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300000048

第48章 论行为的合宜性3 (1)

处境顺逆对判断行为合宜性的影响

1对悲伤和快乐产生同情的激情程度比较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不太真诚,但是它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引人注目。“同情”这个词,最初就是指我们同情别人的痛苦而不是别人的快乐。一位已故的哲学家曾经指出,应该论证一下我们对快乐的同情也是真诚的,对别人的祝贺也是出自人类的天性。我觉得,对别人的怜悯就不需要这样的论证了。

首先,我们更常见到的是对悲伤的同情,即使是过度的悲伤也能引起我们的一些共鸣。其实,我们并不完全同情他,即便理解他的感受,感情也无法和他保持一致。虽然我们不会和那个可怜的人一起流泪哀叹,但是当我们感受到他软弱无助、情感失控时,依然会主动去关心他。而如果是一个得意忘形的人,我们就很难去分享他的快乐,不会去体会他的感受,反而会看不起他,有时甚至还会生气。

其次,不论是在心灵上还是在肉体上,痛苦都比快乐更能刺激我们的感情。我们不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别人的痛苦,但是这比对别人快乐的体会更为真切,虽然后者与当事人自己的感受更接近。

但是,我们总是尽可能地隐藏对别人悲伤的同情。当受难者不在场的时候,我们因为自己的缘故会尽可能抑制这种同情,但这并不总是成功的。当我们勉强自己不去表达这种同情时,常常事与愿违。但是我们从来不需要去抑制对快乐的共鸣。如果我们嫉妒别人的快乐,就不会与他产生共鸣;而如果没有嫉妒,就会很自然地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嫉妒总是让我们自己脸红,所以即使我们心中并不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也总是会装出高兴的样子,有时还会弄假成真。当邻居交了好运时,我们看起来好像为他们高兴,但心中也许很难受。即使我们不想同情别人的悲伤,却总是很自然地就产生了同情之感。我们虽然很愿意同情别人的快乐,自己却常常感觉不到。所以,我们很自然地就得出了这个结论:与快乐相比,人们更容易对悲伤产生同情。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要告诉大家,如果没有嫉妒,我们会更加倾向于同情快乐而不是悲伤,我们对快乐的共鸣更接近于当事人自己的感受。

对于我们全然不能赞同的那种过度的悲伤,我们多少还会有点宽容。我们知道,受难者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情绪降低到同旁观者的情绪完全一致。即使他并不能够完全做到自我克制,我们还是愿意去体谅他。但是对于快乐,我们不会如此宽容,因为我们认为当事人要控制自己的快乐情绪并不十分困难。我们敬佩那些遭遇厄运却能克制自己的悲哀的人,却不会去赞扬一帆风顺而没有得意忘形的人。当事人如果想要让别人对自己的情绪产生共鸣,在悲伤的情况下要比在快乐的情况下付出更多的努力。

对于一个身体健康、家道殷实、品德高尚的人来说,生活已经够完美了,再多的幸福也是多余的,只有轻浮之徒才会为此自我感觉良好。然而,这种情况可以很恰当地称为人类天然的和原始的状态。虽然我们会为这个世界的悲惨和堕落而感到遗憾,但是大多数人确实不过如此,他们更喜欢锦上添花。

虽然想要锦上添花并不容易,但是大家能够从中各取所得。幸福的人与完美相距不远,但是与痛苦的人却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灾难给人带来的悲痛常常超过应有的状态,远远超过幸运给人的快乐。所以,旁观者体会别人的悲痛感要比体会别人的快乐难得多,对自己平和心态的破坏也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与快乐相比,我们更倾向于同情别人的悲伤,但是依然比不上当事人自身的感受。

当对快乐产生共鸣时,人们的心情会变得愉快。只要没有嫉妒之心,我们就会愿意沉浸在极度的欢乐之中。但是,对悲伤的同情会让人心里难受,就算是表达同情之心,也会很勉强。在看悲剧的时候,我们总会尽可能克制自己的同情心。就算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也会努力在朋友面前掩饰自己内心的波澜起伏。我们会悄悄地擦去自己眼角的泪水,因为旁边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自己的多愁善感,反而会觉得我们软弱无能。一些遭遇不幸、渴望得到同情的人在倾诉痛苦时总是犹豫不决,因为他能感受到我们是在勉强地给予同情。想到他人心肠的冷酷,他宁愿自己把悲伤隐藏,也不愿尽情发泄。而那些春风得意、趾高气扬的人知道,只要我们不会因为妒忌而讨厌他,就会由衷地赞赏他,所以他丝毫不会掩饰自己的得意之情。

