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1年声名赫赫的一代球王博格从宝座上被美国球星麦肯罗拉下来之后,曾有人声称,世界男子网坛的麦肯罗时代开始了。然而,他第二年却败在了宿将康纳斯的拍下,尽管他于1983年又重新夺回桂冠,并保持到1984年,但麦肯罗称雄网坛前后只有3年时间。到1985年便进入了伦德尔时代,虽然直到1990年还被国际网联排为世界头号种子选手,而他的霸主年代也不过是1985-1987年,并且他还与温布尔登大赛冠军无缘,80年代末一人称雄的局面彻底破裂,成为名将争雄的趋势,联邦德国的贝克尔,瑞典的埃德博格和韦兰德,美国的桑普拉斯、阿加西和美籍华人张德培、澳大利亚的卡什、前苏联的契斯德科夫、法国的诺阿、南斯拉夫的伊万尼塞维奇等,都是颇具实力的优秀选手,并曾分别夺得温布尔登赛的冠军,然而90年代的第一年却是伦德尔、桑普拉斯、哥麦斯分获了澳大利亚、美国和法国公开赛的冠军,而其他球星也有过击败世界前3名种子选手取得国际大赛冠军的业绩。因此可以肯定地说,90年代及以后的世界男子网坛不会是一两个人来统治,而是呈现群星竞争的格局。
80年代的世界女子网坛,美籍捷克斯洛伐克选手纳芙拉蒂洛娃不愧是最杰出的网坛巨星,自1982年从劳埃德手中夺下“网坛皇后”的宝座,直到1986年,世界女子网坛基本是她的天下。1987年联邦德国17岁的新秀格拉芙崛起,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首次战胜了纳芙拉蒂洛娃,并以女子网坛有史以来的第三位“大满贯”得主的战绩,于1988年成为新的“网坛皇后”。而80年代末的世界女子网坛也像男子网坛一样,出现老将名宿不甘泯没,小将新星竞相升腾的新格局。自1989年始,格拉芙的宝座出现大角度的倾斜,4月在博士伦大赛上受挫于阿根廷17岁小将萨巴蒂尼,6月二败于西班牙姑娘桑切斯拍下,痛失法国公开赛冠军,11月在本土被南斯拉夫15岁的塞莱斯打败,世界女子网坛一人当“皇后”的一统天下已被突破,随之而来的是群芳争艳的新局面。
5.团体比赛——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着名的戴维斯杯网球赛是世界最高级别的男子团体角逐,联合会杯赛则是女子最高水平的团体角逐,它们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从历届成绩看,美国32次夺冠,英国和瑞典分别为9次和8次,法国7次,联邦德国3次,西班牙和捷克斯洛伐克各1次。美国获联合会杯赛冠军次数居首,共17次。
从统计数字看,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美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说是第一网球强国,但联邦德国1988年和1989年两次夺冠,瑞典队1981年后5次夺冠,在1988年和1989年均获亚军,也就是说80年代后,美国男子网球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了。网球界普遍认为,当今世界男子团体实力德国和瑞典已略高一筹,在联合会杯上,前24届从未夺冠的联邦德国女子队异军突起于1987年首次夺冠,而在1988年冠军又被捷克斯洛伐克夺走。80年代后期的世界女子网坛上,美国女队也出现了同男队相同的危机,尽管在1990年美国队又重新夺回两个杯赛冠军,但她们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无论男队还是女队的卫冕之役将变得十分艰难。
6.网球技术朝综合战术进攻型的打法发展
网球运动自有了比赛以来,各种打法的流派经过多年的演变,使网球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年来,技术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从防守转变为进攻,过去是正手进攻,反手防守,现在正手都采用上旋击球,球落地后前冲使对方回击困难。同时加强了反手击球力量。另外,各种打法都越来越注重速度和力量,从而加强了进攻的威力。
由于进攻性网球技术的发展,使网球比赛变得越发激烈。目前,比赛双方的攻守技术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各种打法趋向技术全面,突出特长;发球讲究力量大、速度快、落点刁,并旋转多变;正反手技术日趋平衡,加力上旋抽杀被普遍采用,网前进攻和底线破网技术讲究力量。每个优秀选手都能灵活运用几套攻守战术。网球技术正朝着综合战术进攻型打法发展。
20.3现代网球运动的特点
1.比赛的商业化、职业化刺激网球运动高速发展
过去网球运动的重大比赛一直不允许职业球员参加。至1968年国际网联取消了这一禁令,世界各大赛事便充满了商业色彩,当今四大比赛和不同级别的大奖赛、巡回赛、大满贯和独资赞助的大赛奖金都大得惊人。在高额奖金刺激下,优秀网球选手的职业化、早期专项训练、早期参赛等,推动了网球训练的变革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比赛场地的多样化促进运动员的技术更加全面
沥青混凝土涂塑硬场地,球速快,适合于进攻型打法,它广泛使用于各大赛。英国温布尔登是草地,球速和弹跳规律不同,跑动步法和调整方式也不同,要求运动员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促进了运动员的技术更加全面。
3.各项攻防技、战术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技术上,双手握拍大大加强了反拍的攻击力,攻击性上旋高球现已发展为反拍攻击性上旋高球,提高了防反能力。鱼跃截击球技术、双打中的抢网技术、用快速起跳高压来对付攻击性上旋高球等高难度技术不断出现。发球上网技术在快速场地上的运用,推动着接发球破网技、战术的发展。双打接发球方的抢网战术不仅在男双而且在女双和混双中使用,这使各项攻防技、战术达到空前的高水平。
4.更多的青少年跨入世界水平行列,运动员有早期成熟的趋势
1985年,17岁的德国小将贝克尔夺得温布尔登男子单打冠军;德国姑娘格拉芙16岁就跻身世界前列,1987年积分超过老将纳芙拉蒂洛娃而成为新的“网球女皇”;1989年,美籍华人16岁小将张德培夺得法国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震动了世界网坛;接着南斯拉夫16岁姑娘塞莱斯脱颖而出,击败各国对手,荣获1990年法国公开赛冠军,1991年又获得澳大利亚公开赛和美国公开赛冠军,并蝉联法国公开赛冠军,跃居世界女子排名第一位;1997年17岁的“网球天才少女”瑞士的辛吉斯,不仅登上世界女子排名第一的宝座,还一人独揽三项“大满贯”冠军。
20.4中国网球运动
网球运动是在19世纪后期随着西方近代体育的传播而进入我国的。在旧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男子网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第三届全运会开始,又增加了女子网球比赛项目,并一直延续到1948年的第七届全运会,旧中国的网球界和国际网坛的交往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男子网球队参加了1915年的第三届至1934年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女子队则参加了第六届至第十届的远东运动会网球表演赛。1924-1946年,中国选手有林宝华、邱飞海、许承基等人。其中邱飞海是第一个参加温布尔登网球赛区的中国运动员,1924年曾进入第二轮比赛。随后许承基也参加了温布尔登网球赛,他的最好成绩是打进第四轮比赛,并于1938年被列为世界网球第8号种子选手。许承基曾蝉联1938年和1939年英国硬地网球锦标赛的单打冠军,林宝华和邱飞海则登上第八届远东运动会的冠军领奖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网球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53年成立了中国网球协会,并在天津市举办了新中国的首次全国网球表演赛。此后,除“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中断过五六年外,每年都要举办不同形式的全国网球比赛。在历年的全国比赛中,涌现出不少着名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