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法上屋抽梯
兵书解语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文]故意给对方有利可图,怂恿对方进入圈套,然后切断其后援和后路,使对方困陷于死地。就像吃坚硬的东西伤了牙齿一样,为贪求不当之利必招来后患。
军事计由
后汉末年,刘表偏爱少子刘琮,不喜欢长子刘琦。刘琦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亲子刘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刘琦感到自己处在十分危险的处境中,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
有一天,刘琦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正坐下饮酒时,刘琦暗中派人去梯。刘琦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诸葛亮见状,无可奈何,便给刘琦讲了个故事。春秋末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想谋害晋献公的两个儿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面姬居心险恶,只得逃亡国外。申生为人厚道,力尽孝心,侍奉父王。一日,申生派人给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东西,骊姬乘机用有毒的食品将太子送来的食品更换了。晋献公哪里知道,准备去吃,骊姬故意说道,这膳食从外面送来,最好让人先尝尝看。于是命侍从品尝,侍从刚刚尝了一点,便倒地而死。晋献公大怒,大骂申生不孝,阴谋弑父夺位,决定要杀申生。申生闻讯,也不申辩,自刎身亡。诸葛亮对刘琦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前往江夏(今湖北武昌西),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陷害。
刘琦引诱诸葛亮“上屋”,是为了求他指点,“抽梯”是断其后路,也是为了打消诸葛亮的顾虑,后有人将秘密谈话说成是“去梯言”。
现代计意
【上屋抽梯】上屋抽梯亦作上楼去梯、上树拨梯。现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或者诱人上前而断其后路。
孩子对有些事情应该做而不会去做,有些学科应该学而不愿去学,家长可循循善诱,或者和孩子一起学,待孩子介入并稍有兴趣后,家长离开或不参与使孩子后退不得,继续前进。
例1张强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他贪玩。对学校那种死记硬背、文山题海的“狂轰滥炸”十分反感。他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倒数,对学习丧失了信心,老师说他是个蠢孩子,要他留级。
张强的父亲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发现儿子不是蠢,而是没有自信心,对学习不感兴趣。
为了让孩子能够“上屋”,树立自信心,父亲煞费苦心,先是借他的美国朋友之口,说张强一定会有出息,以后要邀请他到美国留学。小张强听后,当即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长大后到美国看爸爸的这个朋友。
为了提高儿子对学习的兴趣,父亲大胆地调整学科程序,打破教材范围,将各种有关的知识串联、融合起来,加强同一学科的纵向联系和不同学科的横向联系。如在纵向联系上,五年级的应用题与初中一二年级的方程是大同小异的,父亲便将二者结合起来;横向联系上,数学的几何证明题,实际上与论说、逻辑也有关;斜向联系上,讲小学的百分数时,采用的例题又是化学的百分比浓度。这样一节课便学习了两三节课的内容。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多向思维能力,因此张强越学越有味,越学越爱学。
经过半年的努力,张强在期末考试中由全班倒数跃居全班第二名,光荣地被评为“三好学生”、“进步少年”,老师表扬他,同学们佩服他,爸爸、妈妈奖励他,张强热血沸腾,激动得夜里睡不着,他第一次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人生的快乐。
父亲望着沉醉在喜悦中的儿子,赶紧“抽梯”,他对儿子说:“孩子,你是很聪明,你是同学学习的榜样,你是一个男子汉,今后的路靠你自己大胆地向前走,你可要有信心,有勇气,千万不能让老师、同学失望啊!”张强瞪大眼睛,咬紧牙,紧握小拳头,坚定地对父亲说:“爸爸,你放心,我一定会让老师、同学对我刮目相看,一定会让你为我骄傲!”
