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92800000016

第16章 母鸡生下了“哈雷彗星蛋”

在历史上,当彗星突然出现在天空时,地上的谣言和传闻也会跟着不胫而走,而且越传越离奇。其中最为老生常谈的是关于“彗星蛋”的事件:天上一旦出现彗星,地上的母鸡就会生下带星空或彗星图案的蛋来。而且绝大多数彗星蛋与哈雷彗星有关,这是真的吗?

第一个有记载的“彗星蛋”,问世于1680年12月11日,那天正好是一颗最明亮的大彗星光临欧洲的日子。欧洲到处人心惶惶,于是“奇迹”也跟着出现了。罗马教廷出版的一份杂志迅速报道说:“一只母鸡生了一个蛋,壳上有彗星图形。”紧接着,一大批小册子在欧洲各地广为流传。尊贵的法兰西科学院一向是对这种事不屑一顾的,这回也觉得问题非同小可,有责任出面调查和辟谣:

上周星期一夜里,大约8点钟,一只从未生过蛋的母鸡以一种异常的声音咯咯大叫起来,生下了一只不同寻常的大蛋。它并非像许多人相信的那样有彗星图形,但是的确有几颗星星的模样。

奇怪的是,哈雷彗星从1682年开始的5次回归,次次都伴有神秘的“彗星蛋”问世,无不引起社会极大的轰动和惊恐。

1682年哈雷彗星回归时,德国马尔堡农舍的一只母鸡,生下了一只壳上布满星星的蛋,让人见了无不啧啧称奇。

1758年,在英国霍伊克附近的一个小乡村里,一只母鸡也生下一只“彗星蛋”。有报道说,上面出现的哈雷彗星图像出奇地逼真,简直同天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哈雷彗星蛋”最轰动世界的一次,是在1834年彗星回归时。在希腊的科扎尼有个名叫卡拉斯的农夫家里,有只母鸡产下了一只“彗星蛋”。蛋壳上的哈雷彗星,正在群星的背景衬托下拖着尾巴出现,就像是画家写生的杰作,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主人见状不禁惊诧莫名,随即跪拜于地,连连在胸前画着十字,虔诚地祈祷上帝保佑。卡拉斯在惊魂未定之时匆匆禀报当局,于是信使星夜飞马兼程,以最快速度将这颗奇蛋呈送罗马教皇。

事后,一位画家亲眼看到这颗神秘莫测的“彗星蛋”,专门为它制作了一幅木刻画,还配上说明文字:

大怪事,母鸡也怕彗星。一只母鸡生了一个蛋,蛋上刻有彗星的图案。

后来这幅木刻画在战争中被拿破仑三世的法国军队掠去,收藏在巴黎的国立图书馆中,上面又多了一段说明:

经教皇和瑞典女皇陛下证实,此事确凿无讹。

1910年5月18日,哈雷彗星的长尾巴又扫过了地球。在此前一天,法国农妇布莉亚尔声称她的母鸡产下一个色彩斑驳的“彗星蛋”。当时的报纸报道说:“彗星图案在蛋壳上如雕似印,任凭如何擦拭也不会减色。”……

对于这一连串的奇闻,许多人嗤之以鼻,但也有不少人信以为真,大多数人则是将信将疑。“彗星蛋”一旦成了社会争议的热点,则“炒蛋热”就会经久不衰。在1986年哈雷彗星尚未来临之前,一些国家就早已考虑如何去找“彗星蛋”了。前苏联的有关当局预先同几万农民联系,要他们在彗星回归前后仔细察看自家鸡窝里的鸡蛋。法国、美国和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相继成立彗星蛋调查机构。结果总是不会落空的:1986年的“哈雷彗星蛋”,生在意大利博尔戈的一个农户家里。

科学界对“哈雷彗星蛋”事件和找“彗星蛋”的行动争论激烈。

一些科学家认为,这里面可能存在某种未知的因果关系等待我们去揭示。例如,前苏联生物学家涅夫斯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认为也许这种现象与免疫系统或生物进化有关。

但更多的许多科学家则认为,“彗星蛋”作为科学之谜是值得怀疑的,科学家不应浪费时间去研究这种无稽之谈。他们问道:

为什么母鸡偏偏选择哈雷彗星回归时才下这种怪蛋?

