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户吃饭,郭台铭毫不吝啬,盛情款待,但个人吃饭却很不讲究。如果开会到中午,就到食堂订盒饭。与经理们吃饭,他时常动几下筷子就不吃了,然后忙着催厨房上菜。等大家都吃饱了,他再把每盘剩下的菜倒到自己碗里一拌,呼噜呼噜吃下去。
在台湾土城,要想找到郭台铭的办公室,要通过工厂出货码头边的一扇小门,再爬三层楼梯,经过昏暗的走廊才能到达。而现在郭台铭待的时间最长的深圳龙华富士康总部的办公室,是早年园区开工建设时留下来的铁皮房,两张简易的电脑桌拼在一起,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其他的就是文件和书,坐的是一把铁椅子,而这把椅子也是10多年前从餐厅搬来的。可以说,郭台铭的办公室是企业家中最简陋的。
郭台铭认为自己的办公室必须设在车间里。他说,富士康董事长的办公室大可摆在现代化城市最繁华商圈摩天大楼的顶楼,俯瞰灯光灿烂的夜景和车水马龙的街景,并且打电话到工厂敲桌子骂人。可是我们是制造企业,我必须待在车间里,跟工厂在一起,跟同仁在一起。
郭台铭还介绍,有10多年的时间,他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办公室,连固定的办公桌都没有,哪个单位需要督导,就搬过去。当年刚引进连接器技术时,常做到半夜还达不到客户的要求,他曾经把自己的办公桌放在冲压生产厂领班的桌子旁边,监督指导,跟大家一起讨论改善产品的问题。领班的办公室,用木板隔出一个小空间,就成了他的会议室。这样坚持了6个月,富士康的冲压技术终于提升到了国际水平。
因员工跳楼事件召开记者会后,有媒体刊发了一张郭台铭在会上用毛巾擦汗的照片。这是一个没人在意的细节。2007年,郭台铭在会上说:“我现正式要求集团内部开会时不再提供瓶装水。各位知不知道,如果我们每一位员工一天喝两瓶瓶装水,以我们的68万员工数量计算,一天接近136万瓶,10天就是1360万瓶,100天就是1.3亿瓶,一年就接近5亿瓶。这5亿只瓶子会造成多少环保问题?”“我还将规定:公司所有厕所洗手的地方,将不再提供卫生纸。使用卫生纸不符合环保的要求,你只需带条手帕就可以了。我洗手时一定会带着手帕,用手帕把手擦干净。我从5岁就开始带手帕,到现在带了53年了,这是一个习惯。习惯养成不容易,但是养成以后会有很多好处。再举一个例子,韩国没有竹筷子,也没有木筷子,只有铁筷子。我们镁合金有很多的废料,如果做成筷子,又轻又节能,经过高温消毒就能使用。”
郭台铭克勤克俭,回馈社会却很大方。2008年四川“5·12”大地震,富士康第二天捐款6000万元,以后陆续捐助,总计金额超过1.25亿元。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富士康捐款3000万元,其中郭台铭个人捐款1000万元。
据统计,从1988年富士康在大陆设厂开始,其共向中国大陆捐款10亿元人民币,其中郭台铭个人捐款超过3亿元人民币。回馈社会,是郭台铭倡导的富士康感恩文化的重要内容。他经常讲,为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社会。富士康在山西太原、晋城和山东烟台等地投资建设大型基地,就是出于一种感恩之心。因为他的父亲是山西晋城人,而他的母亲是山东烟台人。
人生三阶段
郭台铭曾经多次讲过他的人生三阶段:
“为钱而活”
开始创业的第一阶段是“为钱而活”的阶段。在他看来,虽然金钱并不代表一切,但是有时候金钱却可以代表成功,而成功就代表了自我肯定。“没有钱就代表没有权,很多想做的事情都没法去做。所以我年轻的时候就想着怎么努力赚钱。”“人为钱工作容易疲劳。”当年处于第一阶段的郭台铭自然也会遭遇到倦怠的打击,不过他坚信在第一阶段必须全力以赴,否则不会得到能力的认同,也就不能拥有可支配的资源,所有的理想都成为空谈。
“为理想而活”
“当你拥有了支配金钱和支配很多资源的能力时,你的理想就能付诸实施。所以我现在有很多理想都可以实现。”显然,“为钱而活”的第一个20年,郭台铭的目标实现了。如今,他可以自豪地说,自己与企业一同进入了人生第二阶段:为理想而活。“我目前在集团每年的年薪只有一元新台币,而每年会拿很多股票给员工分红,还在社会上捐款,就是因为我今天已经离开了为钱而活的阶段,现在是为理想而活。”他称在过去的多年里,集团经历了各种困难,经济不景气、物价高升、沙土风暴、美国“9·11”等,但都未受到影响,主要是因为有理想。现在富士康集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商,不过郭台铭仍有更大的目标。据他透露,他的理想是希望企业可以横跨世界几大洲,涉及不同领域,而且在这些领域都能做到前三名。
“为兴趣而活”
已在商界驰骋了30多年的郭台铭,现在正期待着人生第三阶段的到来。他说,到时候就会宣布退休,到那时会有一些理想的色彩,为兴趣而活,“把理想和兴趣结合起来工作,我相信那时的我会永不倦怠,死而无憾”。
好学总裁
打开每一期《鸿桥》,第一篇基本上都是郭台铭的讲话。质量、技术、管理、人才、市场等,郭台铭的讲话涉及内容广泛,而且生动深刻,有理论、有实际、有细节,还非常幽默。从创业开始的职工培训,郭台铭是老师,直到现在,差不多每一年的新干班开学,大学生入厂第一堂课,郭台铭都会去讲话。