从此以后,张强不再贪玩,不再需要爸爸陪读、辅导,一头扎进了书堆里,废寝忘食。每当遇到困难时,他都会抬起头,摸摸那张“三好学生奖状”,在他眼前晃动的是老师、同学的期待目光,在他耳边响起的是老师、家长的鼓励话语,张强心里默默念叨,千万别让他们失望啊!于是又继续埋下头……
就这样,仅仅一年的时间,张强便学完了三年的课程,参加高考时,张强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中学。
例215岁的李佳,也许是父母过分的溺爱和娇宠,从小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还在上幼儿园时,他就开始凡事都要争第一。那时唱歌、跳舞,如果阿姨没有表扬她,她就会噘起小嘴一天不理人。
上小学后,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当然这与父母平时灌输的出人头地的思想和她争强好胜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在人们想象中,李佳一定会生活得无忧无虑,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可事实恰恰相反。在初三的第一次物理单元测验中,李佳成绩不理想,老师狠狠地批评了她,她心理难受极了,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感,整天处在紧张与焦虑之中,心里始终有着孤寂的一角。她每日都提心吊胆,担心自己的成绩下降,怕别人超过自己,每次考试前,连续几天紧张的得茶饭不思,心绪不宁。可老师没有注意到,家长更没有注意到这些,只顾着做生意。
李佳在初三上学期末考试的前两个星期,患了一场重感冒,连日的高热,烧得她头发胀,腿发软。待公布成绩时,她的分数竟排在最后。父母得到这一消息,生气、怀疑、惊愕一齐涌上了心头,大骂她是一个不争气的死丫头。说什么女孩越大越笨,心思不用在学习上,父母的话使李佳的心绝望了。
时隔不久,李佳病倒了,整天头昏眼花,感到屋子在变小,自己的手在变大,严重时连白天、黑暗都分不清,虽然治疗,却不见好转。
初三下学期,她的学习成绩显著下降,由班里的佼佼者一下变为最差者。一连串打击,使李佳的病情渐渐加重,升学考试前夕,她不得不忍痛休学,住院治疗。
评析
什么是差生?一般的理解是成绩不好,智力低下。从例1可以看出张强的分数低,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因为他对学习不感兴趣。家长针对孩子的特点亲自施教,“上屋抽梯”,很快就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仅仅一年就学完了几年的功课。
俗话说:“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前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在于时间的长短、精力的多少,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张强的父亲敢于摈弃应试教育的传统做法,根据自身条件(如时间、能力等)、孩子的实际(聪明、好玩等),采用了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先引导他“上屋”,让他对学习有兴趣,并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然后“抽梯”,切断孩子的退路,让他骑虎难下,继续学习,因而收到奇效。
例2中的小女孩李佳聪明漂亮,因心理压力过大,家长又与她少沟通,学习成绩下降,最后导致生病、休学,这种悲剧是由父母及学校老师一个又一个错误造成的,毁掉了一个小女孩原本美好的人生。
李佳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让孩子变成了分数的奴隶,由于孩子长期处在“成凤”的困惑中,过强的自尊心又不允许她失败,再加上升学考试前功课繁重,孩子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如果李佳的父母在李佳第一次失败后,能将李佳引“上屋”,对她循循善诱,让她重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再“抽梯”,李佳也许会学得很好。
建议
张强的父母所以能成功,是他们采用了“上屋抽梯”之法,家长要想运用好这一法,应善于发现并保护、培养孩子的兴趣。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兴趣能对人们所从事的活动起着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只要孩子感兴趣的事,他就一定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钻研,并能创造性地做好。兴趣具有积极、肯定的情绪特征,能激发孩子内心潜在的热情,丰富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对世界、对明天抱有无限美好的希望。实践证明,许多孩子借助个人爱好在不同的学科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建立起很强的自信心,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家长要想更好地运用“上屋抽梯”这一法,还必须学会用智慧去启迪孩子,用耐心去陪伴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天赋、兴趣和个性。人的多种能力中,他总有一种或几种较强,也会有一种或几种较弱。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教育较之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长处,就是能施以“个别的”而不是“一般的”教育,但这种教育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需要细心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其特长和短处,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特点,选择适合于引导、教育他们的方法,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主学习,自能学习,从而走上成才之道。
