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下一步讨论之前,我想先花些时间聊聊关于谈判的事情,我想大家都清楚,这是做生意的一项基本功。实际上,谈判在一桩业务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从构思创业梦想那天开始一直到你套现出局为止,你将面临的是一个接一个的谈判。这些谈判可能拥有不一样的名目--比如“筹钱”、“销售”、“租赁办公场地”、“招聘员工”、“买保险”、“安装电话系统”等等--但从本质上说,在这些活动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涉及谈判,如果你对这些过程不甚了解,就得付出代价。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不知变通,就有可能过多关注自己的需求,而听不进对方的说法。结果就可能错过一个好买卖。
我可以举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给你看,这件事情发生在我们建造仓库的时候,当时谁也没想到会发生时间上的延误,但现实的情况已经摆明我们是无法按时建成仓库了,新收的箱子都没有地方放了。我们必须马上寻找新的存放地点,并且还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的。我们需要一种特殊的仓库,要有非常高的层高;必须近,得在离我们只有几站地的范围之内;还得能让我们马上搬进去。
我知道光是符合前两个条件的地方就已经屈指可数了。任何人只要能达到以上三个条件,就可以任意摆布我们了。这样一来,我在谈判中可能就处于很不利的地位。如果光想着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可能就不得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地产中介身上,但是我又想做成一笔好买卖,那么这条路就行不通。如果我既想找个好地方,又想有个好价钱,就只能靠谈判来解决。
这场谈判就从我给中介打电话开始,这里就要提到谈判的一个通用原则:谈判是从和对方的第一次交流时就开始的。我把我的条件告诉了地产中介,并声称愿意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付费--大概每平方英尺5美元。对方告诉我,先不管价格如何,符合我要求的场地本来就很少。
我说:“没问题,我在其他地区也在寻找场地,先看看你这里有什么好房源吧。我还是倾向于在这周边租场地的,但是如果价格和租赁条款太不靠谱的话,我也会考虑其他地方。”
我的这种做法多少有点虚张声势,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考虑去其他地方的。是的,如果价格和租赁条款太令人无法接受,我还是会考虑换地方,我也的确在留意其他地方有没有价格优惠的合适场所。但是我不能让地产中介察觉出我的真实意图,一旦让他们知道这个地点对我来说有多重要,那么我在谈判中就会处于劣势。谈判就是这样的,你得让对方一直猜不出你的真实意图和优先级,否则就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如果你一定要得到你想要的结果,那就得接受一场不那么有吸引力的交易。
几天后,中介给我打来电话,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不去看看可惜了。我去看过之后,发现这个场地相当完美。“这样的地方还凑合吧,”我对中介说,“多少钱?”
“业主开价6.5美元每平方英尺,租期5年起。”
“太荒唐了,”我说,“超过4.75美元??就不考虑了。”
当然,这一次又是虚张声势。我可能不得不按照他的价格租下这块场地,毕竟我们的现状容不得我耽误太多时间。但是我现在还要考虑另一个因素:我们的第二个仓库几个月内就能完工了,如果我签一个5年的租约,就可能面临容量超标的风险了。那么为什么我把谈判的重点放在价格上而不是放在租期上呢?这就是一个策略问题了。这就引出了我的另一个原则:要先就次重点开始谈判。要知道--在谈判结束时--你可以让对方在其他方面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在这个前提下,当你最后提出你自己最想达成的条件时,就拥有了更多讨价还价的权利。
之后的几个星期里,我们一直在价格上磨嘴皮,中介在其中来回斡旋。最后业主把价格降到了5.80美元每平方英尺,中介告诉我他不会再降价了,因为还有另外两家有意向的客户也是这个价格。我说:“好吧,还有另一个问题,也许我们应该坐到一起商量商量。”
谈判过程的关键点就是双方负责人的面谈了,大部分人都因为将注意力过于集中在自己的要求上,而把谈判搞砸了。谈判其实就是取舍之道。要想得到你要的东西,就得先找出对方要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一个办法--倾听。我在倾听时一定会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不要做任何假想。我的意思是,不要臆想对方的意图。不管你的猜想是对是错,这样的猜想都会蒙蔽你的大脑,让你听不进对方真实的诉求。
第二条原则是: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如果你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就会降低对他人的关注。每次谈判时我都随身携带一个黄色的小便签本,在第4页或第5页上,我写了三遍“蠢货”二字。一旦我感觉自己很了不起时,就会拿出便笺本,翻开那一页,暗中给自己泼一盆凉水,再回头倾听对方的说辞。
这位业主并没有遵循我的原则,准确地说,他不是来谈判的。他一走进来就开始说价格,他说他不会考虑低于5.80美元的价格,这是他的最后底线,还有另外两家客户已经准备按这个价格成交了,因此他不会做丝毫改变,“就这么定了。”“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另外,他又补充了一句,他希望租期最少是5年。
我认真地听他说着,然后发现了他的真正意思:价格是不可能再谈了,但是5年的租期可以再谈。
这就是我想要的全部空间了,我说:“这样吧,我觉得5.80美元太贵了,但是我们可以先把这个放到一边,我们谈谈租赁条款吧,我们目前的业务前景都不太明朗,所以不可能租5年那么久。”
我向他解释了我现在的情况。他说:“没问题,但是价格得是5.80美元。”
于是我说:“好吧,如果你一定要这样,我想我也勉强能接受,不过条件是你能让我选择随时无条件中止合同就行。”最后他答应把强制租期减少到7个月,而我答应支付5.80每平方英尺的租金。这是一桩完美的交易,我们都最大限度满足了自己的要求。
但是如果这位业主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和我谈判,可能他会得到更多的好处。他应该抱着倾听的态度来进行这次谈判,应该想办法让我先说。他的开场白最好是:“布罗茨基先生,很高兴认识你,我想你已经和中介的人聊过了,他们已经把我的租赁条件说得很清楚了,现在您准备好签约了吗?”