为什么其他大彗星就没有或很少有相应的蛋呢?

为什么每次发现的“彗星蛋”都那么少?

要知道,哈雷彗星不过是千亿颗彗星中很普通的一颗,而且它的亮度也只排在五六位,算不上“名列前茅”,更远非“独占鳌头”,凭什么就对母鸡有如此奇特的影响?

也有人认为,“彗星蛋”并非全是无中生有,还是事出有因的,原因大概是“先入为主”的心理在作怪吧。正如我们看奇峰异洞,听导游一指点,就会越看越像他说的东西。要在亿万个鸡蛋上找到带有星星点点、斑斑驳驳的痕迹,并把它们说成是星座或彗星什么的,也并非难事。

但“哈雷彗星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至今仍然是个有争议的谜。

一团不断减肥的旋转冰泥球

由于天文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的不断改进,哈雷彗星的回归日误差一次比一次缩小。1835年它再次出现时,通过近日点比推算的晚了9天。1910年,它通过近日点比推算只晚了3天。1986年回归时,预测值与观测值的误差就更小了。

现在我们知道,哈雷彗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76年,离太阳最近处(近日距)为8800万千米(0.59天文单位),离太阳最远处(远日距)为53亿千米(35.31天文单位),有着很扁长的椭圆轨道。

哈雷彗星出现时,它的形状奇特神秘而又壮观无比。1910年的那次回归,天文学家发现彗星正与地球迎面而行,“扫帚星”肯定要把地球横扫一下了。

5月初,它的亮度达到1等星,在早晨的天空中与太阳相辉映。

5月17日,彗尾长达视角100°。

5月18日,经过太阳的圆面前,看不见一点痕迹,仿佛整个儿被融化进太阳这个大熔炉似的,这表明彗核很小,彗发和彗尾都是稀薄透明的。

5月19日至21日,距离地球仅2400万千米,而观测到的彗尾长达视角140°,横贯半个天空,就像是高炉喷射出的一条火流和银河相争辉,实际长度达到2亿千米,正好掠过地球。

人们本以为“世界末日”又来临了,结果还是一场虚惊。原来,彗星尾巴扫过地球,绝不会像鳄鱼的尾巴扫过鸡蛋那样可怕。天文学家作过比较,如果把地球比做体重为5吨的大象,则最大的彗星也不过是一只50克的鸡蛋而已;至于多数彗星,只能算是一只只小小的蚂蚁罢了。但是一些精明的商人,却乘机大发“灾星财”:推销“彗星口罩”、防毒面具者有之;抛售“抗彗星丸”者有之;尤其是美国芝加哥经营石棉服装的商人们,更是商机无限,他们都“紧紧抓住天上这把难得的大扫帚”,扫到了一大笔意想不到的横财!

1986年2月,哈雷彗星在20世纪中第二次回归。国际天文协会哈雷彗星观测组建立了全球性地面观测网,约有1000个专业人员和2000多个业余爱好者参加了有组织的观测活动。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射了彗星探测器,其中包括前苏联的“维加1号”和“维加2号”,美国和欧洲空间局联合建造的“乔托号”等。通过太空现场考察和取样,千百年来笼罩在哈雷彗星头上的神秘面纱开始揭开了。而通过对哈雷彗星的考察研究,关于彗星的千古谜案也会迎刃而解。

彗星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呢?