第29法偷梁换柱
兵书解语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文]频繁变更对方阵势,暗中抽调对方主力,等待对方自败,然后乘机制服对方。犹如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一样。
军事计由
秦始皇在位时,本意立长子扶苏为太子。自以为龙体安康,无需急立太子位。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突发一病不起,秦自知将崩,便召见丞相李斯,把嗣位长子扶苏的诏书和玉玺交给李斯。
几天后,秦始皇驾崩。秦长子扶苏和名将蒙恬正驻北疆。当时宫内存有两大政治集团,一个是以秦长子扶苏为首的集团;一个是以秦幼子胡亥为首的集团,宦官赵高在其麾下。此时,宦官赵高唆使李斯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赵高持伪诏书到北疆军营向扶苏宣诏迫令扶苏自杀,扶苏难以违拗,服药酒自尽。胡亥继为秦二世,国家大权落在李斯和赵高手中。
赵高运用偷梁换柱的手段,篡改遗诏,把一个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虽为自己夺权打下基础,但是也为秦朝灭亡埋下祸根。
现代计意
【偷梁换柱】偷梁换柱指暗中玩弄手段,偷天换日,偷龙换凤,以假代真,以劣代优,欺骗蒙混别人。现比喻用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
书包是孩子学习的“仓库”。有的孩子书包里常装着一些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等,有的甚至是黄色的。家长应该经常检查孩子的书包,包括检查书架上的书刊,取出不健康的书刊,放入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书刊,让孩子课外读有益的书,有益于健康身心。
例1小刚是位聪明调皮的小孩子,7岁上一年级。开学不久,妈妈发现他书包里有许多小游戏卡片,游戏卡片是小孩子的娱乐玩具,本不宜干涉,但上面画有一些不健康的图案,孩子玩得很入迷,有时在玩耍之余,还会指着图案说一些不雅的话,妈妈劝他扔了,他怎么也不肯。
小刚妈妈心想:强行扔了,明天还可以再找一些来玩。能不能用“偷梁换柱”之法呢?聪明的妈妈想起小刚平时最喜欢看《奥特曼》,于是,第二天买回了《奥特曼大全》和跳绳、毽子,悄悄放进了儿子的书包,并从书包的小口袋中取出游戏小卡片,儿子打开书包,一眼就发现了《奥特曼大全》,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过了两天,小刚走路都在模仿奥特曼的武打动作,细心的妈妈又一次“偷梁换柱”,借来一些童话连环画和一副乒乓球拍,悄悄放进孩子的书包,并取走了《奥特曼大全》,小刚与妈妈曾为找不到《奥特曼大全》吵闹过,但看到乒乓球拍,再加上妈妈的劝解,也就罢休了。
小刚不玩小卡片了,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健康书籍有了浓厚兴趣。这都是妈妈一次次“偷梁换柱”的成果呀!
例2王琪上三年级时,他的爸爸因工作需要,家中买了电脑,他很快迷上了电脑游戏,受到父母的制止就偷着到游戏室玩。
他的爸爸发现后,认识到强行阻止是没用的。于是采用了“偷梁换柱”的方法:买回来多媒体编程软件,删除了电脑中的游戏软件,并主动对孩子说:“从今天开始,爸爸每天陪你玩1小时电脑,但有个条件,你得先把作业做完。”王琪髙兴得一蹦三尺高,举起右拳,朗声说:“我发誓,没问题。”爸爸妈妈都被逗乐了,小琪这天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爸爸带小琪玩起了电脑,小琪一看,爸爸玩的不是游戏,心中很不高兴,说爸爸说话不算数,爸爸说:“我说带你玩电脑,可并没说玩电脑一定是玩游戏呀!其实,游戏算什么呀?电脑中好玩的地方可多呢!你瞧!”爸爸说着,给孩子演示绘画,制作动画,带孩子在网上浏览首都北京的名胜,欣赏世界各地的名川高山,小琪很快就被吸引住了。爸爸趁机教孩子制作了一个“汽球飞起来”的动画,小琪觉得十分有趣,萌发了学习制作动画的想法。爸爸成功地完成了“偷梁换柱”的计划。
从此,小琪在爸爸的引导下学完了一些软件编辑知识,四年级时,他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电脑操作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平时,他利用电脑学英语,为班集体制作小报,不再沉溺于电脑游戏了。
例3小英品学兼优,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爸爸妈妈都是知识分子。小英14岁那年,无意中在妈妈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台湾作家琼瑶写的小说,出于好奇,她把书悄悄塞进书包里,很快她就被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
从此,她迷上了看言情小说,下课看,上课时藏在书桌下看,晚上躲在被窝里看,成绩直线下降并发生早恋现象。性情暴烈的母亲发现了事情真相,气得脸色铁青,挥手向女儿打去并口不择言。其母从此对女儿采取管束措施:搜査书包,早晚接送,甚至请假到校监控,女儿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掌握之中。妈妈的高压措施表面看来似乎起了作用。
焦虑的母亲终于可以稍稍喘口气了,但她怎么也没想到,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小英竟离家出走了,并给妈妈留下了一张纸条:“妈妈:你把我当犯人,当牲畜一样管制,我受够了!你剥夺了我的尊严,我恨透你了!”妈妈看了女儿的留言,如五雷轰顶,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女儿怎么会对自己恩将仇报!妈妈哭天抢地,找遍了大街小巷也没找到女儿的踪影,后来在警察帮助下,才从千里之外把女儿找回来,但女儿却不肯再去上学。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