这样一来,我就得说我觉得价格太荒唐了,然后他就可以坚持声称给我的价格不能低于给其他意向客户的价格,然后我就只能提出修改5年租期的条款。这时候,他可以打断谈话,说:“我们要把合同里的每一项都过一遍吗?首先,你要求降价,然后你要求缩短租期,接下来你就得谈暖气和空调的问题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做成这笔交易!”
他本可以把我逼上梁山,让我亮出底牌。我当然还是可以要求提前退租,但是就得为此付出代价。然而,他没提任何要求就给了我提前退租的权利,结果我走出谈判室时,实际上是以5年期的长期租约的价格拿到了短期租约的合同。
我想对于业主来说,他也有所收获,那就是拥有了一个心满意足的顾客。此外,这次谈判以后,我的业务出现了转机,最后他的场地被我们承租了5年,不只如此,15年后,我们还在那儿,我们租赁了比开始谈判时多出两倍的地盘,这样看来,这场谈判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彻底的双赢了。
请教诺姆
亲爱的诺姆:
我听说,在谈判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就是下一个该说话的人突然不见了。我现在正在争取一个非常大的客户,我非常重视这个客户,特别想和他们做成生意。我提交了一份建议书,中间联系人把我的建议书交给了他们的财务人员。按道理他们应该还盘的,我给这个联系人打了两次电话,但他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我知道他认为我们可以为他的公司提供一笔储蓄金,他们公司就可以借花献佛去讨好客户。他准备在近期的一次会面中把储蓄金的消息告诉他们的一个客户。我应该在会议之前打电话联系他,还是等着看他下一步的动作呢?
丹尼尔
亲爱的丹尼尔:
如果我墨守成规,生搬硬套我之前提到的原则,那么我的很多谈判都会走向失败。我觉得你既不用担心谈判失败也不用担心得不到这位客户--早晚你能和他做成生意的。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你的联系人不给你回电话?有些人的性格就是报喜不报忧。除非你能让他们消除顾虑,否则你永远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如果我是你,我会等到最后一天过去后,给他一个电话留言,就说:“我想我们本应该在昨天有一次会面的,不过没关系,我只想让你知道,即使这一次的交易不成功,我们还是很有兴趣和你继续今后的业务,所以请你有空的时候给我回个电话。”
诺姆
侦探的习惯
成功的谈判并不全是通过策略获得的,我要建议的不是这个。怎样才能选择正确的策略呢?经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像天生直觉一样重要。但我相信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我在前言里提到的思维习惯--特别是那种惯于对表象提出质疑、考量其本质,从而挖掘背后真相的思维习惯。在这种思维习惯的帮助下,我完成了人生中最完美的一次收购。
你可能知道,我的公司坐落在纽约东河区靠近布鲁克林的一侧,径直穿过曼哈顿中心区。我们的第一间仓库几乎占据了整整一个街区。在这间仓库旁边有大约58.8万平方英尺的水边空地尚未开发。我多年来一直想买下旁边的街区(约有17.2万平方英尺)用来建造一间新的仓库,但一直买不下来。之后,在1999年秋天,就在我和别人谈好了要买下几里以外的一处地产,差不多快要成交时,那58.8万平方英尺的土地突然全部被投入市场交易了。我立马叫停之前的交易,开始寻找一切办法争取买下我们隔壁的这块土地。
表面上看来,我一点机会也没有。虽说按照曼哈顿区的价格标准来看,这块地出奇的便宜,但还是超过了我的承受能力。此外,这么便宜的地块一定有人竞相购买。我非常清楚这是个难得的良机,有不少人会非常有兴趣购买这块河滨空地,它位于繁华的市中心,可以用作商业开发,从这里还能看到曼哈顿漂亮繁华的全景。如果展开投标大战,我输定了。
但是这一切就像我说的那样,只是表面现象,我们真的无法避免要卷入一场投标大战吗?不全是这样。大多数人认为钱是交易的关键要素。实际上,在这场游戏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被卷进来,而其中的某些因素甚至比钱还重要。只有卖家才能确定地告诉你什么是决定性的因素。
不出我所料,卖家通常都不愿意透露这种信息--出于同样的原因,当初我也不想让仓库业主知道我的先决条件。最好是让对方一直猜不透你的想法。此外,在这桩交易中,卖家是一家荷兰银行的爱荷华州分部,由一家地产中介负责这片土地的销售工作。我非常清楚,地产中介是希望把地价抬得越高越好,但是银行是怎么想的呢?一大笔钱?这个答案看上去好像是再自然不过了,但也许最明显的答案却并不是正确的答案。
值得庆幸的是我手下有两名经验丰富的员工,本和山姆(可以参照第15章)。本找到负责这个案子的银行经理,向他表达了我们的诚意。“所有人都很有诚意,”银行经理回答道:“排队去吧。”
“但是我们是正式出价,”本再次争取。
“我这里有一堆比你们大的公司给我们正式出价,”银行经理优越感十足:“你们的钱在哪里?我已经受够了拖拖拉拉的作风了,最好是能尽快成交,不要再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