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别焦虑和迷茫,一直考虑未来的事,父母说我才大一别想这么多,但是我很困惑,很恐惧以后的时代。我深切地感受到台湾新一代年轻人的绝望与无力,也许大多数人抱持着一些可以改变的希望,但是整个大环境还是不好。
父母希望我找个安稳的工作,踏实地在台湾生活,但我认为现在不是那种安稳、脚踏实地就找得到稳定工作的年代。旅行应该可以让很多观念和想法不一样,也可以发现美丽和未知的风景,请问真的是这样吗?最后,我一定会想办法去旅行的……
亲爱的想很多先生:
思考未来的路是不分年纪的。
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有不同的焦虑与迷茫。还记得二○○八年金融海啸,当时我刚毕业从事第一份业务工作,我也以为世界末日要来临,所以上班时特别焦虑,很怕被淘汰。这股不安整天缠着我,一直到工作一年半之后辞职,我还是无法相信这个世界,待在台湾让我感到无力与无助,这种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到工作与生活态度,仿佛有只寄生虫在脑中乱窜,常令我焦躁不安。
我很努力去书店寻求一个出口,但还是逃不出去。不久后,我就出走了。
出走后,这股不安还是一路跟随。外面的世界不乏美景、美食、新朋友,但并不会因此填补我心中残留的洞,也不会让我夜晚更好眠。
我已经忘记自己是如何填满这个洞的,可能是某班火车、某班飞机,又或者是某班巴士移动时,让我有更多时间去与这个洞相处与对话。这时候去到的国家与城市,比较像是一种场景幕布的替换,舞台上还是同一个主角演着同一个内心戏。但因为遇见某个陌生人,改变某个想法,接着有更进一步的行动,最后演出不同的故事结局。
旅行就像看电影,要买票进场才能知道结局。
我不是那种过度乐观者,认为旅行就一定会解决所有的人生问题,但它的确会解决某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寻求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加重要,这是旅行带给我的启发。许多人过度渴望精确答案、零风险的路,所以经常静止在原地思考,但大家都忘了,移动是行动上的思考,是为了跳出生活的框架。
在混乱的时代,要多一点叛逆,否则会被这股乱流吞噬,失去方向。
另外,关于主修英语这件事,我有些浅见,花了四年学习别人的语言,最后不去别人的国家看看相当可惜。你喜欢英语,想必也喜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去融入英语文化的思维模式,比学习英语本身重要。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若你已经搭好桥,那就走到对岸去生活,去让这个世界看见你,你才会知道语言的重要性。
若有机会就去别人的学校里,去当国际学生,去冲击他们的世界,如同别人冲击你一样。
第14#封信
被父母拒绝时,
要懂得反问
亲爱的蓝白拖:
小弟在规划暑假美加约二十天行程,但是父母一直不让我独自去,他们害怕发生危险,因此我也不敢就此订机票,我怕他们极力反对,最后闹到家庭革命。可以给我点意见吗?我该怎么说服我家人?
亲爱的小弟:
我二十三岁大学刚毕业,打算独自前往上海八天七夜,我和你一样也被父母拒绝,因为他们害怕我发生意外,不敢让我独自旅行。后来,我撒了一个天大的谎,我告诉父母要和朋友一起去,最后我却独自一人出走。
当然,我并没因此疏忽一切,我还是很努力查旅行数据,甚至打电话到大陆把旅舍床位先预订下来,为了填补心中的焦虑与害怕,我做足功课,另一方面是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如果不小心被父母发现,至少要让他们看见我出走的决心。
我最后很幸运地完成这趟旅程,发现世界没有想象中的危险与恐怖,虽然途中会遭遇许多小插曲,但这些全都成为我后来的美好回忆。例如我参加旅行团被导游关在房间、银行卡无法使用、去了大陆但室友全说英文。
倘若我没有在出发前撒下那个谎,我脑中的回忆可能全变成怨恨父母为何阻止我,为何没勇气叛逆,为何不能做自己。
我经常被人问要如何说服父母,好让他们认同旅行这件事。但当时我的旅行会获得什么?旅行的意义又是什么?我全都不知道,我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哪还有力气去安抚长辈?
一个没旅行过的旅人,何来旅行的意义?一个没跌倒过的人,何来疼痛的意义?
虽然我的叛逆行为经常造成父母的不悦,但我都会主动告诉他们我有成长,其实不听话的孩子没有想象中的可怕,旅行的孩子也不会变坏。
你不用急着说服家人,而是要反问父母:“遭遇危险时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正面迎击,二是转身逃跑。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哪一种人?”
