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摘取了4个比赛项目的3个金牌,但男队连续三届在世乒赛中与团体和单打冠军无缘,享有双保险之称的邓亚萍和乔红在1993年第42届世乒赛中的单打中均淘汰,惟一进入前四名的高军也在二分之一决赛中败北,致使整个女队无人进入单打决赛,这是中国女队14年来第一次在世乒赛的单打比赛中未能进入决赛,引起了中国乒乓球界的极大重视。1993年末到1994年初,中国乒协分别举办了全国乒乓球奥运重点省市男队主教练和业余体校教练员研讨班,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副主席李富荣亲自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指出了当时我国乒乓球运动中一些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次讲活,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在天津举行,这是第二次在我国举办的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以全部7项冠军的成绩回报了祖国人民对他们的关心与期望,孔令辉成为男单新科状元,邓亚萍重获女单冠军,男子双打由王涛、吕林称雄,女双由邓亚萍、乔红夺得,混双由王涛、刘伟折桂。
中国乒乓球男队终于走出了困境,而中国乒乓球女队亦摆脱了困扰,他们终于迎来了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第三次高峰。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乒乓球赛中,4枚金牌全部被中国队夺得,男女单打分别由刘国梁和邓亚萍获得,男、女双打分别由孔令辉、刘国梁和邓亚萍、乔红所获,第44、45届世乒赛中国队取得了6项冠军的好成绩。
中国队在第45届世乒赛5个单项的比赛中,不仅获得了男单、男双、女单和女双的冠亚军,而且囊括了混双的前8名,在单项比赛中未获一项冠亚军的瑞典队,并未放弃在团体赛上的争夺,赛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队整体实力优于瑞典队,男团冠军非中国队莫属了,但结果是瑞典队夺冠。这场比赛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在一定意义上失败更能激励人的斗志。
第27届奥运会上,中国队第二次实现了4枚金牌的大包揽,第46届世乒赛,中国队第三次实现了7项冠军大包揽。
中国乒乓球队成立至今,共经历了3个高峰期,1961年至1965年的第26-28届世乒赛为第一个高峰,1981年至1987年第36-39届世乒赛为第二个高峰,1995年至今为第三个高峰期。中国选手自1959年第25届世乒赛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2001年底,四十多年共获世界冠军89.5个,世界杯冠军22个,面对国际乒联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中国乒乓球队又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口号。
一部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既是各种打法技术的演变发展史,又是一代代运动员的拼搏奋斗史。一个国家或地区若想在世界乒坛长盛不衰,则必须重视技术打法的创新和对运动员后备力量的培养。
21.521世纪乒乓球技术的新特点
1.基本技术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如20世纪50-60年代攻球的基本动作是大翻拍:70-80年代是拍形前倾,高手引拍;90年代以后对动作的要求是简单、实用,速度与旋转的结合日趋密切,拉与扣的界线相对缩小。目前世界乒乓球技术的主要矛盾仍是对付弧圈球,击球点位置必须在身前,不能在身后和身旁。
打大球的速度与旋转明显低于小球,击球动作的幅度必须适当加大,强调自身的发力——爆发力,单纯速度的威胁性越来越小,自身发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提高击球的速度与旋转更加依赖自身的发力。
削球动作应更加重视用身体重心移动来加大削球的力量,仅从削球技术分析,许多人还是小球时代的削球动作,不善于运用身体重心的力量,摩擦球的力量还不够,所以削球的旋转不够强烈,这方面韩国朱世赫的削球动作值得借鉴。
2.应真正理解上旋在制造回球击球弧线中的作用
