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26000000014

第14章 库尔斯克大决战——纳粹壁垒的坍塌

1.前奏:希特勒走到了“三岔口”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苏军乘胜追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面对败局,德军名将曼施坦因采取诱敌深入再反击的战术也给予苏联红军一定打击。几番较量之后,双方在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一个突出部形成了暂时的僵持局面。曼施坦因妄图一举在此消灭苏军主力,扭转战略上的劣势。双方于是展开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决战。战役的结果则是德国从此丧失了在东线发动攻势的能力,苏军开始转入全面反攻阶段。

1.前奏:希特勒走到了“三岔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紧随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爆发了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5000辆坦克冲锋陷阵,注定了德军东线战争的结局,这就是苏德战场决定性的库尔斯克大决战。

在这场战役之前,德军面临的形势严峻。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使得德军元气大伤,而作为胜利方的苏联军队乘胜追击,一路将德军以前占领的地区纷纷收复。德军南方集团军总司令曼施坦因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失去信心,相反他时刻计划着对苏军的反扑。在撤退的过程中,他有意放弃几个重要的据点,苏军便随着这些诱饵逐步深入,使得战线拉长,一时无法回头也得不到有效供给,只能稍事休息。趁这个机会,德军迅速完成兵力集结。在2月中旬的时候,曼施坦因又重新掌握了南方集团军的中坚力量。2月19日,曼施坦因率领重整部队往北顿涅茨河开去,直扑苏联西南方面军。苏军措手不及,持续十几天的战斗使得西南方面军伤亡重大,苏军第五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

3月6日,德军一鼓作气,攻向哈尔科夫,苏军抵挡不住,只能放弃这座刚到手的城市,退居库尔斯克南部的奥博扬区。

苏联最高统帅部此刻也看出了德军此次来势凶猛,于是从列宁格勒抽调第一坦克集团军,并把刚刚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立下赫赫功勋的第二十一和第六十四集团军也紧急调往库尔斯克进行支援。有了援兵的苏军士气大涨,和南方集团军对峙着。

依照曼施坦因的打算,这次反击应该造成一个德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但是事实是当前的状况形成了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一个突出部,在北方屯聚着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而南方是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处于两者之间的就是苏联中央方面军,因为哈尔科夫战役的成功,曼施坦因此刻自信满满,认为只要把库尔斯克这颗眼中钉拔掉,就能扭转整个东线的不利局面。

库尔斯克正面防线约250英里长,后方防线最窄处不足70英里,犹如苏军一只拳头的延伸。曼施坦因却把它看做是一个栗子,他觉得只要德军北部和南部相互协调,就可以像一把钢铁巨钳,把这个坚果夹得粉碎。这样一来,德军战线将大大缩短,机动性大大提高。他这个打算赢得了德军中央集团军总司令和陆军总部参谋长的赞同。但是不同的声音也冒了出来,第九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反对道:“从1943年初以来,我军在东线的坦克损失已经非常严重,苏军T-34坦克的威力你们也看到了,我们的3号4号坦克根本不是它的对手。虽然我们也很快就制造了5号、6号坦克,但是刚研发出来产量非常少,跟苏军的坦克数量比起来完全没有优势。如果现在对库尔斯克开始进攻,本来就不多的坦克就要损失更多了!”

“闪击战”理论的发明人古德里安反对的态度更加坚决,如果因为库尔斯克战役使得德军坦克蒙受重大损失,那么他早就精心部署的装甲改编师计划只能泡汤了。

双方激辩不止,互相拍桌子,而最后唯一能定夺的就是希特勒本人了。

二战进行到这一步,希特勒出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彷徨不安,哪怕面对一个进攻方案都再三犹豫,他对古德里安说:“不知道怎么回事,一想到要进攻库尔斯克,我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是希特勒太需要一场重大的胜利了,况且形势也确实对德军更有利,所以曼施坦因的主张还是占了上风。希特勒反复权衡,最终同意了他的计划。

4月15日,希特勒下了第6号作战命令,德军将以南方集团军联合中央集团军一起发动钳形攻势,目标就是摧毁库尔斯克苏军。这个作战计划称做“堡垒”。

一场空前规模的铁甲怪兽激战即将展开。

2.屏住呼吸:库尔斯克大战前的可怕寂静

正当希特勒在自己的三岔路口徘徊的时候,苏军也察觉到了德军的进攻计划,关于下一步的行动,苏军内部也起了争执。沃罗涅日方面军认为要想不被打,只有先发制人,趁德军还未发动攻击,先主动进攻,把哈尔科夫再夺回来。这个主张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

