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是中国第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弹道导弹,装备于夏级战略核潜艇。1969年开始研制,1982年10月由高尔夫级传统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发射成功,1988年9月核潜艇水下发射成功,射程二千七百公里。
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长度:10.7米;直径:1.34米;射程:1700千米;发射重量:14700千克;有效载荷:600千克;制导:贯性;推进:二级固体发动机;弹头:1枚20万至100万当量核弹头;偏差半径:300~400米。
研发背景
“巨浪”潜射弹道导弹是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卧薪尝胆20余年努力的结果,是广大科研设计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七机部于1965年8月组建了第四设计部,开始固体战略导弹总体设计的准备工作。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从此拉开了序幕。1967年3月,国防科委正式下达了中程潜地固体导弹的研制任务。
设计过程
要跨越近程单级阶段直接研制两级中程固体导弹,意味着将面临起点高、技术难度大、既无资料和图纸又无仿制样品、缺乏预先研究等许多困难。这对于中国年轻的固体导弹研制队伍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在总体方案论证与设计中,设计人员先后遇到四大难题,包括如何选择导弹水下机动发射技术的试验途径、选择何种发射方式、选定导弹的试验程序和选择弹体、两级动力装置和制导系统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第一个难题,设计人员分析研究了国外研制固体潜地导弹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了一条新的途径,即先用缩比导弹模型在水池内进行发射试验和水筒试验,然后再研制一种能回收的全尺寸模型弹,直接在水下运动的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对第二个难题,设计人员经过反复分析论证,选定了燃气动力、导弹水下冷发射方式。对第三个难题,设计人员决定采用经陆上发射台、陆上发射筒发射试验考核后,直接进行潜艇水下发射的方法,独创出台、筒、艇三步试验程序。
对第四个难题,设计人员提出导弹外形除头部与尾罩两级外均为圆柱体,弹头因受长度尺寸和安装核装置的限制选择组合锥形。为承受导弹发射时高温高压燃气的作用力,导弹尾端设计了外形为椭球形的尾罩。考虑到导弹长度受限和气密、水密要求,两级之间采用封闭式热分离方案等。两级固体发动机采用新研制的复合推进剂和低合金高强度钢壳体。
完成总体方案论证后,国防科委在1967年3月明确了导弹核潜艇武器系统研制任务的分工,并要求研制单位按期完成总体及各分系统的方案设计工作。同年10月,海军审定了潜艇和导弹的总体方案,确定了主要战术技术指标。1968年,总体单位向各分系统提出了技术设计要求,导弹研制工作进入了技术攻关和分系统研制试验阶段。
技术攻关
进入技术攻关阶段后,科技人员从分析导弹的水下运动特点入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计算和试验工作。
他们从水下流体动力、水下弹道和水下载荷等不同的试验目的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筒、风洞等试验设施,确定缩比模型试验方案;利用试验水池进行缩比模型弹发射等试验,为潜地导弹的研制提供了设计依据,为分析水下发射技术问题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对首批导弹缩比模型进行了数百次研究性试验和发射试验,模拟了一定水深、航速和出筒速度等干扰因素,测得了大量数据,从而形成了水下弹道研究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法。
为了摸清模型弹壳体从几十米高空落到海面的结构强度和是否可能影响艇的安全问题,试验人员利用刚刚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把模型弹从桥面上扔下去进行落水冲击试验。
到1980年3月,控制系统及弹上设备的试样生产全部完成。导弹各分系统试样产品出厂后,有关部门分别进行了验收性综合试验。首次控制系统验收性综合试验发现并排除了产生一级发动机喷管抖动的干扰源,为飞行试验消除了一大隐患。在控制、遥测与安全等系统综合试验合格后,1980年5月又组织了导弹各系统正式试样产品全部参加的陆上发射台和陆上发射筒状态的匹配试验。从1981年底到1982年1月,又成功地进行了弹上系统和潜艇装艇设备之间的匹配联试,为即将进行的导弹飞行试验做好了准备。
测试飞行
导弹研制出来后就等着测试和飞行试验了。陆台状态遥测弹于1981年6月17日在华北某导弹试验基地发射成功,这次飞行试验的成功是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陆台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82年1月7日和4月22日,在华北导弹试验基地进行的两次陆筒发射遥测弹的飞行试验也相继获得成功。在完成了陆上发射台和陆上发射筒的飞行试验后,“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便进入了在潜艇上进行水下发射的飞行试验阶段,以进行最严格的考核。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按照三步走的方案进行,包括在常规动力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定型试验。
1982年10月7日15时14分,031型潜艇从水下发射了第一枚潜地导弹,导弹发射正常,但点火不久后便失控翻转,最后在空中自毁。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了导弹空中自毁的原因,并对第二枚导弹采取了相应措施。10月12日15时,第二枚导弹从海底破水而出,发射试验取得成功。
接下来就是直接用“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发射试验,目的是考察导弹核潜艇满足发射条件的操纵性、潜艇导弹发射系统实时工作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可靠性以及发射时核动力装置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弹试射之前,首先进行了一系列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模型弹的试验。这些试验由海军试验基地组织实施,参试单位20多个,动用各类舰船49艘次,直升机3架次,试验从1984年3月8日开始到4月28日结束,在渤海海域共发射了4枚模型弹。结果表明,发射系统设计方案正确,能完成发射任务;潜艇的操纵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发射条件;指挥准确,操作熟练。据此,1985年5月,国防科工委和海军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向有关单位下达了导弹核潜艇实施潜地导弹水下实弹发射试验的要求。