第15#封信
在都市生活里挣扎,
是生命力的表现
亲爱的蓝白拖:
我是一个在台北念书加工作十年的三十二岁女生,一直以来都不断挣扎着,到底要不要留在没有爱却便于工作的城市,同时也在挣扎不知道该不该在这个行业持续下去,这样想着念着迟疑着却也待了快十年。
去年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我私下开始出现一点情绪崩溃的问题,虽然表面看起来笑嘻嘻地过日子,但我知道这是心病,我对自己开始产生许多否定与负面情绪,我找不到自己是谁,为何待在这里,我觉得快要消失在这个大城市里了。
偶然间看了你的书,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一点活命的线索,我想起五年前放弃工作,一个人跑到那么远那么危险的加拿大待那么久(我父母甚至认为即便是日本也很危险,更别说加拿大)。
因为我知道,如果这件事不去做,未来的三十年工作生涯一旦遇到挫折我就会有“好想放弃噢,好想出国住一段时间,去澳大利亚度假打工”的想法。
碍于年龄限制,全世界只剩下加拿大允许我这样的小小梦想。实际投身下去研究后,我决定改成七个月游学加七个月打工。
我拿出手边所有存款,一边哭一边和父母沟通说明,不这样做我永远无法安守本分工作。
我知道旅行不是万灵药,它不能解决你身边所有的问题,但是我想试试看,究竟旅行是否能帮助我克服现在情绪上的难关,甚至给我更多关于自己的可能性?
所以,我会在五月时出发前往加拿大,预计停留十四个月,另外再暂留一个月的独自旅行时间。
亲爱的试试看小姐:
不断地挣扎才能在都市存活,这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
生活在台北的好处有两个:可以探索情绪的临界点,并且会让一个人渴望旅行。如果找不到旅行的意义,台北一定也无料提供。
我以前害怕台北,认为这是一座缺少爱的城市,它比较像是大型精神病院,关着即将发疯和已经发疯的病人,那些政治人物如同医生经常胡乱开药,甚至想要治疗我们,简直就是台湾版的隔离岛,所以我逃离了,逃得很彻底,如同难民。我不像知识丰沛的旅人可以剖析一座城市的故事与历史,也没有足够的英语沟通能力,更没有细腻的心去照顾旅伴。当时我就纳闷:这样的逃离有意义吗?尤其在这种旅行文化爆炸的时代,出去没带点东西回来就是肤浅。
“这趟旅行改变你最多的是什么?”每次听到朋友这么问,我就很惭愧,只能自嘲存折上的数字改变最多,左边的数字一直往右边靠近。我猜可能是因为台湾人急于改变,不知不觉在问题之中透露自己的需求。
某天,我索性反问自己:“旅行之后,到底有什么东西没被改变?”
这个答案我可以明确地说是“挣扎”,不想轻易服输,不想沉默,不想难过地垂死挣扎。当我在情绪崩坏时,我就是想出去走走,我就是想做喜欢的工作,我就是不想当乖孩子,这些任性的挣扎可以在最后关头救我一命,把我拉回安全地带。
旅行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很难有一个正解。但它可以提供一个全新的时间与空间,让旅人呈现不同的挣扎姿态。旅行结束后我依然不断地挣扎,要寻求呼吸的空间,因为都市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含量太高,经常让我缺氧与窒息,挣扎已是一种必需品,不可或缺。
若想让旅行有更多可能,那就放肆地挣扎吧,用华丽的转身摆出优雅的生命姿态。
第16#封信
旅行的信念
亲爱的蓝白拖:
我是一个二十二岁的香港女学生,六月中会到英国跟远距离恋爱接近一年的男友见面半个月,然后到欧洲独自旅行一个半月。背包睡袋已经借好了,旅费从去年夏天开始存到现在,行程也计划好,欧洲的机票火车票也买了一大半。
但近日父亲却大发雷霆,他担心我会遇上危险,指责我的任性,为何不理会父母感受。我明白父亲的担心,在半年前已通知父母会在夏天到欧洲两个月,旅行对于我并不是吃喝玩乐,而是开阔眼界,学习独立的机会。
去年夏天到澳大利亚自由行使我迷上旅行,世界很大,我想趁年轻、趁对世界仍然好奇,多出去走走,见识世界的各种可能性。我向父亲保证会好好照顾自己,请父亲尊重我的决定,希望父亲能理解我渴望跳出井底的心情。
亲爱的好奇女孩:
你靠自己的力量存旅费、规划行程、闯世界、练习独立,最后却换来父亲的指责,你的父亲比你更任性,两个任性的人处在一起难免起冲突。
你已经做好准备,但你父亲还没准备好。
我记得有部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男主角安迪为了打造监狱图书馆不断写信给州议会,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终于得到了州议会的回复,也顺利成立图书馆。
你可以尝试写信给父亲,告诉他你的想法,说你很抱歉不小心忽略了他的情绪与感受。他拒绝一次你就写信两次,他拒绝两次你就写信四次,让他看见你坚持的信念,让他知道你的旅行不是为了伤害彼此,让父亲知道,拒绝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当你坚定了旅行的信念,父亲看见的是信念,而不再是旅行。
你已经知道见识世界的各种可能性,接下来该见识家庭世界的各种可能性,不断地沟通,有助于在旅行时认识自己。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出发前都已经决定好了。
第17#封信
十九岁的旅行
亲爱的蓝白拖:
我是一个即将要去澳大利亚打工度假的十九岁大学生,我想请问十九岁休学去澳大利亚打工度假体验生活好吗?