但是苏军名将朱可夫等人却不赞同,他们认为在己方刚刚遭受了重大损失,而德军实力还较雄厚的情况下进攻太冒失,万一被德军反击成功就可能失去苏军来之不易的战略优势。目前应该做的是以稳健防守为主,建筑坚固的防御工事,靠持久战来消耗德军实力,再逐步摧毁德军引以为傲的装甲力量。等到时机成熟再进行反攻。这时苏军情报机关人员也纷纷带回消息,德军即将进攻库尔斯克的意图清晰可见。在4月12日的紧急应敌会议上,朱可夫竭力说服了斯大林,最终决定采用积极的防御计划。

因为德军随时可能攻打过来,苏军紧张有序地精心设计着立体防御工事,构筑了纵深超过100英里的数道防线。由战壕、铁丝网、反坦克装置、反坦克壕沟紧密配合,前方还安排了宽阔密集的雷区。库尔斯克此刻的防御可谓是固若金汤,德军如果不付出大量伤亡是不可能接近苏军本部的。

朱可夫同时还在这块区域安排了大量的兵力和技术装备,针对德军中央集团军,朱可夫部署了罗科索夫斯基率领的中央方面军,内含6个集团军的力量,包括一个坦克集团军,总兵力达到了70余万人。朱可夫分析此次德军南方集团军和中央集团军一起出动,必定有个主次,负责主攻的一定是德军实力较为强劲的中央集团军,所以他在安排这部分的防御时,投入的军备和兵力也是最强的。除了罗科索夫斯基,他自己也待在了这个阵营。

当然朱可夫不会忘记的是德军南方集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早就严阵以待,60多万人的集团军同样包括了一支坦克集团军,拥有近万门大炮,千余辆坦克和无数迫击炮与自行火炮。

除此以外,朱可夫还安排了机动支援部队,科涅夫率领一支草原方面军殿后,无论前线哪个方向失利,都可以及时补充。而如果前面两支大军都被德军攻克,那么还有这支60万人的军队作最后一搏。

可以说朱可夫如此安排几乎是万无一失。苏军兵力的增强和军备的充足也可见一斑,要知道在莫斯科会战的时候,苏军还是一支由17个兵种集团军组成,没有坦克的草台班子,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候,已经有了坦克集团军,拥有了强大的合成兵种集团军。此次库尔斯克战役准备,更是有了22个合成兵种集团军,5个坦克集团军,甚至有了6支空军集团军。面对德军拼凑出来的南方集团军和已经大伤元气的中央集团军,苏军无疑是占尽优势。接下来就是等待战斗的打响了。但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苏军每日都高度紧张,小心提防,但是每日却平静得好像根本不可能发生战争一样。两个月过去了,德军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就在苏联疑惑不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在7月4日的晚上,苏联近卫第六集团军在南部抓获了一个德国士兵,在反复逼问之下,得到了德军即将在第二天展开进攻的消息。

更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次日凌晨北部同样抓获了一名德军中士,这个俘虏供认几小时后德军的进攻即将到来,朱可夫当机立断,几分钟后就下达了炮火准备命令。

库尔斯克战役终于到来了。

3.堡垒计划:试图吃掉苏军重装甲集团

实际上德军的“堡垒”作战计划的时间定的是5月4日,也就是苏军还未完全准备好防御的时期。但是因为当年雨水连绵,雨季一直没有过去,而德军准备也不算充分,所以作战计划一直被延误着。5月的时候德军又召开了一次“堡垒”计划会议,第九集团军的司令莫德尔心事重重,甩出一叠航空照片。

在座将领纷纷上前观看,俱大吃一惊,这些照片清楚地显示着苏军已经在他们计划的地方设下了重重障碍,大量防御工事正在进行。

“现在根本就来不及了!我们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了!”莫德尔气急败坏。一切证据都表明刚经历失败的苏军已经重整旗鼓,“堡垒”计划由奇袭、突袭变成了攻坚战,德军的物资、人力根本消耗不起。这个计划现在一无是处。

希特勒又犹豫了。关于库尔斯克,他已经犹豫了太多次,这一次尤其漫长。他心里面始终认为“堡垒”计划一事风险巨大,这次战役关系着苏德之间谁成谁败,是决定性的一战。

但是曼施坦因和克鲁格等将领又异常坚持,他们的自信和一直以来良好的表现让希特勒又觉得这样一试也未尝不可,德国“闪电战”的威名可不是空穴来风,无往不利的类似作战计划也让希特勒最后决定还是实行“堡垒”计划。

