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人气操控术更是一种如履薄冰的技巧,你如果不信任你手上的资源,不能把人气作为自己的屏障。拥有了大量的人气后还武断行事,那么人气的价值就被你浪费了,自然你就无法取得对抗质疑的成就。你需要的是随时把你的人气资源做一个详细的规划,确定如何去运用这些人气,来成就你的职业目标。
二战期间德军将领隆美尔,外号沙漠之狐、纳粹战神。他曾经横扫半个地球,罕逢敌手,但是胜利让他失去了平常心,这个不再听得进意见的天才,1942年在阿莱曼败给了北非之狮蒙哥马利之后,对他个人能力的质疑就开始成为史学家的热门话题。
“成就”和“质疑”这两种看起来似乎不相干的状态,如果从人气的角度来看,恰恰是对立的两边。“成就”代表着人气的一种正相关状态,而“质疑”则是人气的一个负相关状态。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所谓成功和失败,其实是对人气掌控的力度和程度。
谁给了你质疑
我们想要知道怎么利用质疑,现在就必须弄清楚一件事情,在你的整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对你的质疑到底都来自何方。
我们来看看影响力最核心的三个方面:亲人、朋友、同事。其他陌生人的质疑是空洞的,他们并不了解你,他们的质疑需要你进入到全能领域之后才有价值,但是对于大部分低阶、中阶的人气操控师而言,还不会形成致命的影响。
在我们成长阶段,与我们关系越亲密的质疑,对我们的影响力越严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压力几乎是等值的,哪一个都不好受。
第一是亲人。亲人就那么几个,没有足够的人手对我们进行密集式轰炸,但是令人苦恼的一点在于,每一个都是自己至亲的人,如果他们质疑你,那么真可谓以一当十,面对来自至亲的质疑,想必很多人都会却步的。
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我们在亲人中很少会遇到没有人气这样的状况,这样的质疑往往是来自关爱。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就会明白,来自亲人的质疑,其实是最好转化的。但同时也要清楚一点,转化亲人的质疑,对于人气来说并无太大的帮助和提升,因为亲人对你始终是一样的。当然,过于奇葩的亲人也有,那个不在讨论范围。
第二是朋友。朋友又可以分为很多种,为了简洁起见我们粗分为两种:至交朋友和路人朋友,这就是两个极端了。至交朋友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对你质疑的影响力上,都是可以与亲人相媲美的。但万幸的是,朋友往往比亲人更加能理解你的想法和处境。很多事情亲人不一定知道,但朋友知道。这一点会有效地帮你降低质疑的数量和程度。
但是你得好好考虑一下,对于朋友来说,你转化质疑的活动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你成功了,至交好友还是你的至交好友;但如果你失败了,那可就不一定了。有可能朋友还是陪伴在你身边,但也很有可能连朋友都没得做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面对朋友的质疑,比面对亲人的质疑风险更大,而收益更小。
而广大泛泛之交的朋友,乃至于点头之交的路人朋友,他们的质疑对你来说影响力度相对小很多。但是要明确,他们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也许当今社会大家都信守“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法则,但时不时有几个人跑来对你吹风,那就已经够你受的了。当然,对于这一部分人,转换的成本小很多,而收益回报则相对较大。
第三是同事。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奉行着“不把同事当朋友”的原则。这样做的原因和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丛林法则是残酷的,谁先暴露谁先死,谁先当好人谁死得快。正因为如此,所以如果哪天我们要做一件引起广泛质疑的事情的时候,来自同事的质疑声音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
这其实不奇怪,什么事才能同时联系起“成就”和“质疑”,首当其冲的就是事业上的挑战,这或多或少就会与你的同事们有着利害关系。没有人是孤军作战的,即便是关着门坐在家里写东西的作家,也有出版商作为他下游的同事。
我们反复强调一条:人是社会的人,人气是社会的人气,要想在人气上作长足而充分的考虑,就要时时刻刻不能忘记你是身处这个社会当中,确切地说,是身处众人当中。便是鲁滨孙也是有星期五的。在这个密集的社会里,任何人挪一挪屁股,都有可能会碰到其他人。
所以这也许就是很多人奉行“不把同事当朋友”这一原则的潜在原因,既然我连挪挪屁股都会碰到你,那我索性平时不和你深交,这样即使有一天我碰到你了,我也不会太过介怀,觉得好像欠你人情。
这种将利益放在首位的博弈论,在职场中来看是正确的抉择,但你绝对不能表现得不把对方当朋友。保持距离是你的心理距离,表面上更要做到和谐平等。
而且既然你要讲利益,我们就要全盘考虑,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同事都包括什么人,当然是一起办公,一起干事业的人,那么除了你旁边格子间里的人,还有其他的吗?当然,别忘了坐在里间独立办公室的那位。