19世纪以来,关于彗星(特别是彗核)的模型形形色色,但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沙砾模型”,认为彗星是由一大团固体粒子构成,它们在相似轨道上各自独立地绕太阳运行,粒子逐渐向中心密集为一个松散的弥漫核,彗核并不是一个整体。这一模型还假定这些固体粒子是在太阳系之外形成的,包含有恒星际空间的物质。现在还持这种看法的人不多。

另一类是“致密核模型”,有人认为彗核是由各种气体凝固而成的冰块,还有人认为是石块。1949年,哈佛大学史曼斯天体物理天文台台长韦伯提出“冰冻团块模型”,认为彗核实际上是“脏雪球”,由混有细尘粒的冰块组成。

现在,千百年来的猜测和谬误,无尽的争端和冲突,将在高科技的圣火下一朝冰释!

“维加1号”率先飞进了哈雷彗星的电离层和大气层,“乔托号”则在离彗核仅600多千米处拍摄了一些高质量的彗核的“尊容玉照”。三艘飞船都证实:哈雷彗星的彗核是一整块像土豆形状的东西,长约15千米,宽和高均约8千米。彗核部分呈红色,可能是含有有机物成分的缘故。但彗星的中心部分实质上是黑色的,看上去甚至比煤炭还要黑。它的表面物质喷发很不均匀,大量气体和尘埃从大约占20%的表面下喷射而出。彗核表面仅能反射4%的阳光,温度超过30℃,但由于长年覆盖着尘埃,内部仍然保持一个巨大的冰冻世界。这层尘埃虽然只有1厘米厚,却起到了很好的隔热作用。

据估计,彗核质量约为1000亿吨,平均密度比水低好多倍,每立方厘米只有0.1克~0.2克,其内部结构极有可能是多孔的海绵状冰胶合团块,自转一周大约需要53.5小时。

“维加1号”飞船飞近哈雷彗星时,测得当时彗核每秒钟释放出1.3×1030(130万亿亿亿)个分子,主要成分是水分子,此外是冻结的各种混合气体的升华,其中甚至有极毒的氰化氢(HCH)以及一氧化碳(CO)等等。也就是说,哈雷彗星每秒钟要失去40吨的冰块(凝固的水与气体)、7吨多的尘埃。照这样的速度“减肥”,看来它至多只能环绕太阳再转几十圈就会消失殆尽了。

可见,韦伯的“冰冻团块模型”更为正确。但是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哈雷彗星与其说是“脏雪球”,不如说是“冰泥球”。如此神秘而壮观的哈雷彗星,竟是一团旋转着的冰泥球!

但是,对哈雷彗星和其他彗星“庐山真面目”的认识,还只是刚刚开始。提出的问题比已解答的问题还要多:这团冰泥球是在哪里形成的?何时形成的?如何形成的?它还由哪些化学物质构成?彗核的中心是什么物质?它对地球和地上生命的演化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还有待人们去发现和解开。

同类推荐
  • 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

    本书中,加来道雄博士以其无与伦比的解说才能,讲述了现代物理学得出的一种最令人难以置信、最激动人心的可能性,即,可能存在着广阔无垠的宇宙之网,里面排列着许多宇宙,也许是无穷多个宇宙,而我们这一宇宙只不过是其中之一。他运用生动巧妙的模拟,幽默的语言,耐心地向读者介绍有关平行宇宙的种种话题,从量子力学、宇宙学,到最新出现的M-理论,一路娓娓道来。读读这本书吧,在学者的陪同下,作一次奇妙的宇宙漫游,他的见解可将我们的想象力推向极限。
  • 开拓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会跳舞的花

    开拓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会跳舞的花

    《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会跳舞的花》中的一个个传奇故事,融中外奇闻于一体,汇古今奇趣于一书,内容翔实,洋洋大观。《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会跳舞的花》中的一个个传奇故事,虽奇而不荒诞,虽趣而不俗,虽神而不虚假。读罢这些故事,你会觉得既离奇神秘,又真实可信,一册在手,神游世界,探古寻幽,自有乐趣。你还能从这些精彩的故事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明白事理,陶冶性情。
  • 探索未知-数学古堡探险

    探索未知-数学古堡探险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动物之美与人类情感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动物之美与人类情感