时间被拖到了7月5日,希特勒这次考虑得太久了。

按照堡垒计划部署,莫德尔率领的第九集团军将在库尔斯克北部负责作战,这支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的劲旅拥有21个德国师以及3个匈牙利师,近34万人,内含6个坦克师,拥有600辆凶猛的德式坦克,拥有强大的战斗力。

在纵深最长的库尔斯克中部,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集团军,这支兵力不足10万人的部队并不起主攻作用,仅仅是用来辅助和保持南北双方德军的联系。

曼施坦因刚刚获得胜利的南方集团军群加上支援军约35万人,千余辆坦克。除此以外,还有大约20个师的力量辅佐在一边,航空兵也加油起航。德军可以投入进攻的总兵力达到了90余万人。近3000辆坦克和2000多架飞机,新研发出来的5号“豹”式坦克与6号“虎”式坦克也加入了战斗。德国人对新式武器的痴迷不是一般程度的,除了坦克,他们还研发了“突击虎”和“斐迪南”火炮及其他大量新式战斗机、攻击机、自行火炮等。

靠着德军一向迅速锐利的闪电式作战,曼施坦因认为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苏军主力击溃歼灭,重新获得东线的主导权。

4.南线战场: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

曼施坦因没有料到首先发动攻势的竟然是苏军。确定了德军计划的朱可夫果断下令,先发制人,随即把成千上万的炮弹倾泻在德军头上,炸得正在打着如意算盘的曼施坦因晕头转向。遭到苏军猛烈炮轰的德军一下子损失重大,慌忙中赶紧重新调整攻击计划。又是三个小时过去了。德国中央集团军才开始执行计划。

可是没有受到苏联炮火影响的南方集团军早就先行一步了,第四装甲集团军已经在艰难地穿越苏军雷区的途中,一路排雷也不能避免坦克的损失,爆炸声时不时响起,最后第四装甲集团军终于以36辆坦克为代价,到达了苏军第六十七近卫步兵师的身边,第四装甲集团军3个师的兵力无疑盖过这支步兵师许多,苏军第六十七近卫步兵师边打边退,红军战士的血肉之躯毕竟无法阻挡德军浩荡的钢铁巨兽,德军一路向预定方向稳步推进。瓦图京紧急调来方面军预备队,试图重新筑起一道防线,但是无奈这股德军力量过于强大,苏军匆忙组建的第二道防线还是在次日被攻破一个缺口,德军如潮水般涌到了佩纳河边并成功实施强渡计划。

瓦图京原本的打算是德军进攻势头减弱后,于次日集中方面军主力进行反攻,谁知南方集团军一开始就如此舍得老本,进攻如此猛烈,所以反攻不得不取消,瓦图京紧急命令把原本准备作为反攻主力的第一坦克集团军开到防线,转而担当起防守的使命。

苏军将坦克群的一部分布置在步兵集群后面用炮火为步兵提供掩护,另一部分绕到侧翼准备从边上削弱德军力量。地面情势紧张万分,空中战事也是异常激烈。苏联空军勇猛突破,但是德国空军毫不示弱,如同输红了眼急等翻本的赌徒,德军在一天内就出动超过了1000架次的战机,完全压制了苏联空军火力,苏联空军一方面全力阻击德国战机,一方面尽可能地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但由于战机数量实在有限,还是让德军掌握了局部制空权。

一天过去了,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各自也是伤痕累累。瓦图京的兵力毕竟相差许多,于是他无奈之下只能寻求增援,苏军最高统帅部当即同意,原先作为预备队的草原方面军提前进入战场,派出了第五近卫军团和两支坦克军。斯大林甚至亲自打电话给瓦图京让他不要有任何顾虑,苏军绝对全力支持南方的守卫,必须不惜任何代价阻止德军南部集团军的突破。

得到总部支持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为之一振,实力大增,在七日的战斗中,德军明显感到了压力,敌人在一夜间变得非常强大,这一天的战斗是异常艰苦的,德军坦克与空军不留余地地喷吐火舌也只能往前开进数公里。本来以为可以一口气突破苏军防线,现在却显得越发困难了。

