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业气象学的悄然兴趣,中外许多精明的企业家、大亨们已巧妙地利用气象信息生财致富,仅借“雨”生财就成为商界一个景观。
1.借雨促销
有一年冬季,广州南方大厦经理从气象台得知来年春季广州地区雨量多、雨季长的气象信息后,便叫采购员打听哪里有雨伞供货。采购员不知何意,奉命从事。几经打听,得知深圳一家公司积压了20万把雨伞,正苦于无法打发。经理当机立断,要采购员将雨伞全部兜揽过来,采购员当时感到十分惊讶,将这20万把雨伞100多万元巨款的赌注压在老天爷身上,简直有点太玄了!第二年春天,果然如预报所言,广州地区进入了多雨季节,那雨一场紧似一场。由于许多商店事先未备好货源,城里的人为买雨伞都纷纷往南方大厦跑。20万把雨伞一售而空,净赚了60多万元。南方大厦终于以借“雨”
营销赢得了一场市场竞争的胜利。
2.雨中看美人
“下雨天也要打扮!”这是雨季后东京举行的“雨季时装大会”的口号。
他们由6名模特儿表演的“雨季时装”,展出40款雨衣、30款雨伞、雨帽,令人目不暇接。一款由两种颜色和花纹搭配的方雨伞,配上外套、裙裤,给人以和谐、美丽、潇洒之感。难怪有人说,目前在东京的下雨天气也有“雨中看美人”的情趣。雨天同样能给商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引雨进屋
为了“引雨进屋”,东京的一些大型体育馆均利用大屋顶收集雨水,然后送至地下大水池贮存,以备急用,既解难,又省钱。
位于东京都的新建科技馆,每逢举行相扑大赛时,每天观众可达1.1万人。为此每天用于冷气机或厕所等的用水量超过200吨,一旦遇到缺水或水供给量受了限时,要举行相扑大赛就成了问题。于是,他们从8360平方米屋顶上收集的雨水贮存于容量1000吨的地下大水池内。该馆的年用水量为23700吨左右,其中杂用水9900吨,约占总用水量的40%,地下大水池总贮水量可达7200吨,约占杂用水总量70%。若按东京自来水费计算,可节约2523万日元!雨水成了“液体黄金”。
4.借雨做广告
日本著名的衣料店“越后屋”特备有很多雨伞。每逢下雨时,许多未带雨伞的顾客或过路的人行人纷纷聚集在屋檐下或店堂里避雨。此时店员便拿出一把把雨伞,“借”给他们,让他们能早点回家。这些雨伞上都印有醒目的“越后屋”三个大字。客人们打着这样的伞在雨中行走,路人都以为这满街的“越后屋”雨伞定是流行的“雨伞新潮”或质量过硬而受青睐的商品,于是纷纷前去该店购买。即便有人“忘”了归还雨伞也无妨,“越后屋”反倒乐得增加几个“永久的活广告”。店里损失了许多雨伞,但却引来了更多的顾客上门。
5.雨水出口
善于经营的日本商人发现,水在阿拉伯国家是贵重的商品。在那里,常年数月才下一点雨,唯靠淡水解救水荒,而一瓶淡水的价格相当于40瓶石油的价格,真是滴水贵如油!于是,便着手向阿拉伯国家出口雨水,从而标志着雨水利用已在日本显示出独特的价值。第一个向日本购买雨水的国家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该国每年的雨水进口量为200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此外,日本还积极扩大对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雨水出口,以求获得大量外汇。
气象与军事
关于气象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早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中就有论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极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日将,五曰法。”“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这里“阴阳”是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变化;“寒暑”指气温高低;“时制”则是四季时气的更替。孙子明确提出了将帅必须懂天时气象的观点。
从古至今,气象战的范例比比皆是,像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二战中的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气候都决定了战役的结果。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对前苏联发动闪电战,企图10天之内占领莫斯科。然而这个战争狂人对冬季作战却毫无准备。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德军既无棉衣,也无取暖设备,冻死冻伤者不计其数;严寒还使德军的机械装备牢牢地冻在地上而无法使用。同时土生土长的前苏联士兵却不仅适应这种气候,还擅长雪地作战,最终打得德军节节败退。
