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就是这样的,越传越偏离最初的缘故。但是主流却是一致的,就是力图深化最初的矛盾,最终达到让当事人成为八卦核心的目的。
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不要怕成为话题,有时候成为话题反而是件好事,坏的话题我们也可以扭转它变成好的话题。任何一个群体都是需要八卦的,而八卦集中的时候就会形成话题。身为话题人物,完全用不着紧张或者畏惧,因为被关注才是真正难得的事。
职场也好,政坛也罢,互相倾轧始终是维护个人利益的优势选择。熟悉博弈论的人应该知道,大部分时候,普通人的选择都是倾向于俱损而不是互利的。
举个博弈论上著名的例子:囚徒博弈,两个疑犯同时被捕入狱,把他们分到两个不同的审讯室,同时给他们两个选择,一个是抗拒到底,一个是主动坦白。
然后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两个人都拒绝招供,那么就会无罪释放;如果两个人都坦白,就会被判5年;如果一个人坦白,另一个人拒绝招供,坦白的人判刑1年,拒绝招供的人因为态度恶劣会被判10年。
这就形成了下面的局势:
疑犯甲(拒绝招供)
疑犯甲(主动招供)
疑犯乙(拒绝招供)
无罪释放
乙获刑10年,甲获刑1年
疑犯乙(主动招供)
乙获刑1年,甲获刑10年
两人同时获刑5年
在职场我们也会有一个类似的表格:
自己(互相推荐)
自己(互相打压)
同事(互相推荐)
双方都人气不错
你人气很高,同事的人气很低
同事(互相打压)
同事人气很高,你的人气很低
双方人气都一般
看了上面这个图表就很容易了解,因为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你不能保证对方不会在背后对你下毒手,而去奢求这种信任本身就是效率极低的,没有十足的理由就不应该去考虑转变这个局面。
但当你成为八卦中心、话题人物的时候,却成就了你打破这种互损格局的机会。因为你已经脱离了“低级”的博弈关系。在人气对抗中你已经不再停滞不前,你现在在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上——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你,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毫无疑问你的人气空前高涨,所有人都在关注你。
所以,在万先生详细地描述了他知道的所有与他有关的八卦后,我问万先生,他之前是否曾经在单位如此受重视过。他说没有,他一直是个务实低调的人。然后我问他现在是否大半个公司的人都知道他了,他说是的。
这个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让他回去好好想想,下次过来再和我继续深入会谈,这个问题就是:在这次八卦风波中,你有哪些收益呢?
★了解自己在灾难中的所得,是化解一切问题最好的法门。任何事情都有得就有失,高人气的人之所以能够保持定性,站在受众人拥戴的立场上,而不产生对自己的质疑,最基本的心理力量,就在于他们懂得如何正反两方面来看待所有的事情。
绝境逢生:把攻击你的矛变成你的旗杆
万先生第二次来心理咨询室是自己来的,这次妻子没有陪在身边,说明他已经建立了咨询的信心,并且主动来寻求帮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因为只有在求助者主动寻求改变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
万先生这次一来就开始滔滔不绝,他先说了上次一直隐而不谈的一个话题:为什么他会对新来的分管领导如此不满,以及他为了宣泄这种不满做了多少让分管领导厌恶的事情。
原来万先生跟之前的分管领导合作太久,前领导太清楚他的能力和风格,所以总是能让他去到合适的位置发挥相应的作用。但是新领导就没有这个本事,他完全没有发挥出来万先生的能力,甚至还总是让万先生去做他不擅长的技术部分,让万先生多次在新人面前下不了台,万先生觉得非常难堪。
所以万先生单方面认定这个分管领导就是个马屁精,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管理能力,只会给自己的未来事业带来负担。所以他放弃了继续和这个领导磨合,甚至多次在其他同事面前出口抱怨。
这就意味着一开始的八卦源头竟然是万先生自己。正是因为万先生仗着自己是老员工,肆无忌惮地在同事中说领导的不是。这些同事自然不愿意被拖累,所以才引发了后面其他同事的反弹。
万先生自己主动分析了自己的问题,提出了希望改变眼下局面的想法。他告诉我他回去认真想过,这次的事件中他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前的领导对自己太好,难免造成了他恃宠而骄的局面,但他已经吸取了教训,也明白了应该如何和同事相处。
我告诉他这样想是非常好的,但还不是正确的答案。万先生很疑惑,我没有急着回答他,而是问他通过咨询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他说希望能和公司同事恢复以前的关系,和新的领导消除误会,继续在现有的岗位上好好干下去。
