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古时候有个叫做乐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书达理、勤劳贤惠的好妻子,她总是提醒和辅佐丈夫力求上进,做个有抱负的人。
妻子常常跟乐羊子说:“你是一个七尺男子汉,要多学些有用的知识,将来应该做大事,天天呆在家里或者只在乡里四邻转悠一下,开阔不了眼界,长不了见识,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不如带些盘缠,到远方去找名师学习本领来充实自己,也不枉活一世啊!”
日子一长,乐羊子被说动了,就按照妻子的话收拾好行李出远门去了。自从那天和乐羊子依依惜别后,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记挂他在异乡求学的情况,但她把这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织布干活来排遣这份心情,好让乐羊子安心学习,不牵挂自己和家里。
一天,妻子正织着布,忽然听见有人敲门。她过去开了门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高兴极了,忙将丈夫迎进屋。可是惊喜了没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么,疑惑地问:“才刚刚过了一年,你怎么就回来了,是出了什么事了吗?”乐羊子望着妻子笑答:“没什么事,只是离别的日子太久了,我对你朝思暮想,实在忍受不了,就回来了。”
妻子听了这话,半晌无语,表情很是难过。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咔嚓咔嚓”地把织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断了。乐羊子吃了一惊,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妻子回答说:“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织呀织呀,它才一丝一缕地积累起来,一分一毫地变长起来,终于织成了一整匹布。现在我把它剪断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它也永远不能恢复为整匹布了。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才能成功。你现在半途而废,不愿坚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断布一样可惜吗?”乐羊子听了这话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错了,不由得羞愧不已。他再次离开家去求学,整整过了七年才终于学成回来。
乐羊子在妻子以剪断织布的举动中,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教育,明白了求学无功而返、半途而废的过错,使他感到了内疚和羞愧。最后终于学有所成,没有辜负妻子的希望。
现实中,我们往往也是这样,做事不能持之以恒,半途而废,还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找很多借口。当别人指出来之后也不改正,仍旧我行我素,怨天尤人,这不仅害了自己,也影响了大家。
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自律的精神来规范。自律是做人的基础,他律只是做人的条件。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就必须是一个懂得自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