德军并没有放弃,在8日当天还试图完成自己的任务,但是瓦图京已经忍受不了总处于防御状态的局面,他向最高统帅部提出增援,要求将草原方面军的第五坦克军团等都让他指挥,对德军来一次彻底的反击。总部批准了他的计划,但是因为草原方面军的部队赶来还需要时间,所以让瓦图京再忍耐几天。

苏联的局势正在渐渐扭转,且不说地面战争已经推迟了德军计划,在空中的状况也云开雾散,战区内的苏联空军很快也获得了足够的支持,开始对德国空军进行反击,并逐步掌握制空权。

7月9日,这是不同寻常的一天,因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就在这一天发生了。当天瓦图京正一边继续指挥着部队抵抗德军进攻,一边不失时机地在队伍两翼进行小规模反攻。虽然这种小反击并不对德军造成致命打击,但瓦图京的这一措施却很好地牵制了德军步伐,使得德军没办法全身心地攻击他们的主要方向。这时候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的司令见正面情况胶着,不得不决定换个方向,从右边先行突破。第二装甲集团军听从命令转头而去,经过一连串的激战,总算攻到了普罗霍罗夫卡边上,这位司令的决定引来了库尔斯克战的高潮——双方坦克的正面冲击开始了。

究竟在普罗霍罗夫卡的坦克大战规模有多大,众说纷纭,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作为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装甲坦克对战,这一役不仅震惊世界,而且给后世留下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7月12日凌晨,残月未落,炮声响起。几乎两边同时开始惊天动地般的震动,是的,炮火同时打响,履带卷着尘土冲向对方阵营。

德国新制“虎”式坦克果然非同凡响,88mm高射炮屡屡击中苏军坦克,苏军T-34坦克虽然威力巨大,但是射程较近,要想击中德军,必须先进入德军的火力圈。所以苏军当下开动T-34坦克全速冲往德军,期望在笨拙沉重的“虎”式坦克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发挥作用。

冒着枪林弹雨前进的后果就是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苏军坦克越是接近,德军火力越是密集,一辆辆苏军坦克冒着浓烟被摧毁,坦克兵掀开燃烧的顶盖继续借着装甲掩护进行射击,随着两军距离的缩短,甚至和德军展开了肉搏战。

让人们永世难忘的情景在战场上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苏军坦克在猛烈的炮火中只管向前推进,他们不停地闯进德军火力圈,和德军进行殊死的近距离战斗,这样近似“自杀式”的攻击持续了一整天,德军强大的火力逐渐在苏军的顽强冲击下慢慢熄灭,而苏军也是精疲力竭,战场上到处是钢铁的残骸和残缺的尸体,数不清的坦克兵和他心爱的坦克都死在了这片焦土上。

这场战斗是不是德军胜利了并不好说,因为从被击毁坦克和人员伤亡的数量上来说虽然他们损失较轻,并且给苏军坦克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但是德军没有实现拿下普罗霍罗夫卡的战役目标,而且由于时间的拖延,苏军又不停地进行增援,德军要对付的苏军越来越多,德军面对的整体战场态势越发不妙了。

5.北线战场:罗科索夫斯基坦克反击战

回到德军中央集团军的北线战场,前面说到,因为朱可夫提前对德军实施大规模炮火攻击,导致北线进攻计划推迟。足足延迟了3个小时才开始实行。莫德尔一方面因为延误时间而懊恼,另一方面还在殚精竭虑地试图引开苏军的注意力。他首先安插了3个步兵师在大军左翼假装攻击,计划如果成功就进行突破,不成功就迷惑苏军,可惜这次进攻不但被苏军阻止,而且看起来苏军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判断。

莫德尔只好老老实实地跟苏军硬碰硬,经过全力冲刺,苏军第十三集团军的防线被攻破,德军勉强前进5公里。可是因为左右两边的苏军力量异常顽强,两翼德军死活突围不出,中央集团军此刻就像是一个人身子在前,手脚却被抛到了后面。

按照德军的经验,通常地面尴尬的时候,还可以寄期望于空中。德国空军一向凶猛异常,苏联飞机再次不敌,1000余架次德军飞机攻势凌厉,苏联空军600架次边打边退,德军地面部队在空中掩护下又继续前进了一小段路。第一天结束了,德军虽然突破几公里,也损失了接近100辆坦克。

