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人体的基本结构
1.细胞
细胞是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位。由于细胞在人体的不同位置所具有的功能不同,因而它的形态、结构、大小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所有的细胞都有它们的共同点,从结构上来说,每种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膜是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由蛋白质和脂类物质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保持细胞的完整性,有选择地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是细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由核蛋白和核酸构成,其中核酸有DNA和RNA等遗传物质。正常的细胞都有一个核或多个核,其形状为圆形,杆状、分叶状等。细胞核主导着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细胞的繁殖。
细胞质是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的胶状物质,由蛋白质、脂类、糖、无机盐、酶和大量水分子组成,是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完成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
不同的细胞其形态、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血细胞是圆形的,肌细胞是长形的,神经细胞具有多突的星状,血细胞有7μm大小,卵细胞的直径可达150μm。
细胞具有以下功能。
(1)反应功能
是指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如肌细胞的收缩、腺细胞的分泌等。
(2)代谢功能
是指细胞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和氧气,转化为本身所需的物质,同时又不断地排出废物和二氧化碳,正是由于细胞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才得以保证人的生长和发育。
(3)繁殖功能
是指细胞通过生长数量不断增加的过程。随着细胞的不断生长,细胞核逐渐被拉长,中间部分缩细,细胞质也向两端移动,最后分裂成两个新细胞。人体的生长和伤病的恢复都是由细胞的繁殖来完成的。
细胞与细胞之间较为稀薄的胶状物质叫细胞间质,其中包含着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细胞排出的产物,也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组织
许多形态和功能相类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完成一种或多种机能的结构称为组织。人体的组织分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是由紧密排列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所组成的。它覆盖于人体的外表面或衬在体内各种囊、管、腔的内表面。根据上皮细胞的形态和排列层次,可分为单层上皮、复层上皮、腺上皮和神经上皮4类。
(2)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4种组织中最庞大的一种,和上皮组织一样,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但细胞成分少,细胞间质成分较多,具有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的作用,在体内分布十分广泛。
(3)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细而长又称为肌纤维,具有收缩和舒张两种对立统一的动能,是人体运动的物质基础。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横纹肌、心肌3种。
平滑肌收缩缓慢、伸展性强,主要分布于空腔内脏器官的内壁和血管处;横纹肌又叫骨骼肌,这种肌肉收缩时迅速,快而有力,主要分布于人体躯干、四肢和头颈的骨骼上;心肌是一种特殊的肌肉,能够自动有节律地收缩,是心脏的构成部分。
(4)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既是构造单位,又是功能单位,因此称之为神经元。其重要功能是感受体内外的刺激和传导冲动。神经组织在体内分布很广,各部分的神经组织构成了人体内完整的神经系统。
3.血液
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细胞间质(血浆)组成。
红细胞产生于红骨髓内,需要经过数个阶段才能成熟。成熟后的红细胞呈双凹的圆盘形。直径约为815μm,无核,胞质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为红色。它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机能,寿命为100120天,成年男性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红细胞450万500万个,女性含400万450万。每100ml血液中含血红蛋白男性为1215g,女性为1113g,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上述标准者为贫血。
白细胞是一种无色的有核细胞,不含血红蛋白,比红细胞大,但数量比红细胞要少得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约有400010000个,当患有感染性疾病时,数量会增加。
血小板是由红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后,细胞质伸出的许多突起的尖端脱落形成的,其形态不一,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寿命为714天,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约有1530万个,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血凝和止血。
6.2人体的九大系统
具有一定形态,能够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的几种不同组织的结合,形成器官,由许多器官联系起来,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这些器官的总和称为系统。人体共分为9个系统。
1.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骼、骨连接(关节)、肌肉3部分组成,约为体重的58%,是人类运动的物质基础。骨与骨的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杠杆系统,即骨架,肌肉附着在骨架上,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牵动骨骼产生各种运动。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与肌肉共同构成人体的外形和体腔壁,以保护其中的器官。成年人约有206块骨头,约占体重的1/5。
全身共有肌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是运动的动力,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各种随意运动。肌肉主要分布在关节周围。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任何运动都是由两组或多组作用相反的肌群同时协同来完成的。每块肌肉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分布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受一定的神经支配,因此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器官。
2.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由口腔至肛门粗细不等的弯曲管道构成,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消化腺则包括唾液腺、肝、胰及分布在各段消化管内的小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就是摄取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剩余的糟粕排出体外,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来作为能源物质,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3.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各级气管为呼吸道。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在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取得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氧气,同时将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喉部有声带,可以借助气流产生振动而发声。在临床上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支气管和肺内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呼吸道有较强的防御功能,鼻腔内有约160cm2的血管丰富的曲折粘膜,可调节吸入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粘膜的分泌物可粘着异物颗粒在鼻咽部被清除。鼻粘膜上皮表面的纤毛可以有节律地向咽部摆动,将分泌物和异物的混合物(痰)在咽部被咽下咳出;直径小于0.32μm的颗粒虽然可以吸入肺内,但可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不良的理化刺激可使呼吸道感受器官产生兴奋而引起喷嚏和咳嗽反射,以强大的气流将异物排出。
肺泡是肺脏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其大小约为80120μm,两肺约有6亿7亿个肺泡,总面积为70100m2,肺泡壁由通透性很强的肺泡膜和毛细血管网构成,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活量是做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排出的气量。我国成年男性肺活量平均为35004000ml,女性为30003500ml。
4.泌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