我和朋友从十七岁时就在计划这件事,可是身边的朋友与家人都不支持我们,觉得太早去了,而且还是抛下学业去国外生活一年,蓝白拖你觉得呢?
亲爱的不被支持者:
若站在家人的角度来看,我可能会替你担心,认为你做了非常冲动的决定,为何不能等大学毕业后再出国?你真的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吗?如果在国外发生危险有能力照顾自己吗?你又没专长,出国能干吗?
若站在旅人的角度来看,十九岁出国已经有点年纪了,国外有很多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已经和父母走遍世界。世界这么大,不出去闯闯怎么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儿?人应该关心的是能力而非学历,大学学历真的有如此重要吗?
若站在陌生人的角度来看,想去就去,不敢去就不要去,想这么多干吗?
若站在不负责任的角度来看,若你想体验生活,休学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没有比休学来得更危险与刺激。你当初没在十七岁出走真的太可惜了。与其去获得别人的支持,不如先支持自己。把学业放下一年,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那些放不下的人,反而活得比较可怕。但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负责任与勇敢的人,要努力去想办法与家人沟通以及要好好善待自己,我当初就是没有好好照顾自己,每天都活得很难过与哀伤,逐渐变成一个害怕跌倒的小男生。
十九岁是个该替自己作决定的年纪了,你要常关心自己,问问自己的感受。年轻人的痛苦来自于心中,经常活在别人的看法与感受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取代自己的真实感受,除非你欺骗了自己。
第18#封信
致青春
亲爱的蓝白拖:
我从小就是非常听话的小孩,直到生命向我示威,带走重要的家人,我无力反抗死亡。
梦想虽还在,可是已经不如以往可以信誓旦旦地说出我要的是什么,一种混乱的无力感像是符咒把我制伏。
一个人可以理直气壮和人分享自己的理想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但经历重考那年后就读大学夜校,开始接触到这个世界更多的面,我发现落后别人许多,大学念了三年,总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心灵上就是少了些什么,空洞的、迷惘的、无奈的,如同一个洞。
我的生活看似乐观,但我知道这样是不够的,还是能感受到自己是只井底之蛙,这个寒假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大四了。
所幸之前认识的朋友喜欢自助旅行,这次要结伴去马来西亚七天,去闯荡,去看世界,去感受异国文化,离开这座温室,让自己透透气,醒醒脑,不过分期待结果,因为我想体验的是过程,一个不会后悔的青春。
当个菜鸟背包客,让自己归零,虽然我个头矮小但体力还算充沛,六十升有多重我都要背起来。
亲爱的空洞小姐: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剎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无怨的青春》席慕蓉
请温柔地对待自己的青春,青春也会温柔地对待你。
请你爱上一个人,也爱上一个人旅行。
第19#封信
离开,
是灵魂的进食
亲爱的蓝白拖:
我目前工作到一个阶段,接下来想去多国旅游,充实一下快枯竭的身心,此趟旅程与背包客栈旅友同行,行经迪拜、摩洛哥、意大利。这是我第一次即将踏上非洲土地,希望一切顺利。
亲爱的饥饿小姐:
离开对灵魂来说是一种进食。
快离开吧,别让自己饿着了。
第20#封信
与其准备
不如准时出走
亲爱的蓝白拖:
前阵子看了您的书,让我出国看世界的心更坚定,但我没有您无畏的勇气,所以我只能努力地作行前准备,早上上班,晚上上课,现在假日再加上个补习英文的日程,希望大学毕业后能顺利地出走。
亲爱的准备周全小姐:
我是最没有勇气的,所以当时才逃离台湾,我的勇气是从外面捡回来的。
你已经懂得为自己的人生作准备,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但要小心,太有智慧反而容易被困住。
若要出走,准备得刚刚好就行,因为这个世界已经帮你全都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