★真正需要你去赢得信任的,不是你平级的同事,而是你的领导。争功大可不必在同事面前,私下让领导知道你的能耐,才是你平步青云的保障。
受到质疑——取得成就——打破质疑
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为什么能够冠“万有”之名,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世间万物之间的一条普遍规律。不光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甚至也包括精神和思想之间。
我们讲质量越大的物体,引力也会越强,能够吸引更多的物体,质量小的物体则没什么引力。这个法则投放到社会当中也同样如此。越是被众人关注的大人物,他的举手投足、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万人瞩目。他的人气是呈现辐射性的,只要被扫到的人群都会被影响。
而一个普通的刚毕业的年轻人,无论是在职场还是朋友圈中,人气都还是有限的,更不要说对整个社会群体而言。一个市井百姓就算跑到天桥上裸奔,最多也就是能挤上本地小报的中缝。
我们说“成就”和“质疑”其实就是有关于人气的对立双方,从某个角度来看,二者就是人气的不同存在方式而已。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意思就是被质疑也不是坏事。成功者在成功后会收获大量的人气,而在此之前受到的广泛质疑同样也是一种人气。这些质疑正是让你后期人气暴涨的温床,这就好像一个人特别讨厌你,其实正是因为他特别关注你一样。
这样去看待质疑的问题,首先你就不会再排除它,然后你会试图将之转化为你的人气,或者让它成为你人气爆发的推力剂。
举个例子,国际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前些天单人驾驶深海潜水设备挑战海沟,下水之前各方质疑层出不穷,诸如设备、体力等等。结果,卡梅隆挑战成功,瞬间这许多质疑统统转化为正面的人气,为他的成功欢呼。
卡梅隆已经是世界上人气一流的成功人士,但他依然不吝惜使用人气操控术,来为自己的人气添砖加瓦,同时给自己的电影做一次免费宣传。
往本质里说,这就是一种能量的转换形式,能够将围绕在自身周围的不利因素通过自己的掌控,转化为正面积极的状态。而具体到卡梅隆身上,对他的质疑同样是一种关注,是高人气的体现。不管这件事你做没做成功,甚至你做没做都不重要,我们只要看到在他具体执行之前,各大报纸和屏幕上全是他的身影。这就足够证明一点:能量是守恒的。
大导演在挑战自己之前拥有100份的质疑和关注,在挑战自己成功之后则收获了100份的人气与欢呼。表现形式变了,但是本质是不变的。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没有成功的机会?答案是肯定的。这就又回到前文所提到的,质量越大的物体,引力越大。我们此时所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是否要成功的问题了,而是必须增大自己的质量,然后再成功的问题。要知道,你所吸引的质量越大,当你成功时,你的转身就越华丽。
苏珊大妈在2008年《英国达人》上一举成名,全世界都记住了她。但是她能够收获这样的成就,首先是抵抗了更可怕的质疑。要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气操控术,前提是建立在你有非常震撼人心的才能之基础上。
★有时候先暴露弱点去制造质疑和关注,一旦你的才华被展示出来,全世界都会成为你的粉丝。
第三利益相连,让别人为你卖命
“一个人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
——比尔·盖茨
台湾证劵投资界有个著名的操盘高手——杨耀宇,这个人非常年轻,而且是典型的拼搏创业代表人物。他家境非常普通,是个乡下的小孩子,也没有特别高的学历,最初进入投资界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但是这个人非常厉害,他天生就有很强的人气操控天分,他能够利用好身边的每一分人气资源。他在台湾投资界有句名言:“我的人脉网络遍及各个领域,上千上万条,数也数不清。”
我们前面说过,一个已经有了一定人气基础的人,尤其是一个算得上精英,在圈中很有威望,能够影响到大量受众群的人,他说出来的每句“名言”都是有预谋的,这都是他人气操控术的一部分。
杨耀宇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广阔的人际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作为他的合作者,作为他的客户而言。这句话有非常强的催眠效应,你会对他整个人的实际能力和人际网络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这个印象经过这句话的暗示,通过你自己的大脑加工,很可能就会让你高估了杨耀宇的真正实力,也就为他带来了更多更大规模的合作可能。
由此可见,杨耀宇这个人能够一路顺风顺水,不到30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统一投资顾问”的副总经理,确实跟他非常厉害的人气操控术有关,现在整个台湾都在关注他的投资动向,他几乎已经成为了台湾地区的投资风向标之一。