为什么现在世界上大多数进攻型选手使用的都是反胶球拍?为什么中国多少年来为直拍正胶快攻打法制定了相当的优惠政策,但至今打正胶者仍很少见到?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弧圈球将速度与旋转、准确性与威胁性紧密结合,从一定意义上讲,弧圈球技术比快攻技术先进,来球低于台面,用反胶拉弧圈球还可发力,若用正胶则难以发力打。有些选手,手持反胶球拍却不知如何发挥其作用,摩擦球太少,撞击球太多,须知多摩擦球上旋就强,就容易制造回球的击球弧线。
这里并不是反对打正胶打快攻,而是要对正胶打法及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扬其之长,克其之短,使之能够与反胶更好地抗衡。另外,当大家都用反胶拉弧圈球,而你用正胶打快攻,大家都不适应你,亦可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3.乒乓球运动的每一项技术都有一个规范的动作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注重授以规范动作的外形,而往往忽视了对触球用力方法的指导,现代乒乓球技术的教学,应是二者的结合。同是体育项目,体操就是看谁的动作规范、优美、稳定性好,故在一定意义上讲,体操就是动作外型的竞赛,而乒乓球运动是比谁让对方失误多,自己失误少,而不是比谁的动作规范、优美。当然,要达到让对方失误而同时自己少失误的目的,自己的技术动作必须是正确的。这里所说的动作,实质上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即动作外型与触球瞬间的发力方法。在本质上应是统一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又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人能将优秀运动员的打球动作外型模仿得惟妙惟肖,但却掌握不好触球瞬间的发力,结果只能是徒有其表,而无其实。所以,我们现在在教技术时,一定要既教动作外型,又要重视对拍触球瞬间发力的指导。
4.传统近台快攻过分强调前臂动作,如不改变就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近台快攻在比赛中必须坚持以近台为主,但在训练中却不能一味地让队员在台前只用前臂打球,没有上臂和腰、髋、腿全身力量的配合,不仅发不了大力,而且控制球的能力也不会高,尤其是在对付弧圈球时,往往显得势单力薄,稳定性差。为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击球的效果,应特别重视身体重心在整个击球动作中的作用。在引拍动作阶段,调整好身体重心,一来有利于选择最佳的击球位置,二来可使整个身体处于最佳的准备姿势和状态。在向前挥拍击球动作阶段,应有意识地利用身体重心的移动来提高击球的力量和动作的稳定性。
在击球动作完成后,应用身体重心移动来带动手臂完成还原动作。这样不仅还原动作速度快,而且还显得动作稳定。
欲发挥身体重心在整个击球动作中的作用,就必须运用腰、髋、膝和前脚掌等部位肌肉力量的协调配合,对腰、腿的动作,大家都比较重视,而对髋的动作,都还未能引起应有的注意,其实,髋关节是更接近身体重心的部位,它的发力动作很重要。
5.乒乓球技术意识越显重要
从20世纪50-90年代,乒乓球技术的最大发展就是对意识上的要求越来越显得重要。
没有意识要求的单纯技术已不适应今日乒坛的形势。所以,无论是教练员在教技术时,还是运动员在学习技术时,都必须重视意识的培养,并且自觉地用意识来带动技术的提高。力争积极主动的意识,是所有乒乓球技术都必须加以贯彻的,50年代的乒乓球技术分为两大类:
一是攻球,二是守球。攻球就是说地地道道的进攻;守球就是实实在在的防守,而当今乒乓球运动是同一种攻球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是进攻,在另一种情况下就是防守;而在其他情况下还可能是防中有攻,攻中有防,所以现在对攻球的要求是:既要能上手、能连续进攻、能发力扣杀或冲杀,又要能相持、能防、能由防转攻,具有与各种不同技术的对手转为主动进攻状态的意识和能力。
在练习技术时,一定要以战术意识为指导,明确所练技术在比赛中的位置、意义及运用方法,这样练就的技术才是实用的和活的技术,否则就会练出不实用的死技术。
6.乒乓球技术组合应用更多
20世纪90年代后非常重视技术的组合,在比赛中很难见到单个技术的对抗。但是,我们在学习打乒乓球时,又都是从一个一个技术学起的,这就要求在教授学习者时,千万不要把单个技术绝对化,而应注意它与其他技术的联系,如打反手球时,右脚稍靠前站比较有利于身体力量的发挥,但考虑到它与正手进攻的联系——突出正手进攻是当前世界乒坛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在教反手推挡时,应授以左脚稍前站位的方法。
21.6球拍的种类与性能
乒乓球拍是打球的主要工具。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球拍的革新,而球拍的革新又推动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球拍。