苏联方面的军官向来秉持着一旦被打就要反击的风格,果不其然,罗科索夫斯基也开始进行反击,莫德尔料到他会使出这一招,将早已准备好的预备队也抛向前线。

于是跟南边一样,一场规模宏大的坦克战不可避免。虽然出动的坦克数和惨烈程度不及普罗霍罗夫卡,但是战况也是相当火爆,德军的新式坦克再次大显威风,苏军的顽强意志也无法挡住德军攻势,70辆苏军坦克陈尸战场,德军趁这个机会赶紧奔赴苏军第二道防线。

和南部一样,他们遭遇了苏军的增援,苏联第十七近卫步兵军和第十七坦克军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尽管知道苏军支援源源不绝,德军还是不断地发动进攻,冲着苏联交通枢纽波内里攻去,这次战斗可以说是几死几生,德军好不容易开辟出一条血路杀入市区,驻守苏军就立刻还以颜色将其驱赶出去,这样的情形在一天内反复了好几次。这时苏联空军开始陡发神威,经过激烈的空战夺得了库尔斯克北边制空权,德国地面部队这下郁闷了,此刻不仅要面对地面强劲的对手,还要提防随时从天而降的弹雨。

时间到了7月8日,德军还是狠狠地反咬了一口苏军,但是苏军到底是人多力量大,随时都能投入足够的兵力,德军也只能干瞪眼没办法。波内里的几进几出后,德军勉强占领了大半个市区,此刻他们的人员已经伤亡惨重,躲在市区重要据点的苏军时不时打冷枪或者来一阵空袭,德军好似进了一个罐子,无法进行突破。

9日,焦急万分的莫德尔一咬牙,出动了300辆坦克决定进行最后的攻击,苏军早已严阵以待,根本不怕德军的凶狠反扑,德军撕开的缺口不停被填补上,就像被困在网中的大鱼一样,徒有鱼死网破的决心,但这张网对鱼来说,实在太坚固了。事实上,鱼还真死了,第九集团军最后一滴血被莫德尔用光了,剩下一具伤痕累累无用的躯壳。莫德尔再也没有力量进行任何进攻,只能转入防御。

国际形势也是瞬息万变,此时,西西里岛登陆战在英美唱主角的情况下打响了,意大利显然抵挡不住盟军的攻势,如果这边库尔斯克也输了的话,连返回德国都困难,因为后路已经被切断,只有被盟军瓮中捉鳖的份儿。

难道又是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希特勒这个时候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恐慌,一连串的覆灭和打击给他的压力太大了,他当即决定趁还有机会返程,马上终止“堡垒”计划,全力对付西西里岛的英美联军。

7月13日,满脸阴霾的希特勒招来克鲁格和曼施坦因开会。面对这一决定,赞同的人占大多数,在库尔斯克德军的艰难形势已经是明明白白,再纠缠下去也是无济于事。

但是曼施坦因却反对,他用难以置信的口吻叫嚷道:“居然在这个时候停手?苏军眼看就要崩溃了!目前只是一个假象,他们比我们更疲惫!只要再过两天胜利就会到手,可是你们居然要停止进攻!”

曼施坦因是谁?希特勒一直都对他极为信任,所以尽管希特勒自己认为已经没有继续攻打的必要,但还是允许曼施坦因带领他的南方集团军继续作战。而德国中央集团军则回程支援意大利。

事实上哪怕是“战神”,他的判断也不总是正确,这次曼施坦因的断言可是大大错误了,南方集团军随后多次攻击都只是徒劳,苏联哪有一击即溃的迹象?相反倒是德军,简直就是在苟延残喘。希特勒看着这种情况也只能一声叹息,意大利那边情况更加紧急,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只能撤退。

6.苏军反攻:壮怀激烈的坦克决战

如果德军想攻就攻,想退就退,那也太不把苏军放在眼里了。因为中央集团军群在7月10日就收到希特勒的命令,停止攻击,组织撤退,苏军哪会就这么放德军走了。12日,苏军的反击从库尔斯克北部展开了,德军阵地在当天凌晨遭受了两个多小时的炮轰,苏军西方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联合起来扑杀撤退中的德军。向来彪悍骁勇的德军自然也不会给苏军什么好果子吃,顽强的抵抗给苏军带来无数伤亡,而随后苏联中央方面军三支集团军也开始加入战斗,对德军中央集团军进行绞杀。

因为此刻后来居上的苏联空军已经掌握了全部制空权,所以德军坦克遭受着从天而降的炮火攻击,从坦克和兵力来看,德军此刻毫无优势。莫德尔已经没有力量守住奥缪尔,他随即向希特勒提出放弃奥缪尔、撤到“哈根”防线的请求。希特勒一开始否决了,认为这关乎着德国军人的荣誉,如果被苏军一打就退,希特勒觉得这是一种耻辱,但是形势就是在羞辱着他,意大利墨索里尼已经下台,在西西里岛的德军告急,急需东线提供兵力支援,希特勒最终还是同意了莫德尔的请求。

