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记载典礼仪节的书,简称《礼》,亦称《礼经》、《士礼》。据考古材料及古文献所知,商、周统治者有名目繁多的典礼,其仪节日益繁缛复杂,非有专门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演习者,不能经办这些典礼。儒生掌握的可能创行于西周并在春秋以后更加通用的各种仪节单,经不断排练补充,整齐厘订,成为职业手册。他们要为天子、诸侯、士大夫举行各种不同的礼,因此保存的仪节单很多,曾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记载。但传到汉代只剩了十七篇,包括冠、婚、丧祭、朝聘、射乡五项典礼仪节,由高堂生作为专供士大夫阶层施行的“士礼”传授,称作《礼经》,为“五经”之一。汉宣帝时,以戴德、戴圣、庆普三家所传习的《礼经》立于学官,当时属今文经。不久在鲁境又出现《礼古经》,其除有十七篇外,多“逸礼”三十九篇,但未传下。今文经传至西汉末,有戴德、戴圣、刘向三个篇次不同的本子。汉末郑玄用刘向按尊卑吉凶次序编排之本作注,并记明今古文之异同。今只有此本传下。该书至晋代始称《仪礼》,当时门阀为宗法需要,特重其中详定血统亲疏的《丧服》诸篇,出现了不少有关著作。唐贾公彦撰《仪礼疏》十七卷,南宋时与郑注合刊为《仪礼注疏》。当北宋熙宁(1068~1077)中一度废《仪礼》,不为经,元祐(1086~1094)间又恢复。历宋、元、明,续有不少研究著作。清代研究者有十余家,以胡培翠《仪礼正义》为世所称。
同类推荐
浮世宝鉴
人类的技术开拓了生存的边界,简单的刀耕火种,畜牧技术让人类可以从互相为狼,凭借力量博弈的社会状态下解放出来,结成人类社会,朝着有善恶之分的道德向度发展,与此同时由人类整体向自然发起挑战,以此奠定人类的主体性。其后人类闪耀着地球四十多亿年未曾出现过的光芒,其将上一个时代的,有善恶之分的道德向另一个方向推去。无可争议的是,利益是有限的,而博弈是无穷的,这异化了人类的主体性。纵观人类文明史,保守与斗争贯穿始终,前者拥抱世界,后者改变世界,面对世界变化的人们有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纠缠在两个向度的道德之上,即一切为了生存的低道德,与善恶有报的高道德。此后终究,从漫长人类文明史到人类未来史的过程中,人类的文明史在此两个向度上徘徊。何者是人类的最终解,则必须要直面,基于两个道德向度,对于人类主体性尊严性的问题。
热门推荐
如果青春没有青只有春
本书内容精选作家古保祥发表的校园类文章,其中许多被《读者》、《青年文摘》、《格言》、《意林》和《青年博览》转载。文章内容以校园生活为主线有瑰丽的亲情、美好的初恋……在这里,读者可以找到自己懵懂的少年生涯,更可以觅寻一段绮丽的青春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