我这才告诉他,其实这次的风波未必是件坏事,在所有人都关注你的时候,正是你表现自我的时候。
“你在之前的谈话中一直强调自己很有实力,只是现任领导不知道如何发挥你的实力而已。那么现在你就去主动和领导交流,去展现你的实力试试。如果你真的是实力非凡,而不是前任领导特别关照你,在这么一个全公司都关注你的当头,你反而可能赢得一个让众人服气的机会。如果你能力真的不济,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去配合领导,达到领导的要求。你的怨气消除了,大家都能看到你的努力,关于你的八卦同样会慢慢转向。”
万先生这次思考了很久,又向我讨教了很多和领导交涉的细节,我告诉了他一些妙招:
第一,他可以主动让以前共事过的同事,向领导推荐自己去做几件擅长的工作;
第二,他可以在领导认为他最没用的岗位上去,在别人都等着他出丑的时候,把事情漂亮地完成;
第三,甚至他还可以试一下狐假虎威,主动跟领导一起做各种事情,让其他同事看在眼里,误以为之前的八卦都是谣言,反而会生出重新来结交他的心思;
这之后万先生又来过一次心理咨询室,不过是来单纯和我聊一下他后来的情况。按照我一些细节上的要求,他回去以后先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做了一个透彻的分析,然后专门请那个分管领导吃了一顿饭,本来就不是化不开的恩怨,几杯酒下去就称兄道弟了。
于是后面他都跟这个领导走得很近,领导给他分派了几个他熟悉的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完美。结果同事之间的八卦变成了“万先生跟领导好像是亲戚”,“现在领导准备重用万先生,他可能快要升职了”,“万先生可能会被培养为接班人”……
八卦就是这样容易被影响,但是正面的八卦确实会给你带来无数正面力量。万先生在公司朋友也多了,心情也愉快了,而且还真的有了升职的趋向。听说总BOSS做调研的时候,还有不少同事推荐他。
★其实扭转八卦本来就不难,把八卦变成为你所用,反而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你根本不必去惧怕八卦,当你成为八卦核心的时候,你应该感到欣慰,因为这可能正是你一个最好的转机。
第五通过简单的炒作来保持你的知名度
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我相信你已经能够领悟这个小节标题的内涵了。要想掌控自己的舆论环境,让人人都注视到你的存在,没有话题也要去制造出话题来。利用炒作自己来获利的人,世界上每天都会出现无数个,看看YouTube每天的最火爆视频就知道了。
自我炒作并不是什么可疑的行为,在人气操控术应用的基础阶段,我们总是要想办法让自己和别人有所区别。真正的泯然众人你就完了,你的人气跟身边人就成了持平的状态。除非你身在一个人人都是高人气者的圈子里,否则你哪儿来的成功机会呢。
不要怕被人关注,只有当你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挂钩的时候,你才会成为别人关注的对象。如果这种挂钩是负面挂钩,它就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些麻烦;如果这种挂钩是正面挂钩,你就有了一群愿意并渴望协助你成功的朋友。
所以自我炒作是必需的手段,问题只不过在于如何去正确炒作,让舆论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式发展,进而为自己累积起基本的人气。
这就需要你能把控人的心理,对于初学人气操控术的人来说,你要做的就是能掌握几个基本的心理学效应,并且灵活运用它们,让这些效应帮助你去掌控大众的心理。
在这个过程中你首先会了解到自己的能力。这就是一个自我催眠的过程,你相信自己很厉害,你就会越来越厉害。
然后你会感受到大众是非常容易被心理学技巧影响的,这是一个群体催眠的过程。这个过程你的把控力越强,你将来的人气操控术就会越厉害。
最后,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有些人是很容易被催眠的,有些人则非常难。容易被催眠的人,他容易被正向信息影响,也容易被负向信息影响,不是适合做朋友的人;而不易被催眠的人,他们如果成为你的朋友,一定会是挺你到底的朋友。
炒作心理学之一: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
《列子·说符》上有这么一个故事:“人有忘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大意就是有个人丢了斧子,怀疑是邻居家小子偷的,怎么看都觉得那小子像个小偷,结果后来找到了自己的斧子,再看邻居家小子,就一切正常了。
这种效应其实就是投射效应,在我们生活中这种事情还是很常见的。
比如有些人刚买了一件新衣服,走上街,便觉得怎么那么多人跟他撞衫,买之前似乎没见过有人买这件衣服。又或者一个同事向上司打了另一个同事的小报告,这个同事就是对另一个同事有了敌意,觉得另一个同事一定很讨厌他,一定会报复他。所以他总会感觉对方对自己有敌视情绪,甚至会引发“邻人疑斧”的闹剧。
懂得了投射效应的原理,我们就可以把它延展开来。想想看,什么样的八卦会让别人对你产生正向的投射?