而他所追求的正是这种被关注度,因为这相当于把很大一部分投资者的利益和自己绑在了一起,也就是我们这一节所说的主题“利益相连”。身在投资界的人一定特别了解这四个字的意义,金融行业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地方。
杨耀宇这样一个起点非常低的小伙子,他能够走到今天的地位,定然是他在某个领域有着超人的智慧。杨耀宇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就是拥有非常厉害的人脉管理能力。他的个人基本业务能力很棒,然后又有很强的人脉管理能力,自然就会成为金融界的人气王。
他把自己的利益和客户以及广大的投资者绑在一起,这会让他的人气分量陡增,这种智慧正是他能够在这个领域顺风顺水的原因。这种来自关注者的人气,又会反过来作用于他的事业。对于杨耀宇来说,他选择了不让自己孤身涉险,同时也让客户和粉丝愿意和他一起承担风险。
Mankeep(脉客),绑架你的人脉网络
法国道达尔菲纳埃尔夫机油公司的前总裁就是一个聪明人,他的工作听起来似乎和经营人际关系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他却选择每年给自己定下一个死目标:至少要能够与1000个各行各业的人交换名片,并且同其中最有价值的200人保持一定联系,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跟最合得来的50个人成为可以来往的朋友。
这个人把名片看得如此重要,是因为名片是打开人际网络的一把钥匙,通常我们发出去200张名片,至少有30张名片会有一定的价值。
这位前总裁深谙此道,他将名片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也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挥到了极致。一个擅长交朋友的人,无论他能力如何,他的职业生涯总是让人称道的。现在社会就是一个交际大圈,一个优秀的“脉客”是未来最需要的人才。
那么什么是脉客呢?我们在职场管人脉经营的高手为“Mankeep”,也就是现在人常说的脉客。在杨耀宇的字典里,“有时候,一通电话抵得上十份研究报告”。人的每种才华都有其竞争力,而杨耀宇就是人脉竞争力的大赢家。
因为他不仅仅是掌控了人脉,而且他绑架了人脉。一个投资界真正的操盘高手,都是绑架人脉的专家。金融市场是一个泡沫的天堂,这里面都是各种膨胀的欲望,欲望是人类增长出来的。很多人以为在金融领域里面要用金钱作为单位,这其实是错的,真正的单位是人。
★不仅仅是金融行业,任何一个领域其实都是如此。我们陷于其中的时候,以为问题非常复杂,其实往大了看,天大的问题,都不过是人的问题。你控制住了人,你就控制了这个领域。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你会发现在这个领域里面,你掌控人脉的能力会发挥出十倍百倍的效应。
不会失败的秘密
杨耀宇的专长是证劵投资,他有很多对他非常信任的客户,这些客户是他的核心利益共享群。
所以杨耀宇和这些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相连的,对这些客户来说,他们不必担心杨耀宇背后给他们埋伏陷阱,通过设置“老鼠局”等方法,来损害他们的利益。而杨耀宇则可以通过这种连接,得到相当可观的利润提成。
杨耀宇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的眼光并不仅仅停留在绳头小利上。他的客户们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对他更加放心。杨耀宇和客户之间是一个长久的互赢关系,只有这样的关系才可能是稳定的、积极的,才会是不断良性向前发展的。
金融市场有涨有跌都属平常,但是有很大部分有钱人不擅长金融理财,他们就需要去依托像杨耀宇这样的操盘高手。
通常我们在进行金融投资的时候,往往担心的不是因为偶尔的市场动荡而导致的短期亏损,我们真正担心的是选错了操盘手。比如这个人人品有问题,操盘的目的就是为了诈骗;或者是这个人没有责任感,最后导致牛市的时候出现亏损这种不可理喻的情况。对于客户来说这才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很多金融领域的操盘手,一开始很厉害,但是因为年轻,没有真正认识到在金融市场起作用的不是金钱,而是人。结果把自己的利益和客户,甚至和整个金融市场对立起来。他或者只有一次机会,运气好能够捞到一笔养老金,而且再也不用回到这个行业;或者他就是一败涂地,最后拼不过大趋势主流客户的意志,连人气带财富统统都失去了。
其实我们完全没有理由让自己的利益和其他人对立起来,持久的富有并不是从一个人那里夺走财富,而是让那个人和你一起成长,让他心甘情愿把自己的财富分一部分给你。纵观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经营者,没有一个人不是把自己的利益和客户、员工以及大众绑在了一起。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他的事业高峰期,不仅仅是他自己成为了亿万富翁,而且一次性造就了近5000个百万富翁,打造了中国最年轻的一个富人团体。马云为什么愿意让自己的员工从公司获得如此巨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