1985年9月28日,“夏”级导弹核潜艇首次实施了水下发射,导弹出水后飞行爬高,但不久便在空中翻滚自毁。随后又进行了两枚导弹的发射试验,均未取得成功。这些试验虽未获成功,但证明核潜艇总体和发射动力系统工作正常,并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数据和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导弹的水下力学环境具有极重要的价值。试验结束后,国防科工委、海军、航天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
公司、电子工业部等有关单位召开了一系列故障分析会和专题研讨会。航天工业部还结合分析工作,安排了复现试验任务中出现故障现象的模拟试验、弹上仪器力学环境承受力摸底试验、仪器仓振动试验、尾罩水下分离缩比试验等,基本统一了对故障原因的认识,并对下次定型试验采取了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尽管笼罩着导弹核潜艇首次发射试验失利的阴影,但导弹的定型试验仍如期进行,这是在吸取前次试验经验并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后进行的,是第一次试验的继续和补充。1987年底,国防科工委和海军联合召开了试验工作会议,对这次试验任务作了部署。试验按预先准备、直接准备、发射实施三个阶段以及技术阵地、发射阵地、测控系统及海空勤务保障四条主要战线全面展开。
1988年9月15日,天气晴朗,核潜艇备航备潜完毕等待启锚;在试验指挥所里,各级指挥员已经就位。上午9时整,核潜艇起锚离港,与核潜艇同时编队航渡的还有4艘试验艇。包括担负防险救生、观测水文气象、摄影录像、护航、拖带和打捞任务的30艘舰艇以核潜艇为核心,向试验海域开进。12时30分,“夏”级核潜艇开始下潜,通信浮筏缓缓地在海面飘移。14时整,一枚“巨浪”-1型潜地导弹从核潜艇的发射筒腾起,穿过海水冲出海面,带着桔红色的火焰直插云宵。安全控制中心大厅内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导弹从海面跃出和飞行的图像。各显示板上显示出表明导弹飞行轨迹和姿态、预示每时每刻的导弹落点和是否在安全控制范围内飞行的各种曲线。“发现目标!”在弹着点海域等候已久的远洋测量船“远望l号”和“远望2号”上的雷达操作手同时向指挥所报告。刹时间,只见一团火球钻出云层,弹头像流星一般急泻而下,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试验获得圆满成功。9月27日,“夏”级导弹核潜艇在水下第二次发射“巨浪”-1型导弹,试验又获得成功。至此,中国首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定型试验全部结束。
研发意义
中国从1958年决定开展核潜艇的研究工作,到1988年核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型潜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历时整整30年。如果仅仅计算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时间,从1965年开始到1988年试射成功也有23年之多,真可谓“20年磨一剑,宝剑锋从磨砺出”。
“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技术,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导弹核潜艇的国家。中国海军“夏”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在1988年9月15日水下发射“巨浪”-1型导弹获得圆满成功,意味着中国的战略导弹可以在任何海域、任何时刻打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这再次引起了世界的震惊。中国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横空出世,为中国走向国际舞台及奠定大国地位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的开发成功,标志着中国海军的水下核力量正稳步向前发展,将为共和国筑起新的牢不可破的“水下万里长城”。
外界评价
中国“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成功引起举世关注。当“巨浪”-1型导弹于1982年10月12日首次从031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成功后,美国《海军学会会报》就评论说,“当中国宣布她从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时,事情已经变得十分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一支以海洋为基地、具有威慑力量的核大国。”
英国《每日电讯》则评论指出,“中国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成功,意味着中国将拥有一支以潜艇为基地的核打击力量,这是任何潜在的袭击者都必须考虑的。”
美联社评论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表明中国海军起了质的变化,已经拥有发动海上进攻的能力。”法新社援引一位军事观察家的评论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海军已不再是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逻的海岸警备队。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明显的加强。”
型号特点
作为中国海军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的“巨浪”-1型为两级固体燃料推进导弹,其陆基型号是“东风”-21型中程弹道导弹,因此也被称为“岸上巨浪”。“巨浪”-1型导弹全长10.7米,弹径1.4米,弹重14700千克,采用惯性制导,最大射程2000千米,改进后的射程增至2700千米以上。与中国其它的战略导弹不同,“巨浪”-1/“东风”-21导弹使用的是固体推进剂,但只能携带一枚核弹头,爆炸威力为200万到300万吨当量。
不足之处
“巨浪”-1型导弹的不足之处是射程太小,加之当时的“夏”级核潜艇的噪音较大,隐蔽性能较差,所以“巨浪”-1型导弹难以完成全球目标的打击任务。而且这种导弹所携带的弹头数量少,能够打击的目标有限,作战威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