就这样莫德尔带领中央集团军群逃向“哈根”防线,苏军攻克奥缪尔后还是紧追不放,一直赶到卡拉切夫才停止追击的脚步。

而曼施坦因所在的坚持进攻的南线情况也大为不妙。7月23日,南方集团军已经有意撤退,斯大林立刻下令反击。朱可夫谨慎地认为这个主意不是很稳妥,长期和德军作战的苏军说实话也十分疲累,不如短暂休息,进行补充调整,再开始进攻也不迟。于是就这样拖延了十天,8月3日苏军整装待发,面对这支德国军队也不用全力以赴,用沃罗涅日方面军再加上大放异彩的草原方面军就足够了。

这次进攻的苏军总兵力达到了90万人,近3000辆坦克,几乎是战前德军的全部力量。可惜曼施坦因英明一世,糊涂一时,到了这个关头还天真地认为苏联真的是濒临崩溃了,希特勒下令撤退的时候还是满腹不情愿,哪知道还没动身,就遭到了苏联的疯狂反扑。

8月3日的凌晨,苏军万门大炮齐齐轰炸,整个天空被染得通红,炮弹组成了黑色滚烫的罩子盖向德军阵地。两个多小时都不停歇,等到最后一阵喀秋莎火箭炮意犹未尽地齐射完毕,德军惊魂未定的时候,苏军坦克步兵呼喊着冲上前来。炮击已经造成了德军前线的大量伤亡,剩下的只不过是零散残部,于是苏军这次进攻非常顺利,一下就撕开了第一道防线。

接下来的几天,苏联依旧努力往德军纵深突击,但是吃过一回亏的德军已经恢复了状态,苏军又回到了以前艰难的状况,虽然坦克一马当先,但是步兵却还是被挡在外面。苏军坦克集团军当机立断,大范围机动包抄到后面,断掉了德军第二五五、三三二步兵师和第十九装甲师的退路,形成了围攻之势。

此刻这部分德军前后夹击,左右都是敌人,已经没有了活路,但是他们依旧顽强抵抗着,因为他们不仅是为自己战斗,更加是为曼施坦因手下的德军主力后撤争取时间,他们用自己作为代价,拖住苏军,使得曼施坦因得以有时间撤到哈尔科夫。

苏军此刻是前所未有的扬眉吐气,一向不可一世的德军已经成为囊中之物。苏军忙着收复失地,忙着清理包围圈中的战俘,忙着缴获德军物资。

而那边的曼施坦因蛰伏在防线内,心中怎么可能就此罢休,哪怕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依旧在等待苏军实力消耗完毕,反正自己手中还握有南方集团军主力,只要耐心等待,总会有反攻的一天!

瓦图京在欢欣鼓舞的气氛下十分乐观自信,德军看起来也没什么了不起,他甚至觉得只要吹一口气德军就可以全军覆没了,所以一方面他让前线坦克继续碾压,另一方面从哈尔科夫后方切断德军退路,准备在哈尔科夫一雪前耻,把德军彻底摧垮。

就在苏军优哉游哉的时候,善于复活的曼施坦因又一次补足弹药燃料,集结起新一批德军。反攻的时候到了!此时苏军的坦克正在追击的途中,突然遭到迎头一击,而且因为处于追击状态,各部队之间相当游离,也没有合理的兵力配置规划,步兵和炮兵正远远地在后面走着。

何况苏军打了这么久,虽说余勇可贾,但是燃料弹药几乎消耗得差不多了,各部队在连续高强度作战后也疲惫不堪。他们没能想到德军居然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还能有疯狂反扑的举动,一时损失惨重。瓦图京在这次可以说是重蹈覆辙了,这是他战争生涯的一大败笔。

幸亏苏联的后继支援及时有力,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及时赶到,激战之后解救了被围困的苏军,并迫使德军终止攻击。随后苏联又派了两支集团军上阵,展开新一轮搏杀。

到8月17日,曼施坦因不管再怎么顽强坚毅,也抵不过战场上愈战愈勇的苏军了,德军无法扩大战果,苏军却越来越多,哈尔科夫最后一战终于到来。19日苏军到达乌德河北岸,随即强渡成功,开着成群的坦克杀向德军。

