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经过五年苦战,项羽失败,刘邦统一中国,建立了汉朝。刘邦有个非常得力的军师,他就是张良。张良足智多谋,富有远见,在一些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曾向刘邦提出了许多正确建议,加速了胜利的到来。因此,刘邦称赞他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才干,后人也常常把他看作是富有智谋的典型人物。
张良不但有过人的智慧,而且有许多优良品德。他少年时期尊敬老人的故事,已经传为千古美谈。
张良出身贵族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战国末期的韩国当过宰相。秦国吞并韩国后,张良改名换姓,流亡到江苏睢阳地区,拜师访友,结识有志之士,准备反抗秦始皇的残暴统治。他曾经借住在一个贫苦的老大爷家里。这个老人60多岁,无儿无女,看着张良少年忠厚,就像喜爱亲生儿子那样喜爱张良。张良更是有饭让着吃,有活争着干,像对待生身父亲那样对待老人。他们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人。
有一天,张良到沂水河边散步。河上有座桥,南来北往的行人三三两两,络绎不绝。张良刚刚登上桥头,正好有位老翁步履蹒跚地从桥对面走了过来。老翁身穿短袍,头发和胡须白得像银丝一样,看上去足有70多岁了。他走到张良面前,把腿一提,好像故意似的让鞋掉到桥下的水边,然后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伙子,快下去把鞋给我拾回来。”
张良听了一愣,很不痛快,心想:这不是有意在人面前戏弄我吗?怒气不由得直往上升,恨不得举拳给这老头两下,但转念想道:古人说过,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像尊敬自家的老人那样尊敬别的老人。这个素不相识的老人,虽然做得有点过火,自己还是应该体谅他。想到这里,张良怒气全消,反觉得自己原来的念头非常错误,便马上跑到桥下把鞋拾回来,轻轻地放到老翁面前。谁知老翁很不知足,简直像使唤自己的仆人一样,又把脚伸出来说:“给我穿上!”张良仍然一声没吭,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替老翁把鞋穿好。按照常理,这时老翁应该好好称赞张良一番,可是,完全出人意料,他连一个谢字也没说,就扬长而去了。张良惊奇地望着远去的老人,摇着头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一个怪人!”正当张良迈步过桥时,已经走出一段路的老翁又转身走回来,叫住张良说:“我看你这小伙子很不一般,大有培养前途。你五天以后的早上,要在这里等我。”张良更加迷惑不解,不过还是温顺地答应了。
五天后,张良匆匆吃过早饭,就赶往桥头。一心想看看老翁约他到底干什么。但没想到老翁早已等在那里,一见面,老翁便责备张良说:“你同老人约会,为什么要迟到?”张良也感到过意不去,诚恳地承认了错误。两人分手时,老翁又约张良五天后的早上在桥头会面。第二次,天还没亮,张良就赶去赴约。当他走近桥头,禁不住又吃一惊,原来老翁又比他先到了。这次老翁可真的生气了,严厉地对张良说:“你为什么又迟到了!你还是先回去吧,等五天后再来。”第三次,张良压根儿就没有睡觉,过半夜就赶到桥头等候老翁。不一会儿,老翁也来了。他满意地拍着张良的肩膀,笑嘻嘻地说:“这就对了,与别人约会,就该这样。”然后从怀里掏出一部书来送给张良,嘱咐说:“你拿去好好读它,将来会有用处。”张良恭敬地接过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早就听说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兵书,也非常希望能够亲自读一读。但一直没有机会,想不到天从人愿,却在这里得到了。他心中高兴,脸上笑盈盈地,紧紧握着老翁的手说:“谢谢大爷,谢谢大爷。”老翁说:“不用谢,咱们后会有期。”说完,就掉头走了。
张良回到住所,遵照老翁的嘱咐,如饥似渴地阅读,不分昼夜地揣摩,很快就掌握了这部书的精髓要害。后来,在帮助刘邦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张良之所以能够提出那么多的高明建议,是与他在青年时代认真钻研《太公兵法》分不开的。
言行导航
生活中的奇迹,原来就发生在你不经意的言行之间,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友善的致意,一项渺小的援助计划,都能让别人体会到你的爱心和真诚。这就是文明礼貌的无穷魅力。