    动物分为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等。最古老的哺乳动物是一种体型较小、长约12厘米、类似鼩鼱晴的动物,接近于今天的单孔类,它们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2亿年的三叠纪。它们是3亿年前被称为单孔类爬行动物的后裔。这些原始的哺乳动物在侏罗纪和白垩纪(2.08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进化为不同的类群。绝大多数早期哺乳动物是肉食性的,但也有一些以植物为食,如鼠、河狸等生活在树上的多节类动物。今天的有袋类、食虫类和灵长类动物最早出现在白垩纪(1.45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后,这些更加现代的哺乳动物扩散至每一块大陆,进化为数以千计的新物种。
  • 求知文库-能源的形势与现状

    求知文库-能源的形势与现状

    当我们翻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便可以发现能源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利用,使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火不但改造了人类自身,使人脑更聪明、体魄更强健,而且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
热门推荐
  • 佛本是妖

    佛本是妖

    重生小妖灵,追仙逐道行。天定罗汉身,西游走一遭。灵山之上问世尊,佛能不朽否?但求永生!
  • 爱在心室的你

    爱在心室的你

    “你喜欢我哪点?”倪思雨撑着伞走在萧皓轩的身边。“这很重要吗?”萧皓轩不以为然却不知道在倪思雨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阴霾的种子。难道不重要吗?倪思雨跟上了萧皓轩的脚步。
  • 穿成虐文女主后与反派he了

    穿成虐文女主后与反派he了

    虐文男主有什么好?女主:我偏要和反派he
  • 圣徒之千年战争

    圣徒之千年战争

    上古传承的神器现世,将在世界掀起新的波澜.
  • 荒古神帝

    荒古神帝

    本是一宗天才,为守住宗门之面,得罪玉王宫,失去心爱之人,从而踏上一条复仇之路。为复活心爱之人,不惜与天下宗门为敌,甚至不惜入魔!三百年前,魔帝为情入俗!三百年后,我为情入魔!何为正,何为邪?这不过是强者说了算!从今往后一万年,我要这神州大陆都记住我的名字——荒古神帝!
  • 中华神拳

    中华神拳

    一个土生土长的渔民子弟,一个饱受欺凌的乖学生。在一次被小混混欺凌的过程中,得到一名拳手的帮助,从此踏上了一条强者之路。本书的主线是一名拳王从饱受欺凌成长为职业拳手的故事。
  • 断刀裂天

    断刀裂天

    执断刀,与人斗,与地斗,与天斗,变强变强再变强,寻找回家的路
  • 荒神令

    荒神令

    这个大陆上,没有强者,没有弱者,只有超越强者的!欢迎来到!荒神大陆!
  • 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倾天下

    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倾天下

    她本是七氏集团的大小姐,爱上了一个花花公子南宫珏,南宫珏,企业前三都是她们家的小产业,财产十辈子几亿人数不过来,帅的妖孽。他说我喜欢坏坏的女友我喜欢刺激的感受你单纯太过,多余了那些温柔,便和她分手,谁不知道七氏的大小姐云挽美丽妖媚,求婚的人还在排队,一大街,她选择了改变,变成了坏女孩妖媚入骨,风情万种,他追求了她,但误打误撞她穿越成了某国家尚书的废材三小姐,那么请问三小姐你会什么?灵力?修炼了要逆天的速度,丹药师?不好意思我也会,空间灵术师?不好意思,我也是了,嗷嗷嗷嗷,天哪!怎么尚书的三小姐怎么能这么逆天,我不活了!嗷嗷嗷~~~~~~~~别死啊!我还没有说完,唉唉唉,唉~
  • 波函数坍塌的电子娘

    波函数坍塌的电子娘

    这部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电子等一大批基本粒子拟人化,赋予其人的动作和神态,(貌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电子等基本粒子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自主行为时所引发的一大批事件,表现了作者对其的无限遐想(瞎想),富有奇幻意味。(语文赏析式简介。)本书写出了基本粒子有自己想法后海、陆、“空”的反应,围绕着主角,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