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皇室子弟得封为王,朝廷为诸侯王也配置有专门的师傅,如贾谊曾为梁怀王太傅,卫绾曾为东平王太傅。王太傅的职责是教导、劝诫诸侯王,如果诸侯王行为不端,有非法之举,就要追究太傅教导无方的责任。昌邑王刘贺因行淫乱被废,其师王式也被捕下狱,他极力陈述“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并慷慨陈词忠臣孝子之道,因此才免于死罪。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王不慎从马上坠落身死,贾谊深为自咎,竟因此忧郁而亡,可见师傅之职责任重大。班彪上疏说诸王“结发学问,修习礼乐”,也反映出朝廷对诸侯王的教育是相当重视的。
东汉时出现了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66年,汉明帝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的子弟开设学校,又称“四姓小侯学”,设五经师教授,均是选择“高能之士”充任,其中张酉甫就是当时著名的《尚书》太师。后来招生范围扩大到功臣子孙,学校名声很大,连匈奴贵族也派遣子弟前来留学。邓太后秉政时,又为和帝之弟济北王、河间王5岁以上的子女40余人及邓氏近亲子孙30余人开邸第,教学经书,并亲自监试。她认为贵族子弟“温衣美饭,乘坚(车)驱良(马)”,而不学无术,这是招致灾祸衰败的根源。正是因为贵族子弟享有种种特权,不必操心自己的前途,所以一般来说都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此类贵族学校也难以维持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