示弱型炒作
我们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有些人特别强势,能不找人帮忙就不找人,还觉得自己特别的厉害,这种人其实是情商不太高。你不给别人帮助你的空间,自然也就不给别人和你交好的空间。
所以在你遇到什么事情需要人帮忙的时候,千万别自己逞强,去你的社交圈里放出你需要找人帮忙的消息。比如你告诉朋友甲,你最近家里遇到点事情,需要找点这方面的关系。如果甲没有,那就拜托甲帮你问问其他朋友。
有机会帮助过你的人,他会觉得你肯定是感激他的,你肯定对他有报恩的情绪。他就会越发喜欢你、信任你,相信你是他很好的朋友。
话题型炒作
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投向自身的。比如朋友告诉你他跟女友吵架了,就在你跟她女友上次聊天之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难道我跟她说了什么?你会怀疑这个朋友那句话是在试探你,甚至是在隐约怪罪你。事实上他可能根本没这个意思,只是碰到了时间节点上。
★所以我们如果遇到上司安排的项目,不要怕麻烦别人,尽可能把能牵扯进来的人都加入到项目中来。项目的进展节点要不厌其烦地向上汇报,不断加重每个人在项目中的重要性。这就给了他们一个投射,这个项目的成与败都会引发他们的归属感,自然也就对你看重了几分。
炒作心理学之二: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根据最初印象就决定了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夸大的“成见”。
大部分时候我们了解一个人,都是凭借第一印象。是的,这里就是教你如何去运用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的应用方法非常简单:
第一,炒作你自己
在你的舆论圈中散布一些对你有利的消息:“我很受上级重视”,“我和某个领导好像是亲戚关系”,“我可能会是上面钦定的骨干”,“我有很深的背景”,“我认识一些很厉害的人”……
这些舆论很容易制造出来,你只要平时表现得很低调,但是一定要底气十足。不要怕事,更不要怕担事,言谈中偶尔透露一两句意味深长的话,这种舆论自然就出来了。
在你的朋友圈里,你可以保持亲密,但是在职场中一定要保持好和其他人的距离。职场里面最好不要有朋友,一个能够在职场爬得飞快的人,一定是把同事都甩在脑后的人。
我们在职场中很少会和同事去交朋友。一旦他真的了解你了,你升职他没有升职,他就会心中不满而且不服。因为他自认为自己很了解你,并且会刻意低估你的能力,只会觉得你是凭歪门邪道上去的。
所以在职场中跟同事交朋友百害无益。保持好距离,就算你得到上司的赏识升迁,也不会引来任何人的不满。因为你的神秘感能给他们很多脑补的空间,他们自然会用其他理由来填补自己内心的不服气,而且还会对你保持几分畏惧和敬意,甚至会帮助你走得更快更远。
第二,炒作你跟强者的关系
很多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往往不是单纯来自你本人,而是来自介绍你给他认识的人,或者是你身边他比较熟悉的人。
所以如果很多人以为你跟某个很厉害的大人物是朋友,那么其他人对你的印象就自然非常好。他们会试图通过你,去制造一个契机,他们会臆想也许能通过你和那个厉害的大人物结识。这个时候你就像是反射了太阳光芒的月亮,同样足以照亮很多人对人气的追寻。
当然,最好的方法自然是你真的能够结交比较高档次的朋友,其实交朋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难的是你能不能跨出那一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有机会遇到一些行业的精英,甚至大人物,他们其实也是普通人,也需要朋友。而且他们大部分都熟谙人气操控术,你对他们而言是有益的,与你交好并没有坏处。
★交朋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难的是你能不能跨出那一步。所以只要你敢于迈出那一步,你就能够借用他们的光芒。
第六病毒式营销,让更多的人进入你的话题世界
什么是病毒式营销?熟悉网络的人应该对这个词不陌生。如果你旁边有一台电脑,那么你马上可以百度或谷歌一下,立马就会跳出非常完整的一篇解释。从脑×金的洗脑广告开始,到现在无孔不入的网络小广告,这是一种最廉价最有效的营销模式,也是最简单也最隐秘的营销手段。
我们能够营销的东西只有货物吗?当然不是,我们自己才是最值得推销的商品。
病毒式营销,英文翻译为ViralMarketing,非常贴切非常直白。它是新兴的一种网络营销方法,但并不是像某些方法一样通过复制粘贴来传播,这种营销方式依托的是口碑与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