。

2.强调了德育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新《课程计划》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在具体确定课程的基础上,使德育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居于首要位置。对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明确指出中、小学各科课程具有全面育人的整体功能,突出了德育对学生发展的导向作用。具体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社会课,着重进行国情教育,各年级都要安排晨会、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传统教育活动等,并强调要通过各类课程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对各个学科都明确提出了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要求。

3.课程结构科学、合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教育。新《课程计划》指出要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并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因而改革了课程的整体结构,扩大了课程范畴,在课程设置上有一些明显的变化。如变单一的学科课程为“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以活动课”;变单一的必修课为“以必修课为主,在初中阶段适当设置选修课”,这类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变单一由国家统一安排的课程为“有由国家统一安排的课程,也有一部分由地方适当安排的课程”;变单一的文化基础课为“以文化基础课为主,在适当年级、因地制宜渗透职业技术教育”。这类变化较好地体现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有利于培养与当地建设和生产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的需要;变单一的分科课程为“以分科课程为主、适当设置综合课”;变单一的长期课程为“以长期按学年、按学期安排的课程为主,适当设置课时较少的短期课程”,这类变化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现代科学的教育。通过这些变化促进了课程设置的优化。通过《课程计划》的总体设计,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了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功能。

活动课纳入《课程计划》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课程计划》改变了单一的学科课程的传统课程结构模式,中、小学的课程由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两部分组成,这是一项明显的改革措施。为什么要作如此改革呢?这主要是依据我国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义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决定的,同时也是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吸收了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教改的成功经验而进行的改革措施。学科课程一般是由教师通过“课本”的讲授达到传播知识、培养智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的目的,而教师所用学科“课本”虽然是从人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文化宝库中精选出来的材料经专家们编著而成,但多属于间接的知识和理论,而根据教育方针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现代化专门人才,显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逐步进行培养教育。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校内、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科技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活动获取相应的直接经验,促使他们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知识网络、掌握技能、发展思维,活动课程正是能达到这一目的的又一条有效途径,是一门不可忽视的课程。

活动课与学科课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采取能多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方式,安排气氛愉悦、优美和谐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自觉积极参与活动,因此它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来开设活动课程有如下的重要意义:

一、便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纪律教育例如通过晨会、班队活动介绍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通过科技讲座、科技活动讲述我国古代和现代科学家、中外数学家的杰出成就;结合“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一些庆祝活动介绍中国共产党和革命领袖领导中国革命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的热忱。结合活动方式、内容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班级、团结友爱、互谅互助、不畏艰苦等优良品德。

二、促进学科课程知识的巩固、转化和应用,便于因材施教,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科技活动课取材广泛、内容新颖,但一般是结合学科课程内容选取有关材料进行教学的。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动脑筋,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学习新知识,探求新规律,研究新问题,归纳新方法,思维处于积极运转状态,这对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分析推理能力等都是十分有益的。优等生在活动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厌学为乐学依据现代教育家对儿童学习心理的研究,目标、动机、兴趣、情感等对促进儿童学习、发展有重要作用。兴趣往往也是儿童学习的直接动机。心理学家认为:“需要是兴趣形成的基础,活动是兴趣形成的条件。”教师精心设计的和谐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科技的无穷魅力,充满乐趣和美感,轻松愉悦,从而诱发他们形成一种渴求学习的内部动力,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通过一些竞赛、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敏捷、活泼、机智等优良品质,并结合美育陶冶情操,培养勤于动脑、乐于动手、善于表述的优良学风,变厌学为乐学。

四、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劳动观点的加强

一些文体、科技活动课为学生创造了活动筋骨,锻炼体魄,发展某项爱好专长的机会。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可以增强体质。有些文体、科技活动需要师生共同打扫场地,准备器材,布置环境,进行操作,因而也使学生加强了劳动观点。

活动课程虽有多方面的效益,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教师也应该认清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主辅地位。学科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活动课程有其自己的育德育能要求。活动课也不能代替学科课程进行补课练习或复习,而应该按计划选择好活动课内容,设计好活动方式,备好课,按时上课。活动课也不能等同于课外活动,彼此虽有相近之处,但课外活动的随意性大,往往无计划、无目标,师生也不够重视,与活动课比较,其育人的价值就要小得多。总之,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应该重视活动课,有计划、有目标地按时上好活动课,并定期检查和考核。

同类推荐
  • [苏]哈尔拉莫夫苏联学校教育教学原理与教育学教程

    [苏]哈尔拉莫夫苏联学校教育教学原理与教育学教程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袁宝华文集第一卷

    袁宝华文集第一卷

    本套书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本书选取受众研究的视角,从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角度出发,将伯明翰学派各个时期的受众理论归结为被动性解读、倾向性解读、多样性解读和抵抗性解读四种模式,探讨了不同时期受众理论的特征。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著作权—案例探究与分析

    著作权—案例探究与分析

    思想、感情的表达是指要作为著作物被认可,必须是人们精神活动的表达。因此,仅仅是一些数据或者历史事件的记载(如神州六号的发射新闻纪录,餐厅菜单等),不能说是思想或者感情的表达,因此不属于著作物。
  • 大地牵龙

    大地牵龙

    本书是中国管道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又一个成果,是中国管道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管道文学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热门推荐
  • 我的纯禽男友

    我的纯禽男友

    一位超凡少女“雨天”与四位“妖孽”开展的一女多美骚年的同居生活!!!=_=:求评论!求评论!求评论!
  • 一世风华嫡女翻身

    一世风华嫡女翻身

    初夏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车祸死亡,幸而上天垂怜,灵魂穿越到古代一个小姐的身上,后而得知竟是相府嫡女,本来以为可以在这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沾沾自喜,可谁知,这个大小姐的本尊竟然是个傻子...好吧,傻就傻吧,原本以为这样可以安安稳稳的平平静静的生活,可谁知麻烦却接踵而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

    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要为什么爱

    要为什么爱

    成年人世界没有绝对对与错,成年人世界里时间很宝贵。
  • 电能人生

    电能人生

    一次突如其来的雷击,让陈谦具有了放电的异能。他成为闪电侠了吗?不!特殊的使用条件限制,他只能去做魔术师。运气好了还能抓个小贼什么的。他想过平凡的生活,生活却不肯让他平凡。11,警察,军队,甚至外星来客,众多强大的势力在盯着他,利用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要突破限制,掌控命运。护士、飞刀女、女警、女特工……众多精彩的暧昧!
  • 靓女日记

    靓女日记

    平平无奇的普通靓妹而已,励志成为一个饱胀女孩。
  • 宝宝最喜爱的108个睡前故事(月光卷)

    宝宝最喜爱的108个睡前故事(月光卷)

    本书为中外儿童故事集。108个睡前故事 丛书精选了培养幼儿爱心的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具有隐喻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潜移默化影响幼儿意志力的伟人故事、带领幼儿展开丰富想象力的神话故事。
  • 说悲

    说悲

    探索生命的奥秘,不知世间有多少属于自己的答案。
  • 奇萌大陆

    奇萌大陆

    他虽没有名分,却坐拥天下九州,在普通人眼中,他是完美的全能天才,而在某些人眼中,他是个一句话可以毁灭世界,翻手间洗牌世界格局的人。他还是地球自主孕育功法《天地无极》的拥有者,然而在地球灵力消失的时候,他该何去何从......庚金之地,不死不灭——金灵现枯木逢春,绝境逆转——木灵现八方汇雨,百雷齐现——水灵现点缀之光,焚尽苍穹——火灵现劈天裂地,移山填海——土灵现五灵聚,八相生,太极境——大成!奇萌大陆,运随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