《鸿桥》上曾发表过一篇《听总裁讲课》的文章,实际上那不是一次正式的讲课,而是一次非常随性的质量讨论会。当时郭台铭正好路过,对大家的话题很感兴趣,就讲起了自己的观点,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让员工们惊奇的是,郭台铭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讲非常具体、专业的技术细节。富士康这么多产品,对每一个产品的技术细节都这么了解,即使是技术工程师也难以做到。
每次坐飞机,郭台铭除了在座位上稍微闭闭眼,大多数时间是在读书看资料,坐飞机的时间成了他读书学习的时间。郭台铭坐飞机的时间很多,积累起来,学习的时间就不少。郭台铭的学历是中专,后来日积月累,学会了英语和日语。
1997年,郭台铭对公司干部演讲《21世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第一条: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宏观知识。“对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讲,我们只要求他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精通,但对领导干部来讲,仅有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具备宏观常识,包括对各种学科的了解和对技术潮流的掌握以及对市场脉搏的把握,绝不能出现搞连接器的不懂机壳,搞生产的可以不懂品管这些情况,这种干部都是有缺陷的。现代的技术发展特别是资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比如说,当我们对微处理器386、486或奔腾Pro刚刚有所了解的时候,我们又得去认识奔腾Pro MMX。即使是电脑周边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升级换代也很快,更不用说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了。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技术演进的脚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郭台铭认为,掌握潮流,充实知识,就要求领导干部有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实践的兴趣。许多干部,由于担任着经营管理的任务,往往不易安排学习的时间,这是实情。但这不能成为借口。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就看你是否想办法。而且必须挤出时间学习,这是客观的要求,因为不学习,就不能掌握未来。“当然,光靠自我的学习,读读报纸、看看电视还不够,训练机构或相关功能单位应积极举办一些训练班,聘请有关人士进行讲习或发表情报,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把握产品、技术和市场,从而赢得先机。”
铁汉柔情
在商场上,郭台铭是一个霸气硬汉,但却也时时显露出绵绵柔情。一年中经历丧妻、小弟郭台成罹患癌症等打击,在股东会上,郭台铭除了慷慨激昂地讲述事业宏愿外,也偶尔会谈起感情。
郭台铭回忆起2006年3月11日、妻子逝世周年的前一天晚上,他想到墓园为妻子献花,但因为土地纠纷,墓园被砌了一道墙妨碍出入,最后郭台铭带着手电筒,与儿子和女儿翻墙进入墓园祭拜。“我就是要去送这花。”郭台铭掏出手帕哽咽地说。小弟郭台成的病情,也让这位企业强人难得地离开了工作岗位。“我现在有1/3的时间都在忙我弟弟的事情。”他透露,“因为我弟弟的事情,有几个并购案子摆在我桌上,我还在思考,没有及时处理。不过我们下半年一定会有动作,所以将来我们的成长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并购。”
在商界,郭台铭与妻子林淑如有一段爱情佳话。年轻时,郭台铭家境清贫,毕业于“中国海专”,林淑如则家境富裕,父亲经营喉糖工厂,她自己毕业于台北医学院药学系。两人在三重纽约化学制药厂相识,担任他们结婚介绍人的退休厂长陆先生说:“有一年暑假,郭台铭的爸爸要他来我这里实习,帮忙写账、送文件。林淑如白天在品保部当化验员,晚上去上课。台铭字写得很漂亮,人也勤快,当时我还纳闷他怎么老去品保部,原来是要追淑如。后来台铭常陪淑如回台北上课,暑假结束后,还常看到他送淑如上班。”
由于两人出身、学历都差一截,林家一度反对他们交往,但当时同事都撮合他们,经过一番努力,有情人终成眷属。
郭台铭创业时,岳父曾经借给郭台铭70万元新台币助其渡过难关。而林淑如更是咬紧牙关过日子,即使没钱买奶粉,就算给儿子喝米汤,也不愿对郭台铭说,以免给他增添烦恼。
公司老员工说:“老大是老虎,夫人是小白兔,大家聊天时她要是插嘴,只要老大一个眼色,她立刻静默。”林淑如可谓给足了郭台铭面子,但更重要的,她是十足的贤内助。有一次,有个记者因采访稿不合郭台铭的意而被臭骂了一顿,几天后,这名记者在公开场合碰到林淑如,林淑如贴心地对他说:“我先生脾气不好,不好意思。”就这样,林淑如常常在郭台铭骂过人后私下安抚对方。其实,这个传统在郭台铭创业初期就已形成,当时在公司里,夫妻两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每当郭台铭与同仁发生冲突或责骂下属时,林淑如就扮演救火员,一方面安慰同事,一方面安抚郭台铭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