生活中,总会有欢笑和泪水,但是我们总觉得别人更愿意同情我们的欢乐而不是悲伤,所以更愿意在朋友面前欢笑,而不是流泪。即便是遭遇了最不幸的打击,可怜兮兮的抱怨也会让人难堪,但为胜利而狂欢却是正常的行为。虽然出于审慎,我们常在成功的同时保持克制,但这是因为怕过度的喜悦会招致他人的嫉妒。

对于在竞技场上超越自己的胜利者,群众会报以热烈的欢呼,而不会嫉妒。而旁观死刑时,他们的悲痛又是那么庄严肃穆。在葬礼中,人们总是伪装出哀恸的表情,但是在洗礼或婚礼中的快乐却是由衷的。在喜庆场合,我们的快乐虽然短暂,却和当事人的感觉一样真实。当我们热情洋溢地祝贺朋友时,的确为他们的幸福而高兴。此时的我们内心充满快乐,所以举手投足都会显出快乐和满足。

然而,当安慰痛苦的朋友时,我们对痛苦的感觉总是无法与他们心中的相比。我们一本正经地倾听他们诉说不幸,看他们因为内心的激动而哽咽难言,心里却开始厌烦,越来越不能跟上他们的情绪。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他们的激动是理所当然的,值得我们同情,或许在内心甚至骂自己麻木不仁,因此刻意地制造出一些同情,但是这种同情如此脆弱,一旦我们转身离开,它就无影无踪了。也许,上苍觉得我们自己的痛苦就够我们受的了,所以并不苛求我们去分担别人的痛苦。

正是因为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感觉迟钝,所以那些在巨大痛苦中依然能保持良好心态的人才显得超凡脱俗。经受了一些小麻烦却依然心情愉快的人总是招人喜欢,可以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人相媲美。我们认为能做到这些是非常不易的事情,所以他们的表现才让我们瞠目结舌,让我们的麻木不仁受到震动。虽然并不要求我们和他的表现一样,但是我们会为自己缺乏他那样的感情而羞愧。在他的情感和我们的情感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完美的一致,因此他的行为也极为合宜。根据我们对人类天性中通常具有的弱点的感受,我们不能合乎情理地认为他一定能坚持。我们看到那种能作出如此高尚和巨大努力的内心力量大为吃惊。

在平日里,这种高尚的英雄行为会深深地打动我们,他们坦然自若的风度总是让我们钦佩不已。遭遇苦难时,旁观者的心情好像比当事者还要悲哀。当苏格拉底吞下毒药时,身边的朋友们泣不成声,而他却显得格外轻松。这种时候,旁观者尽情地抒发着自己充满同情的悲伤,并不害怕情绪失控,而是陶醉在自己关切朋友的情感之中。可能此前他从未如此细腻而真切地关爱他的朋友,但现在这种对朋友的同情的念头让他心醉神迷。可是,当事人则截然相反,他强迫自己不去关心身边那些烦心或可怕的事情,怕它们干扰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行为失控,令旁观者无法接受。于是,他强迫自己只是想象那些令人开心的事情,想象着别人对自己英雄壮举的赞美和仰慕。一想到自己能身处险境而临危不惧,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崇高境界,他心中就激情澎湃,仿佛自己是胜利者,已经超越了不幸。相比之下,那些软骨头则会遭人鄙视。

因为自己的一些遭遇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的人总显得非常平庸。虽然如果换作我们,遇到同样的经历也会自怨自艾,但是依然无法设身处地地赞同他的顾影自怜。也许这不太公平,但是我们确实会瞧不起这样的人,也许是天性使然吧。从各方面来说,脆弱的悲伤决不会显得令人愉快,除非当它来自我们对别人的同情,而不是来自我们对自己的同情时。当慈爱而受人敬重的父亲去世时,儿子的哀痛再过度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的悲伤来自对父亲的情感,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这种人之常情。但如果他只是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如此感情用事,就没有人会宽容他。即便他家破人亡、流落街头,或者身临险境,乃至在众人围观中被推上绞架,只要他为自己流下一滴眼泪,就会被豪杰之士视为不齿。别人固然同情他的不幸,但是依然不能容忍他这样软弱。他们认为,软弱给他带来的耻辱比他的不幸更为可悲,因此为他感到羞耻甚于对他悲伤的同情。

