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确的思维和意识是决定人生前途和价值的关键因素。人们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人的思维和有意识的活动,构成的社会生活与行动。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具有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认识社会本质和特点,结构和表现形式,全面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复杂的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过程,包括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的思想概括。人的意识有个性又有共性。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有其独特规律性,社会意识中用真善美去战胜假恶丑的东西,必须以理服人,启发人的自觉性,通过学术讨论和批评,是繁荣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要保证。社会意识包括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产物,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具体内容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及社会科学,统称为意识形态。另一类意识形态,主要是自然科学及语言学,普通逻辑学等。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体系。它直接和社会生产力相联系,是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结晶,是全人类共同长期创造的精神财富。
二、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是对整个物质世界存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总看法来讲它是世界观。就它又是观察、分析、处理、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指导原则和依据来讲,它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为人类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肯定世界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就是唯物主义。相反就是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认真读书,又要运用理论指导实际,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坚持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坚持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运用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三、唯物辩证法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的特征。它同形而上学,孤立地、静止地看世界是根本对立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大规律分别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本趋势。是全面的、科学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辩证法也是两分法,联系是事物固有本性,而且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四、认识真理
认识真理,服从真理,人要讲理,以理服人,以理待人,才是高尚的人。以权势压人,是不讲道德,不讲真理,是低级趣味的人。
(一)真理是认识论的核心
1.认识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追求真理,坚持依靠真理,为真理而斗争。
2.坚持真理来源是客观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检验真理标准也是客观的。
3.真理和谬误都是认识论的范畴,二者本质是对立的。真理内容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是一致的。谬误则是相反,必须划清二者界线。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客观的,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承认真理客观性是唯物主义,承认真理是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是坚持真理观上的辩证法。
4.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个真理的两重性。真理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可以认识的,真理的相对性也包含有从客观世界看真理,都是无限宇宙的一部分。整个世界在时间、空间上是无限的,因事物是无限多样的,任何真理所反映广度都是有限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5.自然科学真理,只适用于自然界,不适用于社会。
6.从特定事物来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它的一定程度、层次的反映,事物都有很多特性,真理不能包括一切,因而真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认识外界真理的标准,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社会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贯彻于认识全过程,创立了科学认识论,认识的基础是实践,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二)人的正确认识基础是实践
思想路线应该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因为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就是客观的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和物质对象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人们认识和改造的都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因此只能依据客观物质世界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作为出发点。理论的基础是实践,理论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又为实践服务,才是科学的理论。实事求是指“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指客观事物内在必然规律。要根据客观事物规律,当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探索和研究,也就是“求”,只有从实事中求得了“是”,才能作为行动的依据。
(三)逻辑证明是论证真理的重要手段
是运用正确概念和判断,通过推理,从理论确定判断正确的逻辑方法,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在:
1.可以给实践检验提供理论指导,按理论逻辑要求选择,设计确定实践检验的方法和步骤,排除干扰,提高检验精确性。
2.可以给实践检验提供分析工具,把握实践总和,论证检验结果是有普遍性。
3.可以给实践检验提供论证工具,大大提高检验结果,尽管它是论证真理重要工具,但是不能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艺术生活
它是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通过美的感染力,具体影响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艺术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建筑等许多具体形式,大力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脑力体力劳动分工,艺术逐渐形成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和形式,要求艺术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艺术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古今中外,有名艺术形式和名著都要看,都要学,比如我国古典的《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应为必读之书。对万里长城,敦煌壁画,故宫建筑群,骊山秦俑等历史伟大艺术成果,各有所了解。对历史古今中外发明家,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宋末元初纺织技术革新者黄道婆。英国蒸汽机发明者瓦特,火车发明者史蒂芬孙。美国发现电的富兰克林,发明电灯、电影、留声机的爱迪生,以及俄国伟大文学家高尔基等科学家应有所了解。艺术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是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教育和提高,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六、道德观
道德观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是一定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反映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直接维护不同社会利益,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有不同的道德标准。资产阶级道德标准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反映了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特征。共产主义道德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反对压迫剥削,全心全意为多数人谋利益为特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良好的道德是做人的基础,万物人为上,万事以和为贵,是高等动物特有品质。道德根本内容是讲人格,讲诚信,不占私,不贪公,讲道德,不欺弱,多帮人,才是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靠自己劳动来生活和学习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用道德准则来来约束自己言行的人,才能真正成为有道德的人。道德准则如下:
1.节制欲望:在吃饭和喝酒上要有节制。
2.自我控制:对待别人要能克制忍让,不可怀有仇恨。
3.沉默寡言:言多必失,先思后言,少说废话。
4.有条不紊:所有的物品都要井然有序,所有的事情,都要按时去做。
5.信心坚定:信守诺言,出色地完成你所承诺的任务。
6.节约开支:把钱用在对自己对别人都有益的事情上,不要错用一文钱。
7.勤奋努力:永远要抓紧时间做有益的事情,不要浪费时间。
8.忠诚老实:不要说有害于人的谎话,要表里一致。
9.待人公正:不以不端的行为或者办事不诚实去伤害他人。
10.保持清洁:保持身体、衣服及文章的清洁卫生。
11.心胸开阔:不要为令人不快的区区琐事而心烦意乱,悲观失望。
12.慎言谨行:要使你的言行符合每一条道德标准.
13.谦虚有礼。——富兰克林
七、宗教和信仰
(一)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1.它包括人们的信仰目标,超自然的神,由“先知”们指定的教规教义和宗教仪式,以及按一定教义组织起来的宗教组织设施。原始宗教都产生在氏族部落时期,因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把象征力量的吉祥物当作崇拜偶像,乞求得到保佑,因为演变分化为多神教,进而演变成单一全能神的神教。在封建社会,世界上形成了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3种世界性大宗教。宗教是自然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对于人们无力摆脱苦难,在宗教上寻求安慰,寻求灵魂解脱。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人们把自然解脱寄托于神灵。
2.随着科学发展,人们文化素质提高,最后必然走向消亡。因此对宗教迷信要用科学方法,分析判断,不能亲信,也不能强行对待,只能以理服人,用事实教育人,是正确对待宗教迷信的基本方法。对各种各样宗教迷信活动,其根本点是以崇拜神为基础,因此要用科学分析,才能正确对待,不能盲目听信追求,否则会造成个人家庭和社会损害。
(二)正确对待宗教和人生信仰
1.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珍贵的,而健康更是人生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