德军虽然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装甲兵驴倒架子在,在最后一击中使苏军庞大的坦克集团军几乎完全被摧毁,只剩下50辆勉强可以使用。最后的疯狂也耗尽了德军的力量,曼施坦因迫不得已,下令撤出哈尔科夫,一路沿途破坏,所有公路、铁路、桥梁无一幸存,水源被污染,良田被烧毁。不管德军如何疯狂发泄心中的狂躁,结局已经注定了,那就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装甲兵,永远不可能恢复往昔的威风了。

7.战典回响

希特勒的坦克集群熄火了

库尔斯克一战,虽然苏军的损失绝对比德国更大,80多万的兵力损失和6000多辆坦克的粉碎,数倍于德军,但德军出动了30个精锐部队,连同7个装甲坦克师在内的雄壮之师最后不得不败逃,损失50多万兵力,占出兵人数大半,坦克也几乎全毁,火炮飞机损坏不计其数。希特勒日后的反攻计划因为如此损失变得机会渺茫,国内坦克数量更是直线下降,想要恢复以前无往不利的坦克集群已经不太可能。

东线战场的硝烟慢慢散去

作为二战东部战线决定性的战役,库尔斯克一役让德军永远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从此进攻方变成了胜利的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之后,苏军趁着德军元气大伤,接连攻击,收复大片失地,11月份就将基辅解放。苏军的指挥员和士兵都在战火中成长起来,军备物资也日益充足,一支强壮成熟的苏军正在崛起,德军开始日益式微。

8.沙场点兵

人物:罗科索夫斯基

罗科索夫斯基1899年出生于波兰,在苏德战争中表现出色,曾经历过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等。

罗科索夫斯基善于以纵深反坦克防御对敌人的坦克突击造成高度打击效果,手段灵活积极。

罗科索夫斯基战术活跃大胆,善于规避陈规,常常推出独创战术,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由他实施的许多战术,都出乎敌人预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武器:坦克

坦克是一种依靠履带运转前进、全身披有装甲的强大战车,也是现代军事上作战的有力武器之一,它通常装有旋转炮台,上有一门或多门火炮或者机枪,拥有极高的杀伤力和越野性能,同时因为有厚厚的装甲防护,因此在陆地上几乎所向无敌,拥有“陆战之王”的美誉。在陆战中,坦克用来压制、摧毁工事,歼灭士兵或者摧毁敌方武器。集中使用的坦克在战争中有强大的冲击力,可以迅速撕开敌军防线,进入敌方纵深领域,导致敌方全线动摇。

二战中,德国就是使用大规模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组成的突击兵团实施“闪击战”,成功地在战争初期横扫西欧。纳粹德国坦克战术的成功促使其他国家不得不高度重视坦克的研制和使用。二战中,苏联、美国都研发和生产了多种型号的大量坦克。东线苏德战场爆发的库尔斯克会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决战。

战术:德军装甲楔子战术

德军装甲楔子战术,指的是由装甲军队集结成突击部队,一排在前,两排预备,形成楔子状阵型。使得兵力火力相对集中,能够快速有效地突破敌军防线,扩大缺口,由机动性极强的装甲兵组成的楔子阵型则具有更强大的冲击力。

通常来说,此类阵型一般用于交战初期,攻击已知敌人防线,扯开缺口后进行穿插攻击,或者转换成“倒楔”阵型进行来回拉扯。在二战初期,德军就运用此战术进行多项闪击战,成果斐然。

但是这个战术的致命弱点在于如果失去制空权,那么楔状装甲部队就会成为敌机庞大的靶子,无从隐蔽从而遭到攻击,不得不冲散。

同类推荐
  • 一个鬼子也不留

    一个鬼子也不留

    人在城在,人亡城亡!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刀下,将曾经用鲜血捍卫的誓言,划割地支离破碎。誓死不做亡国奴!在刑具前的威逼利诱中,将曾经最崇尚的信仰,换取了苟延残喘。尊老爱幼!在一群群畜生面前,将华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践踏于蹄下。一块手表,带着都市少年陈子豪,来到了战火纷飞的抗日年代,在这人性没有任何遮掩的岁月,目睹祖国河山遍地狼烟,他浴血奋战,只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铭记家恨,勿忘国耻。
  • 逆战之猎鹰