而现代战争节奏迅速、突击性强的特点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军气象部门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久,就完成了海湾地区的气候分析报告,认为“对伊作战应选择在12月到次年的3月”,并具体分析了符合进攻条件的几个时段,结果,1月17日发动的首次进攻获得了成功。
气象与体育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跳远名将鲍勃·比蒙奋力跃出8.90米,超出原世界纪录0.55米,着实令人咋舌。但这一成绩其实是巧妙地借助了墨酉哥城的高海拔和当时2米/秒的顺风。中国的朱建华就无此幸运。1987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六运会期间,寒流突至,一夜气温骤降21℃,并刮起9—10级的阵风。赛场上朱建华全身发抖,动作走样,破世界纪录的雄心付诸东流。
竞技场上的形势就是如此受着天气的左右。因为天气导致的体育悲剧也屡见不鲜。1912年斯德哥尔摩天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葡萄牙选手卡梅德·拉萨罗大难耐高温而客死他乡。1990年10月在摩纳哥举行的第2届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上,前届冠军卡西拉吉驾艇全速行驶时,被1.5米高的浪头抛出海面又打入水里,终致船毁人亡。1984年4月初,印尼雅加达正在进行一场足球赛时天气骤变,闪电击中球场,1名运动员当场毙命。
气象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日照、温度、湿度、气压、降水、大雾,都会影响比赛。以冰上和雪上运动为例:温度和太阳充足照射会影响雪的粘性,从而影响到高山和越野滑雪者对器具的选择;雾和降雪会降低许多室外项目特别是高山滑雪所需要的能见度;温度和湿度会影响滑冰、雪橇比赛中冰的质量以及人造雪的制造。在1984年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期间,猛烈的北风风速达50米/秒,4天的积雪量达到50—90厘米,速降滑雪比赛被迫延期。而1972年在奥地利因布鲁斯克举行的第12届冬季奥运会上,却因降雪不多、积雪稀少,奥地利政府不得不出动军队和几百辆汽车,从意大利边界的布伦纳山运雪来建造滑雪跑道。
1945年伦敦大雪造成一出闹剧。在一年一度的欧洲足球冠军杯赛上,英格兰阿森纳俱乐部队迎战前苏联迪纳摩队,两队旗鼓相当。距下半场结束还有10分钟时,2∶2的僵局仍未打破。这时,一场大雾突然袭来,场上一片混沌,球员看不清号码,球门也隐入雾中,双方都想趁乱取胜,但能见度实在太低,屡屡射门无果。眼看比赛就要结束,被罚下场的迪纳摩队球员瓦西里心急如焚,趁裁判不备,溜入场中,一脚截住不知是哪边传来的球,迅速突入禁区,起脚劲射破网,紧接着,比赛结束的笛声也响了。瓦西里一阵狂喜。谁料裁判却宣布阿森纳队获胜,原来瓦西里竟将球射入了自家的大门。
1996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100周年。世界气象日之所以选择“气象为体育服务”作为主题,目的在于强调天气气候信息对于人们的运动和休闲活动,以及有关此类活动的组织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事实上,人们已越来越重视天气和体育之间的关系。以奥运会所需的气象保障为例,提前数年就要由常规的国家预测网提供奥运会申办城市的一般气候信息;一旦承办城市选定,便立即开始研究整理当地的特殊气候信息,确定对各种不同比赛项目至关重要的天气要素,为每一个运动会场提供详细的气候资料,作为运动员备战训练时的参考。
我国气象为体育服务正式开展是在1987年第6届全运会。但系统地进行气象与体育关系的研究是从1983年第5届全运会开始的。
1983年第5届全运会原定于9月16日在上海江湾体育场进行。但天公不作美,从16日早晨开始连续下了两天暴雨,使江湾体育场变成汪洋一片,主席台下水深齐膝,场内跑道上也有20厘米深的积水,场地四周装上18台水泵哗哗向外吐水也收效甚微。为了使全国人民能在电视机旁看到隆重的开幕式,体育健儿时刻待命。体育场准备了10,000件雨衣。3个直径4米多的特大花篮被雨淋了,人们通宵达旦赶制纸花……可惜,暴雨如注,整个计划被打乱了。
这次沉痛的教训,引起了气象科技人员的重视,开始广泛收集资料,进行气象与体育关系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奋斗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并运用到1987年第6届全运会气象服务中去。
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11届亚运会的气象服务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曾对气象服务给予高度评价。这里只举几个例子:
开幕式那天上午还在下小雨,而且北京四周都在下雨。傍晚开幕式是否会晴天?经过气象服务中心预报组的认真会商,很肯定地向组委会报告:开幕式时不会下雨。果然,开幕式开始前,天空豁然开朗。
自行车比赛原定9月26日举行,但天气预报该日有雨,竞赛委员会根据预报改在27日晴天举行。果真27日天气异常晴朗,周玲美破了一公里计时赛的世界纪录。
9月26日进行赛艇比赛时,天气下雨,气温又低。由于25日已预报出这种天气,中国队及时采取了措施,运动员换上厚衣,调正了划桨技术方案,囊括了14枚金牌。
1993年第1届东亚运动会于5月9—18日在上海举行。为了确保运动会顺利召开,特地成立了气象服务中心。
第1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成功与否非同小可。一是我国正在争取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二是世界著名人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要来参加开幕式。故开幕式决不能改期,并且要求保证在好天气下举行。
4月25日,气象服务中心正式发布了开幕式的天气展望。虽然排除了有中等以上降雨的可能,但并未排除有小雨的可能性,因5月9日前后从气候上分析,上海下雨的概率还比较高。组委会副主席龚学平副市长获得上述信息后,多次向气象中心提出,万一5月9日下雨是否可以搞人工消雨?为此,气象服务中心咨询了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的专家。5月2日,一份《关于东亚运动会开幕式时段上海上空人工消雨实施方案的建议》书送交给龚副市长。次日,龚副市长毅然决定在开幕式时做好人工消雨的准备,确保开幕式顺利进行。在短短几天里,既要请到北京人工消雨专家,又要取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的大力支持和驻沪空军的密切合作,动用侦察机、调用正在外地执行任务的专搞人工消雨的运输机等,还要购置必要工具、设备,以及需将几吨重的人工消雨催化剂送往机场……为确保开幕式人工消雨成功,5月8日和9日上午,进行了三次人工消雨作业,获得成功。5月9日下午开幕式终于在晴朗的天空条件下胜利召开,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开幕式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高度评价。
多次大型运动会的气象服务成功,标志着我国气象为体育服务已经逐渐成熟,气象为体育服务确实大有可为。
1996年5月7日,被誉为“东方神鹿”的王军霞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田径奥运选拔赛女子万米预赛中,以31分1.76秒的好成绩,创造了世界纪录,比1995年的世界冠军成绩快出3秒多。赛后,王军霞对采访她的记者说,教练本来只要求她在这一天破自己1995年的最好成绩,没料7日天气那么好,气温适宜,没有太阳,又没什么风,觉着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于是就和教练商定,尽量把好成绩“放”在7日。翌日《新民晚报》以《好天气助我成功》为题,报道了王军霞创造佳绩的“秘密”。
气象因素对长跑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气温:如果气温偏高,运动员的体内能量消耗增大,血浆量减少,易造成中枢神经疲劳,肌肉的活动能力显著下降;而气温过于偏低,肌肉又易发生痉挛,关节部位也容易损伤。
专家研究表明,气温在8℃—15℃范围,对长跑最为有利。
其次是湿度,空气湿度过大,不利于汗液的蒸发和身体的散热,容易使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使人出现昏迷现象;湿度太小,空气过于干燥,长跑选手排汗过多,则容易脱水,自然也会影响成绩。比较适宜长跑的空气相对湿度范围是30%—60%。
风对短跑的影响特别大,对长跑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只要风速在5米/秒以内,跑道又是环形,则风的利(散热作用)和弊(逆向阻力)可以认为互相抵消,可忽略不计。如果风速过大或是单向路线而全程逆风,则要考虑风的不利影响。
一些有经验的长跑选手和教练常常利用气象条件创造好成绩。在1986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日本两名选手利用当天的良好天气(气温8.2℃,风速1米/秒),创造了在一次马拉松比赛中,同一国家的两名选手同时突破2小时8分大关的好成绩。时隔一年,在1987年的这项比赛中,因北京刮大风,冠军成绩比1986年差了将近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