同类推荐
  • 最全最全的哈佛经济课

    最全最全的哈佛经济课

    经济学不只是“赚钱的理论”,它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在每日的经济活动中,每个人都想要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是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获得对自己而言最大的好处?本书就是在这样的灵感启发下产生的。它通过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经济现象,以及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经济事件的生动剖析,让读者在品味趣味的同时,对经济学也能有一个初步而全面的认识,从而把握更加经济的生活。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一个在海边长大的男孩,一位遍访世界500强的高端财经主播。一轮时光,中年况味,陈伟鸿为你亲述人物和财富背后的精神,洞悉时代与人生起伏的真相。45年的半世人生,个人小传与时代大传相互映衬;13年的“对话”如流云过隙,政、经各界高手轮番登场。“惊鸿一瞥”,瞥见的是这个时代最本质、最喧嚣、最激动人心的片段。正如陈伟鸿书中所写,“我们都是这世界的一瞥风景,而自己,也从别人的风景里审视世界。”
  •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过去30年,"中国制造"靠的是便宜的资源、便宜的劳动力和便宜的价格,创新的动力不足,如今,中国身处一个新的时代,低成本优势渐渐难以维持,且企业面对的国内和国际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那么,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引擎是什么?这本书将以相当大的篇幅探讨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
  •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工作中我们处处与经济打交道,生活中时时刻刻与经济发生着联系。我们需要了解经济学常识并善于使用一些经济学原理,让工作更加井井有条,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如果你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掌握主动、步步为营,那么请翻开这本书,在经济学的指引下获得更完美的工作和生活。
  •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资源小省造就经济大省,初步答案可以肯定为,是浙江商人创造了浙江经济的奇迹。然而,浙商的崛起又是凭着什么呢?浙商是浙江籍商人的简称,指的是出生于浙江区域内的商人群体。因此,要探究浙商崛起的原因,必须从浙商与其他区域内的商人群体的比较分析中来展开。为什么“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起步,“五低”起飞(起点低,知名度低,文化程度低,企业组织形式低,产业层次低)的浙商,会成为全国第一创富集团?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咱低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共生共荣,小企业和规模经济的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互动,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区等,这些现象不是浙商的首创,就是浙商做得最好。
热门推荐
  • 西河路

    西河路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名河西淘沙工人抚养一名弃婴的故事。条条西河路,段段人间情。作品原名《河西旧事》
  • 剑神傲天

    剑神傲天

    一名少年,一个梦想,一次穿越,改变了他的命运,剑神傲天。
  • 守护之铠卡洛斯

    守护之铠卡洛斯

    王朝破败,孤身一人迎击外敌军队的大将军——林华,最终战亡沙场。但是,脱离了身体的灵魂却直接渡过了世界屏障,并且与一位异世界魔王的铠甲相互融合……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
  • 公主的职业修养

    公主的职业修养

    一朝穿越,成为了一国的公主。本应该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奈何形势迫人。成了利益交换的筹码。作为嫡公主的陪嫁,嫁入尧国王室。慢慢从芸美人变成了尧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云抚整整用了十年。男主原型齐威王
  • 唐宁的御夫术之穿越

    唐宁的御夫术之穿越

    发生了什么?我穿越了?不是在梦中?这么倒霉?唐宁睡个觉都能穿越到古代被退婚少女身上。接下来请看唐宁如何把一手坏牌打赢!
  • 做个平平淡淡的修道之人

    做个平平淡淡的修道之人

    不是什么都市修仙,只是普普通通的平民脑中的幻想和一点一点人生见解,希望通过这样的幻想方式记录下来...
  • 你好我修仙的

    你好我修仙的

    有么有搞错哦,我真的只是想好好修炼而已啊
  • 日月神帝

    日月神帝

    希望大家能关注新作《天羽之变》,小草不胜感谢
  • 玉女心经——大月亮诗选

    玉女心经——大月亮诗选

    此书诗作皆为生活感悟,和日常生活的诗性记录,追求简明通俗的叙事风格,不事雕琢、自然流畅、幽默诙谐,读来轻松自然,有亲切感。
  • 日月痕

    日月痕

    沿着熟悉的这条路,我走在白天与黑夜的边境线上。快乐、难过、愤怒,亦或是其他的什么,都碎了,都散了,留下我们的成长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