    逆战之猎鹰

    兵者,国之利器!兵王,利之锋芒!我是张杞,我是最强特种兵!
  • 敌影重重

    敌影重重

    林汉声就是那把刀,深深地扎进了敌人的心脏……
  • 空地导弹科技知识(上)

    空地导弹科技知识(上)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壮烈的开端:南昌起义研究

    壮烈的开端:南昌起义研究

    本书分析了南昌起义对我军建军思想、作战理论的形成、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对起义的背景、决策、过程、转移等事件作了重点描绘。
热门推荐
  • 小清的茶

    小清的茶

    她好比那沁人心肺的茶,让他永远也忘不掉嘴里的味道。
  • 乔木向阳

    乔木向阳

    若时光待你眉眼如初,邀岁月与你细数流年。猫有九命,唯有一心。我们都逃不开占有欲和疑心病的左右,几经波折,站在你身后的是否还会是那个人。“你说北方有我,却向着南走。”如果最后注定不能相爱,请你别再转身给我一丝一毫的希望。哪怕是一眼,都注定了年少的刻骨铭心。“你只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而已。”记得那是很久以后,岁月流年。也许是记忆作祟,我觉得,那就是爱情。或许是在匆匆照面时失去了爱情,或许是在苍苍人海中迷失了自己。人生只不过,是茫茫无际的旅途。我几乎用一生来接近你,仅仅换来你的一句“我喜欢你,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如此。“下辈子,我要做你的心脏。”“就算我死了,你也活不成。”
  • 不思量,自难忘

    不思量,自难忘

    总有一人爱你如生命,欢喜为你,喜怒为你。当6岁的清君遇见10岁的陈述,18岁的清君忘记了22岁的陈述,网游菜鸟自难忘遇见大神不思量,大灰狼该如何将小绵羊一口一口吞入腹中,小绵羊能不能逃离魔爪?《不思量自难忘》更多精彩等你来解锁哦!mum~
  • 江小二与王家公子的恩怨情仇

    江小二与王家公子的恩怨情仇

    江老爷与夫人鹣鲽情深,夫人体弱,为他生下两个女儿后便早早的去了。只是江老爷不明白,他夫人那样的温柔体贴知书达礼,何至于他两个女儿的性格却与夫人南辕北辙无相似之处呢!“老爷,二小姐留书出走,闯荡江湖去了!”丫鬟彩儿慌慌张张的拿着留书来报江老爷端着茶盏的手晃动,要到嘴的茶竟喂了衣襟……
  • 蜻蜓的前世今生

    蜻蜓的前世今生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一幅多么简单而美丽的画面啊。小的时候你有过捉蜻蜓的经历吧?那时候蜻蜓很常见,常见到让你产生一种想法——它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飞虫而已。那么你会不会觉得,蜻蜓是一种简单的东西呢?你看到的只是空中飞舞的一只大眼睛小飞虫,那么你知道它究竟有什么特殊本领么?你是否知道,它的一生其实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水里生活的呢?你又是否知道,这个小飞虫其实以前不是长成这个样子的?它是经过蜕变羽化之后才有了这种身姿呢?如果你真正的了解了这个虫子,那么你就会知道,其实这个虫子真的会让你刮目相看。
  • 原来夫人是只妖

    原来夫人是只妖

    “痴情的凡人啊,换上她的这张脸后,你会得到我的一部分妖力来维持她的容貌。但你也会变为妖。你愿意吗?”“我……愿意”,石灵秀一滴泪落在了青石板上。……(群号:871435296)
  • 母亲·我的大学

    母亲·我的大学

    内容介绍《母亲·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第三部曲,其余两部为《童年》《在人间》。《母亲·我的大学》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真实记述的教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社会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是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 明月本无心

    明月本无心

    一个初中生穿越到射雕世界,与那些女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 听天使唱歌

    听天使唱歌

    人活得久了,就越想抓住一些可以让自己找到存在感的事物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些虚浮不定的东西成为最后的稻草,就算无用也要死命地抓住。金钱、美色、权利,最虚也是最真的东西,引得无数人飞蛾扑火前仆后继葬身黑暗。她笑,却抖不落自己一身尘埃。止不过于这些悲哀,也是黑暗的中心......
  • 爱那么真,爱那么美

    爱那么真,爱那么美

    紫陌红尘,为何偏偏与你一生幸福相约?难道是那冥冥的注定?抑或是千年的修行?柔肠寸寸的爱,侠骨铮铮的爱,明明白白的爱,说不清楚的爱……都在沿着今生的美丽,走向来世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