1.普通胶皮拍
它是由普通颗粒胶直接与底板黏合而成的。胶皮颗粒长度一般在0.81mm之间。这种球拍的最大特点是击球稳健,控制球能力强,容易掌握,因其弹性较小,摩擦力也不太大,故用它打球速度较慢,旋转力也不很强。
2.长胶球拍
这种球拍的胶皮颗粒长,一般在1.6mm以上,长胶一般不易主动制造强烈旋转,在回击对方的轻拉球或不转的搓球时,多为不转球;接对方的加转弧圈球或突击球,回球呈强烈下旋,接对方的下旋发球或搓球时,回球是上旋;对方来球旋转越强,力量越大,回球的反向旋转亦越强烈,发球一般为不转球,但若能快速集中用力摩擦球,也可发出旋转球,在中远台接突击球,采用上臂发力将球送回的方法,可削出不转球,这种球拍的控球能力不如普通胶皮。
长胶球拍主要为两面不同性能球拍打法的运动员采用。为了有利于发挥长胶的特殊性能和进攻能力,一般在其下面黏合厚度在0.81mm的薄海绵。也有少数削球运动员在使用长胶时,干脆就不用海绵,将长胶胶皮直接粘贴在底板上,使长胶性能更纯。
国际乒联器材委员会给长胶下的定义是,颗粒高与颗粒直径之比大于0.9。国际乒联并没有直接提出取消长胶,只是将颗粒高于颗粒直径之比定为小于或等于1.1。这样0.9与1.1之间就留出了0.2的余地,使一部分长胶可以继续使用,如邓亚萍使用的长胶“友谊755”就在保留之列。
3.正贴海绵胶拍
用它击球容易发挥海绵、胶皮和底板的作用,不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速度快。但正贴胶皮缺乏黏性,摩擦系数不如反贴胶皮大,用它攻抵弧圈球和强烈下旋球时,不如反胶拉冲易于制造合理的弧线,因此技术难度大。使用正贴海绵胶拍的运动员,不仅在技术上应擅长攻打,而且在心理上还必须具有胆大、果断的品质,正胶攻过去的球向下沉,对方不易适应。
用正贴海绵胶拍打快攻的运动员,若反手以推挡为主,应选用次硬型海绵,若反手以攻为主者,应选用较软型海绵,海绵软,反弹力小,易于控制球。所以,两面攻打法并善于自身发力的运动员多喜欢选用这种球拍。若用正贴打削球,宜选用稍薄略软些的海绵,配以802号或563号胶皮为好。
4.反贴海绵胶拍
反贴黏性大,能制造强烈的旋转。但相对而言,反弹力稍小,能“吃”住球,击球速度不如正胶快,回击对方的旋转球时较易“吃转”。
反胶进攻型打法的运动员,无论是以打快为主,还是以拉冲或拉打结合为主者,以选用厚度在22.2mm之间的稍软点的硬型海绵为宜,因为这种海绵反弹力大、出手快。在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现代乒坛,选用此种海绵与反贴胶相配的选手较多。
用反胶打削球的运动员,应采用稍软略薄一些的海绵,以在增加旋转变化的同时,还能提高削球的稳定性,反贴胶皮有短齿和长齿两种。若用短齿反贴皮和略带硬性的海绵粘合在一起,利于增加削球的旋转强度与加大转与不转的变化,但削接弧圈球的控制力稍差。为弥补此不足,可选用稍硬薄型的海绵。手感好且又擅长削球旋转变化的选手,宜于选用短齿型的反贴胶皮,若削球者不擅旋转变化,可采用长齿反贴胶皮与较薄略软的海绵相配,使用这种球拍稳健,对付弧圈球较好,但削球的旋转变化不如短齿胶皮大。
5.生胶海绵拍
生胶胶皮在规格上和正胶极其相似,长在0.81mm之间,仅是含胶量比正胶大,颗粒较软,弹性较大,击球速度快。在对推、对攻或接弧圈球时,回球落台后有迅速下沉现象,在发力打时,控制球能力较好,并有利于消减弧圈球的强烈上旋,但在轻打时,稳定性160大学体育健康基础理论与实践教程不如正胶,接弧圈球容易打滑,一般不宜制造强烈的旋转,如爆发力好,摩擦球力集中,亦可产生一定的旋转。站位近台、手感较好,擅长发力的进攻型运动员,可使用生胶海绵球拍,采用生胶胶皮时,最好选用薄型硬海绵相配,这种海绵的反弹力小,击球时,要求运动员必须主动发力,以利于发挥生胶的特点和作用。亦可选用1.71.9mm的次硬型海绵相配。
6.防弧海绵拍
在弹性很小的软型海绵上粘一块防弧胶皮。防弧胶皮的胶齿较短,底皮厚而硬、无黏性,弹力和摩擦力都很小,其性能大体与长胶海绵拍相近,有利于消减弧圈球的强烈上旋,增强控制球的能力。但防弧海绵拍可以加转,回球的速度慢,前进力小,甚至在自己用力加转的情况下,回球还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用其挡球或攻球时,球亦不大往前走,采用防弧海绵球拍者一般为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运动员,以削球为主的运动员应选用2mm厚的较软型海绵相配。
选用底板时,以吃球而又不震手为好,进攻型打法的运动员,能选到弹性大而又吃球的底板最好,也有个别自身主动发力较好的进攻型选手,喜欢用弹性稍小的底板;削球运动员则宜选用弹性较小的板。此外,进攻型打法的运动员,宜选用重量轻的板,否则影响攻足球时手臂的摆速。打大球比打小球时的底板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